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大夫抚了抚胡须,“苦杏仁虽可润肺止咳,温经补虚,但此物伤肝损肾,不可过量服用,且服药期间需避开生冷油腻之物。如与猪羊肉类同食,则易生痰湿。”
姜栀眉头紧皱。
母亲病前便已开始信佛茹素,基本不碰这些肉类荤腥,不会与药方有冲突。
难道这一切只是她多心?
这时候却听薛大夫想了想又道:“对了,还有一样,这药方不可与栗子同食,二者相犯,有碍脾胃克化,久服会损伤元气,令身子更加虚弱。”
姜栀藏在袖中的指节握紧,眼帘低垂,掩去眸底掀起的惊涛——竟是如此。
母亲在世时,的确十分喜食栗子,偶尔自己去她院子里玩,她也会耐心地替她将壳剥净了喂她。
母亲在病中时,王玉茹便时常上门探望。且每次来,都会带许多街上的零嘴小玩意儿哄母亲开心。
姜栀不敢深想,怕自己在薛大夫面前失态,指甲却几乎要嵌进掌心。
她深吸一口气,“若这药方与栗子长久一起食用,会有什么症状?”
“初期仅表现为腹胀,消化不佳,随着时间推移则会逐渐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若是一些大夫不仔细,则会误诊为气滞体虚,再不停用,则会有损寿元。”
姜栀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回的府中。
乍然得知母亲真正的死因,让她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懵懂恍然的情绪中。
她为什么没有早些发现不对劲?
若她能重生到母亲出事前,救下母亲该多好?
她浑浑噩噩地回房,脚刚迈步进去,整个人身子一软就靠着门框缓缓倒了下去。
“大小姐!”旁边传来青杏的惊呼声。
但她什么都听不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醒了过来,睁开眼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风尘仆仆又饱含着担忧的眸子。
她眼眶一红哑声开口,“夫子……”
沈辞安看着她苍白憔悴的面色,心口像是被一双手揪起来,坐在床榻边拉着她冰凉的手,安抚地拍了拍。
“我在。”
南方水患,他被圣上下派去监运赈灾物资,不过离开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回来她怎么消瘦成这样?
“大夫已经来看过了,说你忧思多虑,又连番遭受惊吓打击,若再不好生休养,日后怕是会落下病根。”
沈辞安眉头不自觉拧起,看着她毫无血色的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操心成这样?有什么为难的尽管开口与我说,我们马上就要成亲,日后我便是你的倚仗。”
他刚刚从宫里复命完出来,听说姜栀晕过去,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匆忙赶来。
青杏告诉他,姜栀手上腿上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虽然经过诊治,但尚未完全康复,上次的伤还没养好,这次又是伤上加伤。
脖颈上那一圈青紫红肿更是触目惊心,像是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他眼底的疼惜浓得像是化不开的墨,连带着嘴角都抿成了一条紧绷的线。
姜栀接过青杏递来的温水喝下。
她现在清醒过来,方才的无助痛楚早已消散。
逝者已逝,她应该做的,是揪出杀害母亲的凶手,让她付出应有的代价。
“夫子,我刚刚查出来,我的母亲并非病逝,而是被人害死的。”她声音带了哑,说出口的话却让沈辞安震惊不已。
就连旁边的青杏也吓了一跳。
“你说的可是真的?”沈辞安问。
姜栀点点头,“等我找到替我母亲看病开方子的那位大夫,便可完全确认。”
沈辞安的声音轻而坚定,“好,无论你想要去大理寺,还是告御状,我都陪着你。以后有事可以先和我商量,我不是以前那个需要你庇护资助的穷书生了,我可以护着你。”
“多谢夫子。”
他叹了口气,接过青杏刚刚熬好的药,吹凉了送到她唇边,一勺勺喂着她。
“我现在后悔将婚期定在十月,”他的声音淡得如同化开的墨,“我想现在就娶你,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站在你身边。”
姜栀忍不住勾了勾唇,“等我找出杀害母亲的凶手,和姜家闹翻,到时候我的名声定然十分不堪,时间定得晚些也好给夫子留足后悔的时间。”
“胡闹,婚姻大事怎能随口儿戏。”沈辞安不满看她一眼,神情严肃。
姜栀立刻缩了缩脖子,“知道了夫子,我不说就是了。”
*
为了找出当年替母亲开方的大夫,姜栀又去了一趟襄王府。
襄王府一如既往地冷清,萧允珩被侍从推着轮椅陪她一起去找襄王妃。
“臣女多次上门叨扰,实在失礼。”她告罪道。
萧允珩却笑了笑,“无妨,母妃常年一个人待在静心苑,我也怕她会闷出病来,你能经常上门与她说话,我襄王府欢迎之至。”
他又问,“可是陈嬷嬷那的事有眉目了?”
