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来自高丽的挑衅-《水浒之林冲覆宋》

  林冲登基为帝,中原大地结束宋辽百年分裂,再次大一统。新生的大梁王朝,如历经风雨洗礼的巨轮,亟待修补破损、休养生息,给予百姓喘息之机,恢复这片饱经沧桑土地的生机。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一些贪婪之辈趁大梁初立、国力未复,觊觎着中原的广袤与富饶。高丽,便是其中最为张狂的“跳梁小丑”。它地处东北一隅,对中原繁华垂涎已久,见大梁立足未稳,在边境频繁调兵遣将,妄图突袭大梁,掠夺财富、侵占领土。

  大梁边境百姓深受其害,高丽军队烧杀抢掠,致使边境人心惶惶,百姓纷纷往内地逃难。消息传至大梁朝堂,满朝文武哗然,文武官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武将们群情激愤,鲁智深第一个站出来,他将手中的禅杖重重一顿,声若洪钟地说道:“陛下,高丽如此欺人太甚,在我边境烧杀抢掠,若不予以严惩,我大梁威严何存?我等武将愿提刀跨马,率大军直捣高丽巢穴,将其打得片甲不留,让他们知道大梁儿郎的厉害!”

  秦明也紧接着抱拳请命:“陛下,战机稍纵即逝,此时高丽以为我大梁新立不敢轻举妄动,正是我们出奇制胜的好时机。若错过此次机会,待他们准备充分,后患无穷啊!请陛下下令,末将定当奋勇杀敌,不辱使命!”众武将纷纷附和,士气高昂。

  文官们却面露忧色,御史王伦赶忙上前,躬身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大梁刚刚平定,百业凋零,百姓困苦,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若此时发动战争,粮草军备的耗费,百姓劳役的负担,都会让大梁本就脆弱的根基摇摇欲坠。高丽不过是弹丸小国,虽行为可恶,但派一使者前去,以我大梁之威,晓以利害,想必他们不敢不听从。”

  礼部侍郎也上前谏言:“陛下,圣君以和为贵,动武实乃下策。战争一起,生灵涂炭,无数百姓又要流离失所。我大梁应以德服人,先礼后兵。若能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方为上策,还望陛下三思啊。”

  武将们听了,纷纷反驳。武松提高音量说道:“御史大人,你说得轻巧!高丽狼子野心,岂会因使者几句斥责就退兵?若不施以武力,他们怎会敬畏我大梁?”

  王伦皱着眉头回应道:“武公爷,战争非儿戏,一旦开启,胜负难料。我大梁如今需要时间恢复国力,不应为了一时之气,陷入战争泥潭。”

  林冲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执。他深知武将们的愤慨与忠诚,也明白文官们的顾虑并非无的放矢。战争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生死,必须慎重决策。

  沉思良久后,林冲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高丽如此嚣张,朕岂会坐视不管!但大梁的稳定与百姓的安宁同样重要。传朕旨意,命卢俊义、武松速速点齐十万精兵,赶赴边境,加强防御,不可主动出击,但务必确保边境百姓安全。同时,派遣使者前往高丽,严正警告他们,即刻退兵。若高丽执迷不悟,大梁定将倾全国之力,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众大臣听闻林冲的旨意,纷纷跪地领命。一场围绕大梁边境安危的风暴已然来临,而林冲和他的大梁王朝,将在这场考验中,展现出扞卫国家尊严与守护百姓安宁的坚定决心。

  卢俊义与武松得令后,神色肃穆,即刻退朝,风风火火地着手点兵出征事宜。大梁城内,一时间军令如山,士兵们迅速集结,铠甲碰撞之声不绝于耳,军旗猎猎作响。

  然而,软弱了百年的宋朝,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每次出征皆战败的深刻印记。这种固有形象,如阴霾般笼罩在大梁百姓心头。此次远征高丽,民间弥漫着浓厚的悲观情绪。街头巷尾,百姓们忧心忡忡地议论着。

