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定襄军兵马桐-《楚兵》

  赵国东征,定襄城来了六个营两万人,

  这其中,基本都跟保爷去了安市山城。

  但唯有马桐是个例外,因为张小应来辽河第一天,就拿着他的渔网,去朱雀军辖区偷鱼,双方还爆发了口角。

  此事被朱雀将军知道后,综合考虑,

  刚好卖个顺水人情,就将这三千定襄郡兵,留给了杨延。

  所以,白岩山城下,木质的夯土营房门口,

  倒霉的马桐,躬身哈着热气,一边瞧着远方攻山,

  一边叹息的,在他的铁饭盒子里,加点蘸料。

  将军也得吃速食热面了!

  没办法,粮食不够吃,赵国正军口粮全部缩减,

  马桐甚至听说,赵帝亲军已经在喝粥了。

  他估摸着,过几天还想吃这军营热面,都指不定要自己辅兵磨麦子了。

  “马爷,不会是平城、雁门的那帮子混蛋,把咱们当后娘养的吧。”

  一个头盔歪斜,一看就像脑袋不好使的兵,瞅着着吃食,

  若有其事的怀疑,长期驻守平城的将军杨延偏心。

  “不会,不会!”说话的人不是马桐,而是营房屋檐下,蹲着矮凳的一位英俊朱甲将官。

  他面带笑意,夹起热腾腾的面条,自嘲的讥讽道,

  “按兄弟这个说法,那赵帝亲军连后娘养的都不是,全得是捡的才对,哈哈!”

  嘿,将军没说话,这小子还敢说话?

  嘴碎的兵卒本想嘲讽怒斥,但看清此人之后,赶紧灰溜溜的走了。

  只见屋檐下多嘴的赵人,幞头朱甲,面若玉冠,身旁还站着一个执双锏的猛将,

  这个头盔歪斜的傻兵,就是再傻,也知道了此人是赵帝啊。

  此情此景,马桐也松了口气,

  他害怕这个蠢货,在陛下面前乱说话,

  他自己死不要紧,别把三千定襄郡兵给害了。

  风雪漫漫,

  木营热面,

  赵帝周云唆了一口,随后有一搭没一搭的跟马桐讲一些雪地战的细节。

  只是有那么一瞬间,周云焕然如梦,

  他感觉好像回到了十里坡,

  回到了武川兵卒最初,在雪营里的艰难岁月。

  上一次缺粮,好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十里坡的时候吧,大楚官军因为战争,放弃了对东边项济四千多兵马运粮。

  最终要不是武川镇全爷,带着两百多武川兵马,

  穿过战场,将补给运来,那个时候,估摸着他跟项济都难了。

  “陛下,臣……臣觉得,攻城好像不是很顺利。”

  周云吃面的时候,马桐故意岔开了话题,他有些害怕了。

  因为雪林战一直是步一营程庆和梁标在打,

  按理说,这些关键点应该他们来通知,

  可如今却是皇帝在亲自跟他交待,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恐怕不是好事啊。

  当然,攻城战的问题,也不是无的放矢,他也早就发现很多不利于赵军的事,

  可就算周云当面,他也是犹豫了很久,直到此刻,才敢说出来。

  “哈哈!”赵帝看了一眼李家堡时期就认识的故人,不禁笑道,

  “怎么,你觉得咱们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

  马桐从身后亲兵手里,拿过一份切碎的腌菜,放了一些在军用铁饭盒里,

  搅拌两下,思索片刻后,才慎重的道,“臣认为,这么打并不赚。”

  “具体说说。”马桐此人,周云还是很清楚的。

  早年在李家堡,他跟着马桥爷,走了不少当时的马道,算是机灵的人。

  铁驼子跟瞎子那时候的原料,很多就是他们家找来的。

  但这些都是山匪、马匪的往事,算不了数,那毕竟是小势力搏杀。

  此人最惊艳的,当属他在定襄城叫李宣放弃城墙,废掉了薛延陀部的白狼神。

  按理说,当年他这个功劳,应该要大赏。

  可十四营统领,哪家都代表了一方势力,皆是板上钉钉,周云都不好动的职位。

  于是乎,兵司最终的意思,

  是让他自己在主力军旅将,和郡兵主将中选,马桐等了两天,自己选择了后者。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样正常。

  “陛下,马桐能说真话吗?”

  闻言,周云自嘲一笑,目光深邃道,“嘿嘿……说吧,朕赦你无罪。”

  有了周云这句话,马桐长舒一口气,

  他眼眸一寒,拱手语出惊人道,

  “陛下,臣认为应该退兵。”

  此言一出,不仅是身旁李义,就连一直波澜不惊的秦寄,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马桐将军,这也太敢说了吧。

  营房门前,不少兵卒已经找借口离开了。

  但马桐既然豁出去了,自是毫无顾忌,朗朗开口道“高句丽根本打不下!”

  “就算攻陷白岩山城,后面还有青岭,青岭后面还有乌骨。啃下乌骨还不算,要想尽全功,甚至还要去攻打丸都。”

  “陛下,灭国当灭弱,高句丽国势强大。赵军攻坚,久战疲敝,稍有不慎,东征军有覆灭之危啊。”

  “更何况……”

  说这句话的时候,马桐还停住了,因为这件事是他猜的,

  自古猜的事情,不能乱说。不是怕猜错,而是怕猜对。

  有些事情,知道的太多,容易死的快。

  “更何况什么?”营前雪檐,赵帝周云索了一口热面,毫不在意的道。

  “臣不敢说!”马桐低头回应。

  “哼哼,有什么不敢说的。不就是朕东征,很多赵国元老并不看好。”

  “不就是有人在抱怨,朕劳民伤财,收效甚微。所以有些人在后方消极怠工了!”

  在高句丽事件上,不用马桐说,周云也知道,

  无论是驼子、瞎子、老当家,甚至全爷都是不满意的。

  可周云的威望太高,决定的事情,他们没有反驳的机会。

  不过,进入四月之后,情况变了,赵军东出,已经足足近半年了,

  皇帝离开中枢半年,这是很严重的事。

  更重要的原因是战绩!

  东征几十万大军,除了一开始打赢了,乌拉盖高壁之战跟盘州郡之战,

  到目前为止,赵帝周云,手握赵国八成军力,竟然在鞍州郡下,空耗国力几个月。

  这让很多武川镇的族人开始担心,赵国皇帝会不会步圣元皇帝的后尘。

  “马桐,朕现在就可以告诉你,高句丽不灭,赵军绝不会退。”

  白岩山下,郡兵营地,

  身覆朱甲的周云,目光冷厉,斩钉截铁的道,

  “有些事情很难,朕知道很多人不理解,可赵人必须去做。”

  “你们都是职业军人,可以仔细观摩东北的地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