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保持着最卑微的叩首姿态,纹丝不动。身后,是数万将士沉默跪行、甲胄拖地的沉重摩擦声,如同冥河低沉的呜咽,压迫着这片死寂的空间。远处,无数阴魂压抑的哭泣和低语,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暗流,冲击着这座象征地府至高权力的巨城。
时间仿佛凝固。每一息都漫长得如同一个轮回。
终于,那扇仿佛亘古未曾开启的、由不知名黑沉金属铸造的巨大城门,在无数巨大齿轮咬合的“嘎吱”声和沉重铁链拖拽的“哗啦”声中,缓缓向内打开了一道缝隙!一股远比城外更加浓郁、更加精纯、也更加腐朽的阴冥之气,如同决堤的洪流般汹涌而出!
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号角声!低沉、肃杀,带着一种古老而威严的仪式感。
城门彻底洞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队身披玄黑色重甲、手持燃烧着幽蓝魂火的巨大战戟、身高近丈的鬼门力士!他们如同两堵移动的钢铁城墙,迈着沉重整齐的步伐踏出城门,分列两旁。沉重的脚步声踏在由无数痛苦面孔凝固而成的黑色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魂体深处,彰显着酆都无可置疑的武力与威严。
力士之后,是身着各色判官袍服、手持生死簿或判官笔的身影,他们面色或肃穆,或阴沉,或带着审视的探究,鱼贯而出,足有数十位之多!这些都是酆都权力场的中层砥柱,掌控着地府运转的无数细则。
再之后,是骑着狰狞冥兽、身披华丽鬼将战甲的将领们!他们气息沉凝,煞气凛然,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扫过城外跪伏的大军和我,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忌惮,甚至是一丝隐藏极深的敌意。厉魄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此刻却沉默地跪在城外大军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排场极大,规格极高!这无疑是在展示酆都的底蕴与威仪,试图以势压人,抵消城外那汹涌的民意与军威!
然而,这浩大的仪仗并非终点。
当所有判官、鬼将都肃立两旁,形成一条通往城内的森严通道时,一股更加深沉、更加浩瀚、仿佛执掌着部分轮回规则的威压,如同无形的潮汐般从城门内弥漫开来。
一位身着玄黑衮服、头戴九旒平天冠的身影,在一众气息更为强大的判官和鬼帅的簇拥下,缓步而出。
阎王!
并非传说中的十殿阎罗齐聚,但眼前这位,其衮服上绣着的并非寻常鬼物,而是完整的冥河奔流、六道轮转的宏大图景!他面容古拙,看不出具体年纪,双目深邃如渊,开阖间仿佛有亿万魂魄的生灭沉浮。他的步伐不快,却仿佛踏在某种规则的节点上,每一步落下,周围的空间都泛起细微的涟漪,让所有鬼魂,包括那些鬼将判官,都本能地低下头颅,以示敬畏。
我猜到了!他正是十殿阎罗之一,主管审判与刑罚的——秦广王!
他的目光,如同两轮冰冷的冥月,瞬间就穿透了空间,牢牢锁定了跪在门槛前、姿态卑微的我身上。
短暂的死寂。
然后,这位执掌地府刑狱的阎君,脸上竟瞬间如同冰河解冻,绽放出一种近乎“激动”和“痛惜”的表情!他脚步陡然加快,甚至带起了一丝残影,在身后那些判官鬼将惊愕的目光中,几步就跨越了那象征着天堑的距离,来到了我的面前!
