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萝的白袍袖中飞出三百根金线。这些线却不是牵向江妄,而是精准地没入每个弟子左手的无名指。年轻弟子惊讶地发现,自己指尖浮现出小小的九瓣莲胎记,与江妄曾经的印记正好相反——这些莲花都是绽放的。
"九世同悲咒的解印。"执事长老看着自己指尖的莲花,"原来要三百人的..."
他话音未落,忘川水突然沸腾。无数青铜灯残骸从河底浮起,在空中拼合成巨大的镜面。镜中映出的不再是过往记忆,而是三百个不同的未来场景:有弟子开宗立派的,有执事长老云游四海的,甚至还有几个年轻人在市井中卖灯笼的——每盏灯笼上都画着九瓣莲。
江妄的身影开始消散。他最后看了眼柳青萝,突然从桥头折了枝白菊抛向忘川。那花入水即化,竟变作三百盏小小的莲花灯顺流而下。每盏灯里都跳动着豆大的金焰,仔细看去,焰心都是个打坐的小人虚影。
"是宗主的一魄!"有弟子惊呼,"他在分魂送我们..."
柳青萝的白袍突然鼓荡起来。她心口飞出的金线全部转为银白色,这些线不是连接任何人,而是笔直地刺入忘川水底。河水顿时分成两半,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青铜碑林——每块碑上都刻着"九幽冥典"四个字,但碑文内容各不相同。
最中央的空白石碑突然发出嗡鸣。柳青萝凌空书写,银线自动在碑上刻出最后一行字:「九世同悲,一世同归」。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所有青铜碑同时亮起蓝光,光芒汇聚到空中凝成新的月光。
这轮月亮比先前更加明亮。月光照到的地方,弟子们指尖的莲花胎记纷纷舒展,竟开出一朵朵真正的白菊。执事长老耳后的白菊印记突然飘落,花瓣散成光点组成两行小字:
「因果已渡」
「各自前行」
忘川对岸传来缥缈的铃音。柳青萝的身影开始变淡,她最后望向众人的眼神,竟与当年那个被江妄抱在怀里的师妹一模一样。有细心的弟子发现,她白袍下摆不知何时染上了点点金斑——正是青铜灯炸裂时溅上的灯油痕迹。
当最后一缕月光消失时,三百弟子发现自己站在真实世界的山门前。朝阳刚刚升起,照见每个人脚边都摆着两样东西:一盏未点燃的青铜灯,一枝带着露水的白菊。
执事长老弯腰拾起灯盏,发现灯座底部刻着行小字:「灯油自备」。他苦笑着摇头,却听见身后传来年轻弟子们的笑声——那群孩子正把白菊别在衣襟上,争论着谁家镇上的桂花酿最适合当灯油。
山门前的石碑突然浮现新字。这次不是冰冷的碑文,而是句墨迹未干的话:「第十世,不如吃茶去」。看笔迹,像是有人同时握着两个人的手写的。
极远的云端处,似乎有青铜灯的光晕一闪而过。
晨露在青铜灯上凝成珠泪,山风掠过时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年纪最小的弟子林小满蹲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戳了戳灯盏表面浮凸的九瓣莲纹样。
