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家庭温暖-《暗刃如锋》

  十月的春城染着滇池的湿气,唐城墙根的三角梅开得泼辣。

  晨雾未散时,七十二岁的宋罗氏老太已拄着湘妃竹杖立在垂花门下,青缎袄襟斜别着,头上梳着“胜利卷头”的时髦发型。

  老太太的脸色红润,看得出来神情比昨日还神清气爽。

  正屋里的正厅条案上供着鎏金祖先牌位,两侧却突兀地贴着《义勇军进行曲》油印谱。

  穿将校呢的宋广生,正给十三岁宋志的侄儿宋学斌,讲解飞虎队航线图,孩子指尖划过黄河北岸的铅笔痕迹,与茶烟在玻璃罩灯上氤成一片。

  宋广生已经学成归来,被分配在呈贡山工厂区保安训练基地,成为呈贡山保安旅后勤中校。

  宋宝琴的貂皮披肩搭在太师椅扶手上,她的留声机里周璇的《天涯歌女》声里,忽然混进后厨帮工姑娘们学唱《游击队之歌》的破调儿。

  宋文琴自从大爷爷一家迁来,就失去了联系。而宋玉琴已经结婚生子,最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结婚对象,竟然是沐房仕,这个居功自傲的家伙,这个选择难以理解。

  穿阴丹士林布的医生姐姐,忙捂住小侄女的宋文馨的嘴,却见孩子不知何时把宋广生的军帽扣在了摇钱树盆景上。

  大姐宋明结婚多年,终于到春城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已经四岁,小儿子一岁,张教授高兴极了。

  当照相馆师傅支起笨重的湿版相机,突然传来防空演习的锣响。

  穿学生装的宋文馨迅速从妆奁底层抽出星条旗——这是米国传教士送的布料——眨眼间罩住了太奶奶咸丰年间的紫檀顶箱柜。

  深秋的春城,晨雾尚未散去,近日楼下的石板路上已传来细碎的脚步声。

  宋家大院的天井里,八仙桌被护卫们移到了正堂前檐廊下,青砖地上铺着新晒的谷垫,散发着阳光的余温?。

  宋文阁也很稀少的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与长衫加身的大爷爷宋大栓并肩而立,身后檐廊的雕花木格窗棂上,还残留着昨夜雨水冲刷过的水痕?。

  第三排中央裹着帕子的妇人,正是有些害羞的叶婉莹,而宋罗氏怀里的重孙儿宋一飞脖颈上挂着银锁——那是太奶奶在黄龙寺求来的护身符?。

  右侧穿学生装的少女悄悄攥着裙角,袖口露出半截成都战时学校颁发的徽章,镜头外还能听见她与表兄争论联大新开课程的小声絮语?。

  背景里文庙直街的银杏叶已染成金黄,透过敞开的垂花门,隐约可见街上拉着客的人力车夫和挎着藤筐卖石榴的小贩?。

  快门按下时,角落里戴眼镜的士绅突然抬手扶了下镜框,这个动作让收藏的《武林旧事》线装书滑落到石阶上。

  书页翻开的瞬间,正好捕捉到1940年秋日特有的澄澈天光——那是在滇缅公路运输线上奔波了整年的光影,此刻终于在这座高原城市的褶皱里停驻片刻?。

  昨夜里的欢聚,使得此时的宋志胃口酸爽,浑身疲惫不堪,就连多年坚持的早锻炼,也没有坚持。

  昨夜里沐家沐莲等的长辈、沐房安等小辈,还有海公子等,基本是两大家子。

  因为多年没有回来,宋志这些年对于沐春公司的贡献,对于两家的重要性,对国家的贡献,自然是各位都很明白。

  为了大家,为了国家,宋志多年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这也是两家人的心病。

  沐链甚至想在沐家之中,寻找一适龄美女,介绍给宋志。

  但是宋温馨这个量级的美女,要相貌有相貌,要人才有人才,可宋志也没有结婚的意思。

  可见宋志肯定是其他原因,不愿意结婚,这就不是沐家所有能掌握的了。

  今日是沐春公司的股东会议,探讨沐春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晚上要最最聚餐。

  明天是沐房安安排沐、宋两家年轻人聚会,也是沐家欢迎叶婉莹、宋一飞的来临。

  后天是沐春公司几位老人,要宴请宋志,叙述衷肠。

  当然保安旅、春城军事学院、沐春工学院、沐春医学院等一些教师和学生,都要宴请宋志,包括成为他妹夫的沐房仕。

  今天拍照就是宋志的要求,除了二哥宋泊,宋家难得的非常齐全,在春城的宋家儿女及家人,齐聚一堂。

  此时的春城,影像主要由外国摄影师记录,例如米国摄影记者在拍摄的春城街景,采用传统胶片相机技术,画面清晰度较高,能够捕捉城市细节如文庙直街商铺、天开云瑞坊等建筑风貌?。

  很多照片显示街头存在黄包车、军人及市井人群,反映出战时春城作为大后方的繁忙景象?。

  这些照片多集中于城市景观与生活场景,如近日楼、金马坊等地标建筑,以及文庙直街的市集活动。

  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春城的建筑风格,还通过军人、车夫等元素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社会风貌?。此外,有些照片中可见米国军人身影,暗示了国际视角下的昆明形象?。

  受限于器材普及度,民间摄影活动较少,影像记录主要由专业摄影师或机构完成。

  此时相片多为静态场景,动态影像(如电影)尚未广泛记录昆明生活,直至1896年高卢国领事方苏雅才留下云南最早的电影资料?。

  这时候的华夏百姓,思想中根本没有照相的概念,甚至很多华夏老百姓,认为照相是照妖镜,能摄取人的魂魄等等。

  所以这个时代,即使家资殷实,也没有摄像的概念,宋家多亏接触了呈贡山工厂区,能了解西方的很多情况,包括照相这种很普通的事情。

  要不说这个时代的华夏老百姓,思想落后,交通不便,信息太差,所以华夏最落后的其实是思想观念。

  宋志这次摄影的安排,引起了宋家的轰动,尤其是宋家的年轻人,也带动了沐家也开始赶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