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海外粉丝建守护站-《我来现代当明星》

  窗外细雨绵绵,敲打着苏明远书房的老式窗棂。他放下手中的毛笔,望着墨迹未干的宣纸出神。穿越至今已三年有余,他仍不习惯这世界的许多事物——电灯太过刺眼,汽车喧嚣扰人,最令他困惑的莫过于那块能显示万千信息的发光板子“平板电脑”。

  “苏老师,有您的国际快递。”助理小陈轻叩门扉,抱着一个纸箱走进来。

  苏明远微微颔首。在这个陌生时代,他勉强适应了“历史文化顾问”的身份,靠着状元郎的学识谋生。小陈熟练地拆开包装,取出一枚U盘插入电脑。

  “是各国‘文明守护站’发来的视频合集。”小陈解释道,点开播放键。

  屏幕亮起,画面中出现一个旧仓库改造的空间。苏明远不由得睁大眼睛——汉服做的屏风隔出雅致空间,一群金发碧眼的年轻人正跪坐在蒲团上,手持茶盏,用异邦口音诵读《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苏明远指尖微微发颤。三年前他刚穿越而来时,曾为这个世界传统文化的式微而痛心疾首。如今见到异国人如此郑重地传承中原文脉,喉头竟有些哽咽。

  “这是伦敦的留学生们建的守护站。”小陈在一旁解说,“他们每周都举办茶盏读书会。”

  画面切换至东京场景。动漫爱好者将云雷纹巧妙融入角色服饰,主角手持毛笔与平板电脑,在古代书院与现代都市间穿梭。最令苏明远震撼的是悉尼的“护符工坊”——当地匠人将古朴的云雷纹刻在冲浪板上,在海浪中驰骋。

  “当我们在海浪中驰骋,就像古人驾驭车马,都是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视频中的澳洲匠人笑着说道。

  苏明远想起自己高中状元后,曾骑骏马游街三日。那时的马蹄声与欢呼声,与视频中的海浪声奇异交融。

  视频尾声,不同肤色的人们对着镜头拱手作揖,用生硬的中文齐声道:“请多指教。”

  一句话突然撞入苏明远脑海——李芳曾说:“文化最好的传承,是让它活在年轻人的日常里。”

  李芳...

  他的心猛地一抽。那是他刚穿越来时遇见的女孩,博物馆志愿者,在他最迷茫时带他理解这个时代。她总说文化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活水。一年前她赴海外深造,音信渐稀。

  “苏老师,您没事吧?”小陈关切地问。

  苏明远摆手,目光仍锁定屏幕。那个在悉尼冲浪板工坊一闪而过的身影——扎着马尾辫,眼角有颗小痣——难道是她?

  “能联系悉尼的守护站吗?”苏明远突然问,声音有些急促。

  小陈诧异地看着一向沉稳的苏老师:“应该可以,他们留了联系方式。您想...”

  “我想了解冲浪板纹饰的工艺。”苏明远掩饰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的青瓷镇纸。那是李芳送他的离别礼,底部刻着小小的云雷纹。

  三日后,视频通话接通了。苏明远整理衣襟,莫名有些紧张。屏幕那端是悉尼海滩小屋,各式雕刻工具挂满墙壁,工作台上摆着几块正在创作的冲浪板。

  “您好!我是守护站负责人Mark!”一个阳光健硕的澳洲青年冲着镜头挥手,中文说得字正腔圆,“这位是我们的纹饰设计师,李芳!”

  果然是她。马尾辫挽成了发髻,皮肤晒成蜜色,眼角的痣随着笑意弯起。

  “苏老师,久仰了。”李芳的语气礼貌而疏离,仿佛他们只是初识。

  苏明远的心沉了下去。他穿越而来遇见的第一个人,帮他适应现代生活的人,如今装作不认识他?

