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站在院子里面,院外山风卷着松涛掠过。黄江的声音沉稳如石,正说东侧洞府的排水暗渠需加三层防渗咒,她却怔怔望着那人玄色锦袍上暗绣的云纹。
这黄江瞧着不到二十岁人,鬓角却有道极淡的月牙形疤痕,与曾经府里面一个人很相似,但年龄却差距很大。小翠看了又看,就是不敢确认。
"……需调二十名土属性弟子连夜夯土。"皇浦云的声音将她拽回现实。小翠垂眸盯着皇浦云,十年前黄河便没了音讯,若还在世该有六十多了。
黄江忽然转身吩咐侍立弟子:"让后山采石场明日送三十方青纹石。"他侧过脸时,阳光正落在鼻梁上,那道疤痕在光影里忽明忽暗。小翠心口猛地一跳——黄河左耳后有颗朱砂痣,方才黄江低头看图纸,她分明瞥见同样的位置有个浅浅的红点。
"怎么啦。"皇浦云淡淡开口。小翠惊得手一抖,手上拿着的包袱掉地上了。这黄江若真是和黄河有关系,他们不是失踪了吗,为何会出现在青莽山?又为何对当年之事绝口不提?她望着那人挺拔背影,忽然觉得这青莽山的云雾,比刚刚更沉了几分。
皇浦云看着小翠的表情,知道她在想什么。侧过身说道:“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觉?”小翠点了点头。
“告诉你吧!这个小子是黄河的孙子,没想到吧!他都十八岁了。比黄河刚来我们家的时候小不了几岁。”
“什么?黄河的孙子?黄河不是在十几年前被我遣散了吗?那个时候也是太危险了,没有办法让他们找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了再回来。结果还是一去就没有了音讯。”
小翠一下子好像陷入了回忆里面:“我记得走的时候他孙子只有一个木头的小名,好像刚刚满了一岁。”
“对啊!就是他啊?他爷爷在十年前,我在布云城的时候,突然带着他一家人找到了我。我都不敢相信他们出现在我面前。”小翠激动得走了上去,对着黄江是摸了又摸。这可是自己看着出生的孩子。
"黄江"小翠的声音带着山间雾气的湿意,"许久不见,你爷爷奶奶现在怎么样?"
夕阳的金辉落在他垂落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爷爷前年冬天走了,"他声音低了几分,目光垂落在青石板缝隙里新生的青苔上,"走的时候很安详,就是总念着钧州州府外村子口的老槐树。"
山风掠过崖边的松林,卷起几片枯黄的叶子。他抬手将被风吹乱的衣襟系好,指节因常年握剑而有些泛红:"奶奶身子还算硬朗,如今还住在云州布云城,上个月托人捎来信,说院里的葡萄又开了满架。"
说到这里,他忽然挺直脊背,腰间的玉佩在暮色中划出一道温润的光。"至于我,"黄江的嘴角扬起细微的弧度,眼神清亮如洗,"现在可是正经的洛神谷弟子了。"小翠看得出来黄江很自豪。
黄江把他们带到一处小院,看着像刚刚建好的。虽然不大,但是很精致。小翠和儿媳非常满意。黄江问需要叫师兄弟过来帮忙吗?小翠赶紧说不需要,小翠看着黄江就像自己孙子一样满眼的喜爱。黄江帮忙把行李放好后就离开了。
院子虽是泥土夯的墙,青石板铺的小径却扫得干干净净。墙角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垛,几盆凤仙花顺着墙根摆开,粉白花瓣沾着晨露,倒添了几分生气。东边廊下挂着蓑衣斗笠,旁边立着锄头镰刀,件件都擦得锃亮,挂在墙上钉子上的铜勺铁铲,在日头下闪着光。
进了厨房更是意外,灶台擦得能见人影,铁锅边沿亮得泛光。墙上钉着木架,大小铜勺铁铲挂得齐整,水缸旁边搭着竹篾沥水架,粗瓷碗码得像小山。最难得是灶门口的柴火,劈得粗细均匀,挨挨挤挤码成四方块,连灶膛里的灰烬都扫得干干净净。小翠伸手摸了摸灶台,指尖沾着层薄灰,却不见油腻,心里不由叹道:黄江这孩子,收拾起屋子倒比姑娘家还细致。
暮色漫进窗棂时,皇浦云正坐在梨花木桌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盏边缘。他抬眼看向正在灯下缝补法衣的妻子,忽然轻笑一声:"小翠,你可知晓,黄江那小子如今已是我门下亲传弟子了。"
小翠持针的手顿了顿,线轴在指间绕了个圈:"看来他还是很讨你喜欢,做事不错吧??"