"这灯怎么没有灯芯啊?"她仰头问身旁的执事长老,却见老人正盯着自己掌心的白菊出神。那菊花瓣上的露水竟悬而不落,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执事长老忽然将白菊贴近灯口。刹那间,露珠坠入灯盏,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在众人惊呼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烟雾里浮现出长老年轻时在藏经阁抄书的画面。
"原来如此。"长老胡须微颤,"九幽冥典记载的'以露为引'竟是这个意思。"
弟子们纷纷效仿。山门前顿时腾起三百道烟柱,每道烟雾中都闪烁着记忆碎片。有个浓眉少年突然大叫着后退——他的烟雾里赫然显现昨日在忘川畔吓得尿裤子的窘相,惹得周围同伴哄笑。
"肃静!"执事长老突然厉喝。他耳后原本消散的白菊印记处隐隐发烫,那些由花瓣化成的光点重新浮现,在空中拼成新的文字:
「记忆为油,心火为芯」
话音未落,林小满的青铜灯突然"嗡"地颤动起来。灯身上浮现细密裂纹,缝隙中透出金光。少女惊慌地想抓住灯盏,却被烫得缩回手指。只见那灯悬空而起,裂纹扩展成莲叶纹理,灯座底部"灯油自备"四字竟开始蠕动重组,变成「悲欢自渡」。
"看你们的衣襟!"有人惊呼。所有弟子低头看去,发现别在胸前的白菊正在融化,银色花汁渗入衣料,在每个人心口位置凝结成小小的镜面。镜中倒映着不同景象:有人看见自己高坐云台讲法,有人看见市井中叫卖灯笼,还有几个弟子镜中只有茫茫白雾。
执事长老的袖袍无风自动。他注视着山门石碑上那句"不如吃茶去",突然抬手将青铜灯抛向空中。灯盏翻转的瞬间,一滴泪珠从老人眼角坠入灯口。
"轰"的一声,灯焰暴涨。火光中浮现出江妄与柳青萝对坐煮茶的剪影,茶烟扭曲成碑文最后那句"一世同归"。三百盏青铜灯同时共鸣,弟子们心口的镜面突然射出光柱,在云端交织成巨大的九瓣莲图样。
"师尊!"林小满突然指着天空。莲心处有两个朦胧人影正在斟茶,其中白衣女子的袖口分明闪着金斑。年轻弟子们不约而同跪拜下去,却听见云端传来清脆的瓷器碰撞声。
执事长老却大笑三声,摘下腰间酒葫芦仰头痛饮。当他甩开葫芦时,几滴桂花酿溅在石碑上,墨迹未干的字迹突然流动起来,变成一幅水墨茶席图。图中两个小人儿正在给三百个微缩的弟子形象分茶,每个茶盏里都浮着一朵未开的菊苞。
“痴儿们还不明白?”长老抹着酒渍指向众人心口,
“镜中景是妄,杯中茶是真。”
他忽然掀开自己的衣襟——心口镜面里既没有云台也没有白雾,只有一株生在青石缝里的野菊。
"九世同悲咒的解印。"执事长老看着自己指尖的莲花,"原来要三百人的..."
他话音未落,忘川水突然沸腾。无数青铜灯残骸从河底浮起,在空中拼合成巨大的镜面。镜中映出的不再是过往记忆,而是三百个不同的未来场景:有弟子开宗立派的,有执事长老云游四海的,甚至还有几个年轻人在市井中卖灯笼的——每盏灯笼上都画着九瓣莲。
江妄的身影开始消散。他最后看了眼柳青萝,突然从桥头折了枝白菊抛向忘川。那花入水即化,竟变作三百盏小小的莲花灯顺流而下。每盏灯里都跳动着豆大的金焰,仔细看去,焰心都是个打坐的小人虚影。
"是宗主的一魄!"有弟子惊呼,"他在分魂送我们..."
