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看来只能另辟蹊径了-《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沈良走到那台铣床前,仔细观察着它的结构:“这台设备的机械部分还算完好,主要问题就是数控系统烧坏了。”

  他指着控制柜里一堆烧焦的电路板:“既然数控系统修不好,那我们就换个思路。”

  “什么思路?”张副厂长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沈良从工具箱里掏出一张图纸,开始在上面画起来:“我们可以把它改成手动控制,加装机械传动装置。虽然精度会稍微降低一些,但至少能正常使用。”

  他画得很快,几分钟就完成了一张详细的改装图纸。

  李建国接过图纸,越看越惊讶。

  这个设计思路确实可行,而且相当巧妙。通过增加几个传动轮和控制手柄,就能实现基本的操作功能。

  “这个方案...可行性很高啊。”李建国忍不住赞叹。

  王志勇凑过来看了看图纸,脸色更加难看了。

  这个年轻人的想法确实很有创意,而且从技术角度来说完全可以实现。

  “问题是,我们没有这些传动部件啊。”有工人提出了疑问。

  沈良胸有成竹地说:“这个简单,我们可以自己加工。李主任,车间里应该有车床吧?”

  “有是有,但是...”李建国有些犹豫。

  自己加工传动部件可不是小事,万一尺寸有偏差,整个改装就会失败。

  沈良看出了他的担心:“放心,我来负责加工。保证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0.01毫米?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

  这个精度要求已经接近极限了,就算是最熟练的老师傅也不敢轻易保证。

  王志勇心中冷笑。

  这小子终于吹牛吹过头了。0.01毫米的精度,除非用最先进的数控设备,否则根本不可能达到。

  而车间里的那台老式车床,能保证0.1毫米的精度就算不错了。

  “小沈,你确定能达到这个精度?”张副厂长严肃地问道。

  沈良点点头:“当然,不过我需要一些辅助工具。”

  他从袋子里又掏出几样东西:游标卡尺、千分尺,还有一个小型的测量仪。

  这些工具虽然看起来有些老旧,但都是高精度的进口货。

  李建国拿起那个千分尺看了看,发现精度竟然能达到0.001毫米。

  “这些工具...”李建国震惊了。

  就这几样工具,在市面上至少值几千块钱。这个年轻人到底什么来头?

  沈良没有解释,直接走向车床开始准备工作。

  他先仔细检查了车床的状况,然后开始调整各种参数。

  每一个动作都精确到位,就像是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围观的工人们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从来没见过有人能把操作车床变得如此优雅。

  沈良开始加工第一个传动轮。

  刀具在他的控制下游刃有余,每一刀都恰到好处。金属屑像银色的丝带一样飘洒而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半个小时后,第一个传动轮加工完成。

  沈良用千分尺仔细测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误差0.008毫米,合格。”

  什么?真的做到了!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用这台老式车床居然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简直不可思议。

  王志勇的脸色彻底垮了下来。

  他终于明白,自己遇到的不是普通的技术员,而是真正的高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沈良如法炮制,一连加工了十几个精密部件。

  每一个部件的精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围观的工人们从震惊变成了敬佩,再从敬佩变成了崇拜。

  “这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啊!”

  “我干了二十年钳工,从来没见过这么厉害的!”

  “这小伙子到底师从何处?”

  议论声此起彼伏,沈良却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进行着改装工作。

  当最后一个部件安装到位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

  “好了,可以试机了。”沈良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按下了启动按钮。

  机器发出平稳的运转声,各个传动部件协调运行。

  沈良操作着新加装的手柄,铣床的工作台开始精确移动。

  “成功了!”李建国激动得跳了起来。

  这台报废多年的铣床,居然真的重新焕发了生机!张副厂长激动地握住沈良的手:“小沈,你这技术真是绝了!这台铣床起码能为厂里节省三万块钱的设备采购费用。”

  沈良淡淡一笑:“举手之劳而已。”

  王志勇在一旁看得脸色铁青。他原本打算看沈良出丑,没想到反而让这小子风头出尽。

  “不就是修个机器嘛,有什么了不起。”王志勇嘟囔着,声音却小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李建国拍拍沈良的肩膀:“小沈,你这手艺是跟谁学的?我干了三十年,从没见过有人能把老式车床用得这么精。”

  “自学成才。”沈良收拾着工具,“主要是理论基础扎实一些。”

  理论基础?围观的工人们面面相觑。

  “我的工具来路正当。”沈良淡定回应,“至于具体怎么来的,我没义务向你们解释。”

  王志勇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没义务?那我们就有义务举报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在众人面前晃了晃:“这是我写好的举报信,说你来路不明,可能存在经济问题。”

  沈良心中一紧。

  1980年的社会环境下,经济问题可不是小事。一旦被举报,轻则丢工作,重则要坐牢。

  “老王,你这是要干什么?”李建国怒了,“小沈刚为厂里解决了大问题,你就这么对他?”

  “我这是为厂里负责!”王志勇理直气壮,“万一他真有问题,岂不是连累了大家?”

  沈良扫视一圈,发现周围的工人表情复杂。

  有人同情,有人怀疑,还有人在看热闹。

  人心难测啊。

  “王师傅,你想怎么样?”沈良直接问道。

  王志勇嘿嘿一笑:“很简单,你把那些工具的来历说清楚。如果真是正当途径得来的,我当众向你道歉。”

  “如果我不说呢?”

  “那这封举报信明天就会出现在厂长办公室。”王志勇得意洋洋,“到时候你就等着接受组织调查吧。”

  沈良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王志勇这是在逼他就范。说出工具来历容易,但怎么解释一个普通技术员有这么多钱买进口货?

  更何况,这些工具其实是他穿越时随身携带的。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说得清楚?

  “给你三分钟考虑。”王志勇掏出手表看了看,“时间到了我就走人。”

  李建国急得直跺脚:“老王,你这是逼人太甚!”

  “我这是按规矩办事。”王志勇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沈良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快速思考着对策。

  直接说实话肯定不行,编个故事又容易露馅。

  看来只能另辟蹊径了。

  “王师傅,你真的想知道这些工具的来历?”沈良突然开口。

  “当然!”王志勇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