"正是。"皇浦云呷了口热茶,眼底漾着自得,"青莽山脉那处洞府,我已将图纸与符令尽数交给他。从选址打桩到布设聚灵阵,三百多号弟子都归他调度。"
"这..."小翠绣着并蒂莲的帕子停在半空,烛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阴影,"他才十八岁,怎就担得起这般重任?"
皇浦云却摆手:"你当我老眼昏花?前几个月勘察地脉,他竟能在乱石林里寻到暗泉眼——这般心细如发,又肯下死力,比那些只会闭门修炼的娇贵弟子强多了。"他忽然压低声音,像孩童炫耀珍宝似的凑近:"我瞧着他在山壁上画阵图时,指尖灵光凝而不散,倒像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窗外竹影婆娑,小翠低头继续走线,银线在布帛上穿梭成流萤:"真像他爷爷,当年把家里面的大小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只是..."她忽然抬头,眸光清亮,"只是再也看不见他爷爷黄河了。"小翠一下子有些失落了。
皇浦云看见小翠的表情,将茶盏轻轻搁在桌上:"不要想那么多了,黄河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皇浦云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孙女柔软的发顶,烛火在粗布灯罩里轻轻摇曳,将小翠和儿媳的身影投在墙上,像两株安静的芦苇。二十三年了,自从二十多年前去了庆州之后,他就再没见过这样的光景——女人的身影在屋里挪动,木盆里的水声哗啦轻响,针线笸箩里露出半截绣了一半的红肚兜。
丫丫的小脸蛋在他怀里蹭了蹭,鼻尖蹭过他粗糙的棉布衣襟:"爷爷,故事讲到小狐狸偷鸡哦。"他喉头动了动,想说的话堵在齿间,化作一声轻咳。
"当心烛油滴在新缝的褥子上。"儿媳轻声提醒小翠,手里正将晾干的艾草塞进枕套,淡青的香气混着烛烟漫开来。皇浦云望着墙上晃动的影子,忽然看见妻子年轻时的模样,也是这样侧着身缝补衣裳,烛火照亮她耳坠上小小的银铃。
丫丫咯咯笑起来,脆生生的笑声在屋里打着转。皇浦云收紧手臂,把孙女往怀里又搂紧些,枯涩的眼眶被烛火熏得发烫。原来有些光景,真能在几十年后,原模原样地从灰烬里长出来。
晨曦微露时,皇浦云已立在院中。他身着玄色短打,腰间悬着柄青铜剑,见小翠端着铜盆从东厢房出来,便沉声道:"我去山里瞧瞧那小子们的洞府进度,让孙女莫要四处乱走,你们对这里不熟悉。"
小翠揉着惺忪睡眼,竹窗吱呀一声被晨风推开。她见先生鬓角还沾着露水,忙放下铜盆屈膝道:"当家的可要带些干粮?"
"不必。"皇浦云踏过门槛时,廊下的铜铃轻轻晃动,"青莽山深着呢,晨雾里藏着瘴气,还有各种精怪。如果迷了路,不是那么好找。"他忽然顿住脚步,回头看向攥着围裙角的小翠,"你温着药,我傍晚回来喝。"
山门外的石阶上,几片枯叶被风卷着打旋。小翠望着皇浦云的身影消失在晨雾弥漫的山道上,手里的铜盆"当啷"磕在井沿——昨夜刚下过雨,青石板缝里冒出的野草都带着湿意,其实她想跟着去看看深山中的洞府是怎么样子的,知道此刻该是泥泞难行,她就没有开口了。她转身关上柴门,门环上的半片残阳,在青石板地上投下道细长的影子。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院,沾着夜露的槐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小翠推开木窗,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草木湿润的气息,顺着喉咙滑进肺腑,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这空气里仿佛藏着一股说不出的妥帖,昨晚赶路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儿媳正拿着竹扫帚清扫石阶,见她站在门口,笑着道:“这里真不错,昨晚一觉睡得真舒服!”
