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还是得按林豪的方案来!-《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你这‘隆庆开关’,”

  “也是关于解海收商税的?”

  “还有那林豪的确是为咱洪武朝出计甚多的大臣,也是咱特别关照的大才,”

  “小孙子,你快把知道的信息详细道来。”朱元璋眉头微挑,语含期盼。

  原本听到朱由检连续回答说没有林豪和解海的相关消息时,

  他已经做好今日失望而回的打算,

  甚至还怀疑,

  通过后世,去验证政策正确与否法子的可行性。

  可朱载垕这位“新来”的子孙皇帝,

  却给他“小惊喜”,

  听到太祖爷朱元璋,和善地叫自己“小孙子”,

  朱载垕缓了一口气,心中的畏惧稍稍减轻,

  想要博到祖宗的好感,还是得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是,

  “禀太祖爷,”

  “臣孙登基之后,立志向您学习,想振兴社稷,但苦于朝廷财政不足,”

  “广泛听取了朝野意见之后,决定解除海禁,放开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去南洋、西洋做贸易,”

  “通过收取商税的方式,来为朝廷创收。”

  “为了方便管理参与海贸的商户,”

  “臣孙的朝廷采取发放贸易通行证的政策,”

  “只在漳州、泉州两地,每年发放一百张贸易证,只有获得许可的商户,才能出海贸易,没有获得贸易证,擅自出海,则视同犯法,以通倭走私罪论处。。。”

  朱元璋微微颔首,

  这所谓“隆庆开关”措施,基本上就是咱下旨的李景隆方案,

  “你刚才说你已经登基五年了?你自登基就施行‘开关’,”

  “这样算来解海已经有五年了,成效如何?”

  “朝廷财税应该大大增涨了吧?”

  见太祖爷目光灼灼,朱载垕叹了一口气,“不敢欺瞒太祖爷,”

  “朝廷财税收入的确是大涨,海贸商税每年都有十万两之巨,”

  “可是。。。”

  朱元璋脸色一黑,沉声打断道,“什么?海贸商税每年仅仅十万两?”

  “怎么才这么一点?”

  还敢说“之巨”?

  林豪那混球可是在咱洪武朝堂上立的军令状,可是喊出一千万两的目标,

  姑且不说完不完地成,至少百万两的年税收总是得有的吧?

  可这十万两,是在糊弄鬼吗?

  朱载垕被太祖爷突如其来的的怒喝声,吓得一颤,深呼好几口气之后,又冒了一身虚汗之后,他才平复情绪继续说道,

  “太祖爷容禀,在隆庆朝开关数年,有十万两海贸商税年收已然是开了个好头,”

  “那些沉香、乌木等畅销番货进入大明,还有我大明的瓷器茶叶等货品生产外销,这些也间接带动了内销的商税收入,”

  “所以,朝廷从海贸商税这块获得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朱由检见太祖爷还是面色不豫,显然对隆庆爷的答案不甚满意,

  本着为祖宗分忧考虑,他立刻开口帮忙解释道,

  “太祖爷容禀,隆庆爷的‘开关政策’在您初入太庙,改变历史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应该不是您下诏解海收税,改变历史的结果。”

  “在臣孙原本的记忆中,隆庆开关的确为我后世朝廷开辟了财源,”

  “往后数十年里,海贸商税不断翻倍增加,而且有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

  “到了我崇祯朝,我大明市面上多了数亿两银子。”

  朱元璋见朱由检开口证明,脸色稍稍缓和,

  在他看来,朱由检父子没胆子欺瞒自己这个太祖皇帝,

  数亿两白银啊!!!

  看来海外是真的有银子,咱听林豪的,解除海禁没有错,

  但是好像哪里不对劲?

  这么多白银,

  这崇祯朝、义兴朝怎么还跟咱穷?

  “朱由检,你和朱慈烺二人不是一直说财政糜烂吗?”

  “这数亿两银子呢?”

  “尔等敢欺骗咱这个祖宗!”

  朱由检大惊,赶紧补充解释道,“老祖宗,银子一多,就造成物贵银贱的局面,”

  “然后臣孙登基那一段时间,海外的银子流入骤然减少,市面上突然缺银,”

  “百姓们获取纳税的银钱变困难,朝廷折银税收也少了,最终引发了我崇祯朝的危局,直到您老人家带来了各种妙计,来这偏殿救了臣孙的朝廷。”

  朱元璋倒吸一口,无奈地揉了揉额头,咬牙说道,

  “简直混账,”

  “别说给咱数亿两,就是给咱几百万两,咱都可以解决一切内忧外患,将大明社稷推上新的巅峰!”

  老四这一脉的子孙后代,果然不行!

  咱还是得扶立好允炆。

  朱元璋调整好心绪,继续追问道,

  “那银子突然短缺局面是怎么回事?市面上的银子,还有外面来的银子怎么就没了?”

  朱载垕只觉精神奕奕,

  太祖爷果然是威赫连天,气势能驱散一切病症,

  朕被他吓得虚汗流尽,人都变有劲了。

  刚才这朱由检说太祖爷带来各种妙计,挽救他的崇祯朝,

  还说太祖爷改变历史?

  那他老人家一定法子解朕的局面啊!

  朱载垕理顺了个中脉络之后,决定好好“依靠”老祖宗,于是接话道,

  “太祖爷,臣孙大概知道答案,”

  “这些银子,应该是被那些大商户和地方势力给控制了,”

  “臣孙的开关方案,让这少数的蠹虫,控制了海贸,也把持了白银的流入渠道,”

  “前几年臣孙看在商税增加份上,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他们接做大做强之后,大有联合起来把控海贸的趋势,”

  “根据锦衣卫的线报,那些倭寇,也开始暗中和这些大商户和地方势力勾结交易,有大举进犯我大明之势,”

  “臣孙这两年现在想动他们,也有些无力,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

  听到倭寇起势,朱元璋再度大怒,

  “混账!怎么还有倭寇的事?”

  “区区东瀛人,居然只能算皮肤之患,怎么还能有进犯我大明的实力?”

  朱载垕拱手拜道,“太祖爷,倭寇在两百年前的洪武朝不算什么,但在我父皇的嘉靖朝,还有我隆庆朝,大有起势迹象,”

  “在嘉靖朝时东南倭患严重,时常登陆劫掠,得亏了我大明有俞大猷、戚继光两位虎将在,才把他们打回海上去了。”

  朱元璋满眼错愕地看向朱由检,意在求证朱载垕的话,

  朱由检红着脸点了点头。

  朱元璋顿觉一股老血直冲脑门,

  造孽啊!

  区区倭寇都能成为我大明心腹之患,

  老四一脉的子孙,到底是怎么治理大明的?

  还有林豪这混球,真乃不世出的鬼才,

  居然连这百年后的倭患都预想到了。

  咱对他的信任,还是不够啊,

  海关的事,还是得按他的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