  “唉,想当年宋太宗,也是国朝初立就出征,结果铩羽而归,如今大梁才刚建立,又要打仗,只怕这次也凶多吉少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摇着头,满脸忧虑地说道。

  “是啊,这高丽虽说不大,可咱大梁刚经历那么多战事,还没缓过劲来呢,怎么能打得过人家。”一个年轻的后生,也跟着附和,眼中满是担忧。

  集市上,原本热闹的氛围也被这忧虑冲淡。卖菜的阿婆无心叫卖,只是呆呆地望着远处军队集结的方向,喃喃自语:“这一打仗,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孩子回不来咯。”

  一些商户们也唉声叹气,担心战争会影响生意,让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民间悲观情绪蔓延,甚至有人开始收拾细软,准备一旦局势不利,便往深山老林里躲避战乱。

  而在军营之中,卢俊义与武松深知此次出征背负的压力。他们一边紧张有序地整军备战,一边鼓舞士气。

  卢俊义站在高台上,对着麾下将士们大声说道:“兄弟们!我知道民间有不少担忧的声音,但咱们大梁可不是从前的宋朝!我们是新生的王朝,是为了守护家国、扞卫尊严而战!高丽肆意挑衅,我们绝不能退缩!”

  武松也挥舞着拳头,喊道:“对!咱们这些年南征北战,什么硬仗没打过?这次也一定能凯旋而归,让那些小瞧咱们大梁的人瞧瞧,咱们的厉害!”

  将士们被他们的话语激励,纷纷高呼:“必胜!必胜!”士气大振。

  尽管民间一片悲观,但卢俊义与武松带领着这支充满斗志的军队,毅然踏上了征程。他们明白,此次出征不仅是为了抵御外敌,更是要打破百姓心中那层对战争失败的恐惧阴霾,为大梁树立起威严与自信。

  随着军队渐行渐远,留下的是百姓们担忧的目光。而大梁的命运,在这充满未知的征途中,悄然展开。是能如卢俊义、武松所期望的那样凯旋而归,打破民间的悲观预言,还是会重蹈前宋的覆辙,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此时的东北边境,往昔金国统治下,这片土地虽地广人稀,却也有着百姓在此繁衍生息。然而,高丽趁着金人战败、大梁立足未稳的混乱时机,如饿狼般出兵进犯。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片土地瞬间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无论是金国遗民还是汉人百姓,都未能幸免于难。高丽士兵肆意闯入百姓家中,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稍有反抗便被残忍杀害。村庄被焚毁,农田被践踏,原本宁静的生活化为乌有。百姓们扶老携幼,四处奔逃,却往往无处可躲,哭声、喊声回荡在这片惨遭蹂躏的土地上。

  一些年轻力壮的男子试图组织起来抵抗,却因缺乏武器和训练,在高丽的铁骑面前不堪一击。许多家庭破碎,亲人离散,老人们望着被破坏的家园,老泪纵横,孩子们则在惊恐中瑟瑟发抖。

  在一个名为平安村的地方,高丽军队洗劫过后,村子里浓烟滚滚,一片狼藉。一位名叫李老汉的老人,看着被杀害的儿子和儿媳,悲痛欲绝。他紧紧抱着年幼的孙子,眼中充满了仇恨和绝望:“老天爷啊,这是什么世道,我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怎么就这么难!”

  而在附近的城镇中,情况同样惨烈。店铺被砸,货物被抢,商人们倾家荡产。城门口堆满了百姓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原本繁华的城镇,如今宛如一座死城。

  东北边境的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他们盼望着能有一支救星之师来拯救他们,结束这场噩梦般的灾难。就在这时,卢俊义、武松率领的大梁军队日夜兼程,向着东北边境赶来。

  百姓们听闻大梁军队前来的消息,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虽然他们对战争的结果仍心存担忧,但这一丝希望,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支撑着他们在苦难中坚持下去。而卢俊义与武松深知,他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不仅要击退高丽侵略者,更要拯救这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让这片土地重归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