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陈平和周勃的做法其实才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吕后才是大汉至高无上的掌权者,她虽然没有皇帝的称号,但是实际上与皇帝也没什么区别。】
【皇帝想做的事情,大臣们拦不住,吕雉想做的事情,大臣们也拦不住,与其在这里反对,不如先顺着吕雉,只要她能好好的治理天下,封吕家人为王也未尝不可。】
【王陵的反对,更加激起了吕雉的不安,她将王陵找了个由头罢相,升陈平为右丞相,左丞相一职则是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审食其。】
【吕雉开始大肆的巩固吕家人的权力和地位,将自己的父亲,兄弟,侄子,甚至是外孙都封为了王。】
【为了监视刘氏皇族,又将吕家女都嫁给了刘氏皇族。】
【在当时的大汉,吕家甚至压过了刘家,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第一家族。】
【吕雉打击政敌的手段,我们看过她对付戚夫人母子也就知道了。】
【刘邦的儿子们也被吕后迫害,最终,只剩下了与吕雉有养育之情的第七子刘长和聪明淡漠的小透明刘恒。】
【吕雉对付刘家宗室的手段虽然狠辣,但是她对天下的百姓却很好,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雉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统治者,她延续了汉初刘邦和萧何制定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就连刑罚都很少动用。】
【犯罪的人也很少,所有的百姓都在努力的辛勤劳作,国家和百姓都渐渐的富足。】
【汉高后八年,吕雉病重,关于吕雉的这场重病,还有一个很神异的故事,说这场病的源头,竟然是刘如意。】
【吕雉有一次外出祭祀,看见一只像是苍狗一样的动物向她直扑而来,没入腋下消失不见,回到长安,吕雉就觉的身体不是很舒服,有占卜者说那只苍狗,正是赵王刘如意的鬼魂。】
【当然这种事情也都是传说,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也不的儿子。】
【吕雉的病拖了大半年,一直不见好,汉高后八年七月,吕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她还是想要巩固吕家的江山,将大汉的兵权,交给了自己的两位侄子。】
【为了能够保证吕家的权力,甚至交代两人要一直谨守未央宫,连为她送葬都不许去。】
【吕雉知晓,自己为吕家人封王的事情,终究是违反了刘邦的白马之盟,而自己大肆提拔吕家人,甚至让吕家一度站在了刘氏皇族的上头,已经让朝臣们很不满了。】
【她临终前做下这种种布置,正是为了防止大臣们兵变反抗,诛杀吕家。】
【只可惜,吕雉虽然料到了大臣们的行动,但是吕家没了她,已经没有了主心骨,野心开始无限膨胀,甚至想要自己取刘氏而代之。】
【大臣们本就不满吕氏专权久矣,见吕氏竟还有此野心,当然是要保卫刘氏重夺江山,刘氏的诸侯王们也摒弃前嫌,一致对抗吕家。】
【这场刘吕之间的斗争,最终还是以刘氏皇族的胜利而告终。】
【吕家之人被悉数诛杀,只有极少数的人逃到了蜀地,继续繁衍生息。】
{吕后这样大肆提拔吕家人,真的只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吗?}
{应该有自己的私心吧,吕家人也都很厉害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比不上大汉一整个王朝的智囊!}
{刘恭也是个脑子不灵光的,自己翅膀都还不丰呢,就想着要杀掉自己的靠山了!}
{刘宏看起来要好一点?}
{刘宏的年龄更小,而且我怎么记得,这两个皇子的母亲好像都是刚生了皇子就被吕雉给弄死了,谁跟刘恭说的是吕雉杀了他母亲的?}
{刘盈自己死的早,留下了这么烂摊子。}
{吕雉要给吕家封王,陈平和周勃居然没反对?我记得最后诛杀吕家人的时候,周勃和陈平都是大臣中的领头人吧?}
{很简单,刘盈当皇帝的时候,吕雉就已经开始执政了,手中的权利同样很大,再加上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宏两人的年龄都小,宫中还是需要吕雉掌控大局的,封王就当是先稳住吕雉了。}
{王陵还一个劲儿的反对!}
{所以王陵被贬了,陈平和周勃,甚至是当时的很多大臣,都知道吕雉的厉害,吕家也就凭藉着吕雉才能有当时的盛况。}
{他们这些大臣也是需要保存实力的,你看,弄下去一个王陵,再上位的就是吕雉的心腹,他们还不如先乖乖的听话,忍一时保存有用之身,占据朝中的重要位置呢!}
{就是,若是这些臣子被贬了,吕雉肯定会再安插一些自己人,幺十四这些重要位置上,都是吕雉的人了,那大汉王朝,才是真的要被吕家取代了!}
{其实吕雉要只是安安稳稳的执政,让吕家也安安分分的,那么吕家不就不会落到这样一个几乎灭族的下场了。}
{不,楼上,正是因为吕雉需要执政,她才更需要吕家来帮她。}
{对的,政治也是需要有靠山的,单纯自己有能力,也是不太行的,吕家就是吕雉,甚至是小皇帝刘恭和刘宏的靠山。}
{别看吕后处理那些刘氏宗族的手段很是狠辣果决,但是这些人也都是皇位的威胁,自己这边只要露出一点破绽,就会被这些人一拥而上!}
{刘恭刘宏的年龄小,没什么大用,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所以才是成为吕雉这一脉的短板!}
{这些大臣们跟吕雉可不一样,吕雉想要的是皇位在自己的这一脉手中,皇帝必须要有吕家的血脉,可是对大臣们来说,皇位上的人只要有刘邦的血脉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吕后执政的时候,完全就是个孤家寡人,除了吕家,她可能不敢真心的信任任何人!}
