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城外的晨雾还未散尽,耿京灵前的新麦已被晨光镀上暖黄。
辛弃疾弯腰将那柄缠着红绳的旧环首刀收入鞘中,刀身与木鞘碰撞的轻响,在寂静里像故帅无声的应答 —— 这是昨日议定应对诈降之策后,他特意留在灵前的,此刻要带着这份念想,去拆穿完颜京的诡计。
“元帅,东西大军已就位,各队的斥候也已经回来了!” 马全福扛着半袋新麦匆匆走来,裤腿沾着田埂的湿泥。
“东城门守军多是契丹老卒,甲胄都不全,西城门倒是有几个精壮,却都盯着南瓮城方向,像是在等什么信号。”
辛弃疾直起身,玄色皮甲上的霜花融成细珠,顺着甲叶缝隙滴在灵前的陶碗里,溅起细小的麦浪。
他想起昨日赵六带回的密报,指尖摩挲着腰间横刀的旧痕 —— 此刻竟像在发烫,提醒他不可轻敌。
“李铁枪,你带百名亲卫,跟我去南瓮城。” 辛弃疾的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帐前列阵的士兵。
“记住,如进瓮城,听我号令,立刻举盾结阵,别让箭雨伤了咱们兄弟。”
李铁枪攥着断枪,枪尖的血锈还没磨净,却透着股悍劲:“元帅放心!俺这就去给弟兄们说,盾用咱们最新打制的步兵旁牌,不够的话用几面守城的立牌大盾,保证让金狗的箭射不着咱们!”
他转身时,甲叶碰撞的脆响震得灵前的麦种轻轻晃动,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厮杀擂鼓。
安排妥当,辛弃疾率众向济州城进发。
此时,济州城的朝阳刚爬过城墙砖缝里的残霜,城上守军远远看到辛弃疾的军队后,南城门的吊桥顺着绞盘的 “吱呀” 声缓缓放下。
青石板铺就的桥面还留着昨夜金军擦拭的痕迹,却在晨光里泛着冷意,像一道通往陷阱的请柬。
完颜京领着七八个金军将领快速下城立在瓮城门口,簇新的山文甲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 —— 那甲片是用辽代旧甲熔铸重造的,边缘还能看到未磨净的契丹纹,腰间悬着的玉柄刀更是扎眼,刀鞘上的金鹰纹是完颜齐生前亲赐,此刻却随着他虚伪的笑微微晃动,像在嘲讽这场拙劣的诈降戏码。
他身后的亲兵个个手按刀柄,胳膊上的青筋暴起,有个满脸横肉的女真亲兵,甲缝里还沾着昨日操练时的血污,眼神扫过义军时,像饿狼盯着猎物,毫不掩饰心中的杀意。
“辛元帅远道而来,罪将完颜京有失远迎!” 完颜京快步上前,袍角扫过地面的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伸出右手,掌心朝上,摆出迎客的姿态,指腹却悄悄蹭过腰间刀鞘 —— 那是他预设的信号,只要辛弃疾伸手,他就会借握手之机拔刀突袭。
辛弃疾穿着玄色皮甲,甲叶边缘被晨露浸得发暗,腰间横刀未出鞘,刀鞘上的铜饰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压。
他侧身避开完颜京的手,目光掠过瓮城内侧:弧形的墙砖高达三丈,每间隔两步就有一个箭孔,孔后隐约能看到箭簇的冷光,像无数双藏在暗处的眼睛。
“完颜将军肯归降,是济州百姓的福气。” 辛弃疾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只是不知,济州城的印信,将军何时交割?” 他刻意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横刀的旧痕 —— 那道浅痕之上似乎有耿元帅的警示,此刻指尖划过,仿佛还能感受到刀身被划时的灼痛。
完颜京眼底闪过一丝得意,侧身让出半条路,袍角下的脚悄悄往后退了半步,对准瓮城深处的绞盘方向。
“辛元帅里面请,印信在瓮城尽头的亭子里,咱们去那里交接 —— 毕竟是济州城的镇城之物,总得选个庄重些的地方。”
他说着,眼角余光扫过身旁的亲兵,那亲兵立刻心领神会,脚步往城门绞盘挪了挪,手按在绞盘的木柄上。
辛弃疾没有动,目光扫过瓮城尽头的亭子 —— 那亭子是用金军废弃的战船木板搭建的,亭柱上还留着水浸的痕迹,显然是临时赶制的 “陷阱标靶”。
他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将军倒是有心了。只是某听闻,济州城的粮库在城西,不如咱们先去粮库看看?毕竟这是咱们和城内所有百姓的生计,这个远比印信更为重要。”
完颜京的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辛弃疾会突然提粮库,他强压着慌乱,哈哈笑道。
“辛元帅心系百姓,完颜京佩服!只是粮库的事不急,先交接印信,再去查看粮草也不迟。”
他说着,伸手想推辛弃疾的胳膊,“元帅快请,别让将士们等急了。”
“也好。” 辛弃疾顺着他的力道往前走,玄甲与完颜京的山文甲擦过,发出 “咔嗒” 一声轻响。
李铁枪、赵六带着百名亲卫紧随其后,亲卫们的盾牌都微微前倾,手指扣在盾沿的铁环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刚走到瓮城中央,身后突然传来 “哐当” 一声巨响 —— 吊桥被绞盘猛地拉起,厚重的城门 “轰隆” 关上,震得墙砖上的尘土簌簌落下。
辛弃疾见状立刻高喊,“举盾!”
