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三百将士守孤城-《短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红色震撼!》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画面中饥肠辘辘的军民。

  还有那个被击碎意志的少年士兵。

  想起了他年轻时也遭遇过饿肚子。

  那种让人饿到无法忍受浑身无力,前胸贴后背的感受。

  他这辈子都忘不掉。

  但是话又说回来。

  这个少年士兵的行为,已经让军心开始动摇。

  按照他的脾气,一定是要将此人斩首的。

  若是留下,那这疏勒城绝对撑不了一个时辰。

  不。

  一盏茶的时间。

  士兵将会哗变,百姓也会纷纷跟随,城池不攻自破。

  果然和朱元璋猜的一样。

  天幕上。

  耿恭的身影出现。

  他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心中苦涩。

  眼前这个少年,还是他一路带来的,他经受了太多战争苦难。

  可耿恭知道,军纪是铁律,它绝对不允许有人去触碰。

  若是违抗。

  那只有按照军法从事。

  “临阵退脱者……”

  “斩!”

  耿恭揪起已经瘦得只剩下骨架的少年。

  少年眼中闪过一丝绝望,泪水混着尘土滑落。

  耿恭同样也是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最终还是狠下心来,手起刀落。

  结束了少年的生命。

  这或许对少年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城墙上,将士们目睹这一幕。

  众人闻着肉香虽然不语,但耿恭还是看出了他们眼里对肉的渴望。

  “传我命令,杀马!”

  “吃肉!”

  耿恭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暂时稳住军心。

  让他们有力气继续坚守疏勒城等待援军的到来。

  一众军民听到有肉吃了,当即眼中恢复了一丝希望。

  面对同样骨瘦如柴的战马。

  一众士兵虽然不舍。

  但他们明白,只有自己这老伙计才能救他们一命。

  在安静短暂的告别中。

  他们亲手结束了战马的生命。

  战马嘶鸣,血染黄沙,肉香四溢。

  一块久违的肉分到了每个人的碗中。

  【在数月的围城中,疏勒的军民苦苦坚守了数月之久,可他们期待的救援却一直没有来。】

  天幕的提醒倒是让万朝观众想起来了,从疏勒城被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数月。

  可朝廷的救兵却一直没有来。

  难道朝廷也放弃了他们吗?

  大汉位面。

  刘彻愤愤不平。

  “这都过去数月了,从西域到都城也不过一两月的时间,这时候也该有决策了吧?”

  “为何还不见有救兵来援?”

  刘彻眉头紧锁,虽然他内心也猜到了为什么。

  无非不过不相信一支数百人的小队能在数万大军下还能坚守。

  而且从请援到现在已经数月之久了。

  若是没在天幕上看见。

  就是刘彻也认为他们已经马革裹尸。

  疏勒城也被占据。

  如果是这样,要是要刘彻来选,他或许会放弃救援,将兵力用于更重要的战线。

  大唐位面。

  李二凤看着天幕同样陷入了沉思。

  先前天幕上就已经播过他大唐白发兵守孤城的事。

  如今这大汉疏勒城的情况和龟兹城几乎一模一样。

  “救还是不救?”

  就在万朝思考之际,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在耿恭坚守疏勒城时,匈奴多方进攻,车师、焉耆、龟兹等国反叛,不仅如此西域都护陈睦战死,汉军主力不得不撤离西域,退回玉门关内。】

  【派回朝廷的求救信虽然顺利到达都城洛阳,但就发不发兵救援的事,朝堂上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是有大司空第五伦主张的不救,原因是新皇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政局初定用兵恐有变数,而且军书从西域传回已经过去数月,三百将兵此时恐怕已经葬身疏勒城。】

  【而司徒鲍昱则是据理力争,他说到,疏勒城三百将士为国戍边,弹尽粮绝固守数月,其节义从古到今没有过,若此次不救援,将来还有何人冒险戍边?】

  【听闻鲍昱所言,刚刚登基的汉章帝刘炟(da)决定出兵立刻出兵救援。】

  大汉位面。

  刘彻一拍桌案。

  “好!不愧是我刘家儿孙!”

  “做得好!”

  没想到自己这儿孙还是有骨气,自己刚才都有想过,朝廷恐怕不会去救。

  不过,鲍昱说得也对,耿恭这样的忠良,不救回来日后谁还愿意去戍边?

  尤其是那些将领们,心中恐怕会出现隔阂。

  好在这刘炟也明事理。

  不然刘彻都能预见日后若是再找人戍边,恐怕将领们都会推三阻四。

  在坊市间。

  无数百姓听到朝廷出兵后,皆是松了一口气。

  不少人更是代入其中,激动地抹眼泪。

  他们当中其实也有不少人的亲人在外戍边。

  他们可能不是名臣良将,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士卒。

  可这也是他们小家里的天。

  试想,若是你家有戍边的亲人被敌人围攻,朝廷坐视不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那还有人为国家卖命吗?

  或许朝廷会强制兵役,但强制兵役的百姓就不会出现逃跑,甚至是起义吗?

  这些都有可能出现,大秦末年的苛政就是例子。

  活不下去了,自然会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刻在华夏人骨子里的基因。

  天幕上还在继续。

  【就这样,在皇帝的支持下,从张掖、敦煌、酒泉三处立即出兵七千驰援疏勒城。】

  【而在疏勒城的耿恭也即将迎来最后一战】

  画面中。

  耿恭席地而坐。

  在他面前整齐地摆放着数排死难将士的木牌。

  而他手上还拿着一枚新雕的木牌,上面写着“十六”两字。

  正是那个被耿恭军法处置的少年。

  耿恭将其木牌放下。

  一一祭拜后,他招募死士准备夜袭匈奴后营。

  他们要纵火烧了敌人的粮仓。

  夜晚。

  耿恭带着三名死士顺利摸到了匈奴大营中。

  并埋下了硝石和硫磺,成功将匈奴的粮仓烧毁。

  可粮仓的火光也引来了大群匈奴士兵。

  面对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匈奴士兵,几人已经无法突围。

  可耿恭是疏勒城的主将,他若是身死,疏勒城必破。

  三名死士奋力突围,最后强行在木墙撞出缺口,为耿恭断后,全部战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