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军全军离开忻州北门,进山后的雾汽就像一匹湿漉漉的素绸,缠在每一个飞虎军的身上,将 “飞虎军” 的旗帜浸得发沉。
辛弃疾踩着露水登上城楼,腰间的斩马刀刀柄被之前那姑娘送的绢布细心包裹着,吞口处映出他眸中细碎的光 —— 那是冶山特有的精铁在太阳光晕下泛出的冷芒。
他指尖划过前进途中周身散落的荆棘,那是开始赶路之时,前面轮流充当开路先锋的斥候队伍所留下的痕迹。
“都记清楚了!” 他转身时,甲叶碰撞声惊飞了树林深处的栖鸟。
“从忻州到平城,要过三关:石城的崞山峻,雁门的栈道危,山阴的路途险。”
他展开羊皮舆图,朱笔在石城位置重重一圈,示意刘勔。
刘勔接过话来,“石城的守将是拓跋石那蠢货,去年随拓跋焘南下,在濉口被薛将军砍了坐骑,听说至今见了咱们飞虎军的甲胄就腿软。”
薛安都黝黑的脸上泛起红光,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短斧 —— 那斧刃上还留着去年劈开北魏骑兵头盔的缺口。
“刘将军就别提那茬了。当时若不是他跑得快,早成某斧下亡魂了。”
正忍不住夸耀自己的黑脸将军忽然压低声音,“只是。。。 从邢州起,一直在穿北魏的甲胄,弟兄们心里总觉得别扭的很呀。”
“别扭?能降低伤亡何乐而不为!” 辛弃疾从一旁摘下一片树叶,碾碎在掌心。
“等拿下平城,让那太子拓跋晃给咱们绣飞虎旗,岂不快哉?”
他忽然对身后的沈攸之笑道,“沈将军去年还在芍陂种田放牛,如今却能提剑破阵,可见‘别扭’这东西,磨一磨也就没了。”
沈攸之脸颊涨红,握紧了手中的重剑。这柄剑的剑脊被他磨得如镜面,能照见自己年轻却坚毅的脸。
“末将可不怕别扭,就怕仗打得不过瘾!”
他想起濉口之战时,自己初战因紧张差点握不住剑柄的笑话,而此刻他的指节上的老茧已厚如铜钱。
队伍刚出忻州地界,负责引路的北魏降卒突然勒住马。
这北魏降卒的手指仍在微微颤抖 —— 昨夜他梦到被他的老上司北魏安平公乙旃眷追杀,冷汗浸透了半旧的黑色战袍:“辛王爷,前面官道上有新鲜车辙,应该是北魏的运粮队!”
辛弃疾俯身查看,车辙间的谷粒还带着温热,混着零星的马粪:“是黑槊营的记号。”
他认出马粪里掺着的盐粒 —— 这是北魏人喂马的习惯,据说能让战马更凶猛。
“正好,借他们的路线走一程。” 他对众将道,“衔枚疾行,午时前必须抵石城。告诉弟兄们,谁要是惊动了魏兵,今晚的酒就归薛将军独饮。”
午时的日头晒得铁甲发烫,石城的夯土城墙终于在热浪中显形。
守城的魏兵正倚着垛口打盹,有的还在抛骰子赌钱,骰子落地的脆响隔着半里地都听得见。
“这要是在咱们飞虎军,屁股早被军棍抽烂了。” 沈攸之低声骂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重剑的血槽。
辛弃疾示意那跟随的北魏降卒向导上前喊话。
这降卒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朝城头喊:“快开城门!平城征集大军!太尉有令,莫要误了我们的时辰!”
城头传来拓跋石的声音,带着宿醉未醒的沙哑:“谁啊?大清早的嚎什么!”
那降卒按事先排练的台词哭喊:“都尉!前线南朝兵摸了咱们的粮道,抢了五十石粟米!太尉召集大军以做援军,再不开门,前线的将士们都得喝西北风啦!”
拓跋石在城头探出头,醉眼朦胧地瞅着兵符:“是太尉的印信。。。 开城门!本都尉要跟弟兄们喝几杯!”