两侧箭孔里瞬间射出密集的箭雨,银亮的箭簇在空中织成一张大网,直扑义军,箭杆穿透空气的 “咻咻” 声,像无数条毒蛇吐信。
“辛弃疾!你中了本将的计!” 完颜京带着他的人离辛弃疾的受降队伍有十步之遥,他的假笑瞬间撕破,狰狞的脸上青筋暴起。
他拔出玉柄刀,指着义军嘶吼,“今日就让你们这些汉狗,都死在这瓮城里!明年今日,就是你们的忌日!”
瓮城内部涌出大量金军主力,完颜京周围的金军亲兵们也纷纷拔刀,刀刃出鞘的 “噌噌” 声此起彼伏,他们像饿狼般扑上来,刀光剑影瞬间在瓮城交织。
有个女真亲兵率先冲到辛弃疾面前,刀势凶猛,直劈他的头顶,刀刃带起的风扫过辛弃疾的额发。
辛弃疾早有准备,手腕一翻,横刀 “噌” 地出鞘,刀光如闪电般划过。
辛弃疾弯腰将那柄缠着红绳的旧环首刀收入鞘中,刀身与木鞘碰撞的轻响,在寂静里像故帅无声的应答 —— 这是昨日议定应对诈降之策后,他特意留在灵前的,此刻要带着这份念想,去拆穿完颜京的诡计。
“元帅,东西大军已就位,各队的斥候也已经回来了!” 马全福扛着半袋新麦匆匆走来,裤腿沾着田埂的湿泥。
“东城门守军多是契丹老卒,甲胄都不全,西城门倒是有几个精壮,却都盯着南瓮城方向,像是在等什么信号。”
辛弃疾直起身,玄色皮甲上的霜花融成细珠,顺着甲叶缝隙滴在灵前的陶碗里,溅起细小的麦浪。
他想起昨日赵六带回的密报,指尖摩挲着腰间横刀的旧痕 —— 此刻竟像在发烫,提醒他不可轻敌。
“李铁枪,你带百名亲卫,跟我去南瓮城。” 辛弃疾的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帐前列阵的士兵。
“记住,如进瓮城,听我号令,立刻举盾结阵,别让箭雨伤了咱们兄弟。”
李铁枪攥着断枪,枪尖的血锈还没磨净,却透着股悍劲:“元帅放心!俺这就去给弟兄们说,盾用咱们最新打制的步兵旁牌,不够的话用几面守城的立牌大盾,保证让金狗的箭射不着咱们!”
