第220章 恋综文里被称油腻的大龄女配3-《快穿:当炮灰女配有了盛世美颜》

  车子驶过横跨河面的石桥时,天边的彩虹已经淡去,只剩下几抹柔和的霞光,将天空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粉色。

  徐况目光一次次掠过副驾驶座的林观潮,方向盘在他手中稳如磐石,可心里那股按捺不住的念头却像潮水般反复涌来。

  终于,他还是没忍住,将那句在心里盘桓了许久的话说了出来。

  “要是身体实在不舒服,我们就回去。”他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惯有的沉稳,却又比平时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恳切,“张策那边我去说,我去说,他会理解的。”

  林观潮正望着窗外掠过的蔷薇花丛,闻言转过头,目光落在徐况紧绷的侧脸上。

  她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噙着点淡笑:“那句话怎么说的,来都来了。”

  随后,她顿了顿,眼底的笑意渐渐淡去,目光变得深邃了些:“况且,不说违约金的事,张策这个人情,总归是要还的。”

  徐况微微蹙起了眉头。

  他当然清楚张策那笔人情的分量——

  他们和张策的交集始于几年前丽国的一个华人酒会,那晚在酒会上有过短短的交流,后来一直保留着联系方式。

  直到去年,天卦刚从丽国迁回国内,一切要推倒重来,服务器架设、政策对接、团队重组,桩桩件件都像没头的乱麻。

  那时的天卦,还只是个在行业内小有声望的AI技术公司,在国内大众视野里几乎查无此人。

  正是张策主动牵线搭桥,让他们敲开了和国有大企业合作的门,得到了那笔足以支撑他们度过初创期的订单。

  徐况当然清楚这笔人情债的分量。

  可道理归道理,但……

  徐况喉结动了动,还是忍不住继续说:“人情可以在别处还。赞助他下一部电影,或者投资他的影视公司,都行。不一定要来参加他的综艺。”

  他的声音里藏着点自己都没察觉的执拗。

  说完,他忍不住瞥了一眼她的表情,生怕自己的话惹她不快。

  因为徐况的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私心,那点藏在“为她好”背后的、不敢宣之于口的小心思。

  他太清楚林观潮的性子,知道她绝不会在“恋爱综艺”这种场合动半分真心。

  可是,一想到她要和其他男嘉宾朝夕相处,被镜头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表情,被网友拿着放大镜解读每一个眼神和动作,他就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很不舒服。

  “你啊,”林观潮偏过头,看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有几分了然的纵容,“别老是担心。”

  她的目光重新望向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街灯,声音渐渐沉了下来:“张策刚开始找我时,我确实犹豫了很久。”

  她的指尖敲着膝盖,一下一下,像是在梳理思路:“你知道,我一直不想把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绑定在一起。创始人过度曝光,风险太高。一旦个人出现任何争议,很容易就会牵连到公司,得不偿失。”

  徐况沉默地点点头。

  他了解她的性格,大学时一起做项目开始,她一直是稳中求进,向来不喜欢张扬,她习惯了在幕后运筹帷幄,而非站在聚光灯下接受审视。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林观潮继续说道,“这个时代,公司经营者哪有什么隐私可言?天卦的工商信息里有我的名字,行业峰会的报道里也有我的照片,早就不是圈地自萌的阶段了。与其被动等待被曝光,被别人断章取义地解读,不如主动出击,掌握话语权。”

  她侧过身,看向徐况,眼底闪烁着商人特有的敏锐:“而且,现实是我们回国晚了半步。现在国内AI是风口,巨头们都在跑马圈地,天卦要想从技术驱动转向大众市场,光靠行业内的口碑不够。普通用户不会去读我们的技术白皮书,投资者也未必看得懂算法模型。他们需要一个‘人’来记住天卦——一个亲和、专业、能让他们觉得‘靠谱’的形象。”

  徐况仍然沉默。

  他知道她说的是对的,这些道理他们在会议室里讨论过无数次,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分析,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张策的综艺是现成的流量池。”林观潮继续说道,语气里带着权衡后的冷静,“《心动的轨迹》现在是现象级热度,观众覆盖各个年龄段,话题讨论度更是居高不下。这对我,对天卦,对张策的节目来说,都是一次双赢的合作。他的节目需要有话题性的嘉宾,我们需要曝光度,各取所需而已。”

  她顿了顿,补充道:“况且,节目组已经答应了我们的所有条件。我的个人简介里会标注创始人的身份,初登场的个人视频会穿插公司的镜头,中期还会安排一期去公司拍摄的特辑。这些都是软性植入,比硬广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些都是徐况早已亲自过目和讨论的条款,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可此刻从林观潮嘴里说出来,那种条分缕析的冷静和清晰,还是让他心头渐渐安稳了些。

  “至于我自己,”林观潮抬手拢了拢散落在颊边的发丝,笑了笑,“保持原样就好。亲和一点,专业一点,让观众觉得‘哦,原来做AI的创始人是这样的’。顺便在聊天的时候,自然地聊几句行业趋势,提一提天卦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值得信赖。”

  徐况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芒,终究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他太清楚她的性格,一旦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就不会轻易动摇。

  更何况,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在理,让人无法反驳。

  后排的塞缪尔安静地听着林观潮说的话,漂亮的蓝眼睛里像蒙了一层薄雾,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失落。

  他只会编程技术,那些复杂的代码在他眼里就像母语一样亲切,可她口中那些人情往来、行业趋势、商业运营的事情,对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几乎一窍不通。

  这种无力感让他有些委屈。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哪怕只是附和一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敢插话,怕自己说错什么,反而给她添乱。

  塞缪尔偷偷看了眼前排的徐况,心里冒出一丝难以抑制的嫉妒。

  她只会和徐况讨论这些,那些关于公司未来的规划,那些需要权衡的利弊,从来都不会和他讨论这些。

  在她眼里,他大概永远只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只能在技术上帮她一些小忙,却无法真正走进她的世界。

  塞缪尔又冷冷觑了眼徐况,在心里冷哼一声,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执拗和不服气:徐况啊徐况,你算什么?姐姐能走到今天,靠的从不是谁的庇护和指导,从来都不是。

  他的目光落在林观潮的背影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她是从中国南部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孤儿,靠着助学金和奖学金,一路从田埂走进顶尖大学的实验室。

  在那个出国留学还很稀罕的年代,她揣着助学贷款的单据,又背着行囊漂洋过海。

  她在丽国的第一次创业,做的是金融,却撞上丽国的金融危机,公司倒闭时,她身无分文,甚至要靠打三份工才能维持生计。

  后来,她加入国际组织,去那些战火纷飞的地方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可她也从未停止前行的步伐。

  在难民营的帐篷里,她一边给孩子们上课,一边用卫星电脑研究市场报告,分析着未来的趋势。

  最终,她抓住了AI浪潮的尾巴,带着他一起回丽国,创办了天卦,从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一步步做到如今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

  赛缪尔知道,徐况是姐姐的大学同学,从那时就一直跟在姐姐身边。

  他看过徐况办公室里珍藏的旧照片——十几年前的徐况穿着白衬衫,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身边捧着书本微笑的姐姐,眼里的温柔能溢出来。

  这么多年,他陪着姐姐经历破产、漂泊、东山再起……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塞缪尔在心里倔强地想,他不也只是在姐姐身边占据了一个朋友的位置么?

  他的姐姐,从来都不是需要依附别人才能生长的藤蔓,她是一棵参天大树,靠着自己的根系,深深扎根在土地里,迎着风雨,长成了如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