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大泽乡起义及张楚政权的败亡-《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七月,炽热的骄阳炙烤着中原大地。一支由九百余名贫苦农民组成的戍边队伍,正艰难地行进在通往渔阳(今北京密云)的道路上。他们身着破旧的麻衣,脚蹬磨破的草鞋,肩扛沉重的兵器与行囊,在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队伍中不时传来阵阵咳嗽与呻吟,那是连日奔波、疲惫不堪的写照,更是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担忧。

  这支队伍自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便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道路。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是为生活所迫的手工业者,如今却被征发,远离故土,去戍守那遥远而陌生的边疆。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饱受风霜之苦,还要时刻忍受监押军官的打骂与欺凌。

  然而,比这些更令人绝望的是,当队伍行进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紧接着便是倾盆大雨。这场连绵不断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泞不堪,桥梁冲毁,河水暴涨,原本就崎岖难行的道路变得更加无法通行。

  按照严苛的秦法规定,戍卒若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斩首示众。眼看着归期已过,而前方的道路依旧被洪水与泥泞所阻挡,队伍中的气氛愈发紧张压抑。绝望与恐惧在人群中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戍卒中的两个屯长陈胜和吴广悄悄走到了一起,密议求生之策。

  陈胜,阳城人,虽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早有改变命运的想法。吴广,阳夏人,为人仗义,在戍卒之中颇有威望。两人深知,在秦法的森严统治下,无论是逃亡还是继续前行,都难逃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于是,他们决定发动起义,拼死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为了激发戍卒们的反抗意识,陈胜和吴广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计策。他们先是在一条鱼的腹中塞入写有“陈胜王”字样的丹书,然后让负责炊事的戍卒在剖鱼时发现。当这条带有神秘预言的鱼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戍卒们无不感到惊讶与惶恐。夜晚,吴广又偷偷跑到营地附近的破庙中,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叫声,高呼“大楚兴,陈胜王”。在那个迷信鬼神的年代,这些诡异的现象让戍卒们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是陈胜将要称王的预兆。

  在营造出神秘氛围后,陈胜和吴广抓住时机,在一次集合时,故意激怒监押的军官。军官果然大怒,拿起鞭子抽打他们,还拔出佩剑想要杀人。早已按捺不住怒火的吴广趁机夺过佩剑,将军官斩杀。陈胜也迅速出手,杀死另一名军官。随后,陈胜站在高处,慷慨激昂地对众人说道:“兄弟们!我们遇到大雨,已经误了期限,按照秦法都得死。即便侥幸不死,去戍边也是十有八九回不来。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难道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吗?”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爆发出雷鸣般的响应声:“我们愿意追随陈大哥!”

  就这样,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起义。扶苏贤明,却被胡亥等人陷害;项燕是楚国名将,深受百姓爱戴。借用他们的名义,旨在唤起人们对秦朝暴政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吸引更多人加入起义队伍。

  大泽乡起义如同一声惊雷,划破了秦朝黑暗的天空。起义爆发后,义军犹如星火燎原,迅速发展壮大。他们首先攻占了蕲县,随后兵分两路,向东西两面进军。陈胜、吴广命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的地区;陈胜、吴广则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向西挺进。一路上,那些饱受秦朝暴政之苦的百姓们纷纷响应,主动加入义军。他们有的拿起锄头、镰刀,有的扛起自制的长矛、棍棒,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秦朝统治的深仇大恨,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起义的洪流之中。

  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般地先后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县)、柘(今河南柘城北)、谯(今安徽亳州)等城池。每攻克一座城池,义军便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苦百姓,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当义军抵达陈县(今河南淮阳)附近时,队伍已经发展到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陈县是秦朝陈郡的郡治,也是当时重要的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商议大事。三老、豪杰们对秦朝的暴政早已深恶痛绝,他们纷纷表示:“将军您身披战甲,手持兵器,讨伐无道的秦王,复兴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立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张楚”,寓意着张大楚国,这个政权的建立,不仅为起义军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更如同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反秦斗争的最前沿,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反秦的斗志,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反秦斗争的高潮。各地农民纷纷杀长吏,响应陈胜,一场席卷全国的反秦风暴就此展开。

  陈胜以陈县为中心,分兵数路,四处进军,以扩大革命政权的影响。

  他任命吴广为假王(假为代理之意),监督诸将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今郑州西北),意图打开进攻关中和咸阳的大道;又命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计划通过武关进攻关中;命令陈人武臣和邵骚、张耳、陈余北攻赵地;稍后又命令周巿北攻魏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向南攻打九江郡。一时间,起义军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整个天下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然而,就在起义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内部却出现了危机。之前攻打蕲县以东的葛婴,在攻占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后,因不了解陈胜已在陈县自立为王的消息,私自立楚人襄强为楚王。后来葛婴得知真相,为表忠心,杀了襄强回来报告。但陈胜却认为葛婴擅自立王,有背叛之意,毫不留情地将他处死。这一事件不仅削弱了起义军的内部团结,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荥阳为中原重镇,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吴广的西征军攻打到荥阳城下后,秦朝防守荥阳的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凭借坚城固守,吴广久攻不下,只能将荥阳团团围住,双方陷入僵持状态。为了打破僵局,陈胜又任命陈县的贤人周文(又称周章)为将军,向西攻打秦地。周文绕过荥阳,一路扩充军队,凭借着起义军的威望和百姓的支持,队伍迅速壮大。当他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已经拥有战车千乘,士卒数十万,成为了一支足以威胁秦朝统治核心的强大力量。

