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骑顶五步,就是说一般对付五千骑兵至少需要两万五千步兵才行,区区五千步兵对上五千骑兵就只有被屠杀的份。
仅仅一炷香的时间,这一座军阵就被彻底的覆灭了,阵中的五千北周军就连逃跑也做不到。
上到校尉,下到普通士卒,所有人非死即重伤。
这一幕令周围两座军阵胆寒,可在军官们的严令下,其他的北周军阵依旧纹丝未动。
“放箭!”
眼看着这座军阵已经没久了,周围的三座军阵向着乞活军放箭,一时间又是“千箭齐发”!
“冲锋!”
骑兵面对箭雨只有冲锋,否则就是后退,不退则进!
冉闵依旧当先,身后五千骑接连紧随其后,只是阵型有些松散了。
一边是燃烧着的大营,一边是一座座军阵,乞活军冲击着里面的一座座军阵。
冉闵又是第一个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一次,乞活军乃是紧随其后,汹涌澎湃地如同洪水一般。
仅仅一瞬间,第二座军阵就被无情地冲垮了,乞活军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
这一次,乞活军没有停留,而是选择继续冲锋。
然而每一次军阵被冲垮,周围的北周军阵就会射来无数箭雨,丝毫不顾及敌我。
在无差别的攻击下,不少北周兵死于自己人的箭矢下,乞活军同样也被射杀了不少。
军阵一座座被冲垮,北周军伤亡惨重的同时,乞活军的冲锋速度却是越来越慢。
及至冲到第四座军阵之时,乞活军再也冲不动了,居然深深地陷入了敌阵之中。
这时候,周围的军阵动了,居然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
前面第一座军阵全军覆没,第二座军阵伤亡超过了六成,第三座军阵伤亡也超过了四成。
结果他们伤亡虽大,但却没有崩溃,而是在被重新组织后转身包抄过来。
一共还有九座军阵,所有军阵都动了,在乞活军冲不动之后全部包抄过来。
一时间,乞活军就陷入到了重重包围之中,所有人都难以再次发起冲锋。
哪怕强如冉闵也是冲不动了,深陷阵中,被层层包围。
其他人也是如此,虽然乞活军没有被分割包围,但情况却远比这要更糟。
“放箭!”
外围,北周军不停地朝里面释放箭矢,丝毫不顾及会不会射到自己上。
事实上,北周兵都披着两层铁甲,正常情况下不被射到面门和脖颈也不会死的。
哪怕被射到手臂,射到腿部也没事,反正干就完了。
哪怕有军官被射死了也没事,此时已经是大混战,谁还知道自己所属一个屯的屯长在哪里?
放眼望去,大约四万北周军已经包围了四千余乞活军,战场上四五千个都是骑兵。
除了很明显是乞活军的以外,北周军中骑兵的也有五百人左右,谁知道是哪个屯的屯长啊?
就连校尉和蔡佑、陈安也穿着屯长的打扮,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样的坏处是,北周兵已经彻底没有指挥了,接下来只能混战到底。
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北周兵不可能再崩溃了,哪怕蔡佑或者陈安战死了也不会。
二人就混在里面,彼此也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反正干就完了。
阵中,冉闵疯狂收割着北周兵的性命,直到胯下战马被刺死了。
冉闵摔落马下,一个翻滚躲避攻击,紧接着就爬了起来。
一矛刺出就是一条人命,一矛击出就是一人被他打飞,一矛横扫几个人都被重伤。
然而北周军却是悍不畏死,在战前他们就已经被洗脑,一旦击杀冉闵直接官升三级!
校尉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十二大将军!
军司马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军团主将!
军侯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军团副将!
屯长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校尉!
只有蔡佑、陈安不参与,他两可是精得很,自己的命可比官位值钱!
毕竟只要杀了冉闵,不管是谁杀的,他两都一样升官。
可如果自己不长脑子上去杀冉闵,成了不会有更大的好处,失败了却会丢了自己的宝贵性命。
因此,二人只是在阵中到处转悠,哪里有险情就扑到哪里。
比如其他地方,像孔苌、麻秋所在之处也是无人可挡,李农、郭淮所在之处也是让旁人难近。
因此很快,陈安就对上了麻秋,蔡佑对上了李农。
论武艺,陈安和麻秋、蔡佑和李农,两组人差不多。
因此,四人都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战场上,乞活军方面,只有孔苌、郭淮还能对乞活军进行指挥。
可在层层包围之下,乞活军早已经失去机动性,因此指挥与否也是无用。
这一战,蔡佑军团用近乎无解的布置,最终将乞活军层层包围。
为今之计,除非冉闵还能再次打穿敌阵,否则乞活军就将彻底被围杀在包围圈之中。
正常情况下,骑兵若是机动作战,可以一骑顶五步。
若是居高临下,一骑最多顶两三步,仅此而已。
若是一骑遭到几人围攻,那么骑兵就只有被屠杀的份,因此步骑兵之间很难说的上谁强谁弱。
唯一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在如今十倍的兵力差下,乞活军很难有胜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乞活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很快就只剩下了大约三余人。
阵中到处都是无主的战马,倒毙的战马,战死的勇士。
有些会骑兵的北周兵也都纷纷上马,将缴获利用起来,然后形成对乞活军的优势。
此时,双方的兵力差已经从十比一,慢慢被扩大到了二十比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差距还会被进一步扩大,乞活军的优势已经全部丧失了。
最要命的是,随着战斗持续到一个时辰,后方的辎重军团和梁睿军团已经被重新组织了起来。
宇文邕、宇文宪、李远带着一万五千辎重军团的机动部队在奔赴战场,只留下大约两万人留守方城和三座大营,其中还有两百余骁果军!
梁睿、北宫纯带着重新集结的大军紧随其后,大约有三万人,两支军团合计四万五千人!
