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底火
密使的影子被晨雾拉得很长,像条贴在地上的毒蛇。林缚盯着他手里那卷竹简,廷尉府的朱印在雾里泛着冷光,那是用朱砂混着鳔胶盖的印,粘在竹片上,几十年都褪不去——就像秦律刻在石头上的字,硬得能硌碎人的骨头。
“商君的意思,百夫长该懂。”密使的指甲刮过竹简边缘,发出细碎的声响,“鬼愁涧那地方,不是活人能走的。十年前埋在那儿的赵军降卒,骨头都能凑成三个方阵了,瘴气里全是怨煞,寻常兵进去,站着进去,躺着出来都算好的。”
林缚没接话,左臂的旧伤突然抽痛起来。那是河西之战时被魏武卒的戈矛刺穿的,军医说伤及筋骨,这辈子都没法再拉强弓。可此刻他握着腰间的剑,指节却稳得很,连带着校场方向传来的甲胄碰撞声,都清晰得像在耳边。
“百夫长!”王二牛的吼声破开雾霭,他肩上扛着捆新削的木楔,木刺扎进粗布衣裳,渗出血珠也浑不在意,“弟兄们都备妥了,就等你下令!”
林缚转身时,正撞见两百个身影在晨雾里站成方阵。他们的甲胄大多是修补过的,有的护心镜缺了角,用铜片补着;有的肩甲裂了缝,缠着浸过桐油的麻绳。最显眼的是队列末尾的老疤,他少了只耳朵,左边的甲胄空荡荡的,露出的脖颈上刻着个“勇”字——那是早年在栎阳为奴时,主人家烫的印记。
“都听清了。”林缚走到队列前,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铁砧上,“咱们要去鬼愁涧,拿赵军的粮道。”
方阵里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声。王二牛挠着头,把木楔往地上顿了顿:“百夫长,那地方……真能走?我听伙夫说,去年有队探马进去,出来时七个人疯了五个,剩下两个见了军官就砍,最后被乱箭射死在营门口。”
“伙夫懂个屁。”老疤突然开口,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那不是疯了,是中了瘴气里的毒。涧底有种‘迷魂草’,根须烂在水里,瘴气一蒸,闻着像桂花香,实则能蚀人的心智,让你看见最怕的东西——欠了赌债的看见债主,杀过同袍的看见冤魂……”
“那咱们去了,不也得疯?”队列里的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那是个刚从军的少年,名叫石敢,爹娘在雍城种着两亩粟田,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的稚气。
林缚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时,里面是二十多个陶瓶,瓶口塞着麻布。“这是我让医官配的药,苍术、白芷、川芎,都是驱瘴气的,含在嘴里,别咽下去。”他把陶瓶一个个分下去,指尖触到石敢的手时,那孩子的手心全是汗,“怕了?”
石敢猛地抬头,脸涨得通红:“不怕!我爹说了,秦军的兵,死也得死在阵前!”
林缚笑了笑,转头看向密使。那家伙还站在帐外,怀里揣着的大概是给廷尉府的回函,只等林缚拒绝,就好写“林缚抗命,疑似通敌”。可此刻他看着校场里的动静,嘴角的冷笑慢慢僵住了。
“密使不妨等着。”林缚将最后一个陶瓶塞给老疤,“三日之内,我若拿不下粮道,这颗头颅,你亲自来取。”
密使的脸沉得像要滴出水来:“百夫长别逞能。死士营的召唤符,你帐里就有,捏碎它,十二名死士半个时辰就能到,何必让这些弟兄去送死?”
“送死?”林缚突然提高声音,目光扫过方阵里的每张脸,“他们不是送死,是去拿军功!是去让赵军知道,秦军的粮道,不是他们能碰的!是去让咸阳城的人看看,咱们这些穿着破甲的兵,比那些铜壳子玩意儿金贵得多!”