他转身时,甲叶碰撞的脆响震得灵前的麦种轻轻晃动,像在为即将到来的厮杀擂鼓。
安排妥当,辛弃疾率众向济州城进发。
此时,济州城的朝阳刚爬过城墙砖缝里的残霜,城上守军远远看到辛弃疾的军队后,南城门的吊桥顺着绞盘的 “吱呀” 声缓缓放下。
青石板铺就的桥面还留着昨夜金军擦拭的痕迹,却在晨光里泛着冷意,像一道通往陷阱的请柬。
完颜京领着七八个金军将领快速下城立在瓮城门口,簇新的山文甲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 —— 那甲片是用辽代旧甲熔铸重造的,边缘还能看到未磨净的契丹纹,腰间悬着的玉柄刀更是扎眼,刀鞘上的金鹰纹是完颜齐生前亲赐,此刻却随着他虚伪的笑微微晃动,像在嘲讽这场拙劣的诈降戏码。
他身后的亲兵个个手按刀柄,胳膊上的青筋暴起,有个满脸横肉的女真亲兵,甲缝里还沾着昨日操练时的血污,眼神扫过义军时,像饿狼盯着猎物,毫不掩饰心中的杀意。
“辛元帅远道而来,罪将完颜京有失远迎!” 完颜京快步上前,袍角扫过地面的碎石,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伸出右手,掌心朝上,摆出迎客的姿态,指腹却悄悄蹭过腰间刀鞘 —— 那是他预设的信号,只要辛弃疾伸手,他就会借握手之机拔刀突袭。
辛弃疾穿着玄色皮甲,甲叶边缘被晨露浸得发暗,腰间横刀未出鞘,刀鞘上的铜饰却透着一股无形的威压。
他侧身避开完颜京的手,目光掠过瓮城内侧:弧形的墙砖高达三丈,每间隔两步就有一个箭孔,孔后隐约能看到箭簇的冷光,像无数双藏在暗处的眼睛。
“完颜将军肯归降,是济州百姓的福气。” 辛弃疾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只是不知,济州城的印信,将军何时交割?” 他刻意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横刀的旧痕 —— 那道浅痕之上似乎有耿元帅的警示,此刻指尖划过,仿佛还能感受到刀身被划时的灼痛。
完颜京眼底闪过一丝得意,侧身让出半条路,袍角下的脚悄悄往后退了半步,对准瓮城深处的绞盘方向。
“辛元帅里面请,印信在瓮城尽头的亭子里,咱们去那里交接 —— 毕竟是济州城的镇城之物,总得选个庄重些的地方。”
他说着,眼角余光扫过身旁的亲兵,那亲兵立刻心领神会,脚步往城门绞盘挪了挪,手按在绞盘的木柄上。
辛弃疾没有动,目光扫过瓮城尽头的亭子 —— 那亭子是用金军废弃的战船木板搭建的,亭柱上还留着水浸的痕迹,显然是临时赶制的 “陷阱标靶”。
他忽然笑了,声音里带着几分玩味:“将军倒是有心了。只是某听闻,济州城的粮库在城西,不如咱们先去粮库看看?毕竟这是咱们和城内所有百姓的生计,这个远比印信更为重要。”
完颜京的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辛弃疾会突然提粮库,他强压着慌乱,哈哈笑道。
“辛元帅心系百姓,完颜京佩服!只是粮库的事不急,先交接印信,再去查看粮草也不迟。”
他说着,伸手想推辛弃疾的胳膊,“元帅快请,别让将士们等急了。”
“也好。” 辛弃疾顺着他的力道往前走,玄甲与完颜京的山文甲擦过,发出 “咔嗒” 一声轻响。
李铁枪、赵六带着百名亲卫紧随其后,亲卫们的盾牌都微微前倾,手指扣在盾沿的铁环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刚走到瓮城中央,身后突然传来 “哐当” 一声巨响 —— 吊桥被绞盘猛地拉起,厚重的城门 “轰隆” 关上,震得墙砖上的尘土簌簌落下。
辛弃疾见状立刻高喊,“举盾!”
两侧箭孔里瞬间射出密集的箭雨,银亮的箭簇在空中织成一张大网,直扑义军,箭杆穿透空气的 “咻咻” 声,像无数条毒蛇吐信。
“辛弃疾!你中了本将的计!” 完颜京带着他的人离辛弃疾的受降队伍有十步之遥,他的假笑瞬间撕破,狰狞的脸上青筋暴起。
他拔出玉柄刀,指着义军嘶吼,“今日就让你们这些汉狗,都死在这瓮城里!明年今日,就是你们的忌日!”
瓮城内部涌出大量金军主力,完颜京周围的金军亲兵们也纷纷拔刀,刀刃出鞘的 “噌噌” 声此起彼伏,他们像饿狼般扑上来,刀光剑影瞬间在瓮城交织。
有个女真亲兵率先冲到辛弃疾面前,刀势凶猛,直劈他的头顶,刀刃带起的风扫过辛弃疾的额发。
辛弃疾早有准备,手腕一翻,横刀 “噌” 地出鞘,刀光如闪电般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