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俞娇娇过年-《1973,国家因他而改变》

  俞娇娇在过着自己独特的春节,她和几个好友自己包了水饺过着自己的节日。独自在外,2年没有见到妈妈、哥哥、大嫂,总是想念他们,特别是在这个原本就应该举家团圆欢庆的日子,她们想家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俞娇娇没有读预科,他原本就是燕京大学英语系的学员,语言不是问题。

  俞娇娇之所以能到这儿,是因为她去香港通过了托福考试被加州大学录取的。当然这和她的原生态的家庭分不开的,俞娇娇爷爷本是沪市商贾,家境颇丰,爸爸是英国剑桥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材生,在那个知识反动,知识贬值的岁月,什么高材,美材统统是劈材。

  他们家没挨过那个艰苦的的岁月。爸爸死了,大哥落下了残疾,腿瘸了,平反后在机床厂是技术主干,二哥耽误了学业只能当个普通工人,不过他挺高兴,大哥信中告诉她、二哥已经走出了颓废,现在在读夜大。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秘密,特别是像他们这样的商贾之家总是会留一点后手的,这次出国留学,就是几根小黄鱼的功劳。在这所大学,亚洲面孔着实不少,日本的、韩国的、新加坡的、马来西亚的、泰国的、台湾的。

  “娇娇,你说,你哥哥嫂子这个时候在干嘛,不会是在准备给你生个小侄子吧。”

  说话的是台湾婆罗伊秀。

  新加坡翁可馨大大咧咧的笑着道:

  “你就直接说他们在做爱做的事不就得了。”

  俞娇娇生气的放下碗:

  “两个小浪蹄子,有饺子吃还堵不住你们,再拿我哥嫂说事,小心我撕烂你俩的破嘴。”

  “不是我说,娇娇,中国大陆那么的穷,冬天啊,窝在家里不造小孩还能干啥。不像这儿,就是冬天也温暖如春,绿草如茵、年轻男女穿上漂亮衣服看看电影、谈谈情、说说爱或者开上小汽车旅旅游,这才是生活,你们国家的人民那种叫活着。”

  “朴玉儿,就你那措尔小国,吃了点美国鬼子给的棒子粑粑,就以为是人上人了。”

  俞娇娇毫不客气的语言反击棒子国朴玉儿。

  “哼,不和你说了,明晚乔治来接我去参加他朋友的PARTY,你就羡慕吧。”

  罗伊秀道:“玉儿,你不会已经献身给乔治了吧,那可是个花花公子,千万别陷进去了。”

  “还是罗姐姐关心我,罗姐姐,把你的那件绣花披肩,还有那件浅蓝色礼服裙借我穿一天,不,就一晚好不好。”

  “你啊,想的到美,那是老娘我辛辛苦苦撒传单、端盘子,就差给别人刷马桶加上哥哥给的钱才买的,要命有一条,要借老娘我的挚爱,门到没有。”

  朴玉儿叹一声气,拿着手里的筷子插着碗底。

  “没钱啊,我们怎么这么穷,你说计算机系的那帮小子怎么就能接到外单,还能赚好多外快,还有张颖,我听说,她好像最近也搞了不少外快。大家说说,卖衣服,卖二手汽车真能赚到钱吗?我试过卖汽车,抽成也不高啊,还被那些个油腻大叔卡油,她的钱是怎么赚到的。”朴玉儿哀叹着。

  在美国留学生的日子也是真心不容易,如果是公派留学生国家每月会有500美元补贴,非国家公派留学生如果家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年最少6000美金的费用,除了用课外时间打工挣钱还真的没办法。

  申请奖学金,我也想,可那毕竟是少数人能申请到的。

  “我知道”

  众女看向翁可馨。

  “你说的是生物学系的那个张欣对不对,日本人,走起路来屁股扭得比玉儿还夸张的那个,对不对?”

  朴玉儿白了翁可馨一眼。

  “那就对了,她是个混血儿,老爸是中国香港人,老妈是日本人”

  “那就是中国人日日本人了,果然中日友好。”

  “哈哈哈哈”

  “骚蹄子,不要打岔。”

  “嗷,香港好像是英国佬的殖民地,应该是港日友好才对。”

  “再日日日的,我......我日”

  “好好说,到底怎么回事?”

  俞娇娇自从和这几个损友在一起,她觉得自己都堕落了。

  “当然是他老爸把香港的衣服运到这边赚差价,懂不懂。”

  翁可馨说道:

  “不对啊,新加坡的衣服也是全球销售,运到美国加上运费也赚不到多少钱的,香港到这儿运费更贵。我想张欣可能是搭上了香港四大纺织家族的线,要不然运过来那么几件衣服还赚个毛。只有从四大家族手里拿过货来卖才有得赚。”

  罗伊秀问翁可馨:

  “你家是做什么的,怎么这么清楚?”

  “我家就开服装店,衣服的那点事本姑娘能不清楚吗。你们台湾不是也没少往欧美卖衣服卖纺织品,这一点你知道的,是吧。”

  “呀,呀,我想到了,我也认识香港做服装生意的老板,他也做欧美生意。”

  俞娇娇听着大家说香港服装就想到了永航,想到永航给她留的电话号码,只是记不清把电话写到哪儿了。

  朴玉儿大声叫道:

  “那还不去联系?”

  “不过,联系电话,记不清写到哪儿了,我要回宿舍找找。今天香港员工放假,要等到假期结束。”

  “那你有没有老板家的电话?”

  “没有,只有办公室电话。”

  “那他们放几天假”

  “好像三天吧?”

  “还有时差的问题,我们给他打电话不是要半夜三更。”

  “讨论个屁,先找到联系电话再说。”

  今晚是中国农历大年三十,想吃饺子的华夏后裔就聚在了一起,聚在了一户当地人家,借了他们的炊具自己包了饺子一起怀念家乡,怀念家里的亲人。

  83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四。毕茂生、俞子峰、汪全、王香菱一众公司高管齐聚位于香港尖沙咀的公司总部办公大厦,作为公司的领导者,给予员工过去一年工作的肯定。

  对于新的一年工作的展望那是必须的,最最必须的那当然是利是大红包,又叫开门红,那是必须个人亲自发放的。而且员工之间只要是没有结婚的都会收到结婚前辈的红包,红包2元不多5元不少,10元20元的堪称豪华。

  大领导的当然不会寒酸,统一200元,毕茂生、俞子峰是大大领导,今天总部员工每位都收到了最少600港币的利是大红包,包括保洁阿姨。利是当然不是个人支付,是蔡美姿、吕应知两位大老板支付,不过保密;

  对于大陆员工则是以去年月平均工资为基准,给予员工一个月工资的奖励。计件计算工钱方式有力的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有的员工都能拿到300元的薪酬。最少的都有200左右,薪酬妥妥的赶超了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