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良就来到了厂长办公室。
“老王,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这个项目。”沈良在老王对面坐下,“五十万不是小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老王点点头,眼中还带着昨天的兴奋劲儿。
“你说咋办,我全听你的!”
沈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清单。
“首先是人员,除了李明和赵师傅,我们还需要两个焊工、一个电工,还有几个熟练的车床工。”
“没问题,厂里有的是人!”老王一口答应,“你看上谁直接说,我马上调过来。”
“材料方面比较麻烦。”沈良皱起眉头,“有些特殊合金钢现在国内还买不到,得想办法从国外进口。”
老王脸色微变。
“进口?那得多少钱?”
“不会超出预算,但程序比较复杂。”沈良安慰道,“好在我认识几个搞外贸的朋友,应该能帮上忙。”
这当然是谎话,但沈良相信凭自己的能力,总能找到渠道。
上午十点,刘局长按时到达,身边跟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这位是市里的法务顾问张律师,专门负责合同事宜。”刘局长介绍道。
沈良礼貌地握手。
张律师翻开公文包,取出厚厚一摞文件。
“沈工程师,这是合作协议的初稿,你先看看有什么意见。”
沈良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基本条款都很标准,但有几处细节需要修改。
“这里的技术保密条款能不能调整一下?”沈良指着其中一页,“我们希望保留部分技术的自主使用权。”
张律师推了推眼镜。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既然是委托研发,技术成果理应归委托方所有。”
“但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总得有些回报吧?”沈良据理力争。
刘局长在旁边沉思片刻。
“这样,技术专利权归国家所有,但你们工厂可以享有优先生产权,怎么样?”
这个条件还算公平,沈良点头同意。
“违约责任这一条也需要明确。”沈良继续说道,“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延期,不应该由我们承担全部责任。”
张律师记录下修改意见。
“还有付款方式,能不能分期支付?”老王插话道,“一次性五十万,我们资金压力太大。”
“可以。”刘局长很爽快,“签约时支付二十万,样机验收合格再付二十万,批量生产后支付余款。”
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合同条款基本敲定。
“明天上午正式签约。”刘局长收起文件,“沈工程师,你们可以开始准备了。”
送走检查团后,沈良立即召集项目组开会。
“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战时状态!”沈良站在黑板前,“三个月时间,一天都不能耽误。”
李明举手发言。
“沈工,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搞个详细的设计图?”
“图纸我已经画好了。”沈良转身在黑板上快速绘制,“这是总装配图,这是分解图......”
流畅的线条很快构成了一幅精密的机械图。
在场的人都看呆了。
这哪是现画的,分明是早就烂熟于心!
“沈工,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赵师傅摇头感叹,“这么复杂的东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沈良淡然一笑。
“多看多想多练,熟能生巧嘛。”
李明凑近黑板,仔细观察图纸上的尺寸标注。
“这个燃烧室的形状好特别啊,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螺旋形设计可以延长气体滞留时间,提高燃烧效率。”沈良解释道,“同时还能减少热点集中,降低材料损耗。”
赵师傅若有所思地点头。
“有道理!我干了三十年,还真没见过这种设计。”
沈良内心一阵得意。
这可是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技术,当然没人见过。
“材料清单我也列出来了。”沈良指着黑板另一侧,“大家分头采购,争取一周内全部到位。”
老王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单,有些头疼。
“这么多东西,咱们厂的采购部门忙得过来吗?”
“我来协调。”沈良主动请缨,“有些特殊材料需要特殊渠道,正好我去跑跑关系。”
散会后,沈良独自留在会议室,继续完善设计细节。
虽然核心技术他早已掌握,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调整。
1980年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毕竟有限,必须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要求。
正思考间,李明敲门进来。
“沈工,有件事我想单独跟你聊聊。”
李明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在犹豫什么。
“你说。”
“我总觉得这个项目太顺利了。”李明坐下来,压低声音,“昨天那些专家,好像对你的方案早有准备似的。”
沈良心中一紧,但表面不动声色。
“什么意思?”