吊桥缓缓放下的瞬间,辛弃疾突然抬手。
三百支神臂箭如银雨般射向城头,正在搬运酒坛的魏兵应声坠城,惨叫声惊得城根的狗群狂吠不止。
拓跋石还没反应过来,薛安都的突击营已如潮水般涌入,短斧劈砍甲胄的脆响与酒坛碎裂声交织成一片混乱。
“是飞虎军!” 拓跋石看清是飞虎军,锦袍被尿渍染得一片斑驳,逃跑时还在喊“你们这群南朝蛮子,竟敢诈开城门!”
辛弃疾策马当先追赶拓跋石,冲至府衙前时追到拓跋石身后,斩马刀凌空劈下,拓跋石眼疾手快,将武器一扔,翻鞍下马,直接跪在地上,“不要杀我,我愿降”。
只见刀光在这员胆小骄横的魏将脖颈前停下,拓跋石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 他没想明白,为何飞虎军能把北魏的甲胄穿得如此合身。此刻却只能低下他的高贵的头颅,向辛弃疾乞求活命。
辛弃疾看着拓跋石,最终没有斩杀他,而是命人押着他在城中劝降剩下的守军。
沈攸之的攻坚队此刻已控制全城,正将魏兵的尸体拖至城根:“元帅,粮仓找到了!里面有五十石粟米,还有二十坛马奶酒!”
“留十石粟米,其余全部给百姓分了。”
辛弃疾望着府衙匾额上的 “石城都尉府” 五个字,忽然想起《史记》中 “李牧破匈奴” 的记载。
他转身对那北魏降卒问道:“你知道吗,李牧当年也是如此,奇袭敌人的粮仓,使匈奴人断粮后就能选择战不战,何时战,也就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了。”
北魏向导慌忙点头:“辛王爷神勇,比李牧还胜三分!” 他偷瞥了一眼地上的尸体,胃里一阵翻涌 —— 其中有几个还是他昔日的同袍。
休整时,薛安都拎着两坛马奶酒过来,给辛弃疾斟上:“元帅,这酒不错,和咱们榷场的比较,又有不同的风味。”
辛弃疾浅尝一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留着拿下雁门关时再喝。”
黄昏时分,队伍继续北上,沿勾注山的羊肠小道前行。
栈道旁的悬崖深不见底,风声如鬼哭,吹得人甲叶发颤。
北魏向导指着一处隐蔽的山洞口:“从这里穿过去可省半日路程,只是。。。 里面有瘴气。”
“瘴气?” 薛安都拔刀劈开藤蔓,“当年咱们在芍陂练兵,沼泽里的瘴气比这厉害十倍!”
他转身对沈攸之道,“大家跟紧一点,莫要掉队了,不然就要喂山里的野狼啦!”
山洞内果然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火把的光芒被雾气折射成诡异的虹彩。
辛弃疾忽然停步,望着岩壁上的石刻 —— 那是几行模糊的隶书,依稀可辨 “汉?李广” 字样。
“飞将军射石处。” 他轻抚石刻,忽然朗声道,“李广射石搏虎靠的是勇,今日我等破雁门靠的是谋!”
沈攸之凑上前细看,忽然道:“元帅你看,这石缝里还有箭头!”
