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礼物被退-《穿越后我成了鱼玄机的老师》

  “我、我怎么会知道?”穿杨急得舌头都打结了。

  “你不是有妻子吗?你怎么会不知道女子的喜好呢?”段书瑞一脸审视地望着他。

  穿杨很想说您还给鱼姑娘买过那么多礼物呢,您难道不知道吗?但看到他一脸威胁的表情,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思索片刻,说道:“李姑娘在军中待了许久,自然不能以看寻常女子的目光去看待她。”

  段书瑞点点头。

  “所以不要买一些胭脂水粉,绫罗绸缎,送一些其他的就好。”

  穿杨的回答也算是给段书瑞提供了一个新方向,他凝眉沉思片刻,决定换个思路。

  既然不能用揣测寻常女子的心理去揣测李瑶光,那就按照给“救命恩人送礼”的思路去选礼物好了。

  段书瑞带着穿杨在东市足足逛了一个时辰,最后买了一盒燕窝。

  第二天,穿杨就提着这盒燕窝,叩开了将军府的大门。

  来开门的正是茯苓,她先上下打量了一番穿杨,目光定格在礼品盒上,心道又是一个来送礼的。

  自从李将军和小姐回来后,这已经是第三十个来登门送礼的了。

  她不动声色地问道:“敢问这位公子,有何贵干啊?”

  穿杨见来开门的不是李瑶光,暗自松了一口气,“李姑娘前两日在大街上救了我家公子,鄙人是特意替公子登门致谢的。这盒燕窝是公子亲自选的礼物,还望这位姐姐帮我拿给李姑娘。”

  “小兄弟,劳你在门口多等一会儿,我先进去问问小姐的意思。”说着,茯苓就拿着燕窝进去了。

  穿杨见大门关上,这才长长呼出一口气,以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

  谁承想一盏茶的功夫不到,礼物又被退了回来。

  “小兄弟,小姐说……”茯苓的面容划过一丝犹豫,“她救人乃是见义勇为,不愿收取任何回报。还请你转告你家公子,不用想着给她回礼了。”

  “啪——!”段书瑞手里的茶杯掉在地上,他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她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公子。”穿杨试探着问道,“或许李姑娘真是大发善心呢。咱们要不就……”

  “不行!”段书瑞剜他一眼,随后按了按眉心,“先把礼物放在我屋里吧,容我再想想。”

  他每日忙得不可开交,很快就将“送礼”一事搁置脑后。

  值得欣慰的是,他的搜查终于有了进展。自从成功勘破两起重要案件后,高明哲对他是越发信任,有一次甚至将存放卷宗房间的钥匙放在他那里足足两天,他便趁此机会将柜子里的大部分卷宗翻阅了一遍。

  房间里的卷宗浩如烟海,纵使他有“一目十行”的本领,短短两天内也只是将左边柜子里的卷宗大致看了一遍。结果压根没有发现与当年科举有关的内容。

  他不免有些气馁,但转念一想,自己这也算做了一遍排除法,排除了一些“无关选项”吧。

  这样想着,他的心情又变得愉悦起来,脚步也变得轻快。他牵着马刚走出大理寺的大门,眼底陡然出现一片绛红色。

  段书瑞抬头一看,面上的神情顿时僵住了——面前的女子不是李瑶光又是谁?

  李瑶光正用足尖踢着路边的石子,感应到他的目光,她抬起头,对他微微一笑。

  既然二人对视了,不打招呼也说不过去。段书瑞牵着马走过去,拱手道:“李姑娘。”

  “嗯,我在等人。”李瑶光的目光越过他,飘向他身后。

  段书瑞心里正是求之不得,他说了一句“在下告辞”就翻身上马,伸手在马臀上一击,马儿立刻向前面奔去。

  见到他如临大敌的表现,李瑶光没有丝毫恼怒,只是望着他的背影轻笑出声。

  如果说一次两次还能用“偶遇”来形容,那么第三次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当段书瑞第三次在门口撞见李瑶光时,他面上的神情顿时变得十分精彩。

  他没等李瑶光开口,将手里的伞塞到她怀里,说道:“劳驾姑娘等我一会儿。”说着,扭头回到了自己的公署。

  李瑶光挑了挑眉,说不上是愉悦还是觉得有点麻烦。她抬头看了一眼天色,阴云笼罩天空,将阳光彻底遮挡,天空灰蒙蒙的,不时传来雷声轰鸣,暴雨很快就要来了。

  她掂量一下手里的雨伞,以他的性子,自己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就算她一言不发将雨伞拿走也不会说什么吧。

  但她没有挪步,只是将伞放在墙边,环抱双臂,站在原地等他回来。

  段书瑞很快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盒燕窝。

  “这是给姑娘选的礼物,我的贴身侍卫去送,姑娘不肯收,便只能我亲自来送了。”段书瑞淡淡一笑。

  看到他的笑容,李瑶光微微一怔,旋即笑道:“段公子这礼物若是送给救命恩人,那我不收。”

  “姑娘要如何才肯收在下这礼呢?”段书瑞颇有些无奈。

  “除非,你这礼物是送给朋友的,那我才收。”李瑶光负手走来,目光揶揄地看着他。她的右足在地上一点一点的,似是在等待他的回答。

  段书瑞没有轻易中招,他神色淡淡地说道:“在下何德何能,能和安南节度使做朋友?”

  闻言,李瑶光嘴角的弧度渐渐消失,恢复成平直的一条线。

  她十五岁随父征战西南,数次平定藩镇叛乱,短短五年就受封为安南节度使,宣威大将军。

  这样的成就,换谁家都会觉得光耀门楣,可她家不。自她的亲弟李和光年满十六后,她爹一直希望她能将军权交予亲弟,回到长安。而她得趁着有官身快快安排一门亲事,这样才能巩固自家在朝中的势力。

  可她偏偏不希望让他们如愿。

  想到这里,她勾起嘴角,“你已经知道我的身份了?”

  “是。”

  “嗯。”李瑶光没说什么,只是将伞递给他,“人各有志,我也不强求。”

  段书瑞看着她要走远,又望望天色,喊住她:“李姑娘,你带伞了吗?这天似乎要下雨了。”

  “没带,从这里到将军府不过几步路,我自己可以走回去。”实际上从大理寺走到将军府要走小半个时辰,她是故意这么说的。

  段书瑞感觉自己的良心在作痛,忙道:“且慢!我还是送姑娘一程吧。”

  李瑶光足下一顿,转过半个身子,说道:“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