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弹幕。
古人更是乐此不疲。
大秦位面。
嬴政盯着弹幕【西海!!!】
“什么小胡子!朕乃天子!还有这德械师……”
“俑坑里的洋人俑,盔甲纹饰全按我大秦规制改!什么德械?统统要改成秦械!”
想到这嬴政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
南宋临安酒肆。
辛弃疾与陆游对坐小酌。
看到弹幕秦皇点兵,辛弃疾笑得酒杯乱颤:
“好一个西海!这洋兵若在老夫麾下,定教他喊杀贼!”
“醉里挑灯看俑,梦回吹角连营……洋兵俑马,沙场秋点兵!”
陆游抹着笑泪揶揄:“幼安兄,你词中洋兵俑马怕是要气活始皇帝!”
……
大明民间某茶馆。
说书先生拍案木一拍。
“列位看官!话说那洋憨憨扮俑被抓,堪比关公面前耍大刀!”他挤眉弄眼模仿洋人腔调,“额似始皇滴雇佣兵!”
满堂哄笑中,角落一个商人猛拍脑袋:
“妙啊!回头我烧批洋人俑卖到泰西,就说始皇帝托梦招兵,一个俑卖他十两金!”
邻桌海瑞哐当摔了茶碗:
“奸商!欺世盗名!看本官写《禁伪俑疏》!”
……
天幕上还在继续:
【现场更是一片混乱,有些胆大的游客拿出手机准备记录美好生活的瞬间。】
【这时候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闻讯立马赶来,并告诉游客不要惊慌。】
【原来在半个小时以前,他们就发现了异常,好像看到有人翻越护栏到了俑坑当中。】
【当时他们也下坑去看过,可没有找到。】
【现在被游客发现了,他们才终于找到了这个假兵马俑。】
【面对工作人员的劝离,他不为所动。】
【就好像是一个真的兵马俑。】
【工作人员一开始还有点迷糊,难道自己真看错了?】
【毕竟眼下这个“兵马俑”连自己的踏板都有可以说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但最后还是因为不一样的五官确定了这兵马俑就是假的!】
【为了不破坏文物,多名工作人员将小伙抬在空中。】
【即便被人抬了起来,小伙依旧保持着德国人的严谨,依旧绷直了身体,相信自己就是兵马俑。】
【哪怕是他如此严谨,工作人员还是狠心地把他带到了捕快房喝茶~】
【作为一个严谨的德国人,小伙是成功的,他不仅骗过了安保,还骗过了游客。】
【要不是当天工作人员数数的时候多了一个秦俑,只要他不动那就没人会发现他。】
【鉴于小伙诚恳的认错态度,捕快最后对其进行了口头警告,便将其释放回家。】
【回到德国的小伙,后来还因为这种严谨的工匠精神成了网红,还多次被邀请参加节目。】
【直到现在,每位到兵马俑的游客导游都会给大家描述一番德国小伙的奇葩行为。】
【11年后,小伙又来过一次兵马俑。】
【不过这次他没选择跳下去,而是来看望战友来了~~】
……
大秦,嬴政指着天幕上被抬走的洋兵俑笑得胡须直颤:
“好个痴儿!被擒时还绷直装俑?倒有几分我老秦人的倔劲!”转头对工室丞喝令,“速去!给那‘西来归化俑’手里塞把陶剑,既是朕的兵,岂能赤手空拳!”
大唐西市胡商铺前,粟特商人笑得金耳环乱晃:“哎哟!这傻小子!扮俑哪有卖俑赚得多?”他抄起摊上一尊胡人陶俑吆喝,“瞧一瞧!正宗的始皇,洋亲兵俑!十贯钱一尊,买三送一!”
周围胡商纷纷效仿,霎时满街原本的胡人俑被重新添了陶泥,五官更加立体类似洋大兵的人俑在此泛滥。
……
与此同时。
在没有天幕的平行现代位面。
秦俑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陶土粉尘和稀释剂的味道。
几尊刚刚从二号坑新发掘区域运来的残损兵俑,正静静躺在铺着软垫的工作台上,等待被赋予新的生命。
头发花白的教授,戴着放大镜和白色棉质手套,正全神贯注地清理着一尊跪射俑足部堆积的硬结淤泥。
这尊俑保存相对完整,唯独左脚踝处有一道明显的旧裂痕,需要仔细清理后才能进行粘接加固。
镊子、毛刷、竹签……
老教授的动作轻柔精准。
附着在陶俑脚踝和足底的千年积垢被一点点剥离,露出了原本的陶胎。
就在他清理到左脚足弓内侧、靠近足底边缘一处极其隐蔽的凹陷时。
竹签尖端似乎触到了不同于陶土硬度的东西。
是刻痕!
他立刻停下动作,调整了一下头顶放大镜的角度,用更细的毛刷小心拂去残留的微尘。
光线聚焦处,一行极其细小的阴刻文字清晰地显露出来。
字迹深深嵌入坚硬的陶胎,线条古朴遒劲。
是典型的小篆!
兵马俑身上发现刻字并非绝无仅有,但多为工匠留下的编号或简单符号,如此规整成句的小篆刻文,极其罕见!
老教授屏住呼吸,凑得更近,几乎将眼睛贴在放大镜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辨认。
这文字虽是小篆,但某些笔画转折略显生硬,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拙意,不似秦地本土工匠那般流畅老辣。
“匠:咸阳坊……监:章邯……”
老教授喃喃念出前几个字,这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标明制作作坊和监工姓名,很正常。
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
足底空间有限,后面几个字刻得更小,也更挤。
老教授用超细纤维笔蘸了少量蒸馏水,极其小心地润湿刻痕凹槽,让字迹在湿润状态下更清晰一些。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
古人更是乐此不疲。
大秦位面。
嬴政盯着弹幕【西海!!!】
“什么小胡子!朕乃天子!还有这德械师……”
“俑坑里的洋人俑,盔甲纹饰全按我大秦规制改!什么德械?统统要改成秦械!”
