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老狐狸和暴君的较量-《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刚才那个来报信的人愣了一下,指着李彦等人,张大嘴巴,想要说话,却大口大口喘气。

  李彦看着门口这些人,也愣了一下,笑道:“都在呢。”

  众人也愣了一下,觉得这人怎么看都觉得眼熟。

  在哪里见过来着?

  “是他!是他们!”那个报信的人嗓子里艰难地挤出话来,“是他们……”

  官员们都看着这个学生。

  “山长,山长,是他们动手打人,把大家的腿都打断扔到了路边!”

  他此话一出,官员们一片哗然。

  “光天化日之下,你胆敢伤人!”侯成大声呵斥道,深怕王儒听不到。

  其他人却觉得这人太眼熟了,一时间没开口。

  李彦翻身下马,一步步走上去。

  王儒面色震惊,瞪大眼睛看着李彦:“你……你……”

  “王老夫子,这么快就认不得朕了?”李彦走到他面前,脸上挂着微笑,十分礼貌地说道。

  “草民参见陛下!”王儒立刻恭敬地弯下腰。

  “诶,王老夫子不必多礼,而且您可不是草民,先帝赐您江东伯的爵位,又帮您重修姑苏学院,您在大夏,是德高望重的人。”

  其他人听到两人对话,顿时傻了。

  卧槽!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

  “臣丹阳郡太守侯成,参见陛下,恭祝圣安。”

  “臣晋陵郡太守高襄参见陛下!”

  “臣武安郡太守程谦参见陛下……”

  “……”

  其他官员都陆陆续续行礼。

  “都免礼吧。”

  “谢陛下。”

  其中丹阳郡太守侯成在说话的时候,舌头已经开始打哆嗦。

  “草民张奎参见陛下。”

  “你是?”

  “陛下,他是臣的学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哦,王老夫子得到认可的人。”李彦投来肯定的目光。

  张奎又说道:“家父张善,虽然不是官员,但在地方上也施以仁德,教化百姓……”

  “哦,你父亲原来是张善。”

  “陛下认识家父?”

  “认识,而且印象挺深的,你叔父是不是休宁县县令?”

  “对对,叔父是休宁县县令,叔父一直勤俭爱民,经常教育草民要铭记圣学,一心为民。”

  “哦……”

  “陛下,言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王儒笑眯眯地说道。

  “进去说。”

  李彦话一落,刘文静立刻带着人为皇帝开道。

  那侯成还想迎过来为皇帝开路,被刘文静推到了一边。

  妈的!你谁啊!敢抢我的位置!

  李彦进去,迎头就遇到了曹谦德。

  曹谦德吓了一大跳:“陛下……”

  “进去说!”

  “陛下……”司马青也吓了一大跳。

  “进去说,都进去说!刘文静,派人在外面做好安防。”

  “陛下放心,一只苍蝇都进不来,一条蚯蚓都爬不出去!”

  众人回到之前讨论的地方,这一次换做李彦坐在正中间。

  “去,把哥舒星叫来,还有沈彬,叫过来,今日朕有重要的事情跟他们商议。”

  “是!臣这就去安排!”曹谦德立刻来了精神,和之前坐在一边保持沉默的那个老胖子完全判若两人。

  眼睛也笑眯起来了,嘴巴也咧开了,好像一下子就年轻了二十岁!

  “你留在这里,司马青派人去通知。”

  “是!”

  等安排完,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众人相互交换眼神。

  “陛下!”侯成突然跪在地上,大哭起来,“陛下,您要为臣等做主啊!”

  “哦,做什么主,朕还要让你为朕做主,侯卿呵斥朕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朕好害怕啊!”

  侯成吓了一大跳,连忙道:“臣惶恐,臣不知是陛下,臣死罪!”

  “你死不死罪朕暂时无法定论,朕是个讲道理的人。如果今日不是朕,是别人打断了他们的腿,你是不是要当场命人把那人拿下?”

  “臣……”侯成额头开始冒冷汗。

  他本来想出来告状的,没想到才说了一句话,话题直接被皇帝切到了刚才那事上。

  “回答朕。”

  侯成全身都开始冒冷汗。

  这时,王儒说话了:“陛下,侯太守的确不知是陛下,而且他只听说姑苏学院的学生被打断腿,他自己出自姑苏学院,一时间心急,所以才冒犯了陛下,请陛下息怒。”

  “王老夫子为你求情了,这事就过去了,做官最重要的是沉稳,不要乱跳,知道吗?”

  “陛下教诲,臣永生不敢忘,臣拜谢圣恩!”

  “继续吧,你刚才要跟朕说什么,让朕如何为你做主?”

  “陛下,臣要弹劾苏州刺史司马青!他滥用职权,不分青红皂白,迫害同僚!”

  说完,侯成看着李彦,等待皇帝的反应。

  “继续说。”

  “他强迫新安郡太守王琦递交辞呈,毫无缘由!还多次出言侮辱臣等!”

  “曹谦德!”

  “臣在!”

  “他说的是真的吗?”

  曹谦德心头一颤,陛下啊,您如果在苏州安排臣推荐的人,不就没有这些事了吗!

  任用宋濂推荐的?

  宋濂自己才三十出头,臣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饭还多。

  “侯成说的事情,刚才的确有发生。”

  “你确定吗?”李彦面色如常,平静地注视着曹谦德,“没有任何其他的原因?”

  “臣……”曹谦德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陛下,老臣刚才也在场,侯太守说的有些过了。”王儒说道,“司马刺史是一个年轻有才能的人,陛下提拔这样的人到苏州,是陛下慧眼识真才。不过司马刺史刚才与诸位太守起了争执,司马刺史认为王琦不具备做太守的资格,因为他做事慢了一些,在对待自己的事情,稍有懈怠了一点。”

  一边的曹谦德心里道:王儒这老家伙说话真的是滴水不漏啊!难怪能在吴国和大夏都有巨大的声望。听说当年魏军灭吴,魏帝还亲自见过他,想让他做苏州刺史。

  王儒几乎把刚才争论,用一种事实的口吻说了出来。

  听起来,他并没有偏袒自己的儿子王琦,甚至有那么一些大义灭亲的味道。

  可他用词非常注意。

  慢了一些,懈怠了一点。

  因为慢了一些,懈怠了一点,这位刺史就要求太守自己写辞呈。

  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多么的不近人情啊!

  这种人去做个酷吏也就罢了,来做主政一方的刺史,谁会服气呢?

  说话的最高境界不是用假话去圆,而是十句话中有九句半都是真的,事情的描述也都是真的。

  但另外半句里掺杂了一些主观性很强的形容词和状语。

  人类的语言是极具欺骗性的,不深度去理解,没有清晰的逻辑能力,根本无法察觉到一个老狐狸说的话下面隐藏的含义。

  王儒通过描述事实,把司马青塑造成了一个急躁且专权的,但却赞扬了皇帝用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