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重宝-《重生1984老婆孩子热炕头》

  永寿宫。

  这是一处二进宫殿。

  如果从高空俯瞰,会发现在一处长方形的地块上——中间是五大间房屋,只有一层,挑高比较高,再加上黄琉璃瓦和歇山式屋顶,看上去比农家房子要华贵大气一些。

  南边是门,不大。

  其余四周,几乎全是一层房屋。

  初次来的很多游客,都在感慨——这后宫宫殿这么小!?

  田大胆不断声情并茂的讲着这座宫殿的历史,居住过的大人物等等。

  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偶尔插科打诨,还能引来周围的爆笑声。

  除了明朝的纪氏;清朝的钮钴禄氏(甄嬛)外;还有顺治的皇后,后来被废的静妃;康熙的敏妃;雍正本人,乾隆的皇贵妃高佳氏等等。

  寒风凛冽,院中几棵树光秃秃的,地上枯叶滚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许大海望着还没自家院子大的永寿宫,一时间有些感慨:

  “数百年时间,这一座小小的宫殿中,出现了太多的人物,也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事情,恐怕也少不了。”

  这时。

  闺女小婷子吃饱了饭,眨巴着眼睛,好奇道:

  “古代的皇帝,来过这里吗?”

  “来过,雍正皇帝还在这儿住过呢。

  至于其他皇帝,很可能凡是在紫禁城登基过的,全都来过这个院子。

  紫禁城说小吧,是真不小,全逛一遍需要大半天。

  说大吧,其实也不算大,走快一点,逛一遍甚至用不了半天,皇帝又不能随便出宫,常年就生活在这么大的地方。”

  小婷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她感觉这处院子挺普通的,但听说来过很多皇帝,又觉的有点不一样了。

  吃饱喝足。

  其他游客也慢慢散去。

  田大胆儿起身笑道:

  “故宫里边的宝贝非常多,数以百万计!但要说哪件儿最牛逼!肯定是那一件!

  其他的,什么瓷器,金器,玉器,字画,连龙椅都算,全是垃圾,根本没法和它比!”

  “嚯,口气很大啊。”

  众人被勾起了好奇心,连连追问。

  许大海笑而不语,他来过故宫好多次,已经知道田大胆说的是什么了。

  果然。

  “走,我带你们去看,往这边走。”

  众人跟着走,左拐右拐,不久后又进了宁寿宫,来到几间屋舍前面。

  正门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石鼓馆”三个大字。

  里面存放的是,被称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的“陈仓石鼓”。

  “里面除了看护员,没有游客。”几人掀开厚厚的棉布帘子,走了进去。

  “哈,识货的人不多的。”

  田大胆边走边说:

  “陈仓石鼓一共有十枚,上面有篆书刻字,记载的是秦朝以前,也就是周朝的事情。

  不光是上面的文字非常宝贵,还有这十颗大石头离奇的经历。

  早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就在陈仓山发现这些石头了,当地的官员就非常重视。

  后来引起唐朝的皇帝,叫啥来着?对,李亨,就是唐玄宗他儿子的重视。

  除了李亨,唐宋元明清,重视这十颗大石头的皇帝太多了,其他有名的历史人物,比如虞世南,欧阳询,杜甫,苏轼,欧阳修等等都研究过这东西。

  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包括日本人,英国人啥的洋鬼子当年也在找,都没能整走。

  说来也奇怪,就像是石鼓有灵一样,战乱时就藏起来,等太平了又现世。”

  十颗大石头中,九颗完整,表面有字,像是九个农村的碌碡(liuzhou),最后一颗只剩一半,流落民间时,运气不佳,被人砍了,制作成了——

  许大海微微弯腰,认不出来被制作成了啥,一颗大石头被削去一半,中间挖坑,石坑一指多深。

  碾东西用的?

  许家屯儿是没有类似的农具的。

  妹夫姜宁逗小婷子,笑道:“知道虞世南做过啥诗不?”

  “知道,蝉!每年夏天我都逮!”小丫头可骄傲了。

  “还记得怎么背不?背来听听,背的好给你压岁钱。”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小丫头立马开始背诵起来,轻灵的声音在殿厅中回荡。

  没有丝毫滞涩的背完,姜宁立马掏钱包给压岁钱——一张一百块的票子。

  王秀秀抢先一步,把钱挡了回去,说不要给小孩子太多钱。

  一番拉拉扯扯,最后还是换成了一张十块的大团结,其他人都在笑,只有小丫头叹气,不过她转念一些,十块就十块吧,够买很多好东西的了。

  .

  众人在燕京玩了一周。

  除了故宫,天坛,太庙,颐和园等等市里的景点,还去长城看了看。

  八达岭长城内外,十分荒凉,寒风卷着积雪吹来,冻的人瑟瑟发抖。

  尤其是好汉坡那一段儿,又抖又滑,不少游客被吓的退缩,许大海几人倒是克服困难,爬了上去。

  拍照,赏景。

  虽然很冷,但一股成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等回东北时,众人带了大包小包的东西,随着臃肿的人流,慢慢挤进车厢里。

  东西中有买来自己用的,也有给亲戚们带的礼物,妹夫姜宁开木器厂赚了钱,又觉的好不容易来一趟首都,花起钱来毫不手软。

  不仅把带来的钱花光,还把许大海还他的将近两千块,也花光光。

  “嘶~真冷啊。”

  在通化出站时是晚上八点多,路灯稀疏,不见星月,天空飘着雪,寒风直往脖领子里钻。

  众人缩着身子,赶紧打车离开。

  至于车费昂贵?

  许大海根本不在意那十块八块的。

  酒店是新开的,五楼是澡堂,众人放好东西后,便去澡堂泡澡——这寒冷的深冬,泡泡澡再搓一搓,浑身轻松,通透。

  舒服的飘飘欲仙!

  去三楼吃饭时,王秀秀提起了小舅子王仁庆,说想给后者介绍对象,早点结婚云云。

  楼梯上铺着红地毯。

  许大海边往下走,边笑道: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症结是仁庆不想结婚,他要是想结,根本不缺对象的。

  你还是别介绍了,凭白给他压力,你也看开点儿,他也不是小孩子,尊重他的选择就行了。”

  “可是不结婚,老了怎么办?”王秀秀蹙眉。

  “哎呀,倒是不用想那么长远的事儿,咱们的新国家才成立了四十来年,几十年后,还不知道啥样呢。”

  去的地方多了,见的人多了,便知道很多另类的人生选择。

  包括但不限于男变女,出家,沉迷嗑药,还有的更疯狂——抢劫杀人,纵情享乐。

  和那些选择相比,许大海觉的单纯不结婚,根本不算事儿。

  与此同时。

  隆兴乡,一家饭店内。

  正在和狐朋狗友吃饭的王仁庆,猛的打了个喷嚏:

  “谁骂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