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宇老弟,你可真有本事!进一趟山就抓了这么多山鼠和猪獾,这些我全要了!”焦飞鹏脸上满是兴奋。
“老板真是爽快,就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定价?”王永康一脸期待地追问。
毕竟把这些猎物卖了,他也能分到一份钱。有了钱,就能去供销社买自己早就看中的东西了。
他早就跟家里说好,卖完钱上交三块给父母,剩下的就全归自己支配。
“这位是?”焦飞鹏的目光转向王永康,带着几分疑问。
“这是我邻居,跟我一起上山打猎的。”杨承宇赶紧解释道。
“我叫王永康,幸会幸会!”王永康立刻堆起笑容,语气里带着几分讨好。
他心里还琢磨着,要是有机会,自己也去打点猎物。
毕竟跟杨承宇一起得分成,要是自己单干,那收获可就全归自己了。
焦飞鹏礼貌地点点头,随即掏出烟递给杨承宇和王永康。
“山鼠还是老价钱,一斤五毛。不过这猪獾嘛,一斤一块钱,毕竟獾子油很值钱。我这人做生意,那是相当公道,给你的绝对是最优价格。”焦飞鹏拍了拍杨承宇的肩膀说道。
“那是自然,焦叔您一向公道,把东西卖给您,我们绝对放心。”杨承宇笑着回应。
他着实没想到猪獾能这么值钱,心里明白这价格主要得益于猪獾的毛皮。
除了獾肉能卖钱,猪獾皮也能换不少钱。
只是他自己没什么销售渠道,手头的货又不多,也就懒得折腾了。
要是有其他值钱的毛皮,杨承宇肯定会留着自己处理,毕竟那些皮子可比肉值钱多了,据说都是出口换外汇的。
王永康一听一斤一块钱,眼睛都瞪圆了。他之前预估也就五毛钱一斤,现在直接翻倍,怎能不让人激动?
“走,去过秤,这些猪獾看着真不错!”焦飞鹏笑着朝厨房走去。
正如杨承宇所料,焦飞鹏打算把猪獾皮卖钱,一块钱收购整只猪獾,稳赚不赔。
他现在就盼着杨承宇多弄些猪獾回来,这样既能用猪獾肉吸引顾客来饭店就餐,又能多卖点毛皮,赚两份钱。
要知道,杨承宇抓的都是活物,可以先养着,等有客人要吃,当场宰杀处理,越新鲜的野味越受欢迎。
到了厨房,杨承宇把猎物一一称重。山鼠总共15斤,卖了7块5毛钱;猪獾有46斤,卖了46块钱。
这样一来,总共到手53块5毛钱,王永康看得眼睛都直了,他压根没想到这些猎物能卖这么多钱。
“这是你的13块3。”杨承宇把属于王永康的那份钱递给他。王永康接过钱,感觉像在做梦一样。
除去给父母的3块钱,自己还能剩下10块零3毛,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手握这么多钱。
“这么多钱啊!”王永康看着手里的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那是咱运气好,猪獾可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杨承宇微笑着拍了拍王永康的肩膀。
“是啊,你们这运气简直了!”焦飞鹏由衷地感叹道。
他觉得杨承宇估计几个月都难得抓到一回猪獾,这次纯粹是走大运才赚了这么多钱,下次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谢谢焦叔,那我们就先走了。”说完,杨承宇把钱揣进兜里。
离开焦飞鹏的饭馆没多久,王永康就拉住杨承宇的手,显然是有话要说。
“怎么啦?”杨承宇面带微笑,看着王永康问道。
其实他心里明白王永康想说什么,无非是想低调,不想让人知道他们赚了这么多钱,想让自己配合。
“杨承宇,回去后你能不能说这些猪獾一斤卖5毛啊?我怕……怕有人眼红,对,怕别人眼红咱们,也跑去抓猪獾,到时候咱们就没机会赚这么多钱了。”王永康解释道。
“行啊,就照你说的办。”杨承宇很干脆地答应了。
说实话,他自己也想低调行事,不想声张。
而且,他还打算花钱囤些食物放在自己的储物空间里。
“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走,咱们去买东西!”说着,王永康迫不及待地准备去供销社大肆消费一番。
“你先去吧,我还得给我哥寄信,另外还有些别的事要处理。”杨承宇婉拒道。
“行,那我一会儿就回村了。”王永康倒也开心,杨承宇不在,他就能自在地消费了。
十块钱的购买力相当可观,可以买不少他心仪已久的东西。
两人分开后,杨承宇径直去了包子铺,买了些馒头。
接着又去买了些猪肉和蔬菜,打算回家给家人改善一下伙食。
当然,大米和面粉也买了不少,毕竟买回去家里人做饭才踏实。
目前家里还没要求杨承宇交钱,毕竟大米和面粉都是杨承宇掏钱买的,杨建国和程千兰也不好意思开口要。
