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魏王的两个难题-《穿越,我能在古代和现代自由来回》

  “走,先去温室大棚里。”魏王可能是觉得在外面说有点冷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去看看里面的庄稼作物。

  等进了温室大棚,魏王果然先到处走了走,看了看,然后才把刘长宁叫过一边:“刘长宁,你以刘为姓氏,可是东郑国刘希后裔?”

  “村中族老倒是说起过,就是不知道真假。”刘长宁有原主的记忆,知道东郑国,是前前朝的事了,早就是几百年前了,当时刘姓确实建立过一个短暂的王朝,可惜几十年就分崩离析被人取代了。

  这都是村中的族老说的,到底是往自己脸上贴金,还是真的是东郑国的皇族后裔,刘长宁无法确定,反正好像是个人都喜欢给自己找一个显赫的祖宗。

  就如另一个世界的唐朝李氏,把人家老子李耳给拉来当祖宗。

  “呵呵,如此说来,几百年前,你也算是皇族子弟了。”魏王呵呵一笑,也不知道是说笑还是讥讽。

  “大王说笑了,什么皇族子弟,我就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农家子弟。”刘长宁马上说道,在大绥说自己是前朝皇族子弟,那是嫌死得不够快吗?

  魏王呵呵一笑:“你怕什么,我大绥又不以言入罪,不过确实有些唏嘘,祖上是皇族,几代之后却变成了平民,时移世易,刘长宁,你不遗憾么?”

  “大王还是不要与小臣说笑了,小臣怕承受不起。”刘长宁苦笑了笑道,你一个大宗正亲王,当然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我位卑职小,可不敢乱说话。

  “你是承受不起,有些人倒是承受得起。”说到这里,魏王目光猛地一冷。

  刘长宁心中一跳,好端端的突然露出这种杀气四溢的严肃表情是什么意思,他小心试探地问道:“大王可是有什么烦恼?”

  “人生在世,谁能没有烦恼?”魏王看了他一眼,微微眯起了眼睛,“若是所有人都如你这般,知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天下何愁不治?”

  刘长宁表示听不懂,也不敢听懂啊。

  “刘长宁,世上有如你这般千百年前是皇族,几代之后成了平民,也有历经千年而不倒的士族,哪怕皇朝更替,依然超脱于世俗皇权之外。”魏王说着话,拳头都握紧了,像是要打人。

  “大王,这个小臣也不懂啊。”刘长宁不敢懂,超脱于皇权之外,这可是死罪,但人家既然能做到这一步,肯定也有免罪的资本和底气啊。

  “不懂没关系,随便说一说,或许你这几百年前是皇族子弟的少年郎有不同的看法呢?”魏王看了看他,继续道,“寡人要考较你的事,与此有关,那就是如何削弱这些积累上千年而不倒的世家门阀?”

  刘长宁听得脸色一变,魏王是不是太看得起他了,这种事不应该是皇帝和大臣们才应该操心的吗?自己连个职官都没有的农家子弟,何德何能啊?就是听也听不起啊。

  “大王,小臣若是有这般本事,怕是已经做了宰相了,大王还是另请高明吧。”

  “哼,刘长宁,寡人叫你随便说一说,莫非你要抗命?”魏王板起了脸。

  刘长宁苦笑,不是说考较吗?还拿命来威胁别人,果然这魏王就是个老流氓:“那容小臣想一想。”

  “你想吧,给你半盏茶的时间。”魏王表示很大度。

  “……”刘长宁都想骂脏话了,半盏茶的时间也就是5到7分钟左右,还不如大气点给半炷香的时间呢。

  不过腹诽归腹诽,他确实开始努力认真想了起来。

  其实这个问题,当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遇到过,可惜他不是历史专业的,虽说自认对唐朝历史懂得多一点,但多数都是从小说里看来的,未免带有各个作者的滤镜,每个作者又都夹带了私货,谁也不知道谁写的才是正确的历史。

  但他也看过一些资料,知道唐朝时五姓七望那是真的牛,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当时唐朝男人有三个终极愿望,一,考上进士,二,娶五姓女,三,死后埋在北邙山。