小翠把皇浦云告诉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这青莽山脉的灵气,可不是城里能比的。你瞧这草木,长得多精神。"小翠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石面,觉得浑身舒坦。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衬得这山间的清晨愈发宁静。她忍不住又深深吸了口气,那股清灵的气息仿佛化作了细流,在四肢百骸间缓缓流淌,连指尖似乎都泛起一层薄薄的暖意。儿媳扫完地,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娘,我感觉在这里住久了,身子骨都会硬朗许多。"小翠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院墙外郁郁葱葱的林木,心里那点初来乍到的忐忑,不知不觉间就被这满院的灵气抚平了。虽然只住了一晚,她却莫名觉得,这里或许真的能成为他们的家。
小翠捏着绣花针的手猛地一顿,针尖在素白绫子上戳出个窟窿。她望着眼前墙上挂着的佩剑,恍惚还是三十年前那个背着旧布包袱离家的小伙子。那时候他得到了征召堂令,她夜夜在油灯下缝补靴子,针脚里纳的都是“平安”二字,哪曾想过“平安”之外,竟还有这泼天的富贵与权势。
小翠看着放下手里面的针线活,带着儿媳出?院子去看看,是否能开些荒地种菜什么的。
院墙外的杂草有半人高,枯黄的草叶在风里打着旋。小翠弯腰拔起一丛牛筋草,草根带着湿泥,在她掌心团成沉甸甸的球。"你看这土,"她捻起一点深褐色的泥块,手指搓捻间簌簌落下细粒,"能攥成团,松手又散得开,不硌手。"
儿媳蹲下身,学着她的样子扒开草窠。新翻的泥土里蜷着条暗红蚯蚓,受惊似的往深处钻。"娘,这儿有蚯蚓呢。"她惊喜地指给婆婆看。
"有这东西就好。"小翠把土坷垃捏碎了撒开,远处荒地边几株野荠菜长得油绿,"你瞧那草色,青黄的是缺肥,墨绿的就旺相。咱们往东边走走,找片挨近小溪的地。"
两人踩着软泥往前走,鞋底陷进地里半寸深。小翠忽然停脚,指着脚边一丛马兰头:"这菜能吃。"她连根拔起,抖掉泥土,"开春先薅些野菜,等把地整出来,撒点菜籽,够咱娘俩吃的。"
溪水在不远处闪着光,岸边的芦苇丛里传来虫鸣。儿媳望着那片荒地,忽然觉得手里的锄头有了分量。
山风卷着松针掠过篱笆时,小翠正把最后一把碎土拍进竹筐。儿媳握着木犁往坡下走,粗布裤脚沾着黄褐泥点,后腰别着的水葫芦晃悠悠撞着腰侧。孙女丫丫蹲在田埂边,小手捏着半块麦饼,正把捉来的蟋蟀放进陶罐。
皇浦云进山已有七日,之前前弟子们在厨房准备的粮袋还剩大半,小米混着野豆,足够撑到很久。小翠看闲着也是闲着 两个一开荒就停不下来了,因为附近就只有她们。
小翠放下竹筐捶了捶腰,见儿媳正用木犁尖剜一块顽固的青石,犁头撞得火星子溅在她手背上,她也只是“嘶”一声,吐口唾沫继续刨。“歇会儿喝口水吧”,小翠拎着水葫芦走过去,壶绳勒得她指节发白。
丫丫举着陶罐跑过来:“奶奶,阿娘,你们看蟋蟀打架!”儿媳直起身抹把汗,脸上笑出两道浅沟:“等阿娘把地开完,就带你去溪边摸鱼。”日头爬到头顶时,坡地上已翻出半分新土,碎石头堆在田埂边像串歪歪扭扭的项链。小翠望着远山,松涛里似乎藏着皇浦云的脚步声,她低头把丫丫散了的发辫重新编好,竹筐里的碎土还带着太阳的温度。
这黄江瞧着不到二十岁人,鬓角却有道极淡的月牙形疤痕,与曾经府里面一个人很相似,但年龄却差距很大。小翠看了又看,就是不敢确认。
"……需调二十名土属性弟子连夜夯土。"皇浦云的声音将她拽回现实。小翠垂眸盯着皇浦云,十年前黄河便没了音讯,若还在世该有六十多了。