他们甚至还商量着给杨承宇些钱补贴他,在他们看来,养家本就是他们的责任,不想让杨承宇承担过多压力。
买完东西,杨承宇就去把信寄了出去。
这封信至关重要,说不定能改变三个人的命运。寄完信,杨承宇便直接往家走。
杨承宇背着装满粮食和肉类的布袋子,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一趟收获真不小。”杨承宇掂量了一下肩上的重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十块钱在这个年代的购买力远超他的想象,不仅买了五斤猪肉、两斤猪油,还买了二十斤大米和三十斤面粉,甚至还有余钱买了些糖果。
离开镇子后,杨承宇就把这些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储物空间,这样赶路就不用负重,速度也能快些,还能早点回去帮安以沫的忙。
今天安以沫还要去田里种土豆,杨承宇不想让她一个人受累。
快进村的时候,杨承宇看到一些村民在休息。
这些人看到杨承宇背着大包小包路过,都直起身子好奇地张望。
“杨家小子,又去镇上发财啦?”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的老张头眯着眼问道。
杨承宇脚步不停,笑着回答:“张叔您可别打趣我了,我哪能发什么财呀,就是挣点辛苦钱罢了。”
老张头吐出一口烟圈,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显然不太相信。
杨承宇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
“杨承宇,你都买啥好东西了,让我们瞧瞧呗!”有人叫住了杨承宇。
很明显,他们想看看杨承宇买了什么,以此判断他是不是真发财了。
“哪有什么好东西,就买了些大米。”说着,杨承宇停下脚步,放下背篓,同时从布袋子里转移了一些大米到背篓里,其他东西自然不会再展示了。
“真就只买了米啊?”
“这么多米,可不便宜吧,你们杨家现在顿顿都吃白米饭啦?”有人羡慕地看着背篓里的白米。
“顿顿白米饭?不会吧,杨家现在生活这么好啦?”
“可不是嘛,我就住方家对门,天天都能闻到杨家飘出来的米饭香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对杨家的生活满是羡慕和嫉妒。
“杨承宇,你到底靠啥赚钱呀,这么好的事儿也不跟大伙分享分享?”
“就是呀,吃独食可不好吧?”
杨承宇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背篓的麻绳。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的想法,要是把赚钱的门道说出来,不出三天,全村人都得扛着锄头去山里抓猪獾。
到时候别说赚钱,恐怕山里都得被翻个底朝天。
“刘婶您这话说的,哪是什么好事呀。你们也知道,我就是捞点鱼,抓几只甲鱼卖卖而已。
之前不就跟你们说过嘛,你们不也有人抓到甲鱼拿去卖钱了嘛。”杨承宇解释道。
“抓甲鱼能买这么多米?”蹲在田埂上的杨老五嗤笑一声,手里的草秆都被捏变形了
“上次我家那口子在河沟里摸了两天,才摸到只巴掌大的,也就换了半斤盐,哪能买得起米啊。你要是不想说,也别糊弄大家呀。”
其他人听了,纷纷点头附和:“就是嘛,我家孩子抓了不少鱼,拿到镇上根本没人要。
杨承宇,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咋能这么骗我们呢?”
看着这些眼红的村民,杨承宇无奈地说:“那是因为你们抓的甲鱼太小了,甲鱼起码得两斤以上才值钱。
一斤甲鱼能卖七八毛,品相好的能卖到一块钱,你们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现在村里的甲鱼已经被他抓得差不多了,别人想抓也没那么容易,所以曝光甲鱼的价格也无妨。
而且村里已经有人卖过甲鱼了,这事儿也瞒不住大家。
“一斤七八毛,甚至一块钱?你没骗我们吧?”有人激动地问道。
“当然没有,不然我哪来的钱买米呀。行了,不跟你们聊了,我还得回去种土豆呢。”说完,杨承宇背上背篓,准备回家。
他现在只盼着王永康能机灵点,千万别把事情说漏了。
不过仔细想想,王永康应该不会的。之前连猪獾的价格,他都特意让自己往低了报,看来是打定主意要瞒着,自然不会轻易透露实情。
“哼,还种什么地啊,不如去抓甲鱼!”
“杨承宇能抓到甲鱼赚钱,我凭什么不行?我就不信我抓不到!”