“金贵”两个字喊出来,方阵里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吼声。王二牛把木楔举过头顶,老疤拍着胸脯,连石敢都涨红了脸,握着矛杆的手在发抖——不是怕的,是激动的。
密使往后退了半步,像是被这股声浪烫到了。他死死攥着竹简,转身时,林缚听见他低声骂了句“疯子”。
鬼愁涧的入口藏在一片密林里。林缚让人砍了些松枝,扎成火把,浸了桐油点燃,瘴气遇火,腾起青灰色的烟,像无数条小蛇在往上蹿。
“都把药含上。”林缚率先走进林子,脚下的落叶腐得发黑,踩上去噗嗤作响,混着底下不知名的骨头碎裂声,听得人头皮发麻。他激活了“军团指挥”,五十步内的动静清晰得像在眼前——王二牛的心跳得像战鼓,石敢的呼吸有些急促,老疤的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指节发白。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面的林木突然稀疏起来,露出一道深不见底的山涧。涧壁是青黑色的页岩,被瘴气浸得滑腻,隐约能看见上面嵌着些白骨,有的是人的指骨,有的是马的牙床。最吓人的是涧底,翻涌的瘴气里,时不时闪过磷火,像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
“这就是鬼愁涧?”石敢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矛杆抖得厉害。
老疤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捡起块石头扔进涧里,半天没听见回响。“往下走三十丈,才有落脚的地方。”他指着岩壁上一道浅浅的裂缝,“看见没?那是早年山洪冲的,能落脚,就是太窄,只能侧着身子挪。”
林缚没说话,从背上解下捆麻绳。那是用三股麻线拧的,浸过桐油,韧得很。他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旁边的老松树上,另一端绑在自己腰间,试了试松紧,对王二牛说:“你带十个人,先跟着我下,用木楔钉在石缝里,做个梯阶。”
王二牛应了声,刚要解自己的麻绳,却被林缚按住了手。“你的手劲大,留在上面接应。”林缚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时,看见石敢举着火把走过来,眼里的光比火把还亮。
百夫长,我跟你去!”林缚盯着他看了
密使的影子被晨雾拉得很长,像条贴在地上的毒蛇。林缚盯着他手里那卷竹简,廷尉府的朱印在雾里泛着冷光,那是用朱砂混着鳔胶盖的印,粘在竹片上,几十年都褪不去——就像秦律刻在石头上的字,硬得能硌碎人的骨头。
“商君的意思,百夫长该懂。”密使的指甲刮过竹简边缘,发出细碎的声响,“鬼愁涧那地方,不是活人能走的。十年前埋在那儿的赵军降卒,骨头都能凑成三个方阵了,瘴气里全是怨煞,寻常兵进去,站着进去,躺着出来都算好的。”
林缚没接话,左臂的旧伤突然抽痛起来。那是河西之战时被魏武卒的戈矛刺穿的,军医说伤及筋骨,这辈子都没法再拉强弓。可此刻他握着腰间的剑,指节却稳得很,连带着校场方向传来的甲胄碰撞声,都清晰得像在耳边。
“百夫长!”王二牛的吼声破开雾霭,他肩上扛着捆新削的木楔,木刺扎进粗布衣裳,渗出血珠也浑不在意,“弟兄们都备妥了,就等你下令!”