黄江忽然转身吩咐侍立弟子:"让后山采石场明日送三十方青纹石。"他侧过脸时,阳光正落在鼻梁上,那道疤痕在光影里忽明忽暗。小翠心口猛地一跳——黄河左耳后有颗朱砂痣,方才黄江低头看图纸,她分明瞥见同样的位置有个浅浅的红点。
"怎么啦。"皇浦云淡淡开口。小翠惊得手一抖,手上拿着的包袱掉地上了。这黄江若真是和黄河有关系,他们不是失踪了吗,为何会出现在青莽山?又为何对当年之事绝口不提?她望着那人挺拔背影,忽然觉得这青莽山的云雾,比刚刚更沉了几分。
皇浦云看着小翠的表情,知道她在想什么。侧过身说道:“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觉?”小翠点了点头。
“告诉你吧!这个小子是黄河的孙子,没想到吧!他都十八岁了。比黄河刚来我们家的时候小不了几岁。”
“什么?黄河的孙子?黄河不是在十几年前被我遣散了吗?那个时候也是太危险了,没有办法让他们找地方躲起来,等风头过了再回来。结果还是一去就没有了音讯。”
小翠一下子好像陷入了回忆里面:“我记得走的时候他孙子只有一个木头的小名,好像刚刚满了一岁。”
“对啊!就是他啊?他爷爷在十年前,我在布云城的时候,突然带着他一家人找到了我。我都不敢相信他们出现在我面前。”小翠激动得走了上去,对着黄江是摸了又摸。这可是自己看着出生的孩子。
"黄江"小翠的声音带着山间雾气的湿意,"许久不见,你爷爷奶奶现在怎么样?"
夕阳的金辉落在他垂落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阴影。"爷爷前年冬天走了,"他声音低了几分,目光垂落在青石板缝隙里新生的青苔上,"走的时候很安详,就是总念着钧州州府外村子口的老槐树。"
山风掠过崖边的松林,卷起几片枯黄的叶子。他抬手将被风吹乱的衣襟系好,指节因常年握剑而有些泛红:"奶奶身子还算硬朗,如今还住在云州布云城,上个月托人捎来信,说院里的葡萄又开了满架。"
说到这里,他忽然挺直脊背,腰间的玉佩在暮色中划出一道温润的光。"至于我,"黄江的嘴角扬起细微的弧度,眼神清亮如洗,"现在可是正经的洛神谷弟子了。"小翠看得出来黄江很自豪。
黄江把他们带到一处小院,看着像刚刚建好的。虽然不大,但是很精致。小翠和儿媳非常满意。黄江问需要叫师兄弟过来帮忙吗?小翠赶紧说不需要,小翠看着黄江就像自己孙子一样满眼的喜爱。黄江帮忙把行李放好后就离开了。
院子虽是泥土夯的墙,青石板铺的小径却扫得干干净净。墙角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垛,几盆凤仙花顺着墙根摆开,粉白花瓣沾着晨露,倒添了几分生气。东边廊下挂着蓑衣斗笠,旁边立着锄头镰刀,件件都擦得锃亮,挂在墙上钉子上的铜勺铁铲,在日头下闪着光。
进了厨房更是意外,灶台擦得能见人影,铁锅边沿亮得泛光。墙上钉着木架,大小铜勺铁铲挂得齐整,水缸旁边搭着竹篾沥水架,粗瓷碗码得像小山。最难得是灶门口的柴火,劈得粗细均匀,挨挨挤挤码成四方块,连灶膛里的灰烬都扫得干干净净。小翠伸手摸了摸灶台,指尖沾着层薄灰,却不见油腻,心里不由叹道:黄江这孩子,收拾起屋子倒比姑娘家还细致。
暮色漫进窗棂时,皇浦云正坐在梨花木桌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盏边缘。他抬眼看向正在灯下缝补法衣的妻子,忽然轻笑一声:"小翠,你可知晓,黄江那小子如今已是我门下亲传弟子了。"
小翠持针的手顿了顿,线轴在指间绕了个圈:"看来他还是很讨你喜欢,做事不错吧??"