“哎呀呀!神君!赵大帅!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秦广王的声音洪亮而充满“真挚”的情感,带着一种长辈看到杰出后辈蒙受委屈般的痛心疾首。他伸出双手,那双手白皙如玉,却蕴含着执掌生死轮回的恐怖力量,稳稳地、不容抗拒地扶住了我的双臂,要将我“搀扶”起来。
一股沛然莫御的柔和力量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规则之力。这力量并非攻击,却强大到足以瞬间抚平任何魂体的创伤,也足以让任何低于其境界的存在无法抗拒。这是阎罗的威严,亦是此刻“示好”的姿态。
我没有立刻顺势而起,反而“倔强”地微微抗拒了一下,头颅依旧低垂,声音带着“哽咽”和“惶恐”:“罪魂……不敢!伪造敕令,僭越犯上,罪该万死!请阎君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我的话语,依旧死死扣住“认罪”的核心,但姿态,却从绝对的卑微,变成了在阎王“搀扶”下的一种“倔强认错”。
“糊涂!糊涂啊赵大帅!” 秦广王的声音充满了“责备”和“惋惜”,手上的力量却加大了几分,强行将我扶起。他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睛近距离凝视着我,仿佛要看穿我的灵魂深处,“前线战事糜烂,叛军势大,生灵涂炭!值此危难之际,大帅能于微末之中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收复东境大片失地,斩将夺旗,立下不世之功勋!此乃大忠!大勇!大义!岂是区区一个‘伪造’的虚名可以抹杀的?!”
他声音朗朗,灌注了无上威严,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酆都城外,既是说给我听,更是说给所有人听:
“大帅啊!你可知,正是你这‘僭越’之举,为我地府保住了东境屏障!为无数阴魂野鬼争得了一线生机!为酆都重整旗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若论罪过,那是我等身居高位者调度不力、未能及时平叛之过!是我等愧对大帝信任,愧对地府苍生!岂能将这‘救火’的功臣,推上断头台?!那才是真正的不公!真正的寒了天下忠勇将士之心!”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高高在上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又巧妙地把我“伪造敕令”的行为定性为“事急从权”、“功大于过”的“救火”之举。瞬间就把我从“罪臣”的位置,抬到了“虽有瑕疵但功勋卓着”的忠臣良将高度。
“阎君……此言……折煞罪魂了!” 我“激动”得魂体微颤,脸上充满了“感激涕零”和“受之有愧”的复杂神情,顺势站了起来,但腰杆依旧微微躬着,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前线将士浴血,非铁柱一人之功!若无大帝洪福庇佑,若无酆都后方支撑,若无同袍用命,铁柱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挽颓势!铁柱……铁柱只是做了任何一个稍有血性的地府之魂,都会去做的事情罢了!” 我巧妙地将功劳分摊,既捧高了酆都,又点明了将士用命,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血性的普通鬼魂,进一步淡化“伪造”的严重性。
“好!好一个‘稍有血性的地府之魂都会去做’!” 秦广王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满是“激赏”,“这正是我地府所需的中流砥柱!正是大帝所期盼的忠勇之臣!”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我身后那依旧跪伏在地、沉默如山却散发着铁血意志的数万大军,声音更加洪亮,带着一种宣判般的威严:
“今日本王在此,代大帝宣谕:东境大捷,功在社稷!赵铁柱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虽有‘权宜’之失,然瑕不掩瑜!其‘冥府东方征伐大元帅’之职,由本王亲自作保,即日起,予以追认!实授!望尔再接再厉,统御雄师,为大帝分忧,为地府荡平叛逆!”
轰——!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追认!实授!” 这四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安定了城外数万大军的心!那些陷阵老卒眼中爆发出狂热的精光!厉魄麾下的酆都精锐也明显松了口气,看向我的眼神更加复杂,却也多了一分“名正言顺”的归属感。沿途归附的散兵更是激动不已。
围观的阴魂们也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在他们看来,这是酆都“明君”对“忠臣”的认可和褒奖!
“末将赵铁柱,叩谢大帝天恩!叩谢阎君厚爱!定当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我立刻顺势再次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激动”而“坚定”。这一次的下跪,是谢恩,是臣服,是名正言顺!与之前的请罪自辱,天壤之别!
“大帅请起!” 秦广王再次将我扶起,脸上笑容和煦如春风,“大军劳苦功高,一路跋涉辛苦,本王已命人在城外‘忠魂营’备下犒赏酒宴!请大帅率有功将士先行入营休整!待本王禀明大帝,为大帅及诸位有功将士,举行正式的封赏大典!”
“忠魂营”?城外?犒赏酒宴?