姜栀便将那张药方的事和他说了。
陈嬷嬷如今身为襄王府家仆,自己不便隐瞒和她的谈话,以免惹得襄王府疑心陈嬷嬷叛主,对陈嬷嬷不利。
说话间两人很快便来到静心苑,襄王妃依旧一副清冷出尘的样子,得知姜栀来访,便又唤了陈嬷嬷出来。
从陈嬷嬷那拿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姜栀便告辞离开了。
萧允珩送她出来时,问她,“不知姜小姐近日可有空闲?”
“世子有何吩咐?”姜栀垂眸看他。
“你上次送给母妃的手抄经母妃很是喜爱,时常翻阅,”萧允珩略带歉意,“若姜小姐有空,能否再帮我抄录一本?我想赠给母妃。”
他顿了顿又补上,“在下必有重谢。”
姜栀最近其实并没多少闲暇的时间。
她要找出大夫,搜集母亲被害的证据,到时候还要对付王玉茹,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实在无暇他顾。
可襄王世子帮了她不少忙,她人还在襄王府没出门,也不好一口回绝。
于是只能点点头,“酬谢就不必了,世子只需告诉我需要抄录哪本佛经,等抄录完成后我派人送来就是。”
“那怎么好意思,”萧允珩笑起来,“不过要抄录的佛经珍贵异常,被我收录在了藏书阁中,姜大小姐若不急着走,可否随我一同去取?”
姜栀眉头紧皱。
母亲病前便已开始信佛茹素,基本不碰这些肉类荤腥,不会与药方有冲突。
难道这一切只是她多心?
这时候却听薛大夫想了想又道:“对了,还有一样,这药方不可与栗子同食,二者相犯,有碍脾胃克化,久服会损伤元气,令身子更加虚弱。”
姜栀藏在袖中的指节握紧,眼帘低垂,掩去眸底掀起的惊涛——竟是如此。
母亲在世时,的确十分喜食栗子,偶尔自己去她院子里玩,她也会耐心地替她将壳剥净了喂她。
母亲在病中时,王玉茹便时常上门探望。且每次来,都会带许多街上的零嘴小玩意儿哄母亲开心。
姜栀不敢深想,怕自己在薛大夫面前失态,指甲却几乎要嵌进掌心。
她深吸一口气,“若这药方与栗子长久一起食用,会有什么症状?”
“初期仅表现为腹胀,消化不佳,随着时间推移则会逐渐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若是一些大夫不仔细,则会误诊为气滞体虚,再不停用,则会有损寿元。”
姜栀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回的府中。
乍然得知母亲真正的死因,让她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懵懂恍然的情绪中。
她为什么没有早些发现不对劲?
若她能重生到母亲出事前,救下母亲该多好?
她浑浑噩噩地回房,脚刚迈步进去,整个人身子一软就靠着门框缓缓倒了下去。
“大小姐!”旁边传来青杏的惊呼声。
但她什么都听不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醒了过来,睁开眼的时候,看到了一双风尘仆仆又饱含着担忧的眸子。
她眼眶一红哑声开口,“夫子……”
沈辞安看着她苍白憔悴的面色,心口像是被一双手揪起来,坐在床榻边拉着她冰凉的手,安抚地拍了拍。
“我在。”
南方水患,他被圣上下派去监运赈灾物资,不过离开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回来她怎么消瘦成这样?