"正是。"皇浦云呷了口热茶,眼底漾着自得,"青莽山脉那处洞府,我已将图纸与符令尽数交给他。从选址打桩到布设聚灵阵,三百多号弟子都归他调度。"
"这..."小翠绣着并蒂莲的帕子停在半空,烛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阴影,"他才十八岁,怎就担得起这般重任?"
皇浦云却摆手:"你当我老眼昏花?前几个月勘察地脉,他竟能在乱石林里寻到暗泉眼——这般心细如发,又肯下死力,比那些只会闭门修炼的娇贵弟子强多了。"他忽然压低声音,像孩童炫耀珍宝似的凑近:"我瞧着他在山壁上画阵图时,指尖灵光凝而不散,倒像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窗外竹影婆娑,小翠低头继续走线,银线在布帛上穿梭成流萤:"真像他爷爷,当年把家里面的大小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只是..."她忽然抬头,眸光清亮,"只是再也看不见他爷爷黄河了。"小翠一下子有些失落了。
皇浦云看见小翠的表情,将茶盏轻轻搁在桌上:"不要想那么多了,黄河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皇浦云枯瘦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孙女柔软的发顶,烛火在粗布灯罩里轻轻摇曳,将小翠和儿媳的身影投在墙上,像两株安静的芦苇。二十三年了,自从二十多年前去了庆州之后,他就再没见过这样的光景——女人的身影在屋里挪动,木盆里的水声哗啦轻响,针线笸箩里露出半截绣了一半的红肚兜。
丫丫的小脸蛋在他怀里蹭了蹭,鼻尖蹭过他粗糙的棉布衣襟:"爷爷,故事讲到小狐狸偷鸡哦。"他喉头动了动,想说的话堵在齿间,化作一声轻咳。
"当心烛油滴在新缝的褥子上。"儿媳轻声提醒小翠,手里正将晾干的艾草塞进枕套,淡青的香气混着烛烟漫开来。皇浦云望着墙上晃动的影子,忽然看见妻子年轻时的模样,也是这样侧着身缝补衣裳,烛火照亮她耳坠上小小的银铃。
丫丫咯咯笑起来,脆生生的笑声在屋里打着转。皇浦云收紧手臂,把孙女往怀里又搂紧些,枯涩的眼眶被烛火熏得发烫。原来有些光景,真能在几十年后,原模原样地从灰烬里长出来。
晨曦微露时,皇浦云已立在院中。他身着玄色短打,腰间悬着柄青铜剑,见小翠端着铜盆从东厢房出来,便沉声道:"我去山里瞧瞧那小子们的洞府进度,让孙女莫要四处乱走,你们对这里不熟悉。"
小翠揉着惺忪睡眼,竹窗吱呀一声被晨风推开。她见先生鬓角还沾着露水,忙放下铜盆屈膝道:"当家的可要带些干粮?"
"不必。"皇浦云踏过门槛时,廊下的铜铃轻轻晃动,"青莽山深着呢,晨雾里藏着瘴气,还有各种精怪。如果迷了路,不是那么好找。"他忽然顿住脚步,回头看向攥着围裙角的小翠,"你温着药,我傍晚回来喝。"
山门外的石阶上,几片枯叶被风卷着打旋。小翠望着皇浦云的身影消失在晨雾弥漫的山道上,手里的铜盆"当啷"磕在井沿——昨夜刚下过雨,青石板缝里冒出的野草都带着湿意,其实她想跟着去看看深山中的洞府是怎么样子的,知道此刻该是泥泞难行,她就没有开口了。她转身关上柴门,门环上的半片残阳,在青石板地上投下道细长的影子。
清晨的阳光洒进小院,沾着夜露的槐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小翠推开木窗,一股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草木湿润的气息,顺着喉咙滑进肺腑,让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这空气里仿佛藏着一股说不出的妥帖,昨晚赶路的疲惫都消散了大半。儿媳正拿着竹扫帚清扫石阶,见她站在门口,笑着道:“这里真不错,昨晚一觉睡得真舒服!”
