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朱允炆继承储位大局已定,没人能改变?-《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就是他!”

  蓝太平无奈地点头回应道,

  蓝玉进城直接入宫了,但手下亲卫却是回府将十里铺发生的事情都清楚禀报了。

  “父帅容禀,那林豪就是一个疯子,都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他在叶侯案中胡乱签押认罪的事,您在建昌时应该通过密信知晓了。”

  “他还干过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事,”

  “十日前他趁着孩儿生病,谎称是您的平辈故友,带着一群太医上门,对着孩儿一口一个贤侄地叫,孩儿诊疗时,他还与三殿下相谈甚欢,”

  “他还让太医在府里开展面向全城百姓的大义诊,还要所有百姓念叨您和他的所谓‘情谊’。”

  “孩儿以为他想攀附您,可他却又大庭广众之下骂您”

  “这简直岂有此理。”

  蓝玉启程回京,行动迅速,行踪隐蔽,

  每日到一地官驿落脚,才给凉国公府派信鸽告知位置,方便府里估算抵京时间以作接应,

  而府里想派人去和他们一行人联系却是比较困难,除非像谢熊传谕那样,有官府和锦衣卫暗线汇报行踪,

  所以,这种“单线联系”,

  导致了蓝玉很多新情况都不是很清楚。

  蓝玉面沉如水,“此獠着实可恶,他背后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之前你来密信时,本帅都没怎么重视他这号人物,”

  “看来是本帅失算了。”

  “你可有查过他的底细?”

  “自然是详查过了。”蓝太平走到桌案上,翻找出一份文卷,递到蓝玉手里,“这厮背景普通,是受太子爷提拔才入京的,”

  “真正展露头角的是在太子爷薨逝那天。。。”

  蓝玉一边看着林豪的履历记录,一边听着蓝太平讲述林豪的所作所为,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听完之后,

  他又思忖了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此獠如此狂悖,一定和陛下脱不开干系,”

  “他有可能是陛下用来对付我等的棋子,”

  “必须得提防着他。”

  蓝太平皱眉说道,“提防着他,这点是必须的,”

  “可说他是陛下的棋子,孩儿却是不认同,”

  “据传,他几番死谏陛下,可来劲了,”

  “不仅引经据典,还吟着诗,”

  “看似正经,实则骂的可脏了,”

  “陛下根本不可能这样埋汰自己。”

  蓝玉手指轻扣着桌面说道,“陛下心计深沉,最喜不按常理出牌,”

  “可能这林豪,最开始不是他的棋子,”

  “到后来,他觉得被他拿来对付我等武勋,就顺手用了。”

  “这林豪不仅抨击陛下,还胡乱签押,哪个不是死罪?可生病,还能获得太医团的诊治,”

  “所以,他归根到底一定是陛下的人。”

  蓝太平脸露恍然,拱手拜道,“父帅英明,一通分析,点醒了孩儿,”

  “孩儿一直被他的搅屎棍行事给迷惑了,”

  “这厮的身份是言官,和文官们是一路的,”

  “他搞诤臣死谏那一套,给自己在士林中赢得了巨大的名望,都快成为文官们的楷模了,”

  “现在文官们都支持朱允炆上位,他必定也不例外,”

  “此獠是大敌无疑!”

  蓝玉脸露欣慰,赞许地看着儿子,“你能想到这一层,本帅甚是欣慰。”

  “当下朝局迷乱,说到底不就是各方围绕着储位搅事么,”

  “文官们想着扶朱允炆继承储位,”

  “那几个嫡藩王们,妄想着自己能上位,”

  “而让三殿下成为储君,才能保障我们武勋的身家利益,”

  “虽然陛下现在意有所指,但不拼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蓝太平点点头,旋即脸露忧虑,“可陛下一再敲打您。。。”

  蓝玉摆摆手,沉声说道,“本帅百战余生悟出一个道理,那便是服软是没用的,”

  “都到这个份上了,”

  “我蓝玉已经没有退路了。”

  ······

  城西南的刘府,

  书房,

  “...单纯觉得二殿下不适合而已...”

  “老师,林大人的原话就是这样说的,学生无能,没有办法争取到林大人。”杨彦坐在侧座上,将游说林豪失败的经过详细道来。

  刘三吾抚着白胡,微微点头,

  “练生,你不必自责,”

  “如今陛下已经让皇孙听政,这表明陛下心中十分偏向皇孙做储君,”

  “我等都没还为皇孙造势,这局势就明朗了。”

  杨彦拱手说道,“老师所言极是,而且陛下还让皇孙去御书房协助处理奏疏,个中意味很明显,”

  “只是如此唾手可得的拥戴之功,林大人怎么就不想要呢?”

  刘三吾劝导道,“人各有志不强求,”

  “可能林大人就想做一个孤臣,只以死谏陛下为己任,”

  “你看他眼下在士林中积累了极高的名望,”

  “可他并不在乎,一个劲地往蓝玉那边凑,还想着巴结武勋。”

  听到林豪巴结武勋,杨彦有些哭笑不得,“可他下午还把蓝玉臭骂了一顿,”

  “在眼下的洪武朝,能把陛下和蓝玉一起说得下不来台的,也只有他了。”

  刘三吾闻言,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蓝玉么,可能受了陛下的敲打,投鼠忌器,”

  “至于陛下,自从太子薨逝,他就性情大变,”

  “动不动去太庙呆上大半天,”

  “能忍下那林豪这般激烈的谏言,也属实难得。”

  “如果陛下能真正做到虚心纳谏,也是我大明社稷之福啊。”

  杨彦叹了一口气,“学生只希望林大人能学会柔和劝谏,以免他日彻底触怒陛下。”

  “各人有各人的命,”刘三吾淡淡地说道,“算了,不说这些了,”

  “现在各方势力基本到齐,太子葬礼期不日就到,陛下很可能在葬礼后就提议储位,”

  “你得抓紧联系各方,让他们做好奏对支持皇孙的准备。”

  杨彦站起身,郑重说道,“老师放心。”

  “东宫的齐、黄、练等大人都在一起奔走此事,像六部的各尚书大人都暗地里表态支持皇孙了,”

  “连武勋中的曹国公都支持皇孙。”

  “还有陛下本人的支持,皇孙继承储位已是众望所归。”

  刘三吾也站起身,目视前方说道,

  “大局已定,储位之事没人能改变得了了。”

  ······

  八月底,

  太子朱标的灵柩归葬东陵,

  葬礼完毕之后,

  送葬的藩王们、几位懿文太子子嗣、文武大臣们回到了奉天殿,

  见朱元璋已经高坐龙椅之上,

  各怀心思的众人,便知道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夺嫡大戏的结果,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