  “听说您对我们的云雷纹冲浪板感兴趣?”李芳拿起一块半成品,流畅地讲解纹饰象征意义,仿佛面对普通访客。

  苏明远勉强集中精神应答,目光却无法从她手上移开——那曾经执毛笔教他写简体字的手,如今沾着木屑与颜料,在海浪形状的木板上勾勒千年纹样。

  通话结束前,苏明远突然道:“云雷纹起源于商周,本为祭祀礼器纹饰,象征天人沟通。李小姐的设计让它在海浪中重生,甚妙。”

  屏幕那端的李芳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他熟悉的光芒。但很快她就恢复礼貌笑容:“谢谢苏老师指点。”

  连接切断后,苏明远独坐良久。雨又下了起来,敲得窗棂声声作响。他想起穿越前的那个雨夜,他在翰林院整理古籍,烛火摇曳中,他许愿中华文脉能源远流长。

  如今愿望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通过电波与海浪,通过异邦人的口音与双手。

  唯独她,不再认得他。

  “小陈,”他突然唤道,“帮我订去悉尼的机票。”

  十小时后,苏明站在悉尼邦迪海滩上,恍若隔世。咸涩海风扑面而来,与他熟悉的檀香气味截然不同。他穿着现代衬衫长裤,仍下意识地想整理并不存在的广袖。

  守护站就在海滩不远处的小工坊里。他推门而入,风铃清脆作响。

  李芳正俯身在一块冲浪板上勾勒纹样,头也不抬:“欢迎光临,随便看看。”

  “云雷纹的弧度,再弯三分更合古制。”苏明远轻声道。

  李芳猛地抬头,画笔落在台上,溅起几点朱砂。

  “你...怎么来了?”

  “你说过,文化最好的传承是活在日常里。”苏明远拿起那支笔,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指,“我来看看,云雷纹如何活在海浪上。”

  工坊里只有海浪声随风涌入。李芳低头继续画纹样:“我以为你不记得了。”

  “我记得所有事。”苏明远的声音很轻,“记得你教我用手机,教我乘地铁,教我这个时代的规矩。记得你说文化不是困在博物馆里的古董。”

  “那你应该明白我为什么离开。”李芳笔尖不停,“我不想只做传统文化的讲解员。我想让它真正活过来,哪怕是在天涯海角。”

  苏明远环顾工坊。墙上挂着汉字与英文字母交融的艺术品,工作台上放着《论语》英译本与咖啡杯,古今中外在此奇妙交融。

  “我明白。”他说,“我只是不明白,为何装作不识我。”

  李芳终于放下笔,直视他的眼睛:“因为你看着那些视频时眼中有光——是对文化传承的光,不是对我的。我希望你为文化而来,不为我。”

  苏明远怔住了。海浪声声中,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的恐慌与迷茫,是李芳带他一步步认识这个新世界。他依赖她,感激她,却从未明确表达过什么。

  “我...”他罕见地词穷,像是回到刚学会现代汉语的那段时间,“我确实为文化而来。但也为你。”

  他拿起一块冲浪板胚料,手指抚过木质纹路:“状元郎苏明远或许只痴迷文化。但重获新生的苏明远,懂得珍惜让文化重生的人。”

  李芳眼中有水光闪动,却笑了:“穿越三百年,倒是学会说话了。”

  夕阳西下时,他们并肩走在海滩上。苏明远看着浪涛中起伏的冲浪手,忽然道:“古时驾马车,如今驭冲浪板,果然都是与自然对话。”

  “想试试吗?”李芳挑眉。

  苏明远看着浩瀚太平洋,深吸一口气:“愿请教。”

  月光下的工坊里,苏明远执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文明守护”四字。李芳在一旁雕刻云雷纹,木屑纷飞如雪。

  “其实我知道你会来。”她忽然说,“我故意在视频里露脸,故意装作不认识你。”

  苏明远笔尖一顿,墨迹晕开一朵云:“为何?”

  “因为我想看看,跨越三百年的状元郎,会不会为了一段情缘,跨越万里重洋。”

  四目相对,时空仿佛凝固。三百年前的月光与三百年后的月光,透过工坊的窗户,交融在同一对身影上。

  “文化最好的传承,是让它活在年轻人的日常里。”苏明远轻声道,“而感情最好的传承,是让它活在彼此的生命里。”

  他从怀中取出那方青瓷镇纸,底部云雷纹在灯光下流转着千年光辉。

  海浪声声中,他握住她沾着颜料的的手。古今中外,在此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