想到这嬴政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
南宋临安酒肆。
辛弃疾与陆游对坐小酌。
看到弹幕秦皇点兵,辛弃疾笑得酒杯乱颤:
“好一个西海!这洋兵若在老夫麾下,定教他喊杀贼!”
“醉里挑灯看俑,梦回吹角连营……洋兵俑马,沙场秋点兵!”
陆游抹着笑泪揶揄:“幼安兄,你词中洋兵俑马怕是要气活始皇帝!”
……
大明民间某茶馆。
说书先生拍案木一拍。
“列位看官!话说那洋憨憨扮俑被抓,堪比关公面前耍大刀!”他挤眉弄眼模仿洋人腔调,“额似始皇滴雇佣兵!”
满堂哄笑中,角落一个商人猛拍脑袋:
“妙啊!回头我烧批洋人俑卖到泰西,就说始皇帝托梦招兵,一个俑卖他十两金!”
邻桌海瑞哐当摔了茶碗:
“奸商!欺世盗名!看本官写《禁伪俑疏》!”
……
天幕上还在继续:
【现场更是一片混乱,有些胆大的游客拿出手机准备记录美好生活的瞬间。】
【这时候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闻讯立马赶来,并告诉游客不要惊慌。】
【原来在半个小时以前,他们就发现了异常,好像看到有人翻越护栏到了俑坑当中。】
【当时他们也下坑去看过,可没有找到。】
【现在被游客发现了,他们才终于找到了这个假兵马俑。】
【面对工作人员的劝离,他不为所动。】
【就好像是一个真的兵马俑。】
【工作人员一开始还有点迷糊,难道自己真看错了?】
【毕竟眼下这个“兵马俑”连自己的踏板都有可以说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但最后还是因为不一样的五官确定了这兵马俑就是假的!】
【为了不破坏文物,多名工作人员将小伙抬在空中。】
【即便被人抬了起来,小伙依旧保持着德国人的严谨,依旧绷直了身体,相信自己就是兵马俑。】
【哪怕是他如此严谨,工作人员还是狠心地把他带到了捕快房喝茶~】
【作为一个严谨的德国人,小伙是成功的,他不仅骗过了安保,还骗过了游客。】
【要不是当天工作人员数数的时候多了一个秦俑,只要他不动那就没人会发现他。】
【鉴于小伙诚恳的认错态度,捕快最后对其进行了口头警告,便将其释放回家。】
【回到德国的小伙,后来还因为这种严谨的工匠精神成了网红,还多次被邀请参加节目。】
【直到现在,每位到兵马俑的游客导游都会给大家描述一番德国小伙的奇葩行为。】
【11年后,小伙又来过一次兵马俑。】
【不过这次他没选择跳下去,而是来看望战友来了~~】
……
大秦,嬴政指着天幕上被抬走的洋兵俑笑得胡须直颤:
“好个痴儿!被擒时还绷直装俑?倒有几分我老秦人的倔劲!”转头对工室丞喝令,“速去!给那‘西来归化俑’手里塞把陶剑,既是朕的兵,岂能赤手空拳!”
大唐西市胡商铺前,粟特商人笑得金耳环乱晃:“哎哟!这傻小子!扮俑哪有卖俑赚得多?”他抄起摊上一尊胡人陶俑吆喝,“瞧一瞧!正宗的始皇,洋亲兵俑!十贯钱一尊,买三送一!”
周围胡商纷纷效仿,霎时满街原本的胡人俑被重新添了陶泥,五官更加立体类似洋大兵的人俑在此泛滥。
……
与此同时。
在没有天幕的平行现代位面。
秦俑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细微的陶土粉尘和稀释剂的味道。
几尊刚刚从二号坑新发掘区域运来的残损兵俑,正静静躺在铺着软垫的工作台上,等待被赋予新的生命。
头发花白的教授,戴着放大镜和白色棉质手套,正全神贯注地清理着一尊跪射俑足部堆积的硬结淤泥。
这尊俑保存相对完整,唯独左脚踝处有一道明显的旧裂痕,需要仔细清理后才能进行粘接加固。
镊子、毛刷、竹签……
老教授的动作轻柔精准。
附着在陶俑脚踝和足底的千年积垢被一点点剥离,露出了原本的陶胎。
就在他清理到左脚足弓内侧、靠近足底边缘一处极其隐蔽的凹陷时。
竹签尖端似乎触到了不同于陶土硬度的东西。
是刻痕!
他立刻停下动作,调整了一下头顶放大镜的角度,用更细的毛刷小心拂去残留的微尘。
光线聚焦处,一行极其细小的阴刻文字清晰地显露出来。
字迹深深嵌入坚硬的陶胎,线条古朴遒劲。
是典型的小篆!
兵马俑身上发现刻字并非绝无仅有,但多为工匠留下的编号或简单符号,如此规整成句的小篆刻文,极其罕见!
老教授屏住呼吸,凑得更近,几乎将眼睛贴在放大镜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艰难辨认。
这文字虽是小篆,但某些笔画转折略显生硬,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拙意,不似秦地本土工匠那般流畅老辣。
“匠:咸阳坊……监:章邯……”
老教授喃喃念出前几个字,这是秦代“物勒工名”制度的体现,标明制作作坊和监工姓名,很正常。
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动。
足底空间有限,后面几个字刻得更小,也更挤。
老教授用超细纤维笔蘸了少量蒸馏水,极其小心地润湿刻痕凹槽,让字迹在湿润状态下更清晰一些。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德意志归化俑马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