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模糊的人影-《斩仙台上何人?灵台方寸关门弟子》

  燃灯古佛心中咯噔一下。

  他的神念试图看清那人的面容,可看到的,却是一片混沌的模糊。

  那人的身形,相貌,衣着,尽数被一层无法言说的道蕴所笼罩,任凭他如何催动过去佛的神通,竟是完全无法窥探分毫!

  这怎么可能?!

  他是过去佛!

  三界之内,只要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没有他看不清的因果,没有他辨不明的形貌!

  除非......除非那人的道行与境界,已经高到了一个足以蒙蔽过去,隔绝时空的地步!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心头炸开!

  燃灯古佛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下一秒,他的神念被一股无形的大力狠狠弹回。

  就像是偷窥者被主人当场抓住,狼狈地驱逐了出来!

  “蹬!”

  燃灯古佛的身形在莲台之上,竟不受控制地晃动了一下,险些没有坐稳。

  他猛地睁开双眼,瞳孔中还残留着未曾散去的骇然。

  方才那道人影是......

  不!

  不可能!

  绝不可能!

  与此同时,斩仙台上,一直平稳流转的三生镜,画面“滋啦”一声,变得紊乱起来。

  镜中,原本清晰可见的雪地古松,以及躺在地上的陆凡,忽然被大片的白雾所笼罩,整个画面都模糊不清。

  只能隐约看见,在陆凡的身侧,多了一个朦胧的人影轮廓。

  “这是怎么回事?”

  “镜子坏了?”

  “不对!这情形......”

  斩仙台上,众仙皆是惊疑不定。

  “这阵仗,怎么与用业报水镜查看此子师承之时,一模一样?”

  一位仙官疑惑道。

  他这一说,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

  是啊!

  当初,业报水镜追溯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之时,也是这样!

  画面骤然模糊,一股无形的大道之力隔绝了所有窥探,根本看不清洞中是何人传法。

  难道......

  难道此刻出现在昆仑山下的,便是陆凡那个在斜月三星洞的神秘师父?

  这念头一起,斩仙台上好不容易才平息下去的气氛,再度沸腾。

  “这可真是奇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仙官,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封神大劫至今,细细算来,已有一千七百余载。这陆凡分明是今世拜师,拜入师门也不过百十年光景,他那个师父,如何会早在一千七百年前就去寻他?这前后的因果,是如何牵连上的?”

  他这话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症结。

  时空错乱,因果倒置,这在仙家看来,是比天塌地陷还要麻烦的大事。

  旁边一位掌管天庭典籍的文官,沉吟半晌,开口道:“此事倒也未必全无道理。我等仙人,修行有成者,或可观过去未来一二片段。”

  “但若是到了那等通天彻地的大能境界,于时光长河之中闲庭信步,洞察万古,亦非难事。”

  “想来,是那位高人早已算定未来会与这陆凡有一段师徒缘法,故而提前落子,去往过去见他一面,留下些什么。这等布局,横跨近两千年,当真是好大的手笔,好深远的算计。”

  这番话说得玄妙,却也合情合理。

  众仙听了,皆是点头。

  到了那般境界,俯瞰时光长河,于过去留下一道身影,点化未来的弟子,确实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话是这么说没错,”最先开口的老仙官又道,“可这三生镜,又作何解?那业报水镜,终究不过是地府查看业力,查人善恶因果的法器,品阶有限,照不出陆凡师承门庭,尚可理解。”

  “但这三生镜,乃是玉帝陛下镇压气运的无上宝物,照彻三界六道,上溯元始,下照未来的先天灵宝,自天庭开立以来,何曾有过这般失手的时候?如今连三生镜都只能照出一团混沌,这......”

  此言一出,所有人心头都是一沉。

  超出三生镜的极限,那意味着什么?

  三界之内,屈指可数。

  不是那几位闭门不出,万劫不磨的准圣,便是......

  想到那个可能,许多仙官下意识地打了个寒噤,不敢再往下深思。

  可新的疑惑又生了出来。

  “可燃灯古佛先前不是言之凿凿,此人与佛门渊源颇深么?”有人小声嘀咕,“西天佛门,道行高深者,我等都识得。除了那两位教主,便是大雷音寺的如来佛祖,若真是那般尊贵的人物,又怎会与佛门扯上关系?”

  是啊,佛门之中,两位佛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罗汉,数也数得过来,除此之外,何曾听闻有这等连名号都不能提,连身影都不能看的大人物?

  是佛是道?

  是何方神圣?

  竟将天机搅乱到如此地步。

  一片议论声中,杨戬挪动脚步,走到了孙悟空跟前。

  若换了旁人,此刻怕是连话都不敢与这猴王说,也只有他,才敢在这时候凑上去。

  他用胳膊肘轻轻撞了撞孙悟空,低声问道:“猴子,那镜中出现的,可是令师?”

  孙悟空正盯着那片混沌的镜面出神,闻言,只是将头偏向另一边,瓮声瓮气地回道:“你莫问我,问了也是白问。”

  杨戬眉峰一蹙:“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此事干系重大,你若知晓一二,何不明言?”

  孙悟空被戳到了痛处,猛地回头,金色的瞳仁里压着一股子烦躁与执拗。

  “三只眼,你少拿话来挤兑俺老孙!正因干系重大,才一个字都不能说!俺老孙当年拜师,曾对祖师立下重誓,师门来历,万万不可对外人吐露半句!”

  “俺老孙只知师父神通广大,至于他是谁,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我一概不知,也不想知道。杨二,你就别来为难我了。”

  说罢,他便抱起胳臂,将头扭到一边,任凭杨戬如何,再不开口说一个字。

  说实话,若非先前被燃灯当众揭破了师门所在,他此刻连“师父”二字都不会认,只会一口咬定自己是天生地养的石猴,本事是自个儿悟出来的。

  杨戬看着他这副模样,心中了然,这猴头是真的不知,也是真的不敢说。

  在场众人没有一人注意到,此刻的燃灯古佛,早已没了先前那份从容与悲悯。

  他死死地盯着那面镜子,甚至头上已经流下了冷汗。

  他当然知道,此刻出现在画面里的,绝不可能是居于灵台方寸山那位!

  封神之后,他入主西方,名为过去佛,实则与那两位圣人以及世尊共同执掌教门。

  对于那两位圣人的行踪,他不敢说了如指掌,却也知晓个大概。

  镜子中的此时此刻,正是封神大劫兴起,那两位正为了关乎佛门气运的大事在外奔走,绝无可能分身出现在这昆仑山下,去关心一个无足轻重的凡人。

  那么,这个能让他都看不清面容,能蒙蔽天机法宝的存在......

  燃灯古佛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一个他不愿意见到,也不敢去想的名字,不受控制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大事不妙!

  这次是真的大事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