“我也去!抓甲鱼能顿顿吃白米饭呢。你看啊,一斤甲鱼七毛钱,十斤就是七块,这多划算!”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就纷纷扛起锄头,准备动身去抓甲鱼。
先前他们只知道杨承宇抓鱼和甲鱼能挣钱,却不清楚具体价格。
如今一听这实实在在的数目,哪里还坐得住,都想着赶紧去试试运气。
“老板真是爽快,就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定价?”王永康一脸期待地追问。
毕竟把这些猎物卖了,他也能分到一份钱。有了钱,就能去供销社买自己早就看中的东西了。
他早就跟家里说好,卖完钱上交三块给父母,剩下的就全归自己支配。
“这位是?”焦飞鹏的目光转向王永康,带着几分疑问。
“这是我邻居,跟我一起上山打猎的。”杨承宇赶紧解释道。
“我叫王永康,幸会幸会!”王永康立刻堆起笑容,语气里带着几分讨好。
他心里还琢磨着,要是有机会,自己也去打点猎物。
毕竟跟杨承宇一起得分成,要是自己单干,那收获可就全归自己了。
焦飞鹏礼貌地点点头,随即掏出烟递给杨承宇和王永康。
“山鼠还是老价钱,一斤五毛。不过这猪獾嘛,一斤一块钱,毕竟獾子油很值钱。我这人做生意,那是相当公道,给你的绝对是最优价格。”焦飞鹏拍了拍杨承宇的肩膀说道。
“那是自然,焦叔您一向公道,把东西卖给您,我们绝对放心。”杨承宇笑着回应。
他着实没想到猪獾能这么值钱,心里明白这价格主要得益于猪獾的毛皮。
除了獾肉能卖钱,猪獾皮也能换不少钱。
只是他自己没什么销售渠道,手头的货又不多,也就懒得折腾了。
要是有其他值钱的毛皮,杨承宇肯定会留着自己处理,毕竟那些皮子可比肉值钱多了,据说都是出口换外汇的。
王永康一听一斤一块钱,眼睛都瞪圆了。他之前预估也就五毛钱一斤,现在直接翻倍,怎能不让人激动?
“走,去过秤,这些猪獾看着真不错!”焦飞鹏笑着朝厨房走去。
正如杨承宇所料,焦飞鹏打算把猪獾皮卖钱,一块钱收购整只猪獾,稳赚不赔。
他现在就盼着杨承宇多弄些猪獾回来,这样既能用猪獾肉吸引顾客来饭店就餐,又能多卖点毛皮,赚两份钱。
要知道,杨承宇抓的都是活物,可以先养着,等有客人要吃,当场宰杀处理,越新鲜的野味越受欢迎。
到了厨房,杨承宇把猎物一一称重。山鼠总共15斤,卖了7块5毛钱;猪獾有46斤,卖了46块钱。
这样一来,总共到手53块5毛钱,王永康看得眼睛都直了,他压根没想到这些猎物能卖这么多钱。
“这是你的13块3。”杨承宇把属于王永康的那份钱递给他。王永康接过钱,感觉像在做梦一样。
除去给父母的3块钱,自己还能剩下10块零3毛,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手握这么多钱。
“这么多钱啊!”王永康看着手里的钱,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那是咱运气好,猪獾可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杨承宇微笑着拍了拍王永康的肩膀。
“是啊,你们这运气简直了!”焦飞鹏由衷地感叹道。
他觉得杨承宇估计几个月都难得抓到一回猪獾,这次纯粹是走大运才赚了这么多钱,下次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谢谢焦叔,那我们就先走了。”说完,杨承宇把钱揣进兜里。
离开焦飞鹏的饭馆没多久,王永康就拉住杨承宇的手,显然是有话要说。
“怎么啦?”杨承宇面带微笑,看着王永康问道。
其实他心里明白王永康想说什么,无非是想低调,不想让人知道他们赚了这么多钱,想让自己配合。
“杨承宇,回去后你能不能说这些猪獾一斤卖5毛啊?我怕……怕有人眼红,对,怕别人眼红咱们,也跑去抓猪獾,到时候咱们就没机会赚这么多钱了。”王永康解释道。
“行啊,就照你说的办。”杨承宇很干脆地答应了。
说实话,他自己也想低调行事,不想声张。
而且,他还打算花钱囤些食物放在自己的储物空间里。
“太好了,就这么说定了。走,咱们去买东西!”说着,王永康迫不及待地准备去供销社大肆消费一番。
“你先去吧,我还得给我哥寄信,另外还有些别的事要处理。”杨承宇婉拒道。
“行,那我一会儿就回村了。”王永康倒也开心,杨承宇不在,他就能自在地消费了。
十块钱的购买力相当可观,可以买不少他心仪已久的东西。
两人分开后,杨承宇径直去了包子铺,买了些馒头。
接着又去买了些猪肉和蔬菜,打算回家给家人改善一下伙食。
当然,大米和面粉也买了不少,毕竟买回去家里人做饭才踏实。
目前家里还没要求杨承宇交钱,毕竟大米和面粉都是杨承宇掏钱买的,杨建国和程千兰也不好意思开口要。
他们甚至还商量着给杨承宇些钱补贴他,在他们看来,养家本就是他们的责任,不想让杨承宇承担过多压力。