他用剑鞘挑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箭,箭杆上刻着模糊的 “汉” 字。
“留着,看来飞将军也与咱们飞虎军有缘呢,他射石之处还真不多,咱们却在此处不期而遇。”
辛弃疾将箭头揣入怀中,“等拿下雁门关,放在那里,给后人看好了,什么叫‘汉家儿郎’。”
洞外传来喜鹊的啼鸣时,队伍终于抵达勾注山北麓。
辛弃疾望着远处雁门关的关城轮廓,对众将道:“明日拂晓,按计行事。记住,咱们穿的是魏兵的甲,揣的是汉人的心。”
他将那枚汉代箭头抛给北魏向导,“拿着这个,若敢耍花样,某自有办法让你得不到长生天的眷顾。”
北魏降卒向导捧着箭头的手剧烈颤抖,这一次,他不是怕背叛老上司乙旃眷,而是怕眼前这位南朝元帅 —— 他的眼神,比雁门山的寒风还要冷。。。
辛弃疾踩着露水登上城楼,腰间的斩马刀刀柄被之前那姑娘送的绢布细心包裹着,吞口处映出他眸中细碎的光 —— 那是冶山特有的精铁在太阳光晕下泛出的冷芒。
他指尖划过前进途中周身散落的荆棘,那是开始赶路之时,前面轮流充当开路先锋的斥候队伍所留下的痕迹。
“都记清楚了!” 他转身时,甲叶碰撞声惊飞了树林深处的栖鸟。
“从忻州到平城,要过三关:石城的崞山峻,雁门的栈道危,山阴的路途险。”
他展开羊皮舆图,朱笔在石城位置重重一圈,示意刘勔。
刘勔接过话来,“石城的守将是拓跋石那蠢货,去年随拓跋焘南下,在濉口被薛将军砍了坐骑,听说至今见了咱们飞虎军的甲胄就腿软。”
薛安都黝黑的脸上泛起红光,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短斧 —— 那斧刃上还留着去年劈开北魏骑兵头盔的缺口。
“刘将军就别提那茬了。当时若不是他跑得快,早成某斧下亡魂了。”
正忍不住夸耀自己的黑脸将军忽然压低声音,“只是。。。 从邢州起,一直在穿北魏的甲胄,弟兄们心里总觉得别扭的很呀。”
“别扭?能降低伤亡何乐而不为!” 辛弃疾从一旁摘下一片树叶,碾碎在掌心。
“等拿下平城,让那太子拓跋晃给咱们绣飞虎旗,岂不快哉?”
他忽然对身后的沈攸之笑道,“沈将军去年还在芍陂种田放牛,如今却能提剑破阵,可见‘别扭’这东西,磨一磨也就没了。”
沈攸之脸颊涨红,握紧了手中的重剑。这柄剑的剑脊被他磨得如镜面,能照见自己年轻却坚毅的脸。
“末将可不怕别扭,就怕仗打得不过瘾!”
他想起濉口之战时,自己初战因紧张差点握不住剑柄的笑话,而此刻他的指节上的老茧已厚如铜钱。
队伍刚出忻州地界,负责引路的北魏降卒突然勒住马。
这北魏降卒的手指仍在微微颤抖 —— 昨夜他梦到被他的老上司北魏安平公乙旃眷追杀,冷汗浸透了半旧的黑色战袍:“辛王爷,前面官道上有新鲜车辙,应该是北魏的运粮队!”
辛弃疾俯身查看,车辙间的谷粒还带着温热,混着零星的马粪:“是黑槊营的记号。”
他认出马粪里掺着的盐粒 —— 这是北魏人喂马的习惯,据说能让战马更凶猛。
“正好,借他们的路线走一程。” 他对众将道,“衔枚疾行,午时前必须抵石城。告诉弟兄们,谁要是惊动了魏兵,今晚的酒就归薛将军独饮。”
午时的日头晒得铁甲发烫,石城的夯土城墙终于在热浪中显形。
守城的魏兵正倚着垛口打盹,有的还在抛骰子赌钱,骰子落地的脆响隔着半里地都听得见。
“这要是在咱们飞虎军,屁股早被军棍抽烂了。” 沈攸之低声骂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重剑的血槽。
辛弃疾示意那跟随的北魏降卒向导上前喊话。
这降卒深吸一口气,扯着嗓子朝城头喊:“快开城门!平城征集大军!太尉有令,莫要误了我们的时辰!”
城头传来拓跋石的声音,带着宿醉未醒的沙哑:“谁啊?大清早的嚎什么!”
那降卒按事先排练的台词哭喊:“都尉!前线南朝兵摸了咱们的粮道,抢了五十石粟米!太尉召集大军以做援军,再不开门,前线的将士们都得喝西北风啦!”
拓跋石在城头探出头,醉眼朦胧地瞅着兵符:“是太尉的印信。。。 开城门!本都尉要跟弟兄们喝几杯!”