{临终前都要求自己的侄子守卫未央宫,保证皇位在刘盈的子嗣手中。}
【皇帝想做的事情,大臣们拦不住,吕雉想做的事情,大臣们也拦不住,与其在这里反对,不如先顺着吕雉,只要她能好好的治理天下,封吕家人为王也未尝不可。】
【王陵的反对,更加激起了吕雉的不安,她将王陵找了个由头罢相,升陈平为右丞相,左丞相一职则是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审食其。】
【吕雉开始大肆的巩固吕家人的权力和地位,将自己的父亲,兄弟,侄子,甚至是外孙都封为了王。】
【为了监视刘氏皇族,又将吕家女都嫁给了刘氏皇族。】
【在当时的大汉,吕家甚至压过了刘家,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第一家族。】
【吕雉打击政敌的手段,我们看过她对付戚夫人母子也就知道了。】
【刘邦的儿子们也被吕后迫害,最终,只剩下了与吕雉有养育之情的第七子刘长和聪明淡漠的小透明刘恒。】
【吕雉对付刘家宗室的手段虽然狠辣,但是她对天下的百姓却很好,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雉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统治者,她延续了汉初刘邦和萧何制定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就连刑罚都很少动用。】
【犯罪的人也很少,所有的百姓都在努力的辛勤劳作,国家和百姓都渐渐的富足。】
【汉高后八年,吕雉病重,关于吕雉的这场重病,还有一个很神异的故事,说这场病的源头,竟然是刘如意。】
【吕雉有一次外出祭祀,看见一只像是苍狗一样的动物向她直扑而来,没入腋下消失不见,回到长安,吕雉就觉的身体不是很舒服,有占卜者说那只苍狗,正是赵王刘如意的鬼魂。】
【当然这种事情也都是传说,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也不的儿子。】
【吕雉的病拖了大半年,一直不见好,汉高后八年七月,吕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她还是想要巩固吕家的江山,将大汉的兵权,交给了自己的两位侄子。】
【为了能够保证吕家的权力,甚至交代两人要一直谨守未央宫,连为她送葬都不许去。】
【吕雉知晓,自己为吕家人封王的事情,终究是违反了刘邦的白马之盟,而自己大肆提拔吕家人,甚至让吕家一度站在了刘氏皇族的上头,已经让朝臣们很不满了。】
【她临终前做下这种种布置,正是为了防止大臣们兵变反抗,诛杀吕家。】
【只可惜,吕雉虽然料到了大臣们的行动,但是吕家没了她,已经没有了主心骨,野心开始无限膨胀,甚至想要自己取刘氏而代之。】
【大臣们本就不满吕氏专权久矣,见吕氏竟还有此野心,当然是要保卫刘氏重夺江山,刘氏的诸侯王们也摒弃前嫌,一致对抗吕家。】
【这场刘吕之间的斗争,最终还是以刘氏皇族的胜利而告终。】
【吕家之人被悉数诛杀,只有极少数的人逃到了蜀地,继续繁衍生息。】
{吕后这样大肆提拔吕家人,真的只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吗?}
{应该有自己的私心吧,吕家人也都很厉害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比不上大汉一整个王朝的智囊!}
{刘恭也是个脑子不灵光的,自己翅膀都还不丰呢,就想着要杀掉自己的靠山了!}
{刘宏看起来要好一点?}
{刘宏的年龄更小,而且我怎么记得,这两个皇子的母亲好像都是刚生了皇子就被吕雉给弄死了,谁跟刘恭说的是吕雉杀了他母亲的?}
{刘盈自己死的早,留下了这么烂摊子。}
{吕雉要给吕家封王,陈平和周勃居然没反对?我记得最后诛杀吕家人的时候,周勃和陈平都是大臣中的领头人吧?}
{很简单,刘盈当皇帝的时候,吕雉就已经开始执政了,手中的权利同样很大,再加上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宏两人的年龄都小,宫中还是需要吕雉掌控大局的,封王就当是先稳住吕雉了。}
{王陵还一个劲儿的反对!}
{所以王陵被贬了,陈平和周勃,甚至是当时的很多大臣,都知道吕雉的厉害,吕家也就凭藉着吕雉才能有当时的盛况。}
{他们这些大臣也是需要保存实力的,你看,弄下去一个王陵,再上位的就是吕雉的心腹,他们还不如先乖乖的听话,忍一时保存有用之身,占据朝中的重要位置呢!}
{就是,若是这些臣子被贬了,吕雉肯定会再安插一些自己人,幺十四这些重要位置上,都是吕雉的人了,那大汉王朝,才是真的要被吕家取代了!}
{其实吕雉要只是安安稳稳的执政,让吕家也安安分分的,那么吕家不就不会落到这样一个几乎灭族的下场了。}
{不,楼上,正是因为吕雉需要执政,她才更需要吕家来帮她。}
{对的,政治也是需要有靠山的,单纯自己有能力,也是不太行的,吕家就是吕雉,甚至是小皇帝刘恭和刘宏的靠山。}
{别看吕后处理那些刘氏宗族的手段很是狠辣果决,但是这些人也都是皇位的威胁,自己这边只要露出一点破绽,就会被这些人一拥而上!}
{刘恭刘宏的年龄小,没什么大用,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所以才是成为吕雉这一脉的短板!}
{这些大臣们跟吕雉可不一样,吕雉想要的是皇位在自己的这一脉手中,皇帝必须要有吕家的血脉,可是对大臣们来说,皇位上的人只要有刘邦的血脉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吕后执政的时候,完全就是个孤家寡人,除了吕家,她可能不敢真心的信任任何人!}
{临终前都要求自己的侄子守卫未央宫,保证皇位在刘盈的子嗣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