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道家道门-《朝廷鹰犬?没挨过六扇门的刀》

  勾陈感受着下方,那熟悉的佛蕴,气得牙痒痒。

  一旦兵人出手,那事情就收不回来了。

  东皇钟还是聪慧,提前防了佛门这一手挑衅,派勾陈看着兵人们。

  不为别的,单纯就是佛门要是出现这种情况,东皇钟也会去其山门外释放道韵。

  而道祖那边,东皇钟也派张尘带着纯阳、破煞二剑亲自前往了。

  三位武尊,求得就是兵贵神速。

  她负责祭礼事宜、勾陈负责看住兵人、张尘负责请回道祖。

  “等张尘那小子回来,必须好好磋磨一下他了。”

  “他的实力太弱了。”

  勾陈看着兵人们,内心叹了口气。

  张尘在这里,根本镇不住兵人。

  他都够呛,四位兵人,他打不过,兵人阁主更是与他实力旗鼓相当。

  不过,他胜在能调动龙虎山的阵法。

  如果他不同意,兵人出不去。

  张尘不行,哪怕有阵法,兵人也可以直接打晕他,再跑出去。

  “东皇钟说的,净土宗三位祖兵,会堵截张尘一行人...看来是没错了。”

  勾陈感受着少林方丈的佛蕴,又磨了磨牙。

  这一次不同以往,道佛之中,有了皇朝的身影。

  在以往,道佛二门,那都是想开战就开战的。

  当时的皇朝,最多也就宗室武尊坐镇。

  宗室武尊,还需要担心魔门给他们搞点小事情。

  比如直接屠戮一座城池,用于修炼。

  大乾刚建立那会,魇魔殿都敢如此嚣张,就更别提其他掌控力不如威凤的皇朝了。

  魔门属于今天掳掠个公主,明天兴致来了抓个皇后回去,宗室武尊都只能气得直骂娘。

  白莲教更是能在天下搞风搞雨,跟地方大族勾结,或者扶持小家族,慢慢掌控皇朝地界,比如清风城楚家一事。

  剑宗也不是老实的,皇朝牵制江湖的势力,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跟剑宗你来我往。

  剑宗和魔门,就让皇朝心疲力竭了,就别提控制道佛了。

  不被道佛反过来影响朝廷,那都算这个皇帝有本事。

  大隋的文帝这种明君,都得被少林牵着鼻子走。

  南北朝的太武帝灭佛,也是被道门架住了,后来的皇帝上位,连忙抱紧佛门大腿,对抗道门。

  除了祖龙这种说杀就杀,靠着大军镇压江湖的之外,大部分皇帝,都只能选择制衡江湖势力。

  赤帝子足够聪慧了,在被冒毒围了之后,知道道门的重要性了,连忙抱紧道门大腿。

  这也给后来的黄老之学埋下了种子,当然,也有祸患。

  武帝和祖龙一样有大军,不过最后还是只能选择扶持勾陈,让皇朝与道门进一步捆绑。

  无他,当时道门实力已经树大根深了。

  天下又是一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场景,不和道门捆在一起不行了。

  明帝之所以要建白马寺,重新让佛道大兴,就是为了制衡道门。

  彼时的道门,树大根深,甚至龙脉,都出现了皇朝与道门五五分之势。

  勾陈、长生、紫微...一位位道门大帝,横空出世。

  那时候的道佛二门,那是说打就打,一点不把皇朝放在眼里。

  这一点,在当时掌管天下兵马的勾陈身上,更是夸张。

  毕竟,他当时,还能用皇朝兵马掌管的身份,来压制佛门。

  这次现世,他下意识把皇朝忽略了。

  然后,皇朝放开对少林的束缚,让净土宗和菩提院放心和少林联手,勾陈就感觉头皮发麻。

  这是皇朝应该有的掌控力吗?

  把少林当什么了?

  朝廷鹰犬啊?

  不需要的时候绑上,需要的时候放开束缚,让他们咬道门。

  勾陈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对天下掌控力如此之强的皇朝。

  ......

  勾陈正在感慨的时候,张尘已经被围了。

  “你们,想干什么?”

  张尘看着为首的金刚杵,眉头一皱。

  这一次,居然不是了慧带队?

  接着,张尘内心有些自得。

  看来了慧这老东西,还是怕了自己。

  “哼,干什么?”

  至纯舍利轻蔑一笑,接着一掌直接拍向了破煞剑。

  “今日,我们就拆了道观。”

  天龙杖说罢,同样一掌拍向了纯阳剑。

  佛门三祖兵身后不远处,是若隐若现的道观。

  诸子百家之中的道祖,便居住于此。

  “狂妄。”

  “祖师助我!”

  张尘闻言,嘴角一勾。

  接着,天师声如洪钟大吕,震荡开来。

  如果换成别的地方还好说,但是,这可是在道观外了。

  直接叫人就是了,道门中人唤祖师助阵,不丢人。

  回答张尘的,是金刚杵一方金莲印飞出。

  张尘的声音,被佛蕴屏障阻挡。

  张尘道袍鼓荡,一拳轰出了龙虎之威。

  接着,天师有些懵的看向了道观。

  不是,道祖听不到声音也就算了。

  但是,佛蕴可是一点没藏着啊,难不成道祖感受不到?

  这怎么可能?

  不过,已经容不得张尘多想了,佛门祖兵的出手,让他快速将心神,投入了战斗。

  ......

  而道佛双方大战身后的道观,朴素无比,隐于云霞之中。

  此刻,道观院内,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面容却是神异的鹤发童颜。

  明明是年轻模样,却给人一股德高望重的老者之感。

  童真与成熟,在其脸上来回切换。

  百姓若是见到此人,有人觉得其是儒雅青年,亦有人觉得其是和蔼老者。

  百姓心中觉得其是什么模样,其便是什么模样。

  此刻,道祖给自己沏茶。

  “师父,我们为何不出面?”

  左边,童真所化道身,有些好奇。

  “蠢,外界非道非佛,二者皆利欲熏心之辈,扰人清梦,烦哉烦哉。”

  右边,成熟所化道身,摆手怒斥。

  道门非道家,道祖学说,求的是真正的大道之理,长生逍遥,其实只是附带。

  且,道祖本人,并非道门记载的,超脱如仙,不染凡尘。

  道祖是智者,儒祖称其如龙邪,飘渺不定。

  道祖也是顽童,追求返璞归真,复归童真婴儿心性。

  南北朝古书之中曾有记载,伊喜求道,道祖本不欲留书,耐不住对方苦苦哀求。

  当时正在午休的道祖,被伊喜扰烦了,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丢了出去,让其别再扰其清梦。

  虽是后世记载,但以道祖的潇洒心性,确实干得出此事。

  就像儒祖讲礼,但是答应盗匪不向官府举报他们之后,路遇捕快,当场就把盗匪们卖了。

  原因?

  跟盗匪,不用讲礼,这就是儒祖给的理由。

  百家先师们,并不迂腐,也不端庄。

  喜怒哀乐,嬉笑怒骂,皆有之。

  当下,道祖给自己斟满了一杯茶,看着外面的大战,眼神带着看戏一般的玩味。

  童真见此,也不再纠结,看着外界的战斗,时不时叫一声好。

  “先生,不知您...如何看待佛学?”

  成熟的道身,看着悠然喝茶的道祖,带着一丝拘谨发问。

  他那个时代,佛门已经彻底没落了。

  “亦为求道之人,可惜,负担太重。”

  “走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