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上书辞官-《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

  赵剑问田丰:“陛下改刺史为州牧,元浩怎么看?”

  田丰捻着须髯,眸中闪过一丝冷峭的了然。他深知:“陛下此举,看似雷霆霆整饬,实则不过是困兽犹斗时的权宜之计。

  黄巾乱后,天下州郡残破,流民四起,那些原本只掌监察之权的刺史,早已镇不住此起彼伏的叛乱。

  陛下坐在洛阳深宫,听着州郡急报如雪片般飞来,夜里怕是常被地方失控惊醒。

  这是他改弦更张的第一层心思:眼下最要紧的是按住场子,与其让刺史们空有监察之名却无平叛之实,不如索性放权。

  这样,让州牧总揽一州军政,钱粮、甲兵、人事,好歹能让地方先‘活’起来,别让乱兵真的杀到洛阳城下。

  陛下心里又揣着另一本账。他向来疑心病重,对朝臣百官早失了信任。

  黄巾之乱里,多地刺史、太守或拥兵观望,或通敌苟且?

  陛下嘴上不说,心里怕是早把这些外官视作了潜在的祸患。

  如今把刺史换成州牧,选的多是宗室姻亲、心腹旧臣,如刘焉去益州,刘表表赴荆州,说白了,是想把地方大权从‘外人’手里夺回来,交到自家人手里。

  他以为这样便能安心,毕竟是姓刘的,或是沾着外戚、近臣的亲,总比那些盘根错节的地方官可靠些。”

  赵剑看着傅干,笑了笑:“彦林,你说帽子不轻,也是此意吧?”

  傅干点点头:“凉州不同其他州,其他州陛下打的是以亲制疏的算盘,而凉州是在主公的治理之下。

  雁门郡虽名义上还归属并州,但张懿刺史一直不插手雁门,还要推荐主公为并州牧,雁门在并州等同独立。

  钜鹿、中山、常山三郡国朝廷已经划归在了主公治下。

  主公辖雁门四地,如今又占据凉州,以陛下的疑心,对主公已经不放心了。

  但目前天下大乱,朝廷想用主公平叛,又忌惮主公扩张地盘,只能是派其他官军,以及依靠地方官员和豪强兵马了。

  陛下想夺主公的兵权,面对如此乱局,却又不敢,这州牧是对主公的试探,也是对卑职的试探,更是一个离间之计。

  试想,卑职受封州牧,而主公依然以平西侯之职,统领凉州兵马,这是把主公摆在了天下人面前,让朝廷官员、世家大族、诸多豪门等等,觉得主公有非分之想。

  这是让主公背负骂名。卑职自然觉得不轻!”

  赵剑点点头:“如二位所言,陛下这哪是在稳固皇权?分明是怕地方乱得太快,先找些自己看着顺眼的人来看场子,骨子里藏的是对失控的恐惧,是抱着先熬过眼前再说的侥幸。

  再有,张纯叛乱未除,黄巾余党祸乱又起,又有各地其他叛乱。

  陛下的确是担心我赵剑也生出异心,只要雁门军出兵,洛阳危急。

  改刺史为州牧,陛下何尝不是想让那些手握重兵的州牧,成为洛阳外围的屏障,防止我赵剑叛乱。

  只是陛下终究短视,无需防我!

  他看得见眼前的事,眼前的叛乱,却看不见州牧掌一州之权后,他还能掌控了吗?

  这道诏令,看似是陛下在主动布局,实则不过是被乱世推着走的无奈,是皇权衰微时,攥紧最后几颗棋子的慌乱。

  放了缰绳的野马,是要奔往他再也控不住的地方了!”

  顿了顿,赵剑笑着说:“既然陛下有所顾虑,我赵剑立刻上书,辞去平西侯,离开凉州,回雁门做个布衣。

  凉州就全部仰仗彦林和马腾了!”

  傅干急忙叩首:“主公以静制动,主动而为,足以封住天下人的嘴了。

  卑职定不会辜负主公厚望!”

  赵剑当即上书汉灵帝:

  “臣赵剑谨叩天阙,伏惟陛下圣躬安泰,国祚绵长。

  臣自蒙天恩,忝居平西侯之位,统辖凉州兵马,日夜兢兢,不敢有负社稷。

  然臣深知,权位者,国之公器,非臣一介边地武夫所敢久居。

  今臣愿剖心沥胆,以明心志:臣之忠,不在于封侯挂印,而在于护佑兆民、扞卫疆土,此心昭昭,可对日月,可鉴苍天。

  兹恳请陛下恩准,辞去平西侯爵位。凉州牧傅干,才略卓绝,久在西陲,民心归附,威名远播,以其统领凉州兵马,必能整饬军备、安靖地方,远胜臣多矣。

  臣本雁门子弟,桑梓之地,魂牵梦萦。雁门四地乃北疆要塞,关乎边防安危,臣恳请将雁门四地划为云州,利于管辖,任郭缊为云州牧。

  郭缊之才必能竭尽所能,抚辑百姓,兴修农桑,整饬边备,严防外患,可使雁门四地固若金汤,为陛下守好北疆门户,不负圣恩,不负苍生。

  臣愿以布衣之身,陪妻教子,过田园生活。

  臣所言句句肺腑,无半分虚饰。伏乞陛下明察臣一片赤诚,准臣所请。

  臣赵剑百拜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