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称帝 迁都-《水浒之林冲覆宋》

  在四位娘子情真意切的劝解下,林冲心中的顾虑逐渐消散,他终于下定决心称帝。这一夜,林冲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些年来征战的画面,以及百姓们期待太平的面容。他深知,这一步的迈出,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但为了天下苍生,他已无所畏惧。

  第二日,天色未亮,林冲便早早起身,精心穿戴好朝服,神色庄重地前往朝堂。此时的朝堂,气氛比往日更加肃穆,百官们早已等候在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紧张。

  朝会开始,王大人率先出列,手中高举劝进表,声音激昂地说道:“梁王殿下,我等百官,昨日已将劝进之意陈明。今日,我等再次上表,恳请殿下顺应天命,早登大宝,以安天下!”言罢,他恭敬地将劝进表呈给林冲。

  紧接着,满朝文武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恳请梁王顺应天命,早登大宝,以安天下!”那声音如滚滚春雷,在朝堂内久久回荡。

  鲁智深、武松等一干出身梁山的武将也大步出列。鲁智深双手抱拳,声如洪钟:“哥哥,想当初我等在梁山替天行道,如今哥哥更是打下这万里江山。这皇帝之位,哥哥不坐谁坐?哥哥若登基称帝,定能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武松也单膝跪地,朗声道:“哥哥,我等愿追随哥哥,助哥哥成就大业。这天下需要哥哥来主宰,还望哥哥莫要推辞!”

  林冲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和将领,感受到了他们诚挚的心意和坚定的支持。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承蒙诸位大人和兄弟们的厚爱与信任,林冲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愿担起这天下之责!”

  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众人皆知,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随后,林冲与大臣们开始商议登基的各项事宜。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新朝的名号为“梁”,以彰显大梁的威严与传承。礼部尚书当即领命,着手筹备登基大典的一应细节,从确定日期、选址,到安排仪式流程、礼仪规范,每一项都必须精心策划,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工部尚书负责修缮皇宫,打造新的龙袍、玉玺等登基所需的器物。户部尚书则统筹安排登基大典所需的费用,确保资金充足。而林冲麾下的武将们,开始调派军队,加强汴梁城的防卫,以防在这关键时刻出现任何意外。

  整个汴梁城都因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而忙碌起来。工匠们日夜赶工,修缮皇宫的建筑,使其焕然一新;绣娘们精心绣制龙袍,一针一线都倾注着对新朝的祝福;礼部官员们反复演练仪式流程,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完美无缺。

  而林冲,在这忙碌的筹备过程中,也不断思考着新朝的治理之道。他深知,登基只是开始,如何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真正的挑战。他与大臣们频繁商讨,制定新的政策法规,选拔贤能之士,为新朝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登基大典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个大梁都沉浸在一种兴奋而又庄重的氛围中,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见证新朝的诞生。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基大典的日子终于来临。这一日,汴梁城沐浴在晨曦之中,整座城市焕然一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百姓们身着盛装,纷纷涌上街头,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皇宫前的广场上,早已搭建起一座宏大而华丽的登基台。台上铺设着鲜艳的红地毯,四周装饰着精美的金龙雕刻,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登基台的正中央,摆放着一把威严的龙椅,椅背高耸,龙纹盘旋,尽显尊贵与庄重。

  天未亮透,文武百官便身着崭新的朝服,手持笏板,整齐列队于广场两侧。他们神色庄重,眼神中透露出对新帝的敬畏与期待。鲁智深、武松等梁山旧将,身着戎装,英姿飒爽,他们身后的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持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为大典增添了一份肃穆的军威。

  随着吉时临近,一阵悠扬而庄重的钟鼓之声响彻云霄。林冲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缓缓登上登基台。龙袍上的金线绣成的巨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皇冠上的明珠璀璨夺目,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林冲步伐沉稳,眼神坚定,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