“你没发现吗?他们问的问题都很专业,但从来不质疑基本原理。”李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按说这么超前的技术,应该会引起更多争议才对。”
这个观察很敏锐,沈良暗暗警惕。
李明虽然年轻,但思维很缜密,必须小心应对。
“可能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吧。”沈良故作轻松,“而且专家们都是内行,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明点点头,但眼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
“还有一点,你的技术储备好像特别丰富。”李明试探性地问道,“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我爱看外文资料,经常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沈良摊摊手,“虽然买不起设备,但可以学习他们的设计思路啊。”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李明表示理解。
“难怪你的英语那么好,原来是这么练出来的。”
危机暂时化解,但沈良知道必须更加谨慎。
李明这样的聪明人不在少数,如果表现得太过突出,迟早会引起怀疑。
下午,沈良骑着自行车前往市区,准备联系材料供应商。
路过新华书店时,他停下来买了几本最新的技术期刊。
既然要伪装成一个勤学好问的技术员,就必须做足功课。
书店里人不多,沈良挑选了几本机械设计和材料科学的杂志。
结账时,收银员多看了他几眼。
“师傅,你是搞技术的吧?这些书可不便宜呢。”
沈良笑笑。
“工作需要,不买不行。”
走出书店,沈良直奔市机械公司。
这里是全市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应该能买到大部分需要的材料。
业务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姓孙。
“小伙子,你要的这些东西可不便宜啊。”孙经理看着采购清单,“特别是这几种合金钢,都得从外地调货。”
“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要保证。”沈良很认真地说道。
孙经理眼前一亮。
“看来是个大客户啊!”他放下清单,“不过有些材料确实比较特殊,你能不能透露一下用途?这样我好推荐合适的型号。”
沈良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
“我们厂接了个技改项目,要升级炉子的燃烧系统。”他简单介绍了项目背景,“上级要求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哦!那确实得用好材料。”孙经理来了兴趣,“你们这是要搞大事啊!”
两人详细讨论了材料规格和交货时间。
大部分常规材料都能在本地解决,但有几种特殊钢材需要从上海或北京调货。
“这样吧,我给你个优惠价。”孙经理拿起计算器,“总共十二万,你看怎么样?”
这个价格在沈良预算范围内,他痛快地点头同意。
“什么时候能全部到货?”
“最快两周,最慢不超过一个月。”孙经理很有信心,“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催紧点。”
签完订货合同,沈良骑车返回工厂。
路上经过一家小饭馆,他停下来吃了碗面条。
饭馆老板是个健谈的中年人,见沈良一个人吃饭,主动聊了起来。
“小伙子,看你面生啊,不是本地人吧?”
“我在钢铁厂上班。”沈良随口回答。
“钢铁厂!那可是咱们市里的大企业。”老板眼中满是羡慕,“听说你们厂最近接了个大项目,真的假的?”
消息传得还真快,沈良暗自感叹。
“我就是个普通技术员,大项目的事儿不太清楚。”
老板显然不信。
“别谦虚了!我听说是要搞什么新技术,投资好几十万呢!”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老王,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这个项目。”沈良在老王对面坐下,“五十万不是小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老王点点头,眼中还带着昨天的兴奋劲儿。
“你说咋办,我全听你的!”
沈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清单。
“首先是人员,除了李明和赵师傅,我们还需要两个焊工、一个电工,还有几个熟练的车床工。”
“没问题,厂里有的是人!”老王一口答应,“你看上谁直接说,我马上调过来。”
“材料方面比较麻烦。”沈良皱起眉头,“有些特殊合金钢现在国内还买不到,得想办法从国外进口。”
老王脸色微变。
“进口?那得多少钱?”
“不会超出预算,但程序比较复杂。”沈良安慰道,“好在我认识几个搞外贸的朋友,应该能帮上忙。”
这当然是谎话,但沈良相信凭自己的能力,总能找到渠道。
上午十点,刘局长按时到达,身边跟着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这位是市里的法务顾问张律师,专门负责合同事宜。”刘局长介绍道。
沈良礼貌地握手。
张律师翻开公文包,取出厚厚一摞文件。
“沈工程师,这是合作协议的初稿,你先看看有什么意见。”
沈良接过文件,快速浏览起来。
基本条款都很标准,但有几处细节需要修改。
“这里的技术保密条款能不能调整一下?”沈良指着其中一页,“我们希望保留部分技术的自主使用权。”
张律师推了推眼镜。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既然是委托研发,技术成果理应归委托方所有。”
“但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总得有些回报吧?”沈良据理力争。
刘局长在旁边沉思片刻。
“这样,技术专利权归国家所有,但你们工厂可以享有优先生产权,怎么样?”
这个条件还算公平,沈良点头同意。
“违约责任这一条也需要明确。”沈良继续说道,“如果因为不可抗力导致延期,不应该由我们承担全部责任。”
张律师记录下修改意见。
“还有付款方式,能不能分期支付?”老王插话道,“一次性五十万,我们资金压力太大。”
“可以。”刘局长很爽快,“签约时支付二十万,样机验收合格再付二十万,批量生产后支付余款。”
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合同条款基本敲定。
“明天上午正式签约。”刘局长收起文件,“沈工程师,你们可以开始准备了。”
送走检查团后,沈良立即召集项目组开会。
“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战时状态!”沈良站在黑板前,“三个月时间,一天都不能耽误。”
李明举手发言。
“沈工,咱们是不是应该先搞个详细的设计图?”
“图纸我已经画好了。”沈良转身在黑板上快速绘制,“这是总装配图,这是分解图......”