我心中冷笑一声。这是要将我和大军隔离在酆都权力核心之外的第一步。名为犒赏休整,实为监视和控制。既要安抚军心,又要防备我这头刚刚被“正名”的猛虎入城,搅动风云。
“阎君体恤,末将感激不尽!” 我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毫不犹豫地应下,“将士们确实疲惫,能在‘忠魂营’得阎君犒赏休整,是他们的福分!末将遵命!”
我答应的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这让秦广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满意。他似乎没想到我会如此“识趣”。
“好!大帅深明大义!” 秦广王笑容更盛,环视四周,朗声道,“诸位将士!尔等为我地府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今日之犒赏,是尔等应得!望尔等安心休整,整军备战!来日随赵大帅,再立新功!”
“谢阎君!谢大帅!吾等誓死效忠大帝!效忠大帅!” 张散、李迷、王纶等心腹将领立刻带头,数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九幽!这口号,巧妙地将“大帝”放在了“大帅”之前,却又点明了效忠的对象包含大帅,让秦广王挑不出毛病。
秦广王满意地点点头,又对我语重心长地道:“大帅一路辛苦,也请好生休养。待封赏大典时,本王再与大帅把酒言欢,细听大帅讲述那东境荡寇的惊险传奇!” 他顿了顿,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对了,关于那‘敕令’的细节,以及大帅在军中整肃、人事任命等具体事宜,待大帅休整好了,本王再派人前来,与大帅细细‘梳理’一番,也好完善卷宗,上报大帝。”
来了!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追认实授”元帅之职,是给你面子,安军心民心。但“梳理”敕令细节和军中人事?这就是要名正言顺地伸手进我的军队,查我的底,分我的权!甚至可能以此为突破口,找出我更多的“破绽”!
我心中警铃大作,脸上却露出无比“诚恳”和“配合”的笑容:“阎君思虑周全,末将感激不尽!军中琐事,一切皆按规矩来办!末将定当全力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把“按规矩”和“配合”咬得很重,暗示我会遵守规则,但同时也划下了界限——是“配合”调查,而不是“任由”宰割。
秦广王深深看了我一眼,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亿万星辰生灭,最终化作一片和煦的笑意:“好!有大帅此言,本王就放心了!来人!引赵大帅及有功将士,入忠魂营!”
他身后立刻有判官上前引路。
我再次对秦广王躬身行礼:“末将告退!” 然后转身,对着身后的大军,声音恢复了统帅的威严与沉稳:“众将士听令!随本帅——入营!”
数万大军轰然应诺,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如同沉默的钢铁洪流,跟随着引路的判官,朝着酆都城侧面那片被强大禁制笼罩、如同巨大兵营的区域开拔。
转身的瞬间,我脸上那“感激涕零”、“受宠若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冰封般的冷静。血晶在识海中微微跳动,传递着一丝嘲弄的意念。
第一步,踏入酆都势力范围,名正言顺地站稳脚跟,完成了。
这忠魂营,既是休整之地,亦是新的战场。
而那位看似“兄友弟恭”的秦广王阎君,显然,绝非易与之辈。
忠魂营,名虽忠魂,实则囚笼。
巨大的营盘紧邻酆都城高耸的城墙而建,被层层叠叠、闪烁着幽蓝符文的禁制光幕笼罩。这些禁制不仅隔绝内外神识窥探,更隐隐散发着压制魂力、禁锢空间的波动。营内建筑粗糙而冰冷,由巨大的黑色冥石垒砌而成,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更像一座戒备森严的要塞监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息,与城外荒原那种野性的肃杀截然不同。
数万大军入驻,虽带来了铁血之气,却也瞬间被这无形的牢笼所束缚。将士们卸下甲胄,脸上却无多少休整的轻松,更多的是警惕与不安。这里没有凯旋应有的热烈欢迎,只有酆都派来的监军官吏那冰冷审视的目光。
果然,大军入驻的次日,一支由判官、阴律司主簿、功曹组成的“梳理”队伍便浩浩荡荡开进了忠魂营。为首者,正是秦广王麾下以铁面无私、刻板严苛着称的“铁笔判官”王显。此人气息沉凝,已达鬼仙巅峰,手持一杆闪烁着冰冷符文的判官笔,身后跟着数十名手持卷宗、气息精干的文书鬼吏。他们一来,便占据了营中最大的议事厅,摆开了架势。
“赵大帅,”王显面无表情,声音如同两块生铁摩擦,“奉阎君谕令,前来梳理东境战事卷宗、核实军功、厘清人事,并……详查‘敕令’事宜。请大帅配合,召集相关将领及文吏,接受问询。”
来了!查底、分权、找茬,三管齐下!
