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让土人镇南诏 雅琪和要跟林冲回中原-《水浒之林冲覆宋》

  赵甘与韩愈面面相觑,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眼下林冲的安排于他们而言,的确是当下唯一的出路,容不得不同意。赵甘暗自思忖,若能在南洋站稳脚跟,或许真能如往昔一般,再建大宋辉煌,他日卷土重来,反攻中原也并非全无可能。只是要达成这一宏愿,单靠这些宋军将士远远不够,多带些汉人同去,方能壮大根基。

  韩愈领会了赵甘的意思,尽管重伤未愈,身体虚弱不堪,每迈出一步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但他还是咬着牙,强撑着开始在幸存的宋军中穿梭。他看着那些满脸疲惫与迷茫的将士,心中五味杂陈。

  “兄弟们!”韩愈的声音因为伤痛而略显沙哑,但仍竭力喊得响亮,“我们虽败于大梁,但这并非终点!此番前往南洋,是一场艰难的征程,可也是我们重建大宋的契机!若有愿意追随陛下,一同前往南洋开疆拓土的,站出来!我们要在那片新的土地上,延续大宋的血脉,总有一日,杀回中原!”

  将士们听闻此言,先是一阵沉默。他们心中既有对未知旅途的恐惧,又有对故土的不舍。然而,韩愈的话也点燃了他们心中那一丝尚未熄灭的热血。一些年轻气盛、满怀壮志的将士率先站了出来,壮志表态:“韩将军,我们愿意追随陛下!”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宋军将士响应号召,他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对,我们去南洋,重建大宋!”“就算死,也要死得像个大宋的儿郎!”一声声呼喊,汇聚成一股激昂的力量,在这战败的阴霾中,为众人带来了一丝振奋。

  与此同时,赵甘也在安排人手,在大理城张贴告示,招募愿意一同前往南洋的汉人百姓。告示上写明了此去南洋的目的与前景,承诺会保障众人的安全与生计。消息传开后,大理城的汉人百姓们议论纷纷。一些人被赵甘描绘的美好愿景所打动,认为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则顾虑重重,毕竟南洋遥远且陌生,前途未卜。

  但在这动荡的时局下,许多人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随赵甘。他们收拾行囊,告别熟悉的家园,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准备踏上这未知的征程。而韩愈则在忙碌中,强忍着伤痛,有条不紊地组织着招募工作,他深知,这每一个加入的人,都可能成为未来重建大宋的希望。

  不论大宋对外战事如何,它在国内仍旧是有人心的,尤其是在士族阶层,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赵甘的行列,准备去往南洋。不过仍旧有大部分人不愿离开故土,而韩滔便是如此,这位原历史上抗金的名将,跟随韩愈四处征战,如今却是不愿离开故土,再跟随韩愈厮杀了。

  大宋虽在对外战事上节节败退,可在国内,尤其是士族阶层中,它依旧有着深厚的人心根基。随着赵甘招募人手前往南洋的消息传开,越来越多对大宋仍抱有期望的百姓,怀着复杂的心情加入了他的行列。他们或是被重建大宋的理想所感召,或是在这动荡时局中寻求一线生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踏上那充满未知的南洋之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有勇气和意愿离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韩滔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在原历史中本应是抗金名将的人物,曾跟随韩愈四处征战,历经无数血雨腥风。可如今,连年的征战已让他身心俱疲,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让他不再愿意追随韩愈远渡南洋,继续厮杀。

  韩滔找到韩愈,一脸凝重,眼中满是纠结与无奈。“韩将军,我追随您多年,南征北战,从未有过二心。但如今,我实在不愿离开这片土地。我累了,只想在这故土上度过余生。”

  韩愈看着韩滔,心中一阵酸涩。他理解韩滔的想法,多年的征战,让他们这些将士都渴望安宁。“韩滔,我懂你的心思。这些年,你跟着我出生入死,也该歇歇了。只是此去南洋,艰难险阻无数,若你能同去,必能助我一臂之力。但我也不强求,你既心意已决,我便不再挽留。”

  韩滔抱拳,向韩愈深深一拜,眼中含泪说道:“韩将军,您的知遇之恩,滔铭记于心。日后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只是这南洋,我实在无法同行。”

  韩愈扶起韩滔,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兄弟,不必如此。往后你在故土,若遇难处,尽管来找我。我只盼你能安稳度日。”

  韩滔离去的背影,透着几分落寞。而韩愈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此次前往南洋,不知又要历经多少艰难困苦,失去多少并肩作战的兄弟。