柳青萝的白袍突然鼓荡起来。她心口飞出的金线全部转为银白色,这些线不是连接任何人,而是笔直地刺入忘川水底。河水顿时分成两半,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青铜碑林——每块碑上都刻着"九幽冥典"四个字,但碑文内容各不相同。
最中央的空白石碑突然发出嗡鸣。柳青萝凌空书写,银线自动在碑上刻出最后一行字:「九世同悲,一世同归」。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所有青铜碑同时亮起蓝光,光芒汇聚到空中凝成新的月光。
这轮月亮比先前更加明亮。月光照到的地方,弟子们指尖的莲花胎记纷纷舒展,竟开出一朵朵真正的白菊。执事长老耳后的白菊印记突然飘落,花瓣散成光点组成两行小字:
「因果已渡」
「各自前行」
忘川对岸传来缥缈的铃音。柳青萝的身影开始变淡,她最后望向众人的眼神,竟与当年那个被江妄抱在怀里的师妹一模一样。有细心的弟子发现,她白袍下摆不知何时染上了点点金斑——正是青铜灯炸裂时溅上的灯油痕迹。
当最后一缕月光消失时,三百弟子发现自己站在真实世界的山门前。朝阳刚刚升起,照见每个人脚边都摆着两样东西:一盏未点燃的青铜灯,一枝带着露水的白菊。
执事长老弯腰拾起灯盏,发现灯座底部刻着行小字:「灯油自备」。他苦笑着摇头,却听见身后传来年轻弟子们的笑声——那群孩子正把白菊别在衣襟上,争论着谁家镇上的桂花酿最适合当灯油。
山门前的石碑突然浮现新字。这次不是冰冷的碑文,而是句墨迹未干的话:「第十世,不如吃茶去」。看笔迹,像是有人同时握着两个人的手写的。
极远的云端处,似乎有青铜灯的光晕一闪而过。
晨露在青铜灯上凝成珠泪,山风掠过时发出清脆的叮咚声。年纪最小的弟子林小满蹲在地上,用手指轻轻戳了戳灯盏表面浮凸的九瓣莲纹样。
"这灯怎么没有灯芯啊?"她仰头问身旁的执事长老,却见老人正盯着自己掌心的白菊出神。那菊花瓣上的露水竟悬而不落,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执事长老忽然将白菊贴近灯口。刹那间,露珠坠入灯盏,发出"嗤"的一声轻响。在众人惊呼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烟雾里浮现出长老年轻时在藏经阁抄书的画面。
"原来如此。"长老胡须微颤,"九幽冥典记载的'以露为引'竟是这个意思。"
弟子们纷纷效仿。山门前顿时腾起三百道烟柱,每道烟雾中都闪烁着记忆碎片。有个浓眉少年突然大叫着后退——他的烟雾里赫然显现昨日在忘川畔吓得尿裤子的窘相,惹得周围同伴哄笑。
"肃静!"执事长老突然厉喝。他耳后原本消散的白菊印记处隐隐发烫,那些由花瓣化成的光点重新浮现,在空中拼成新的文字:
「记忆为油,心火为芯」
话音未落,林小满的青铜灯突然"嗡"地颤动起来。灯身上浮现细密裂纹,缝隙中透出金光。少女惊慌地想抓住灯盏,却被烫得缩回手指。只见那灯悬空而起,裂纹扩展成莲叶纹理,灯座底部"灯油自备"四字竟开始蠕动重组,变成「悲欢自渡」。
"看你们的衣襟!"有人惊呼。所有弟子低头看去,发现别在胸前的白菊正在融化,银色花汁渗入衣料,在每个人心口位置凝结成小小的镜面。镜中倒映着不同景象:有人看见自己高坐云台讲法,有人看见市井中叫卖灯笼,还有几个弟子镜中只有茫茫白雾。
执事长老的袖袍无风自动。他注视着山门石碑上那句"不如吃茶去",突然抬手将青铜灯抛向空中。灯盏翻转的瞬间,一滴泪珠从老人眼角坠入灯口。
"轰"的一声,灯焰暴涨。火光中浮现出江妄与柳青萝对坐煮茶的剪影,茶烟扭曲成碑文最后那句"一世同归"。三百盏青铜灯同时共鸣,弟子们心口的镜面突然射出光柱,在云端交织成巨大的九瓣莲图样。
"师尊!"林小满突然指着天空。莲心处有两个朦胧人影正在斟茶,其中白衣女子的袖口分明闪着金斑。年轻弟子们不约而同跪拜下去,却听见云端传来清脆的瓷器碰撞声。
执事长老却大笑三声,摘下腰间酒葫芦仰头痛饮。当他甩开葫芦时,几滴桂花酿溅在石碑上,墨迹未干的字迹突然流动起来,变成一幅水墨茶席图。图中两个小人儿正在给三百个微缩的弟子形象分茶,每个茶盏里都浮着一朵未开的菊苞。
“痴儿们还不明白?”长老抹着酒渍指向众人心口,
“镜中景是妄,杯中茶是真。”
他忽然掀开自己的衣襟——心口镜面里既没有云台也没有白雾,只有一株生在青石缝里的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