  其中,娶五姓女是最难的。

  难到什么程度呢?刘长宁隐约记得,好像有一个姓薛的宰相,就因为娶不到五姓女而遗憾,可见五姓七望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

  同时也说明了,五姓七望的门阀世家的势力有多大,要是光有荣耀而没有势力,早就被吞得连渣也不剩下了。

  正如魏王刚刚所说的,超脱于世俗皇权之外。

  所以李世民当时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修《氏族志》,就是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然后才轮到那些世家高门,而《氏族志》的刊正提高了李氏皇族的地位,扶植了庶族地主,当然最重要的是打击了那些千年门阀。

  “好了,刘长宁,时间到了。”魏王才等了三四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刘长宁的思绪。

  刘长宁哭笑不得,但也懒得跟他争论了,与一个老流氓讲道理那是讲不通的:“大王,小臣有一些想法了……”

  “哦?说来听听。”魏王立即来了兴趣。

  “大王可以劝说陛下,修《氏族志》。”刘长宁是拿来主义,有得抄当然抄了,何况抄的还是正确答案。

  “氏族志?”魏王不但不傻,且聪明绝顶,或者说,他对于这种事尤其擅长,所以一听说这三个字,马上就明白过来了。

  “哈哈哈,刘长宁,你果然有些本事,哈哈哈……”他是真没想到,刘长宁这少年郎,真的能帮他解决问题,“不过你说的修《氏族志》,应该如何修?”

  刘长宁道:“当然是以李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世家再次之……如此不但能巩固皇族地位,更能打压那些士族门阀。”

  “好,说得好!”魏王高兴不已,这个问题困扰他许久了,一直想不到好的办法解决,不想今日居然有了办法。

  “大王谬赞了,小臣也只是胡乱说的,具体该如何去做,想必大王和朝中大臣比小臣更懂。”刘长宁忙表示谦虚。

  “行了,知道你是在邀功,也罢,寡人适才答应你的,就应允你一件事,说罢,你想要什么,或有什么事需要寡人代劳的?”魏王解决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难题,索性也大方了起来。

  刘长宁倒是没想到这次魏王会这么痛快,然而正是太痛快了,让他一时也想不起来需要对方做什么,或者想从他那里得到什么,而且,像这样的“愿望”不是更应该留着关键时刻使用吗?万一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好可以让魏王帮忙啊。

  “大王,不知可否留到以后再说?”刘长宁试着问道,要是魏王说不行,他就马上想一个让对方帮忙的事。

  “可。”魏王却点了点头,表示可以。

  “谢大王。”刘长宁脸上一喜,感觉这老流氓是真的有些吃错药了,这么痛快啊。

  “先不急着谢,寡人还有一事。”魏王摆了摆手。

  刘长宁脸色一变,不会吧,才刚答应的,又要反悔?还是说给自己增加难度,其实根本就是许的空头支票啊。

  “放心,寡人说出的话,定然不会反悔。”见他神色大变,魏王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脸色有些不爽,“这件事只是让你参详一下,无论你能不能拿出办法,寡人都不会收回承诺。”

  “谢大王。”刘长宁一听他这么说,顿时就放心下来,看来他不是要反悔,而是真有事要说。

  “此事牵涉到一桩案子。”魏王先是说了一嘴。

  “案子?”刘长宁一惊,这跨度有点大了吧,才刚刚说完《氏族志》,这案子就出来了,他可不会审案啊。

  “嗯,金水姜氏你知道么?”魏王问道。

  “不知。”刘长宁摇了摇头。

  魏王不可思议地看了看他:“你没有听说过金水姜氏?”

  “没有。”刘长宁有些尴尬,好像这个金水姜氏很有名?