“王判官辛苦!”我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仿佛对这场审查毫无芥蒂,“末将早已吩咐下去,所有卷宗、名册、战报均已备齐。张散!李迷!王纶!还有厉魄将军!速速带人,将东西抬进来!尔等务必全力配合王判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诺!”张散等人齐声应命,立刻带着一群亲兵,抬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名册进入议事厅。这些卷宗,是张散等人早就精心“准备”过的。真正的核心机密,如伪造敕令的具体过程、我与玄阴的密谋、对厉魄的控制手段、以及军中真正的心腹网络,自然不可能记录在案。
但东境历次战役的战报、斩获、伤亡、收复失地等“功绩”,却做得详实无比,甚至刻意夸大了一些斩获,以彰显“神君”的英明神武。人事任命上,厉魄及其麾下将领的职位清晰明确,张散、李迷、王纶等心腹的晋升路径也看似“合情合理”,都是从“基层战功”累积而来。
王显目光如电,扫过堆积如山的卷宗,又冷冷地扫视着肃立一旁的张散、厉魄等人,开始了他一丝不苟、近乎吹毛求疵的“梳理”。
盘问开始了。
“黑风谷伏击战,你部上报斩首叛军精锐三千,自身伤亡八百?如何证明?”
“回大人!有叛军将旗三面,缴获制式魂兵一千二百件为证!伤亡名录在此,皆按手印魂记,可随时查验魂灯!”张散回答得滴水不漏,甚至主动奉上缴获的残破将旗和魂兵样本。
“苍林堡攻城战,你称引动地火熔岩破城?何人所为?如何引动?”
“回大人!乃大帅亲临前线,以无上神通沟通地脉,引动地火!末将等亲眼所见!破城后熔岩痕迹犹在,大人可随时派人勘察!”李迷一脸“崇敬”地看向我,语气斩钉截铁。
“厉魄将军,你乃酆都老将,为何甘居赵大帅麾下?对此‘权宜’敕令,当初可有疑虑?”
“回王判官!”厉魄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复杂却最终化为坚定的神情,“末将初时确有疑虑!然,值此大厦将倾之际,赵大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其勇武、谋略、担当,皆令末将折服!东境光复,乃铁一般的事实!末将身为地府之将,自当追随能战、敢战、能胜之统帅!至于敕令……事急从权,大帅所为,乃为大局!末将……心服口服!”他这番话半真半假,但配合他那张不苟言笑、自带威严的老将面孔,说服力极强。
王显的问题刁钻刻薄,试图从将领的微表情、卷宗的时间差、战报的细节矛盾中找出破绽。他身后的文书鬼吏更是如同最精密的机器,飞快地翻阅卷宗,核对名录,计算损耗,试图找出贪墨军饷、虚报战功的证据。
然而,结果却让他们既失望又困惑。
账目清晰,分毫不差。缴获与上报基本吻合,甚至略多。伤亡名录与残留的魂灯印记对应无误。将领们的口供高度一致,对“神君”赵铁柱的推崇发自内心,对伪造敕令一事,统一口径为“情非得已,功大于过”。他们甚至找来了许多普通的鬼卒询问,得到的回答无不是:
“大帅带着我们打胜仗!”
“跟着大帅有肉吃!”
“大帅从不克扣我们的军饷!”
“要不是大帅,我早就魂飞魄散了!”
一连数日,高强度、全方位的“梳理”下来,王显那铁板一样的脸上,也罕见地出现了一丝疲惫和……茫然。他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能置我于死地的罪证。相反,他看到的是一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对主帅忠诚到近乎狂热的铁血之师!他看到的是一个“虽有瑕疵”但功勋卓着、深得军心民心的“乱世英雄”!