  林冲得知韩滔归顺后,心中大喜,对韩滔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他深知韩滔这样的将领在军中的价值,其丰富的作战经验无疑是大梁军的一笔宝贵财富。林冲当即设宴款待韩滔,席间对他多有赞誉,言语中尽显拉拢之意,韩滔也感受到了林冲的诚意,心中暗暗决定为大梁效力。

  在妥善解决了宋帝赵甘前往南洋一事,处理完这一大棘手问题后,林冲便将心思转到了南诏的治理之上。南诏之地,战略位置重要,放弃自是绝无可能,但以大梁当下的局势,想要全面且细致地治理,却又力有不逮。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冲心中有了主意。

  于是,林冲差人找来了雅琪和她的阿爸。待二人到来,林冲热情地将他们迎进营帐。雅琪和她阿爸对林冲的邀请感到既意外又忐忑,不知这位大梁的将领此番找他们所为何事。

  林冲笑着请二人入座,而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南诏之地,山清水秀,百姓淳朴。但如今大梁初定此地,诸多事务繁杂,一时难以面面俱到。我思来想去,觉得南诏的治理,还需仰仗本地的力量。所以我有个想法,想让土人永镇南诏,大梁则派文官前来辅助治理。如此一来,既可以发挥土人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优势,又能保证南诏在大梁的管辖之下,二位意下如何?”

  雅琪和她阿爸听闻此言,不禁对视一眼。雅琪的阿爸沉思片刻后说道:“林将军此计,倒是可行。土人在南诏生活多年,对这里的一切了如指掌,若能永镇南诏,也算是为南诏百姓谋福祉。只是不知大梁派来的文官,会如何与我们配合?”

  林冲见状,赶忙解释道:“大梁派来的文官,主要负责传达大梁的政令,协助处理一些重大事务,与土人一同为南诏的发展出谋划策。平日里,还是以土人的治理为主,不会过多干涉本地事务。而且,我会挑选德才兼备的文官前来,保证与二位通力合作。”

  雅琪微微点头,说道:“梁王既有此诚意,我们父女二人也愿为南诏的安稳出一份力。只是还望林将军能言出必行,让南诏百姓过上好日子。”

  林冲哈哈一笑,说道:“二位放心,我林冲向来说到做到。南诏百姓的安居乐业,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就这样,林冲与雅琪父女达成了共识,为南诏的未来治理定下了初步方案。这一决策,既兼顾了大梁对南诏的统治需求,又考虑到了南诏本地的实际情况,为南诏的稳定与发展,埋下了新的希望种子。

  双方谈妥后,雅琪和却是开口说道“梁王,我不想留在南诏,我想跟你回中原。”

  林冲听闻雅琪和竟不想留在南诏,而是想要跟着自己回中原,不禁微微一呆。他着实没料到雅琪和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场面略显尴尬之时,萧逸不知何时来到营帐,听闻了此事。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上前一步对着雅琪和的阿爸,拱手说道:“土人族长,雅琪和姑娘聪慧过人,温婉大方,若能入我大梁皇室,成为梁王的妃嫔,那不仅是雅琪和姑娘的福气,更是土人与大梁亲如一家的美事啊。如此一来,土人在南诏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与大梁的情谊也会愈发深厚。”

  雅琪和的阿爸听闻此言,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犹豫。他深知,若女儿能成为大梁皇室的妃嫔,对于土人而言,的确是莫大的荣耀,也能让土人在南诏的未来更有保障。思索片刻后,他笑着点头同意。

  林冲满脸震惊地看向红了脸的雅琪和,这才明白原来她打的是这个主意。雅琪和被林冲这么一看,更是羞得低下头去,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萧逸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林冲说道:“梁王,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南诏治理的问题,还能促成一段佳话,实乃两全其美之事啊。”

  林冲这才回过神来,心中暗自感叹事情的发展如此出乎意料。他对着雅琪和的阿爸说道:“既然族长同意,那此事便这么定下了。待回到中原,我定会将雅琪和姑娘妥善安排,让她风风光光地入宫。”

  雅琪和的阿爸满意地点点头,说道:“那就有劳林将军了。我这女儿,自小任性,往后还望将军多多关照。”

  林冲赶忙应下。营帐内的气氛,因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变得微妙而欢快起来。而雅琪和心中,既有对未来入宫生活的憧憬,又有一丝羞涩与紧张。这一场关于南诏治理与儿女情长的小插曲,为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