“大夫已经来看过了,说你忧思多虑,又连番遭受惊吓打击,若再不好生休养,日后怕是会落下病根。”
沈辞安眉头不自觉拧起,看着她毫无血色的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操心成这样?有什么为难的尽管开口与我说,我们马上就要成亲,日后我便是你的倚仗。”
他刚刚从宫里复命完出来,听说姜栀晕过去,连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匆忙赶来。
青杏告诉他,姜栀手上腿上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虽然经过诊治,但尚未完全康复,上次的伤还没养好,这次又是伤上加伤。
脖颈上那一圈青紫红肿更是触目惊心,像是遭受了非人的虐待。
他眼底的疼惜浓得像是化不开的墨,连带着嘴角都抿成了一条紧绷的线。
姜栀接过青杏递来的温水喝下。
她现在清醒过来,方才的无助痛楚早已消散。
逝者已逝,她应该做的,是揪出杀害母亲的凶手,让她付出应有的代价。
“夫子,我刚刚查出来,我的母亲并非病逝,而是被人害死的。”她声音带了哑,说出口的话却让沈辞安震惊不已。
就连旁边的青杏也吓了一跳。
“你说的可是真的?”沈辞安问。
姜栀点点头,“等我找到替我母亲看病开方子的那位大夫,便可完全确认。”
沈辞安的声音轻而坚定,“好,无论你想要去大理寺,还是告御状,我都陪着你。以后有事可以先和我商量,我不是以前那个需要你庇护资助的穷书生了,我可以护着你。”
“多谢夫子。”
他叹了口气,接过青杏刚刚熬好的药,吹凉了送到她唇边,一勺勺喂着她。
“我现在后悔将婚期定在十月,”他的声音淡得如同化开的墨,“我想现在就娶你,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站在你身边。”
姜栀忍不住勾了勾唇,“等我找出杀害母亲的凶手,和姜家闹翻,到时候我的名声定然十分不堪,时间定得晚些也好给夫子留足后悔的时间。”
“胡闹,婚姻大事怎能随口儿戏。”沈辞安不满看她一眼,神情严肃。
姜栀立刻缩了缩脖子,“知道了夫子,我不说就是了。”
*
为了找出当年替母亲开方的大夫,姜栀又去了一趟襄王府。
襄王府一如既往地冷清,萧允珩被侍从推着轮椅陪她一起去找襄王妃。
“臣女多次上门叨扰,实在失礼。”她告罪道。
萧允珩却笑了笑,“无妨,母妃常年一个人待在静心苑,我也怕她会闷出病来,你能经常上门与她说话,我襄王府欢迎之至。”
他又问,“可是陈嬷嬷那的事有眉目了?”
姜栀便将那张药方的事和他说了。
陈嬷嬷如今身为襄王府家仆,自己不便隐瞒和她的谈话,以免惹得襄王府疑心陈嬷嬷叛主,对陈嬷嬷不利。
说话间两人很快便来到静心苑,襄王妃依旧一副清冷出尘的样子,得知姜栀来访,便又唤了陈嬷嬷出来。
从陈嬷嬷那拿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姜栀便告辞离开了。
萧允珩送她出来时,问她,“不知姜小姐近日可有空闲?”
“世子有何吩咐?”姜栀垂眸看他。
“你上次送给母妃的手抄经母妃很是喜爱,时常翻阅,”萧允珩略带歉意,“若姜小姐有空,能否再帮我抄录一本?我想赠给母妃。”
他顿了顿又补上,“在下必有重谢。”
姜栀最近其实并没多少闲暇的时间。
她要找出大夫,搜集母亲被害的证据,到时候还要对付王玉茹,事情一桩接着一桩,实在无暇他顾。
可襄王世子帮了她不少忙,她人还在襄王府没出门,也不好一口回绝。
于是只能点点头,“酬谢就不必了,世子只需告诉我需要抄录哪本佛经,等抄录完成后我派人送来就是。”
“那怎么好意思,”萧允珩笑起来,“不过要抄录的佛经珍贵异常,被我收录在了藏书阁中,姜大小姐若不急着走,可否随我一同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