仅仅一炷香的时间,这一座军阵就被彻底的覆灭了,阵中的五千北周军就连逃跑也做不到。
上到校尉,下到普通士卒,所有人非死即重伤。
这一幕令周围两座军阵胆寒,可在军官们的严令下,其他的北周军阵依旧纹丝未动。
“放箭!”
眼看着这座军阵已经没久了,周围的三座军阵向着乞活军放箭,一时间又是“千箭齐发”!
“冲锋!”
骑兵面对箭雨只有冲锋,否则就是后退,不退则进!
冉闵依旧当先,身后五千骑接连紧随其后,只是阵型有些松散了。
一边是燃烧着的大营,一边是一座座军阵,乞活军冲击着里面的一座座军阵。
冉闵又是第一个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一次,乞活军乃是紧随其后,汹涌澎湃地如同洪水一般。
仅仅一瞬间,第二座军阵就被无情地冲垮了,乞活军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
这一次,乞活军没有停留,而是选择继续冲锋。
然而每一次军阵被冲垮,周围的北周军阵就会射来无数箭雨,丝毫不顾及敌我。
在无差别的攻击下,不少北周兵死于自己人的箭矢下,乞活军同样也被射杀了不少。
军阵一座座被冲垮,北周军伤亡惨重的同时,乞活军的冲锋速度却是越来越慢。
及至冲到第四座军阵之时,乞活军再也冲不动了,居然深深地陷入了敌阵之中。
这时候,周围的军阵动了,居然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
前面第一座军阵全军覆没,第二座军阵伤亡超过了六成,第三座军阵伤亡也超过了四成。
结果他们伤亡虽大,但却没有崩溃,而是在被重新组织后转身包抄过来。
一共还有九座军阵,所有军阵都动了,在乞活军冲不动之后全部包抄过来。
一时间,乞活军就陷入到了重重包围之中,所有人都难以再次发起冲锋。
哪怕强如冉闵也是冲不动了,深陷阵中,被层层包围。
其他人也是如此,虽然乞活军没有被分割包围,但情况却远比这要更糟。
“放箭!”
外围,北周军不停地朝里面释放箭矢,丝毫不顾及会不会射到自己上。
事实上,北周兵都披着两层铁甲,正常情况下不被射到面门和脖颈也不会死的。
哪怕被射到手臂,射到腿部也没事,反正干就完了。
哪怕有军官被射死了也没事,此时已经是大混战,谁还知道自己所属一个屯的屯长在哪里?
放眼望去,大约四万北周军已经包围了四千余乞活军,战场上四五千个都是骑兵。
除了很明显是乞活军的以外,北周军中骑兵的也有五百人左右,谁知道是哪个屯的屯长啊?
就连校尉和蔡佑、陈安也穿着屯长的打扮,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样的坏处是,北周兵已经彻底没有指挥了,接下来只能混战到底。
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北周兵不可能再崩溃了,哪怕蔡佑或者陈安战死了也不会。
二人就混在里面,彼此也不知道对方在哪里,反正干就完了。
阵中,冉闵疯狂收割着北周兵的性命,直到胯下战马被刺死了。
冉闵摔落马下,一个翻滚躲避攻击,紧接着就爬了起来。
一矛刺出就是一条人命,一矛击出就是一人被他打飞,一矛横扫几个人都被重伤。
然而北周军却是悍不畏死,在战前他们就已经被洗脑,一旦击杀冉闵直接官升三级!
校尉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十二大将军!
军司马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军团主将!
军侯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军团副将!
屯长杀了冉闵,在回去之后就是校尉!
只有蔡佑、陈安不参与,他两可是精得很,自己的命可比官位值钱!
毕竟只要杀了冉闵,不管是谁杀的,他两都一样升官。
可如果自己不长脑子上去杀冉闵,成了不会有更大的好处,失败了却会丢了自己的宝贵性命。
因此,二人只是在阵中到处转悠,哪里有险情就扑到哪里。
比如其他地方,像孔苌、麻秋所在之处也是无人可挡,李农、郭淮所在之处也是让旁人难近。
因此很快,陈安就对上了麻秋,蔡佑对上了李农。
论武艺,陈安和麻秋、蔡佑和李农,两组人差不多。
因此,四人都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战场上,乞活军方面,只有孔苌、郭淮还能对乞活军进行指挥。
可在层层包围之下,乞活军早已经失去机动性,因此指挥与否也是无用。
这一战,蔡佑军团用近乎无解的布置,最终将乞活军层层包围。
为今之计,除非冉闵还能再次打穿敌阵,否则乞活军就将彻底被围杀在包围圈之中。
正常情况下,骑兵若是机动作战,可以一骑顶五步。
若是居高临下,一骑最多顶两三步,仅此而已。
若是一骑遭到几人围攻,那么骑兵就只有被屠杀的份,因此步骑兵之间很难说的上谁强谁弱。
唯一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在如今十倍的兵力差下,乞活军很难有胜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乞活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很快就只剩下了大约三余人。
阵中到处都是无主的战马,倒毙的战马,战死的勇士。
有些会骑兵的北周兵也都纷纷上马,将缴获利用起来,然后形成对乞活军的优势。
此时,双方的兵力差已经从十比一,慢慢被扩大到了二十比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差距还会被进一步扩大,乞活军的优势已经全部丧失了。
最要命的是,随着战斗持续到一个时辰,后方的辎重军团和梁睿军团已经被重新组织了起来。
宇文邕、宇文宪、李远带着一万五千辎重军团的机动部队在奔赴战场,只留下大约两万人留守方城和三座大营,其中还有两百余骁果军!
梁睿、北宫纯带着重新集结的大军紧随其后,大约有三万人,两支军团合计四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