  当林冲登上登基台,面向众人的那一刻,广场上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聚焦在这位即将成为新帝的男子身上。紧接着,礼部尚书高声宣读祭文,颂扬天地神灵,祈求新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祭文声回荡在广场上空,庄严肃穆的氛围愈发浓厚。

  宣读完毕,太尉王大人手捧玉玺,恭敬地走到林冲面前,跪地呈上。玉玺乃皇权象征,质地温润,雕刻精美,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清晰可见。林冲神情庄重地接过玉玺,那一刻,仿佛整个天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随后,林冲转身面向四方,大声宣告:“今日,朕登基为帝,国号梁。朕将以天下为己任,上承天命,下抚黎民,愿与诸位爱卿一同开创大梁盛世!”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传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也传进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话音刚落,广场上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文武百官纷纷跪地朝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士兵们整齐划一地将长枪举起,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百姓们也纷纷跪地,向新帝表达着他们的敬意与祝福。

  与此同时,皇宫内礼炮齐鸣,烟花绽放。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天空中绚丽绽放,与广场上的热闹景象相互辉映,将登基大典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整个汴梁城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人们用最热烈的方式庆祝着新朝的诞生。

  登基大典结束后,林冲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皇宫正殿。从此,他正式开启了大梁王朝的统治,肩负起了天下苍生的福祉与国家兴衰的重任。而大梁王朝,也在这隆重的登基仪式中,踏上了它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征程。

  林冲登基后,端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殿下群臣,心中思索着新朝的诸多事务。稍作沉吟,他目光坚定地开口:“朕登基伊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幽州之地,地势险要,战略意义重大,朕决定将其改为北京,进行扩建。”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深知,这一举措意味着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也明白此举对于巩固大梁王朝统治的重要性。

  工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圣明,幽州城若扩建为北京,必能成为我大梁北方的重要屏障,只是这扩建工程浩大,所需的工匠、材料众多,还需从长计议。”

  林冲微微点头,说道:“此事朕已深思熟虑。工部即刻着手规划,拟定详细的扩建方案,所需的工匠、材料,户部要全力调配。务必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扩建。”

  户部尚书赶忙出列,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合理安排财政,确保扩建工程的资金充足。只是,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可能会对百姓造成一定的负担,还望陛下明示。”

  林冲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朕深知百姓历经战乱,生活不易。扩建工程虽迫在眉睫,但也不能让百姓过于困苦。你等需斟酌权衡,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可招募当地百姓参与工程,给予合理报酬,如此既能解决部分百姓生计,又能加快工程进度。”

  众大臣纷纷点头,齐呼:“陛下心系百姓,实乃万民之福。”

  林冲又将目光投向兵部尚书,说道:“北京扩建期间,北方防务不可松懈。你要增派精兵良将,加强幽州周边的巡逻和警戒,以防外敌趁机侵扰。”

  兵部尚书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调派精锐之师,严守北方边境,确保北京扩建工程顺利进行。”

  随后,林冲又对礼部尚书说道:“北京既为我大梁的重要城市,其礼仪规制亦不可忽视。礼部要制定相应的礼仪规范,彰显北京的地位与威严。”

  礼部尚书恭敬地应道:“臣遵旨,定将全力以赴,制定出符合北京身份的礼仪规制。”

  在林冲的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关于北京扩建的各项事宜迅速展开。工部的能工巧匠们日夜绘制图纸,规划着北京未来的蓝图,从宏伟的城墙到宽敞的街道,从华丽的宫殿到坚固的军营,每一处细节都精心设计。户部官员们四处奔走,调配着各类物资,从石材、木材到砖瓦、铁器,确保工程所需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幽州。兵部将士们则严阵以待,在北方边境巡逻放哨,守护着这片即将迎来巨大变革的土地。

  而幽州当地的百姓们,听闻要扩建北京,虽深知工程的艰辛,但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纷纷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参与工程建设。一时间,幽州城内热火朝天,人们齐心协力,为大梁王朝的新北京添砖加瓦。林冲时常关注着北京扩建的进展,他深知,这座即将崛起的北京,将成为大梁王朝稳固北方、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