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海东战云-《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不需要我们动手,魏国现在估计也已经忍不住了。”李彦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魏国要出兵?”刘文静疑惑道,“今年魏使不是刚抵达江宁,两国就宋州冲突,互派使者。难道魏国故意迷惑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暗自筹备兵马?”

  刘文静微微一惊,但转念又说道:“这种事,应该瞒不过魏合,如果魏崇延真的在暗自筹备兵马,魏合一定会事先告诉臣,可臣什么消息都没有收到。”

  “你想多了,魏国现在有魏无忌支撑大局,魏崇延不会贸然开战。朕说的是海东战场。”

  “海东战场?”刘文静这才反应过来,“莫非……”

  “是的,魏国在登州郡的海军应该进展非常快,尤其是有了火炮,魏崇延肯定会第一时间将火炮用到海东。”

  “这不还是开战吗?”刘文静说道,“魏崇延既然已经表态,甚至处死了赵毅,再对我们宣战,他老脸不要了?”

  “海东战场非常特殊,魏军完全可以以海盗的身份与我们开战。尤其是我们答应在高丽卖粮食给辽国,这必然让魏崇延恼怒,会优先解决海东的问题。”

  诚如李彦所料,九月下旬,魏国确认了辽使在江宁与李彦商谈的一部分内容后,便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六月魏崇延处死汴州刺史赵毅,下旨查赵氏,是对夏魏两国关系的一种表态。

  是对魏国内部主战派的一种打压。

  那表示魏崇延至少在未来三年,都不会考虑与大夏有大规模战争。

  但现在李彦在高丽的策略,无疑如同一把斧头,砍在了魏崇延敏感脆弱的神经上。

  辽国表面看起来最大的短板是人口,实际上是粮食。

  人口少意味着种地有限,辽军的粮食上限就有限,更何况辽东有小半年的冬天,能种地的时间比南边要短。

  粮食问题,就不仅仅是困扰军事的问题了,甚至是困扰民生的问题。

  所以历代辽军南下,都打的速战速决的战术,以骑兵快速突击易州各郡县,如果能击溃魏军的主要防御自然好,无法击溃,就抢一批粮食和人口就撤。

  但如果现在辽国能在高丽买到粮食,这将直接改变辽军的作战方式,甚至对辽国的战略也有极大的影响。

  当然,魏国对辽的战略,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

  就说今年宋州冲突之后,在魏无忌的建议下,魏崇延一边往江宁派使者,一边往辽国派使者。

  并且,为了稳住局面,魏崇延对辽国的商贸支持更加宽松。

  双方在今年达成了最新的商贸协定:魏辽互不侵犯条约!

  也就是说,两国至少在明面上,都认为接下来不要打了。

  可现在呢?

  现在谁都无法保证,辽主会随时撕毁刚签订的魏辽互不侵犯条约。

  “我们现在与夏国也是停战状态。”卢清说道,“贸然出兵海东,恐怕……”

  卢清的意思魏崇延懂,在场的所有人都懂。

  真的能和大夏开战,今年六月的宋州冲突之后,魏崇延就不会那么忍气吞声地处理掉赵毅,还亲自去接范尹出来了。

  魏无忌已经将大局分析得很清楚,魏国现在打不了。

  “那就不以官方的名义出兵。”礼部尚书刘言说道,“在陆地上,我们无法做到掩饰,但在海上我们却可以。”

  “此话何意?”魏崇延问道。

  “我们在登州郡的海军出海之后,假扮成海盗和夏军打!”

  “可行?”

  刘言道:“可行,海东本身就有许多海盗。”

  魏崇延问道:“现在登州郡有多少兵马?”

  “加上从民间征调的船只,我们已经有五十几艘海船,如果陛下还想要更多,随时可以,登州一带民间造海船的非常多。”

  “兵力呢?”

  “有正规军八千,可以动员处总兵力两万。”

  “现在就可以?”

  “可以!”贾政道说道,“如果火炮可以配置过去就更好了。”

  “火炮现在有多少架了?”魏崇延问卢清。

  “小型火炮现在已经造出两百门。”

  “火药充足吗?”

  “火药数量充足,完全够,陛下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卢清说道。

  如果李彦在旁边,一定羡慕死魏崇延。

  魏国的综合国力之强大,其实也体现出来了。

  魏国的武器制造规模,是完胜大夏的。

  除了工匠多,铁矿多和冶铁发达也是重中之重。

  当然,冶铁的工艺只能算比过去的大夏发达,高炉出来之后,魏国已经悄然落后。

  只是这种差距,还需要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可这并不代表现在的魏国不行,魏崇延忍着不和李彦开战,也不代表魏国不行。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数字简单概括夏魏之间的差距,魏国的综合国力目前至少还是大夏的三倍!

  其人口、良田、矿产的数量将大夏远远甩在身后。

  假设现在李彦北伐,魏崇延采取极端战略,在幽州筑造大量军寨,转身以优势兵力跟李彦打,就算被李彦击败,李彦也无法灭魏。

  甚至最后可能陷入到战争泥潭被拖死。

  说到底,大夏在魏国面前,是小国。

  只要魏崇延不像太康五年那样狂妄自大,只要他能谨慎操作,进一步对内改制,在李彦前面,魏国就是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

  有人认为这不合理,今年的宋州冲突,魏国不是妥协了吗?

  李彦如此强硬,魏崇延服软了!

  李彦的强硬,其实是建立在辽国对魏国的威慑,以及姬清颜在云中的战果的基础上的。

  魏崇延服软,不是真的打不赢夏军,而是魏无忌从专业的政治分析中给出的最理性的意见。

  国家和国家之间不是过家家,更不是斗狠。

  任何考量,必须从全局和长期战略出发。

  当然,现在的局面就是双方都在改制,双方都在进一步提升实力。

  只不过李彦才去的是商业与农业均田相互结合的策略,来扩充国库的同时,提升民间的资源利用率。

  而魏国采取的则是从世兵制到府兵制的改革,将人口从世家庄园释放出来,使农民与土地绑定,对大魏更有归属感。

  双方的实力对比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十月初五,大量的火炮从梁京调往登州郡。

  与此同时,贾政道亲自前往登州。

  魏国的目的是拿回对高丽的控制权,锁住高丽往辽国运输粮食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