流畅的线条很快构成了一幅精密的机械图。
在场的人都看呆了。
这哪是现画的,分明是早就烂熟于心!
“沈工,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赵师傅摇头感叹,“这么复杂的东西,你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沈良淡然一笑。
“多看多想多练,熟能生巧嘛。”
李明凑近黑板,仔细观察图纸上的尺寸标注。
“这个燃烧室的形状好特别啊,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
“螺旋形设计可以延长气体滞留时间,提高燃烧效率。”沈良解释道,“同时还能减少热点集中,降低材料损耗。”
赵师傅若有所思地点头。
“有道理!我干了三十年,还真没见过这种设计。”
沈良内心一阵得意。
这可是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技术,当然没人见过。
“材料清单我也列出来了。”沈良指着黑板另一侧,“大家分头采购,争取一周内全部到位。”
老王看着密密麻麻的清单,有些头疼。
“这么多东西,咱们厂的采购部门忙得过来吗?”
“我来协调。”沈良主动请缨,“有些特殊材料需要特殊渠道,正好我去跑跑关系。”
散会后,沈良独自留在会议室,继续完善设计细节。
虽然核心技术他早已掌握,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需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调整。
1980年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毕竟有限,必须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要求。
正思考间,李明敲门进来。
“沈工,有件事我想单独跟你聊聊。”
李明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在犹豫什么。
“你说。”
“我总觉得这个项目太顺利了。”李明坐下来,压低声音,“昨天那些专家,好像对你的方案早有准备似的。”
沈良心中一紧,但表面不动声色。
“什么意思?”
“你没发现吗?他们问的问题都很专业,但从来不质疑基本原理。”李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按说这么超前的技术,应该会引起更多争议才对。”
这个观察很敏锐,沈良暗暗警惕。
李明虽然年轻,但思维很缜密,必须小心应对。
“可能是我们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吧。”沈良故作轻松,“而且专家们都是内行,一看就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明点点头,但眼中的疑惑并未完全消散。
“还有一点,你的技术储备好像特别丰富。”李明试探性地问道,“这些知识你都是从哪儿学来的?”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我爱看外文资料,经常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沈良摊摊手,“虽然买不起设备,但可以学习他们的设计思路啊。”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李明表示理解。
“难怪你的英语那么好,原来是这么练出来的。”
危机暂时化解,但沈良知道必须更加谨慎。
李明这样的聪明人不在少数,如果表现得太过突出,迟早会引起怀疑。
下午,沈良骑着自行车前往市区,准备联系材料供应商。
路过新华书店时,他停下来买了几本最新的技术期刊。
既然要伪装成一个勤学好问的技术员,就必须做足功课。
书店里人不多,沈良挑选了几本机械设计和材料科学的杂志。
结账时,收银员多看了他几眼。
“师傅,你是搞技术的吧?这些书可不便宜呢。”
沈良笑笑。
“工作需要,不买不行。”
走出书店,沈良直奔市机械公司。
这里是全市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应该能买到大部分需要的材料。
业务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姓孙。
“小伙子,你要的这些东西可不便宜啊。”孙经理看着采购清单,“特别是这几种合金钢,都得从外地调货。”
“价格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要保证。”沈良很认真地说道。
孙经理眼前一亮。
“看来是个大客户啊!”他放下清单,“不过有些材料确实比较特殊,你能不能透露一下用途?这样我好推荐合适的型号。”
沈良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
“我们厂接了个技改项目,要升级炉子的燃烧系统。”他简单介绍了项目背景,“上级要求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哦!那确实得用好材料。”孙经理来了兴趣,“你们这是要搞大事啊!”
两人详细讨论了材料规格和交货时间。
大部分常规材料都能在本地解决,但有几种特殊钢材需要从上海或北京调货。
“这样吧,我给你个优惠价。”孙经理拿起计算器,“总共十二万,你看怎么样?”
这个价格在沈良预算范围内,他痛快地点头同意。
“什么时候能全部到货?”
“最快两周,最慢不超过一个月。”孙经理很有信心,“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催紧点。”
签完订货合同,沈良骑车返回工厂。
路上经过一家小饭馆,他停下来吃了碗面条。
饭馆老板是个健谈的中年人,见沈良一个人吃饭,主动聊了起来。
“小伙子,看你面生啊,不是本地人吧?”
“我在钢铁厂上班。”沈良随口回答。
“钢铁厂!那可是咱们市里的大企业。”老板眼中满是羡慕,“听说你们厂最近接了个大项目,真的假的?”
消息传得还真快,沈良暗自感叹。
“我就是个普通技术员,大项目的事儿不太清楚。”
老板显然不信。
“别谦虚了!我听说是要搞什么新技术,投资好几十万呢!”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