  “扶风窦氏,金水姜氏,干阳王氏,以及泗州赵氏,就是我大绥的四大高门了。”魏王给他普及上层常识,不过说起这四大高门,他的语气很不屑,又有些牙痒痒的样子。

  “大王,这件案子,莫非跟金水姜氏有关?”刘长宁虽说拥有原身的记忆,但原身不过是个农家少年,侥幸读了两年私塾,见识有限。

  “不错!”魏王看了他一眼,继续道,“案子就发生在金水姜氏的族地,近些年不是大雨就是大旱,农人田地失收,卖儿卖女大有人在,那些高门氏族,却在其中大量低价收买田地,其中金水姜氏最为张狂……”

  说到这里,他狠狠一咬牙:“他们不仅把田地价格压到了平日里的十不足一,甚至还强抢民田,其中有一户人家,不满姜氏做法,就纠集了一些邻里亲戚前往姜氏族地讨要说法,当时去了十二个人,结果第二日,就从姜氏族地里抬出了十二个人,其中十一人不治,侥幸活下的那一个,也全身瘫痪……”

  “这也太狠了一点。”刘长宁听后都皱起了眉头,十二个人打死了十一个,还有一个是残废,真的是毫无王法了。

  “姜氏还说,这十二人是自己摔的,与他们毫无干系。”魏王冷冷一笑,“偏偏金水县衙去查过后,也承认了姜氏的说法,你说巧不巧,十二个人全部摔了,摔死了十一个人……金水县衙真是一个好官啊。”

  傻子都不信这种事,偏偏人家金水姜氏一个敢说,而金水县衙一个敢承认啊。

  “大王是如何得知这些事的?”刘长宁诧异看了眼魏王,按说一个大宗正,哪有时间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事也轮不到他操心啊。

  “其中有户人家来告御状了,这才传开。”魏王沉着一张脸,“可笑的是,朝中竟然有不少大臣说金水姜氏千年诗书传家,绝对做不出草菅人命之事,等于间接附和了金水县衙的说辞。”

  “……”刘长宁一阵无语,难怪魏王病急乱投医问自己怎么削弱这些千年门阀世家了,估计也是他那位皇帝兄弟跟他抱怨过,或者他自己想为皇帝分忧,这才想到了自己。

  “朝廷没有派人去查吗?”

  “朝廷自然派人去查过,结果一无所获。”魏王摇了摇头,整个金水“上下一心”,甚至就连告御状的那户人家,也说上京城告状的那人患了失心疯。

  刘长宁也听到震撼不已,这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堂堂朝廷,竟然拿一个地方毫无办法。

  “大王,朝廷就没试着把那个县令给换了?”

  “你以为朝廷没想过么,三个月换了七任县令,其中六任主动告老,剩下的那一任,却是失足落水救起来吓疯了,如今金水县衙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县令了,听说朝廷要派谁去金水上任,那人就找各种借口不去上任,甚至最后被逼无奈又告老回乡。”魏王越说越怒,“想不到吧,这大绥的天下,还有如此皇权难入的地方。”

  “……”这刘长宁也没有办法,只能说,这个金水姜氏,是真的牛,敢跟朝廷对着干啊,大概就是笃定朝廷拿他们没办法。

  “刘长宁,你帮寡人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好好治一治这金水姜氏?”魏王问道。

  刘长宁直接摇头:“大王,这次小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您给十盏茶的时间也想不出来。”这么麻烦的事情,他可不敢沾上,关键是自己也想不到好办法啊,所以抢先堵住了魏王的口。

  “也罢,这些高门世家,就是仗着控制了一隅之地,有钱有人有势,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行事。”魏王也没指望他什么都能帮上忙,如今看来,只有先削弱这些氏族的势力,再徐徐图之了。

  “好了,寡人也逗留许久了,是时候该回去了。”魏王拍了拍手,顺着温室大棚的门走了出去。

  刘长宁跟在后面,此时雾气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浓了,能见度清晰了不少。

  “刘长宁,你写一个条陈,关于如何修《氏族志》的,寡人明日来拿。”魏王临离开前,给刘长宁布置了一份作业。

  刘长宁答应下来,心里想的是等晚上穿越回现代好好查查《氏族志》怎么修,顺便找找看,解决一个高门世家有没有什么简单又快速的方法,以现代人的脑洞,应该可以想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