林缚转身时,正撞见两百个身影在晨雾里站成方阵。他们的甲胄大多是修补过的,有的护心镜缺了角,用铜片补着;有的肩甲裂了缝,缠着浸过桐油的麻绳。最显眼的是队列末尾的老疤,他少了只耳朵,左边的甲胄空荡荡的,露出的脖颈上刻着个“勇”字——那是早年在栎阳为奴时,主人家烫的印记。
“都听清了。”林缚走到队列前,声音不高,却像锤子敲在铁砧上,“咱们要去鬼愁涧,拿赵军的粮道。”
方阵里静了一瞬,随即响起低低的议论声。王二牛挠着头,把木楔往地上顿了顿:“百夫长,那地方……真能走?我听伙夫说,去年有队探马进去,出来时七个人疯了五个,剩下两个见了军官就砍,最后被乱箭射死在营门口。”
“伙夫懂个屁。”老疤突然开口,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那不是疯了,是中了瘴气里的毒。涧底有种‘迷魂草’,根须烂在水里,瘴气一蒸,闻着像桂花香,实则能蚀人的心智,让你看见最怕的东西——欠了赌债的看见债主,杀过同袍的看见冤魂……”
“那咱们去了,不也得疯?”队列里的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那是个刚从军的少年,名叫石敢,爹娘在雍城种着两亩粟田,脸上还带着没褪尽的稚气。
林缚从怀里掏出个布包,解开时,里面是二十多个陶瓶,瓶口塞着麻布。“这是我让医官配的药,苍术、白芷、川芎,都是驱瘴气的,含在嘴里,别咽下去。”他把陶瓶一个个分下去,指尖触到石敢的手时,那孩子的手心全是汗,“怕了?”
石敢猛地抬头,脸涨得通红:“不怕!我爹说了,秦军的兵,死也得死在阵前!”
林缚笑了笑,转头看向密使。那家伙还站在帐外,怀里揣着的大概是给廷尉府的回函,只等林缚拒绝,就好写“林缚抗命,疑似通敌”。可此刻他看着校场里的动静,嘴角的冷笑慢慢僵住了。
“密使不妨等着。”林缚将最后一个陶瓶塞给老疤,“三日之内,我若拿不下粮道,这颗头颅,你亲自来取。”
密使的脸沉得像要滴出水来:“百夫长别逞能。死士营的召唤符,你帐里就有,捏碎它,十二名死士半个时辰就能到,何必让这些弟兄去送死?”
“送死?”林缚突然提高声音,目光扫过方阵里的每张脸,“他们不是送死,是去拿军功!是去让赵军知道,秦军的粮道,不是他们能碰的!是去让咸阳城的人看看,咱们这些穿着破甲的兵,比那些铜壳子玩意儿金贵得多!”
“金贵”两个字喊出来,方阵里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吼声。王二牛把木楔举过头顶,老疤拍着胸脯,连石敢都涨红了脸,握着矛杆的手在发抖——不是怕的,是激动的。
密使往后退了半步,像是被这股声浪烫到了。他死死攥着竹简,转身时,林缚听见他低声骂了句“疯子”。
鬼愁涧的入口藏在一片密林里。林缚让人砍了些松枝,扎成火把,浸了桐油点燃,瘴气遇火,腾起青灰色的烟,像无数条小蛇在往上蹿。
“都把药含上。”林缚率先走进林子,脚下的落叶腐得发黑,踩上去噗嗤作响,混着底下不知名的骨头碎裂声,听得人头皮发麻。他激活了“军团指挥”,五十步内的动静清晰得像在眼前——王二牛的心跳得像战鼓,石敢的呼吸有些急促,老疤的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指节发白。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面的林木突然稀疏起来,露出一道深不见底的山涧。涧壁是青黑色的页岩,被瘴气浸得滑腻,隐约能看见上面嵌着些白骨,有的是人的指骨,有的是马的牙床。最吓人的是涧底,翻涌的瘴气里,时不时闪过磷火,像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
“这就是鬼愁涧?”石敢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矛杆抖得厉害。
老疤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捡起块石头扔进涧里,半天没听见回响。“往下走三十丈,才有落脚的地方。”他指着岩壁上一道浅浅的裂缝,“看见没?那是早年山洪冲的,能落脚,就是太窄,只能侧着身子挪。”
林缚没说话,从背上解下捆麻绳。那是用三股麻线拧的,浸过桐油,韧得很。他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旁边的老松树上,另一端绑在自己腰间,试了试松紧,对王二牛说:“你带十个人,先跟着我下,用木楔钉在石缝里,做个梯阶。”
王二牛应了声,刚要解自己的麻绳,却被林缚按住了手。“你的手劲大,留在上面接应。”林缚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时,看见石敢举着火把走过来,眼里的光比火把还亮。
百夫长,我跟你去!”林缚盯着他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