买完东西,杨承宇就去把信寄了出去。
这封信至关重要,说不定能改变三个人的命运。寄完信,杨承宇便直接往家走。
杨承宇背着装满粮食和肉类的布袋子,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一趟收获真不小。”杨承宇掂量了一下肩上的重量,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十块钱在这个年代的购买力远超他的想象,不仅买了五斤猪肉、两斤猪油,还买了二十斤大米和三十斤面粉,甚至还有余钱买了些糖果。
离开镇子后,杨承宇就把这些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储物空间,这样赶路就不用负重,速度也能快些,还能早点回去帮安以沫的忙。
今天安以沫还要去田里种土豆,杨承宇不想让她一个人受累。
快进村的时候,杨承宇看到一些村民在休息。
这些人看到杨承宇背着大包小包路过,都直起身子好奇地张望。
“杨家小子,又去镇上发财啦?”蹲在田埂上抽旱烟的老张头眯着眼问道。
杨承宇脚步不停,笑着回答:“张叔您可别打趣我了,我哪能发什么财呀,就是挣点辛苦钱罢了。”
老张头吐出一口烟圈,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显然不太相信。
杨承宇心里一紧,加快了脚步。
“杨承宇,你都买啥好东西了,让我们瞧瞧呗!”有人叫住了杨承宇。
很明显,他们想看看杨承宇买了什么,以此判断他是不是真发财了。
“哪有什么好东西,就买了些大米。”说着,杨承宇停下脚步,放下背篓,同时从布袋子里转移了一些大米到背篓里,其他东西自然不会再展示了。
“真就只买了米啊?”
“这么多米,可不便宜吧,你们杨家现在顿顿都吃白米饭啦?”有人羡慕地看着背篓里的白米。
“顿顿白米饭?不会吧,杨家现在生活这么好啦?”
“可不是嘛,我就住方家对门,天天都能闻到杨家飘出来的米饭香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对杨家的生活满是羡慕和嫉妒。
“杨承宇,你到底靠啥赚钱呀,这么好的事儿也不跟大伙分享分享?”
“就是呀,吃独食可不好吧?”
杨承宇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背篓的麻绳。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的想法,要是把赚钱的门道说出来,不出三天,全村人都得扛着锄头去山里抓猪獾。
到时候别说赚钱,恐怕山里都得被翻个底朝天。
“刘婶您这话说的,哪是什么好事呀。你们也知道,我就是捞点鱼,抓几只甲鱼卖卖而已。
之前不就跟你们说过嘛,你们不也有人抓到甲鱼拿去卖钱了嘛。”杨承宇解释道。
“抓甲鱼能买这么多米?”蹲在田埂上的杨老五嗤笑一声,手里的草秆都被捏变形了
“上次我家那口子在河沟里摸了两天,才摸到只巴掌大的,也就换了半斤盐,哪能买得起米啊。你要是不想说,也别糊弄大家呀。”
其他人听了,纷纷点头附和:“就是嘛,我家孩子抓了不少鱼,拿到镇上根本没人要。
杨承宇,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咋能这么骗我们呢?”
看着这些眼红的村民,杨承宇无奈地说:“那是因为你们抓的甲鱼太小了,甲鱼起码得两斤以上才值钱。
一斤甲鱼能卖七八毛,品相好的能卖到一块钱,你们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了。”
现在村里的甲鱼已经被他抓得差不多了,别人想抓也没那么容易,所以曝光甲鱼的价格也无妨。
而且村里已经有人卖过甲鱼了,这事儿也瞒不住大家。
“一斤七八毛,甚至一块钱?你没骗我们吧?”有人激动地问道。
“当然没有,不然我哪来的钱买米呀。行了,不跟你们聊了,我还得回去种土豆呢。”说完,杨承宇背上背篓,准备回家。
他现在只盼着王永康能机灵点,千万别把事情说漏了。
不过仔细想想,王永康应该不会的。之前连猪獾的价格,他都特意让自己往低了报,看来是打定主意要瞒着,自然不会轻易透露实情。
“哼,还种什么地啊,不如去抓甲鱼!”
“杨承宇能抓到甲鱼赚钱,我凭什么不行?我就不信我抓不到!”
“我也去!抓甲鱼能顿顿吃白米饭呢。你看啊,一斤甲鱼七毛钱,十斤就是七块,这多划算!”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就纷纷扛起锄头,准备动身去抓甲鱼。
先前他们只知道杨承宇抓鱼和甲鱼能挣钱,却不清楚具体价格。
如今一听这实实在在的数目,哪里还坐得住,都想着赶紧去试试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