这与他预想中“骄兵悍将”、“拥兵自重”、“破绽百出”的形象大相径庭。
一日,王显在营中巡视,恰好看到一群刚从演武场下来的普通鬼卒围坐在一起休息。一个年轻鬼卒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你们是没看见!当时叛军那个大将,骑着三头冥犬就冲过来了!那气势,吓得我腿肚子都转筋!可咱们大帅呢?嘿!就那么站着,动都没动!等那家伙冲到跟前,大帅就伸出一根手指头,就那么轻轻一点!啪!你们猜怎么着?那家伙连人带狗,直接就炸了!炸得漫天都是魂火渣子!啧啧啧……神君就是神君!”
周围的鬼卒听得如痴如醉,眼神狂热。
王显脚步一顿,眉头紧锁。他身边的文书低声道:“大人,此乃夸大其词,战场之上,岂有……”
“够了。”王显罕见地打断了文书的话,他看着那群沉浸在“神君”传说中、脸上洋溢着崇拜与自豪的普通鬼卒,眼神复杂。他忽然觉得,自己带来的卷宗和冰冷的数字,在这些鲜活、狂热的信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自己不是在审查一个罪犯,而是在试图给一个冉冉升起的“英雄”泼脏水。
他沉默地转身离开,背影显得有些萧索。
营帐内,听着张散绘声绘色地描述王显吃瘪的表情,我和厉魄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荒谬的笑意。
“大帅,这王显……似乎开始怀疑鬼生了。”张散憋着笑道。
“意料之中。”我端起一杯冰冷的魂茶,抿了一口,“我们给他看的,本就是他想看的‘功绩’和‘忠诚’。他找不到破绽,是因为破绽根本不在这些明面上。他越是查得细,就越会被这‘完美’的假象和沸腾的军心所迷惑。人心,尤其是当这人心汇聚成势时,本身就是最好的屏障和迷魂汤。”
就在这时,我心神微微一动。识海深处,与玄阴特使之间那缕极其隐秘的魂念链接传来了一丝微弱的波动——一个代表着“顺利”的简单讯号。
玄阴已经回到酆都城了。
我并不担心他会背叛。他灵魂深处有我留下的双重烙印——共工血晶的邪力侵蚀与模拟神力构筑的禁制。更重要的是,他发下的“魂飞魄散”之誓,受冥冥中的“天罚”规则制约,绝非儿戏。他比我更清楚背叛的代价。
而且,我交给他的任务,对他而言,并非难事,甚至可能带来好处。
玄阴身为酆都巡狩特使,身份特殊,能接触到酆都城权力场的核心圈子。他的任务很简单:利用他的身份和影响力,在酆都城内,不动声色地为我“美言”,为我铺路。
在阎君们私下议事时,“无意间”流露出对“赵大帅”治军严明、战力强悍的“赞叹”。
在与同僚鬼吏饮酒作乐时,“感慨”前线将士对“神君”的狂热拥戴,以及东境百姓的称颂。
在路过某些重要的鬼市、茶楼时,“偶然”听到并“深以为然”地复述那些关于“神君”的传奇故事。
甚至,可以“忧心忡忡”地向某些实权派暗示:像赵铁柱这样能打仗、有威望的统帅,若不能妥善安抚,万一被逼反,或者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拉拢,对酆都将是何等灾难?
这些“美言”,看似无心,实则句句诛心。它们会在酆都的权力场中悄然发酵,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会让那些原本对我充满敌意和猜忌的权贵们,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会让那些中立派,开始对我产生好奇甚至一丝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在酆都权力圈中的“人设”——一个功高震主但暂时可控的悍将,一个值得拉拢或至少不能轻易打压的实权派,一个能解决叛军麻烦的“利刃”。
这比我自己在忠魂营里喊一万句口号都有效。
“大帅,玄阴那边……”厉魄低声询问,眼神中带着一丝对那特使的忌惮。
“他已在城中。”我放下茶杯,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桌面,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厚重的壁垒,投向了那座阴云笼罩的巨城,“舆论这把火,我们已经在城外烧得够旺了。现在,该让这把火,烧进酆都城里去了。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也感受一下这‘民意’的温度。”
“王显查不出什么,玄阴在城内活动,再加上城外这数万随时可能因‘委屈’而哗变的铁军……”张散眼中闪烁着精光,“大帅,您这是把酆都架在火上烤啊!”