小翠把皇浦云告诉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这青莽山脉的灵气,可不是城里能比的。你瞧这草木,长得多精神。"小翠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指尖轻轻拂过冰凉的石面,觉得浑身舒坦。
远处隐约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衬得这山间的清晨愈发宁静。她忍不住又深深吸了口气,那股清灵的气息仿佛化作了细流,在四肢百骸间缓缓流淌,连指尖似乎都泛起一层薄薄的暖意。儿媳扫完地,走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娘,我感觉在这里住久了,身子骨都会硬朗许多。"小翠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院墙外郁郁葱葱的林木,心里那点初来乍到的忐忑,不知不觉间就被这满院的灵气抚平了。虽然只住了一晚,她却莫名觉得,这里或许真的能成为他们的家。
小翠捏着绣花针的手猛地一顿,针尖在素白绫子上戳出个窟窿。她望着眼前墙上挂着的佩剑,恍惚还是三十年前那个背着旧布包袱离家的小伙子。那时候他得到了征召堂令,她夜夜在油灯下缝补靴子,针脚里纳的都是“平安”二字,哪曾想过“平安”之外,竟还有这泼天的富贵与权势。
小翠看着放下手里面的针线活,带着儿媳出?院子去看看,是否能开些荒地种菜什么的。
院墙外的杂草有半人高,枯黄的草叶在风里打着旋。小翠弯腰拔起一丛牛筋草,草根带着湿泥,在她掌心团成沉甸甸的球。"你看这土,"她捻起一点深褐色的泥块,手指搓捻间簌簌落下细粒,"能攥成团,松手又散得开,不硌手。"
儿媳蹲下身,学着她的样子扒开草窠。新翻的泥土里蜷着条暗红蚯蚓,受惊似的往深处钻。"娘,这儿有蚯蚓呢。"她惊喜地指给婆婆看。
"有这东西就好。"小翠把土坷垃捏碎了撒开,远处荒地边几株野荠菜长得油绿,"你瞧那草色,青黄的是缺肥,墨绿的就旺相。咱们往东边走走,找片挨近小溪的地。"
两人踩着软泥往前走,鞋底陷进地里半寸深。小翠忽然停脚,指着脚边一丛马兰头:"这菜能吃。"她连根拔起,抖掉泥土,"开春先薅些野菜,等把地整出来,撒点菜籽,够咱娘俩吃的。"
溪水在不远处闪着光,岸边的芦苇丛里传来虫鸣。儿媳望着那片荒地,忽然觉得手里的锄头有了分量。
山风卷着松针掠过篱笆时,小翠正把最后一把碎土拍进竹筐。儿媳握着木犁往坡下走,粗布裤脚沾着黄褐泥点,后腰别着的水葫芦晃悠悠撞着腰侧。孙女丫丫蹲在田埂边,小手捏着半块麦饼,正把捉来的蟋蟀放进陶罐。
皇浦云进山已有七日,之前前弟子们在厨房准备的粮袋还剩大半,小米混着野豆,足够撑到很久。小翠看闲着也是闲着 两个一开荒就停不下来了,因为附近就只有她们。
小翠放下竹筐捶了捶腰,见儿媳正用木犁尖剜一块顽固的青石,犁头撞得火星子溅在她手背上,她也只是“嘶”一声,吐口唾沫继续刨。“歇会儿喝口水吧”,小翠拎着水葫芦走过去,壶绳勒得她指节发白。
丫丫举着陶罐跑过来:“奶奶,阿娘,你们看蟋蟀打架!”儿媳直起身抹把汗,脸上笑出两道浅沟:“等阿娘把地开完,就带你去溪边摸鱼。”日头爬到头顶时,坡地上已翻出半分新土,碎石头堆在田埂边像串歪歪扭扭的项链。小翠望着远山,松涛里似乎藏着皇浦云的脚步声,她低头把丫丫散了的发辫重新编好,竹筐里的碎土还带着太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