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下不了决心?朕帮你一把!-《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

  当图海一行人还在雪原上艰难返程时。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乾清宫内,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格,在金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将殿内的暖意染上了一层橘黄。

  朱和埸刚刚审阅完海军部递上来的三大舰队初步整编方案,指尖在“印度洋舰队”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

  殿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一身飞鱼服的奚承安走了进来。

  “陛下,雅克萨传来急报。”

  朱和埸抬起头,示意他说下去。

  奚承安从袖中取出一份密封的密报,双手呈上。

  “鞑子的使团,和罗刹人谈崩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另一份情报摘要,语速轻快地汇报起来。

  密报上详细记录了图海使团是如何被当成乞丐一样羞辱,又如何被那个叫伊万诺夫的罗刹将军,用近乎戏耍的口吻,开出了吞下整个漠北草原的天价。

  “图海当场回绝,伊万诺夫便将他们赶出了雅克萨。如今那支残破的使团,正往回走,据探子回报,他们回去的路上,冻死饿死的,怕是又要折损不少。”

  奚承安的脸上挂着笑意。

  “罗刹人贪得无厌,鞑子又舍不得下血本,如此,待到开春,不用我们动手,那帮鞑子自己就得在雪原上死绝了。”

  他以为,御座上的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就算不龙颜大悦,至少也会露出满意的神色。

  可他看到的,却是皇帝陛下缓缓皱起的眉头。

  “这还能给谈崩了?”

  朱大皇帝拿起那份密报,只扫了一眼,便随手将其丢在了案上,语气里竟带着几分责备。

  “这图海,也真是小气。索额图不是交代过,一切都可以谈吗?不就是整个漠北,给了也就给了,磨磨唧唧的。”

  “啊?”

  奚承安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这是……在惋惜那份卖国条约没能签成?

  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试探着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朱大皇帝从龙椅上站起身,走到殿中那面巨大的舆图面前。

  他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关外,而是越过漫长的疆界,落在了那片更为广袤的,被标注为罗刹国疆域的土地上。

  “朕要的不是他们谈崩,而是要他们‘谈成’!”

  此言一出,奚承安如遭雷击,彻底懵了。

  让鞑子和罗刹人谈成?那岂不是纵虎驱狼,给大明平添一个强敌?

  “杀光鞑子,不留活口,这个目标从未改变。可你以为,让他们死,就够了吗?”

  他的声音冷了下来。

  “他们欠下的,是数千万汉家儿女的血海深仇!这份债,不是他们把脖子洗干净了伸过来让朕砍,就能还清的!”

  “朕要让他们,亲手背上这出卖祖宗疆土、乞求外夷庇护的万世骂名!朕要从根子上,彻底斩断他们所谓的‘天命’!要让他们在青史之中,永永远远都只是窃据神器的国贼,是引狼入室的千古罪人!”

  奚承安浑身一震,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陛下要的,从来不只是肉体上的消灭,更是精神上、法理上的彻底碾压!

  朱大皇帝看着舆图上那头双头鹰的标记,话语间是毫不掩饰的嘲讽。

  ”毛-子不愧是毛-子,这胃口都快赶上朕了。“

  “不过就他们那点实力,整个漠北,也真敢开口!”

  “他伊万诺夫,敢跟胤礽要土地,朕难道就不敢跟他要吗?”

  “毛-子能看上朕脚下的土地,朕……又为何不能看上他的呢?”

  “那份国书,只要签了,就是白纸黑字的铁证!日后,我大明王师兵出关外,饮马贝加尔湖,远征乌拉尔山脉,就是替天行道,名正言顺!”

  “如今,这动手的理由,不就有了吗?”

  朱大皇帝没在说话,他的目光沿着舆图上西伯利亚位置一直往西,落在了莫斯科的位置上。

  这个时间点,那位被后世称为彼得大帝的沙皇彼得一世,如今还没被授予“皇帝”称号。

  不过,他也不会再有那个机会了。

  自他朱大皇帝出现在这个世界起,帝国的北方,便不容许存在任何能够构成威胁的强大邻居。

  半死不活的毛-子,是好毛-子。

  那死透了的呢?

  这里的西边可没有北-约,自然就不需要什么缓冲地带……

  ……

  奚承安呆立当场,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响得如同擂鼓。

  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帝王,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那看似温和沉静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何等谋算与雄心!

  朱大皇帝重新坐回龙椅,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

  “胤礽下不了这个决心,无非是还抱有幻想,想着咬紧牙关,或许还能撑到开春。”

  他抬起头,看向了奚承安。

  “传朕军令!”

  “告诉第一师师长游博文,别再跟鞑子小打小闹了!”

  “目标,宁古塔!挑个好日子,给朕拿下它!”

  “胤礽下不了决心,朕就帮他一把!”

  “另外,锦衣卫的触角,可以伸得更远一些了。罗刹国,就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朕听说,这罗刹国竟然还在大行农奴之制!此等落后野蛮的制度,简直是人伦的倒退!”

  “吊民伐罪!必须吊民伐罪!“

  ”这弄死毛-子的理由不就又多了一个嘛!”

  朱大皇帝又一次选择性的忘记了,他自己,正是这个时代全世界最大奴隶主的事实。

  ……

  宁古塔。

  城内的清军早已没了半点斗志。

  留守的数千人,每日面对的不是短缺的粮草,就是刺骨的严寒。

  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欺压那些同样面黄肌瘦的旗奴,或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吹嘘着入关时祖辈的“赫赫战功”,用虚幻的荣光来麻痹自己对未来的彻骨绝望。

  清晨,天刚蒙蒙亮。

  风停了,雪歇了,这是入冬以来难得的一个好天气。

  一名八旗军官打着哈欠,推开营房的木门,准备去巡视城防。

  就在他昏昏欲睡,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积雪上时,一阵尖锐凄厉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前的死寂。

  他猛地一个激灵,睡意全无,惊恐地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视野的尽头,那片白茫茫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条不断变粗、变长的血色细线。

  紧接着,那条线化为一片奔涌的潮水。

  一片由数千名身着赤红棉甲、骑乘高头大马的骑士,所组成的血色潮水!

  他们卷起漫天的雪雾,如同一堵正在倾倒的血色城墙,向着这座孤城,碾压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