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太祖爷,坑我燕藩一脉之心不死啊!-《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对阵傅友德,”

  “你认为朕会怕他?”

  朱棣冷冷一笑,语带傲气地说道。

  身为马背上夺天下的皇帝,

  他一生痴迷军事,最不怕的就是与敌人沙场对决,

  仗着对自己领兵布阵能力的绝对信心,

  别说面对的是智勇双全的傅友德,即使是他的岳父徐达,他也有信心一战。

  朱常洛实在不忍好大儿把太宗爷刚压下去的火气给撩拨起来,站出来劝说道,“校儿慎言,”

  “我燕藩一脉天命所归,太宗爷在沙场上更是所向无敌,”

  “靖难时,不管谁来,都不可能是太宗爷的对手。”

  一众后世皇帝,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在大明朝历史上,

  太宗皇帝的军事才能,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

  “父皇说的是,太宗爷的军略水平,臣孙亦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朱由校面色平静,

  先口头表态赞同父皇所言,毕竟,认可太宗爷是他们燕藩一脉子孙的基本立场,

  而后他再拱手一拜,解释自己的想法,

  “但臣孙也是想着谨慎至上。”

  “按照旧记忆的国史记载,太祖爷为了扶立建文君上位,几乎诛尽了一众开国武勋,还大范围地株连,导致洪武末期人才凋零,”

  “以至于建文君的身边庸才环绕,这给靖难之役成功,提供了外部条件。”

  “可太祖爷现在已经改变了历史,”

  “虽然根据现下的国史记录,冯胜、傅友德、王弼等一众武勋,还是没逃过一死。”

  “但蓝玉都没被诛杀,只是被发配守东陵,”

  “难保他不会想再留一些武勋。”

  朱见深等一众皇帝闻言,面露不悦之色,

  虽然太祖爷一直帮着朕等处理社稷难题,

  但看得出来,

  他老人家的内心,十分抗拒我燕藩一脉夺得大位,

  对太宗爷靖难夺位的行为,更是怨气深重,

  特别是对林豪的安排,

  一个劲地把人家往东宫那头推,

  足以证明,他老人家意属扶立建文君的心思,根本没有打消过。

  若是他老人家真的多留一个开国武勋,

  那靖难之役的难度,便会更多一分,

  这不得不防!

  朱棣虽然眉头紧蹙,却是满不在乎地说道,“老爷子想留着那些武勋性命,就留着便是,”

  “朱允炆这腹黑的蠢货,根本用不好他们。”

  “尔等都看过新的国史记录,蓝玉在东陵守到死,都没被启用,”

  “林豪推行的各种振兴社稷良策,更是直接被他废止。”

  “只要对手是朱允炆,朕的靖难必胜。”

  “尔等无需多虑。”

  朱由校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太宗爷还有脸说太祖爷刚愎,听不进去劝,

  他自己也还不是喜欢冒险行事,

  真不愧是亲生的两父子,

  “可若是对手不止一个建文君呢?”

  “这些武勋若是多活几个,甚至都活着,”

  “太宗爷发动靖难,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趁机异动?”

  “毕竟,冯胜的背后是周藩,傅友德、谢成背靠着晋藩,王弼支持着楚藩,”

  “蜀藩也一定惦记着守陵的蓝玉。”

  朱棣眉头一颤,

  他们这些老武勋就是与其他诸藩有姻亲,才招致父皇的屠刀,

  若是他们真的得以幸存,

  局面必定会变得微妙起来,

  朕在靖难时,原本被朱允炆坑害过的各藩,

  就不一定会袖手旁观了。

  “他们这些武勋要是多活几个,的确会对靖难有较大的影响,”

  “与他们势均力敌的对阵,朕丝毫不担心,”

  “但靖难时,朕处于完全的劣势。”

  “由校,你是觉得父皇会宽赦他们大多数人的性命?”

  见太宗爷认可了自己的说法,朱由校点点头说道,“很有可能。”

  “太祖爷意属懿文一脉,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他老人家又知道了靖难的事,”

  “必定更加尽力地扶持建文君,重点防范着您,”

  “而留着这些武勋性命,就是对您最大的提防。”

  一众皇帝闻言,脸色愈发凝重,

  朱棣忿忿地说道,“真气煞朕也!”

  “父皇天纵英明,怎么就轻易地被朱允炆那腹黑小儿给哄骗了?”

  “朕都和他说了朱允炆是扶起的,他还是一意孤行,”

  “只恨此刻的朕,身处后世,根本无法回到过去纠正他的错误行为。”

  朱由校拱手说道,“所以臣孙想着,让太祖爷看在保护林豪性命和获取后世记录的份上,多给您接触他的机会,”

  “只要紧密您与林豪的关系,至少可以让这等大才不至于完全倒向建文君。”

  “还有就是一些对我燕藩有利的关键事项上,绝对不能阻止太祖爷去施展,”

  “比如像宫宴处置了傅友德这种事,得越快越好。”

  “除此之外,好像很难有什么办法阻止太祖爷了。”

  朱棣微微颔首,叹声说道,

  “只希望让父皇扶立朱允炆的一切举措,终成徒劳,”

  “否则,朕和尔等都会不复存在。”

  在场的六位后世皇帝闻言,眼底皆是闪过晦暗之色,只得齐声行礼劝慰道,

  “天命归燕!”

  “请太宗爷宽心。”

  朱棣摆了摆手,正欲说话,

  只觉脑海一阵恍惚,各种凌乱的记忆交织在一起,

  他立刻抬起双手轻揉着额头,

  众后世皇帝见状纷纷惊呼着“太宗爷您没事吧”,并围了上来,

  毕竟,这已经是永乐二十二年的太宗皇帝了,而且已经是活超了快一个半月的那种。

  深呼吸缓解片刻之后,朱棣摆摆手说道,“朕没事!”

  “是父皇在整事情,朕脑子里出现了一些新记忆,”

  “这场宫宴,朕获准参加了,”

  “林豪没有被误伤而死,”

  “不过,傅友德没有死。”

  六位后世皇帝先喜后悲,纷纷发出深深的叹息,

  太祖爷,坑我燕藩一脉之心不死啊!

  ······

  洪武时空,

  燕王府邸,

  “...着令燕王朱棣即刻入宫参加晚宴,不得耽误,钦此!”传旨内侍大声地将皇爷的旨意宣读完毕。

  “儿臣接旨!”朱棣一脸淡定地接旨,并对传旨内侍说道,“你稍等片刻,孤先去换上衮龙袍,就随你等进宫。”

  父皇筹备宫宴筵请在京藩王、武勋们之事,朝野上下早已传开,

  相关参宴人员,也早早接到了赴宴的旨意。

  而他这个燕王,却迟迟没有接到旨意,

  等候多日,宴会之时间都到了,

  还是没收到赴宴旨意,

  这令朱棣很是愤怒和不解,

  愤怒的是,自己堂堂嫡亲藩王,竟被这般忽视,

  不解的是,

  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父皇?

  在天黑之际,赴宴旨意姗姗来迟,

  这令朱棣很是欣慰,

  父皇终究还是没有忘记他疼爱的儿子——也就是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