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少年杨修-《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第220章 少年杨修

  杨彪见张尘一时出神,不由问道:“大将军,可是老夫所言有何不妥之处?”

  张尘道:“啊,并无不妥,只是太尉大人一席话,振聋发聩,令晚辈一时感怀。”

  杨彪又道:“大将军不必忧虑。汉武帝时,有冠军侯霍去病,也如大将军这般年纪,便横扫漠北,封狼居胥。时至今日,他仍是世人口中称颂的一代名将。老夫相信,大将军一如当年的冠军侯一般,定然也能成为一代名将,功垂千古,为后人称颂。”

  张尘听罢,心中不禁暗笑。

  霍去病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官拜骠骑将军、大司马,受封冠军侯,这些确是不假。可他并未坐享这位极人臣的高位多久,便在人生巅峰之时,因病而逝,自然史书记载的,皆是功绩。

  可自己与他,又怎能一比呢?

  再者说,他的君王,乃是一代雄主汉武帝,又岂是当今天子可比的?

  君强臣强,便是万邦来朝之盛世。君弱臣强,只能是权臣当道,天下相鄙的结局罢了。

  “杨大人所言甚是,今日得您一番教诲,真令晚辈茅塞顿开。今后朝堂之上,还需大人多多指点,我等同心协力,效忠圣上,中兴汉室。”

  “定当如此。”

  “时候不早,晚辈叨扰多时,先行告辞。”

  说罢,张尘起身,朝杨彪施了一礼,拜辞离去。

  杨彪还施一礼,随即命下人道:“来人,送大将军。”

  张尘从书房退了出来,正欲离开,迎面却见到一个锦衣少年信步而来。

  只见这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生得眉清目秀,丰神俊朗,一看便是个谦谦公子。

  那少年正欲进书房,却迎面见到张尘,微微一怔,随即躬身一拜,并未多言。

  张尘与之擦身而过,少年也一直拘着礼数,并未抬头。

  直到张尘从他身边走过,他才缓缓起身,朝书房走去。

  张尘心中不由暗自思忖,看那少年的打扮,应该就是杨家的公子了。

  等等!杨家公子?难道是他!

  张尘猛然一惊,不禁驻足,转过身来,看向那少年的背影。

  【姓名:杨修】

  【拥有词条:四世三公(红)、洞察人心(金)、才思敏锐(金)、文采出众(金)、恃才傲物(蓝)】

  【洞察人心(金)】:你善于揣摩他人心思,能猜到他人心中所想。

  【才思敏锐(金)】:你才思机敏,聪慧过人,极富谋略。

  【文采出众(金)】:你文采极佳,在文坛颇有名气。(更容易得到文坛士子的好感)

  【恃才放旷(蓝)】:你自恃才高,行为放旷,不知收敛,容易招来祸端。

  果然是杨修,杨德祖。

  此人有才,但恃才傲物,善于揣摩人心,却不加收敛。他数次揣摩曹操心意,最终遭曹操所忌,在“鸡肋事件”中被曹操了结了性命。

  张尘看着眼前这个少年的背影,心中暗自琢磨。

  此人倒是个人才。

  历史上,杨彪一心忠于汉室,但杨修却能审时度势,看出汉室气数已尽,于是一心效忠曹魏。

  这个人,或许日后能为我所用。

  想到这,张尘暗自施展出了“掠夺之手”。

  【叮!恭喜宿主成功掠夺蓝色词条“恃才放旷”,获得掠夺值150点!】

  就是这个【恃才放旷】,最终害死了他,如今替你取了,说不定还能救你一命。

  张尘心下想着,随手将这个词条丢进了词条背包里。

  张尘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书房中,杨修信步走进,朝杨彪施了一礼道:“父亲。”

  杨彪笑了笑:“修儿来了,坐。”

  杨修上前道:“父亲,方才我进来的时候,见到一人从书房出来。此人器宇轩昂,龙行虎步,远远观之,竟颇有王者之气,此人是谁?”

  “哦,你说方才出去的?那正是当朝大将军,张尘。”

  “什么!”杨修闻言,顿时大惊:“他就是张尘?!就是那个破黄巾、败黑山、平幽州之乱,率领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在北邙救驾的张尘?”

  “不错,正是此人。”杨彪道,“你今日见到了,可知传言非虚。他不过年长你几岁,已经立下这番功业,修儿,你要以之为榜样,刻苦勤勉,日后好为朝廷效力。”

  杨修微微皱眉,思忖片刻,问道:“父亲,他今日来此,所为何事啊?”

  “哈哈哈!”杨彪捋了捋胡须,笑道:“说到这,为父便要赞上几句。你瞧他这般年纪,身居如此高位,却丝毫没有桀骜不羁之态,反而谦卑恭谨,持重守礼,真是极为难得啊!他今日来府上,是向为父请教为官为臣之道,这般用心之人,真乃栋梁之材啊!”

  “为官为臣之道?”杨修沉吟着,笑道:“父亲,我看此人绝不简单,父亲您还是莫要高兴得太早了。”

  杨彪一听,不由奇道:“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修道:“父亲,这张尘的过往,儿子早有所闻。据说他本是商贾之子,当年因见不得县令勾结豪强,欺压百姓,便一时义愤,手刃了县令。后来,得太守厉温大人作保,非但免罪,还做了县令的位子,从此走上仕途。”

  杨彪道:“不错,为父也曾听说过,可那又如何?数年之前,他不过如你这般大,难免年轻气盛。何况,这也恰恰说明,他从那时起,便已有嫉恶如仇,扶危救困之心。”

  “这一点儿子当然知道。”杨修道,“儿子只是想说,他从一介布衣,做到县令、太守、州牧、大将军,他年纪虽轻,但入仕已有数载,又岂能不懂为官为臣之道?何须向父亲请教?”

  “这……”杨彪一听,顿时恍然,心中也不由生出几分疑惑。

  杨修又道:“父亲,他真正的目的为何?您难道看不出来吗?”

  杨彪一听,赶忙道:“修儿,你是什么意思?”

  “儿子听说,今日早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后归政了?”

  “不错,确有此事。”

  “提出此事的是何人?”

  “正是张尘。”

  杨彪话音刚落,杨修猛一抬头,眼前一亮。

  “这便是了!”杨修道,“此人,果然有吞吐天下之志,包罗宇宙之机,非常人也!”

  杨彪顿时一头雾水,问道:“修儿,你在说什么呢?”

  杨修微微一笑,讳莫如深地道:“父亲,您不必问,您只需要知道,一定要交好此人,决不可与之为敌。日后,我杨家飞黄腾达,长盛不衰,便全在此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