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只要他投资,那个市就能成为新一线-《开局神豪系统,不好意思我无敌了》

  海宁省江宁市,省办。

  休息室内,常国利单手扶额,坐在椅子上,身旁的秘书帮他续了一杯热开水。

  在高校中意气风发的常国利,在更高的位置上,显得有些疲倦,力不从心。

  高校里,他面对的是一眼看上去蠢蠢的,天真无邪的学生,和一些只有五六个心眼子的教务。

  可到了海宁省,就完全不同。

  大家嘴上笑嘻嘻,私底下互相都知道,对方心里那点小九九。

  虽然各自的目的,好在出发点都是好的。

  都是希望自己管辖范围内,国泰民安,歌舞升平,老百姓丰衣足食。

  自己被派往到海宁省工作。

  高层的意思,就是希望常国利能在海宁省搞好经济建设。

  把海宁省打造成第二个浙省的高度。

  可这...哪那么容易?

  海宁省资源有限,又比邻魔都以及浙省。

  经济发展总是被压了一头,顶尖的企业都不会选择在海宁省落户。

  没有了大企业,自然吸引不到人才。

  加上高铁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管是在浙省或魔都工作的年轻人。

  回趟家,都用不了两三个小时,方便的很。

  渐渐地,海宁省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没有顶尖企业,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创造不出顶尖企业。

  一个类似于莫比乌斯环的结构,让常国利刚上任,就倍感头疼。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要么花大钱,人才引流。

  要么,花大钱,让利顶尖企业。

  可这两者,可行性都不高。

  海宁省的财政状况,本就有些捉襟见肘。

  地方要建设,要钱。

  利民项目要扶持,要钱。

  处处要钱,处处需要钱。

  于是他上任后,就积极推动,农村建设。

  从经济建设的底层开始搭建地基,从农村开始发力,最后包围反哺城市。

  鼓励现有的企业,投资,建设新农村。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举动,也引起了许多人异议。

  第二次经济会议上,就有人说出不同的声音。

  这两年经济大环境不好,企业也很难做。

  明明市里就有好地段,好政策,摆着不用。

  要把企业下放到农村去。

  到农村了,就意味着企业要搭建新的物流渠道,仓储设施。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白白的给企业增加负担。

  开一次会,常国利就感觉自己筋疲力尽。

  他多年校长经验,也有许多成功的商界学生。

  上市企业老总,大型集团董事,都是在各自公司集团里,一言九鼎,口吐政策的一帮人。

  常国利近一段时间,把所有有能力投资建设海宁省的学生,都一一详谈过。

  希望他们能来海宁省投资建设。

  可结果,不尽如人意。

  不说,在陌生的地方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

  就算是,投资常国利此人,都算不上一笔划算的账。

  以常国利的年纪来看,除非在现在任上,能有惊天动地的大政绩加持。

  否则,绝无可能再进一步。

  大概率,常国利会在现有的位置上,退休。

  社会是残酷的,人走茶凉。

  投资这样的一个夕阳武士,还不如把握好现在自己所在地的领导,来的划算。

  与几个学生见过面后,常国利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他苦笑一下,拿起水温合适的茶杯,喝了一口。

  “领导,您要不要回去休息一下,看您的状态好像不是太好。”

  “没事,小付啊。上次给你的那个名单,上面还有没面谈过的人吗?”

  秘书付红年翻阅着手中的记事本。

  当看到最后一个人的名字时,他本想脱口而出。

  可看到此人名字后面的备注中,他一下子愣住。

  记事本上的名字,都是常国利给他提供的。

  其备注是常国利自己手写上去的。

  大概内容是,此人在某某集团以及其在集团中的职位,等简略大概信息。

  其他人都是董事长,总裁等等备注。

  唯独这最后一个人,秦川。

  他的备注,则是【京都财经大学,大一学生】。

  大一学生?怎么会出现在这一份名单当中。

  这份名单可是国内顶级大佬们的花名册啊。

  付红年有些不解...

  难道是这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深不可测?

  可那也不应该呀,如果是家庭背景深不可测。

  名单上,领导大可以把他父母名字写上。

  这...

  虽然心中有万般疑惑,但他不敢有自己的小心思。

  还是将最后一个名字,说出来。

  “领导,还剩最后一个人,秦川...京都财经大学,大一学生。”

  听到秦川二字,常国利疲倦的眼眸,闪过一丝亮光。

  “哦,就剩他了啊。”

  “需要我联系他吗?”付红年问道

  常国利有些犹豫,这位学生已经帮过自己一回。

  这才多久,又要开口向人家提出不情之请。

  不到一年时间,一直在学生身上薅羊毛,常国利总归感到不好意思。

  他眉头微皱,如果真要找秦川谈投资建设海宁省一事。

  自己是否能给对方,一些特殊的政策支持。

  特批土地?优惠的税收?还是别的点什么。

  见常国利久久没有说话,付红年小声唤了声“领导?领导...”

  “小付啊...”

  “嗯,领导您说。”

  “你说,我该给他点什么呢?”

  “啊?领导您什么意思?”

  “我这位学生,能量很大...不,是非常大。如果他能来海宁省,不管是在哪个市投资。那个市,恐怕就能鲤鱼跃龙门,成为像杭城那般的城市了。”

  付红年闻言,猛的倒吸一口凉气。

  “成为像杭城那般的城市?那岂不是这位同学的公司,与杭城阿狸一样了?”

  杭城靠着阿狸集团,实现了城市几个维度的跨越。

  如果海宁省的某个市,能招揽到这种巨头落户。

  它就能成为下一个,新一线城市的存在了。

  一个手机铃声,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常国利拿出手机,原本疲倦到下垂的嘴角,顿时上扬。

  他迫不及待的接通电话。

  电话另一头立刻传来一声恭敬的问候。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