吊桥缓缓放下的瞬间,辛弃疾突然抬手。
三百支神臂箭如银雨般射向城头,正在搬运酒坛的魏兵应声坠城,惨叫声惊得城根的狗群狂吠不止。
拓跋石还没反应过来,薛安都的突击营已如潮水般涌入,短斧劈砍甲胄的脆响与酒坛碎裂声交织成一片混乱。
“是飞虎军!” 拓跋石看清是飞虎军,锦袍被尿渍染得一片斑驳,逃跑时还在喊“你们这群南朝蛮子,竟敢诈开城门!”
辛弃疾策马当先追赶拓跋石,冲至府衙前时追到拓跋石身后,斩马刀凌空劈下,拓跋石眼疾手快,将武器一扔,翻鞍下马,直接跪在地上,“不要杀我,我愿降”。
只见刀光在这员胆小骄横的魏将脖颈前停下,拓跋石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 他没想明白,为何飞虎军能把北魏的甲胄穿得如此合身。此刻却只能低下他的高贵的头颅,向辛弃疾乞求活命。
辛弃疾看着拓跋石,最终没有斩杀他,而是命人押着他在城中劝降剩下的守军。
沈攸之的攻坚队此刻已控制全城,正将魏兵的尸体拖至城根:“元帅,粮仓找到了!里面有五十石粟米,还有二十坛马奶酒!”
“留十石粟米,其余全部给百姓分了。”
辛弃疾望着府衙匾额上的 “石城都尉府” 五个字,忽然想起《史记》中 “李牧破匈奴” 的记载。
他转身对那北魏降卒问道:“你知道吗,李牧当年也是如此,奇袭敌人的粮仓,使匈奴人断粮后就能选择战不战,何时战,也就可以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了。”
北魏向导慌忙点头:“辛王爷神勇,比李牧还胜三分!” 他偷瞥了一眼地上的尸体,胃里一阵翻涌 —— 其中有几个还是他昔日的同袍。
休整时,薛安都拎着两坛马奶酒过来,给辛弃疾斟上:“元帅,这酒不错,和咱们榷场的比较,又有不同的风味。”
辛弃疾浅尝一口,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留着拿下雁门关时再喝。”
黄昏时分,队伍继续北上,沿勾注山的羊肠小道前行。
栈道旁的悬崖深不见底,风声如鬼哭,吹得人甲叶发颤。
北魏向导指着一处隐蔽的山洞口:“从这里穿过去可省半日路程,只是。。。 里面有瘴气。”
“瘴气?” 薛安都拔刀劈开藤蔓,“当年咱们在芍陂练兵,沼泽里的瘴气比这厉害十倍!”
他转身对沈攸之道,“大家跟紧一点,莫要掉队了,不然就要喂山里的野狼啦!”
山洞内果然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火把的光芒被雾气折射成诡异的虹彩。
辛弃疾忽然停步,望着岩壁上的石刻 —— 那是几行模糊的隶书,依稀可辨 “汉?李广” 字样。
“飞将军射石处。” 他轻抚石刻,忽然朗声道,“李广射石搏虎靠的是勇,今日我等破雁门靠的是谋!”
沈攸之凑上前细看,忽然道:“元帅你看,这石缝里还有箭头!”
他用剑鞘挑出一枚锈迹斑斑的铁箭,箭杆上刻着模糊的 “汉” 字。
“留着,看来飞将军也与咱们飞虎军有缘呢,他射石之处还真不多,咱们却在此处不期而遇。”
辛弃疾将箭头揣入怀中,“等拿下雁门关,放在那里,给后人看好了,什么叫‘汉家儿郎’。”
洞外传来喜鹊的啼鸣时,队伍终于抵达勾注山北麓。
辛弃疾望着远处雁门关的关城轮廓,对众将道:“明日拂晓,按计行事。记住,咱们穿的是魏兵的甲,揣的是汉人的心。”
他将那枚汉代箭头抛给北魏向导,“拿着这个,若敢耍花样,某自有办法让你得不到长生天的眷顾。”
北魏降卒向导捧着箭头的手剧烈颤抖,这一次,他不是怕背叛老上司乙旃眷,而是怕眼前这位南朝元帅 —— 他的眼神,比雁门山的寒风还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