  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率领义军挺进到戏(今陕西临潼东),将军队驻扎下来,准备向咸阳发起进攻。消息传到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他深知秦朝正规军队调动需要时间,而义军的攻势却如潮水般汹涌。情急之下,他来不及调集正规军队,于是下令赦免骊山刑徒和人奴产子,将这些原本被束缚在社会底层的人交给少府章邯指挥,让他们去抵御周文。

  章邯是秦朝的一员猛将,他以果断和勇猛着称。他迅速将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整编成军,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力,向周文发起了猛烈进攻。

  周文虽有众多士兵,但大多缺乏训练,队伍中充斥着未经战火洗礼的平民。面对秦军的凶猛攻击,周文的军队兵败如山倒,不得不退出函谷关,退守到曹阳(亭名,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然而,章邯并未给周文喘息之机,他率秦军紧追不舍,一路追杀到曹阳。周文再次战败,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南)。在渑池,周文试图坚守阵地,他命令士兵们拼死抵抗,试图阻止秦军的进攻。然而,秦军的攻势如同狂风暴雨,难以阻挡。在渑池坚守了十几天后,章邯军再次追上周文,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最终,周文的军队彻底溃败,他本人也陷入了绝望,最终自杀身亡。

  周文军败后,围困荥阳的楚军将领田臧等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忧虑之中。他们意识到,秦军在章邯的指挥下,必然很快就会到来。他们互相谋划道:“周文战败后,秦军必然很快到来,我军包围荥阳还没有攻下,秦军来后内外夹击我们,我军必败。不如派少许兵力监视围困荥阳的秦军,以精兵迎击东进的秦军。”

  然而,他们又担心假王吴广会阻碍他们的计划。他们认为吴广骄纵,不懂用兵计谋,无法和他商量计议。于是,几个将领共同诈称陈胜的命令,将吴广杀害,并将其首级献给了陈胜。陈胜在无奈之下,承认了既成事实,派使者赐给田臧令尹(楚国称宰相为令尹)的大印,让他做统军的上将。田臧于是命令李归等将领继续在荥阳城下监视围困城内秦军,自己率精兵西去到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迎击章邯所部秦军。

  然而,双方交战后,田臧战死,所部溃散。章邯进兵到荥阳,击败了李归所率楚军并杀死了李归等人。

  此后,秦军乘胜追击,阳城人邓说率军驻守于郏(今河南郏县,《史记》原作“郯”,在今山东郯城,应误),试图阻挡秦军的进攻。然而,他所率领的部队被受章邯指挥的另一秦将击败,邓说的部队溃散逃回陈县。紧接着,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徐率军驻守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也被章邯军击败,伍徐的部队溃散逃回陈县。陈胜对邓说作战不力感到愤怒,认为他未能有效阻挡秦军的进攻,于是将其诛杀。

  章邯打败了许县的伍徐后,气势汹汹地进攻陈县。楚国的上柱国(楚国最高等武官名)房君(封号)蔡赐率领楚军奋勇抵抗,他身先士卒,试图鼓舞士兵们拼死一战。然而,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秦军,楚军依然寡不敌众,蔡赐战死沙场。接着,章邯又进攻陈县西边的楚军张贺部,陈胜亲自出城督战,试图鼓舞士气。他站在高处,大声呼喊,试图激发士兵们的斗志。然而,面对强大的秦军,楚军依然战败,张贺战死。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下,被迫退到汝阴(今安徽阜阳),随即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此时的陈胜,身边的军队已经所剩无几,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更令人痛心的是,其驾车的御手庄贾叛变,趁陈胜不备,将他杀害后投降秦军。一代反秦英雄,就此陨落。陈胜死后被葬在砀(今安徽砀山县南),谥号为隐王。他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后世反抗暴政的象征,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为自由和正义而战。

  陈胜的牺牲并没有让反秦斗争就此终结。他从前的近侍、将领吕臣,怀着对陈胜的忠诚和对秦朝的仇恨,组织了一支头戴青帽的军队(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县北)起兵,北上攻占陈县,杀死了叛徒庄贾,重新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

  此时,先前被陈胜派遣西进的宋留军已经攻占了南阳郡,但听说陈胜已死,宋留惶恐不安,南阳郡又被秦军夺回。宋留不能再西进武关,于是向东回师至新蔡(今河南新蔡),途中遇到秦军,宋留率军投降。秦朝将宋留押送到咸阳,将其车裂处死,手段极其残忍。

  吕臣收复陈县后,秦军的左右校尉又攻陈,吕臣不敌败走,但他没有气馁,而是收拾残部,准备东山再起。他和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的大盗、当阳君黥布相互联合,反击秦军左右校尉,大破之于青波(即青陂,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再次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

  与此同时,项梁也立熊心为楚王,继续高举反秦大旗。陈胜自称王到牺牲,虽然只有短短6个月,但他所发动的反秦起义,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全国人民反抗秦朝暴政的熊熊烈火。秦朝最终被陈胜所分封、派遣的王侯将相们灭掉,这一切,都源于陈胜在大泽乡的那一声振臂高呼。他的英勇事迹和反抗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之上,激励着后世无数人为了自由、平等和正义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