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登基-《武侠:人在华山,从力挺师娘开始》

  朱常洛抬头,目光死死盯在那熟悉的字迹,以及那鲜红的玉玺大印上。

  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愤,还有巨大的不甘,在他心中,如同火山般爆发出来!

  “朱翊钧!!!”

  他失态地嘶吼起来,声音凄厉,充满了怨毒。

  “我的好父皇,为什么?为什么?”

  “朕是你的儿子!朕才是你的儿子!”

  “你宁可信这个乳臭未干的孙子,也不肯信我这个儿子?为什么?”

  “你宁愿把江山交给外人来对付你的儿子。也不肯信朕一次?”

  “朕可以做好!朕可以的!”

  “朕只是需要时间,你凭什么不信朕?凭什么!!!”

  他状若疯狂,涕泪横流,仿佛要将一生的委屈和不甘都吼出来。

  朱由校看着父亲癫狂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低声道:“父皇,您不该……不该向他们妥协的。”

  “您可曾想过,一旦妥协,将税权拱手让人,接下来辽东的窟窿怎么填?九边的军饷怎么发?各地的灾荒怎么赈?”

  “那些人只会得寸进尺,朝廷会彻底失去掌控财源的能力,到时候会把大明拖入更深的泥潭!”

  “爷爷他……正是看透了这一点。”

  “你懂什么?朕那是权宜之计,是朕在跟他们虚与委蛇!”

  朱常洛赤红着眼睛,嘶吼辩解道:“等朕坐稳了位置……”

  “够了!”

  邱白眉头一皱,冷喝一声打断。

  他实在没兴趣听这对父子在战场中心进行无用的伦理辩论,以及事后找补。

  他抬手,并指如剑,快如闪电地在朱常洛颈后某处穴位一拂。

  朱常洛的声音戛然而止,眼中的愤怒和不甘瞬间凝固,头一歪,彻底昏死过去。

  “跟他废话什么?”

  邱白将昏倒的朱常洛像提小鸡般拎起,丢给及时掠至的影子太监。

  “带下去,好生看管。”

  “是!”

  影子太监如同鬼魅般上前接住。

  邱白看向朱由校,沉声道:“跟他废话无益,你拿好圣旨,去金銮殿!”

  “向满朝文武宣告此事!”

  他指着朱由校,语气凝重的说:“名分,必须立刻定下来,不能有变故!”

  “嗯,我们走!”

  朱由校看着昏厥的父亲,又看了看手中的圣旨,用力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在魏忠贤和魏靖忠等心腹的簇拥下,朱由校手持遗旨,大步流星地朝着象征帝国最高权力殿堂的金銮殿走去。

  邱白与东方白紧随其后,如同两尊护法神只。

  任我行虽然还想活动筋骨,但被定逸师太和任盈盈眼神制止,只得悻悻然地留下,与影子太监一同看守昏迷的朱常洛和残余的禁军。

  影子太监也是熟悉宫内的,几声吩咐下去,很快就有小太监和宫人前来,进行收尸和洗地。

  金銮殿内,气氛诡异而压抑。

  虽然时辰尚早,但不少官员已经得到风声,或是亲眼目睹了宫门处的混乱,惶恐不安地聚集在此。

  他们大多神色惊惶,交头接耳。

  宫内的巨大动静和混乱,如同阴云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许多人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担忧。

  如今先帝新丧,新皇未立,却发生这等事情,如何能让他们不着急。

  上一次紫禁城内发生如此巨变,还要追溯到景泰年间!

  就在这时,殿门大开。

  朱由校手持明黄圣旨,在魏忠贤的陪同下,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是如同山岳般沉稳的邱白和清冷如月的东方白!

  哗——!

  殿内瞬间一片哗然!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朱由校和他手中的圣旨上。

  看到来的人不是朱常洛,还有好些人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来的是太孙殿下?”

  “太子殿下不是说要登基吗?”

  “咦,你看,太孙手里拿的是什么?”

  .......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嗡嗡回荡。

  首辅方从哲站在百官前列,看着朱由校手中的圣旨,瞳孔猛地收缩,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先帝遗旨?这不可能!”

  而韩爌更是失声惊呼,声音都变了调。

  “我等内阁大臣,从未听闻先帝留有此等遗诏!”

  “此旨从何而来?太孙莫非是伪造?”

  他的质疑,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臣的心声。

  朱由校对韩爌的质问恍若未闻。

  他径直走到丹陛之前,目光扫过一张张惊疑不定的面孔,最后落在方从哲和韩爌身上,声音清晰而沉稳。

  “首辅大人,韩阁老,还有诸位臣工,请观此旨!”

  圣旨上那熟悉的笔迹,还有那鲜红刺目的皇帝之宝玉玺大印,清晰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他双手将圣旨高高举起,然后缓缓展开。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伸长脖子,死死盯着那展开的卷轴。

  方从哲身为首辅,对万历皇帝的笔迹和印玺再熟悉不过。

  他凝神细看,越看越是心惊!

  那字迹虽然略显虚浮,但笔锋间的神韵和用印的细节,确凿无疑是万历皇帝亲笔所书,亲自用印!

  尤其想到万历皇帝当时已是油尽灯枯之躯,竟能在弥留之际,还强撑着写下这样一份措辞严谨、布局深远的密旨……

  这份心机和决断,让方从哲不寒而栗!

  他张了张嘴,最终所有质疑都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颓然地垂下了目光。

  铁证如山,他无力反驳,更不敢反驳。

  万历皇帝积威数十载,纵然身死,其遗诏亦如泰山压顶!

  韩爌也看清了圣旨,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伪造的话来。

  他死死地盯着那鲜红的玉玺印,眼中充满了不甘,却只能强忍着,将头深深埋下,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一封先帝遗旨,竟让百官都不敢言语。

  满殿寂静!

  落针可闻!

  朱由校将百官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最后一丝忐忑也消散了。

  他挺直了单薄的胸膛,目光扫过殿中群臣。

  眼见无人再敢质疑,朱由校深吸一口气,微微侧头看向身旁的魏忠贤。

  魏忠贤此刻心潮澎湃,他知道,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他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肃穆和掩藏不住的激动。

  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用他那标志性的尖细嗓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庄严和肃穆,朗声高宣。

  “先帝龙驭上宾,举国同悲!”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神器不可久悬于虚!”

  “太孙朱由校,聪慧仁孝,深肖先帝!”

  “今奉先帝遗诏,承天受命,继皇帝位。昭告天下,咸使闻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话音落下的瞬间,早已准备好的魏靖忠和几名心腹太监,手捧托盘,健步如飞地走上御阶。

  绸缎掀开,赫然是一套连夜赶制的皇帝衮服和翼善冠!

  在满朝文武复杂的目光注视下,几名太监手脚麻利地为朱由校除去外袍,将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明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系上玉带。

  最后,将那顶沉重的翼善冠,稳稳地戴在了少年天子的头上!

  当朱由校身着龙袍,头戴翼善冠,缓缓转身,面向群臣的那一刻,一股无形的帝王威仪,竟隐隐从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身上散发出来!

  大明帝国的至高权柄,在经历了万历皇帝的崩逝、朱常洛的短暂闹剧之后,终于落在了这位少年天子的肩头。

  朱由校缓缓抬起手,轻轻抚摸着龙椅那冰冷而坚实的扶手,感受着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触感。

  他的目光深邃,越过跪伏在地的群臣,投向了金銮殿外那广阔而未知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