“不是烤,是让他们看清楚形势。”我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让他们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既然把我‘请’进了这忠魂营,给了我‘名分’,那么接下来,就不是他们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了。”
我看向营帐外那片被禁制笼罩的天空,血晶在识海中微微跳动,传递着一种掌控棋局的冷静与期待。
忠魂营的梳理,是酆都对我底线的试探。
而玄阴在城内的行动,则是我对酆都权力场无声的渗透与反击。
时间仿佛凝固。每一息都漫长得如同一个轮回。
终于,那扇仿佛亘古未曾开启的、由不知名黑沉金属铸造的巨大城门,在无数巨大齿轮咬合的“嘎吱”声和沉重铁链拖拽的“哗啦”声中,缓缓向内打开了一道缝隙!一股远比城外更加浓郁、更加精纯、也更加腐朽的阴冥之气,如同决堤的洪流般汹涌而出!
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号角声!低沉、肃杀,带着一种古老而威严的仪式感。
城门彻底洞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队身披玄黑色重甲、手持燃烧着幽蓝魂火的巨大战戟、身高近丈的鬼门力士!他们如同两堵移动的钢铁城墙,迈着沉重整齐的步伐踏出城门,分列两旁。沉重的脚步声踏在由无数痛苦面孔凝固而成的黑色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魂体深处,彰显着酆都无可置疑的武力与威严。
力士之后,是身着各色判官袍服、手持生死簿或判官笔的身影,他们面色或肃穆,或阴沉,或带着审视的探究,鱼贯而出,足有数十位之多!这些都是酆都权力场的中层砥柱,掌控着地府运转的无数细则。
再之后,是骑着狰狞冥兽、身披华丽鬼将战甲的将领们!他们气息沉凝,煞气凛然,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扫过城外跪伏的大军和我,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忌惮,甚至是一丝隐藏极深的敌意。厉魄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此刻却沉默地跪在城外大军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排场极大,规格极高!这无疑是在展示酆都的底蕴与威仪,试图以势压人,抵消城外那汹涌的民意与军威!
然而,这浩大的仪仗并非终点。
当所有判官、鬼将都肃立两旁,形成一条通往城内的森严通道时,一股更加深沉、更加浩瀚、仿佛执掌着部分轮回规则的威压,如同无形的潮汐般从城门内弥漫开来。
一位身着玄黑衮服、头戴九旒平天冠的身影,在一众气息更为强大的判官和鬼帅的簇拥下,缓步而出。
阎王!
并非传说中的十殿阎罗齐聚,但眼前这位,其衮服上绣着的并非寻常鬼物,而是完整的冥河奔流、六道轮转的宏大图景!他面容古拙,看不出具体年纪,双目深邃如渊,开阖间仿佛有亿万魂魄的生灭沉浮。他的步伐不快,却仿佛踏在某种规则的节点上,每一步落下,周围的空间都泛起细微的涟漪,让所有鬼魂,包括那些鬼将判官,都本能地低下头颅,以示敬畏。
我猜到了!他正是十殿阎罗之一,主管审判与刑罚的——秦广王!
他的目光,如同两轮冰冷的冥月,瞬间就穿透了空间,牢牢锁定了跪在门槛前、姿态卑微的我身上。
短暂的死寂。
然后,这位执掌地府刑狱的阎君,脸上竟瞬间如同冰河解冻,绽放出一种近乎“激动”和“痛惜”的表情!他脚步陡然加快,甚至带起了一丝残影,在身后那些判官鬼将惊愕的目光中,几步就跨越了那象征着天堑的距离,来到了我的面前!
“哎呀呀!神君!赵大帅!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秦广王的声音洪亮而充满“真挚”的情感,带着一种长辈看到杰出后辈蒙受委屈般的痛心疾首。他伸出双手,那双手白皙如玉,却蕴含着执掌生死轮回的恐怖力量,稳稳地、不容抗拒地扶住了我的双臂,要将我“搀扶”起来。
一股沛然莫御的柔和力量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规则之力。这力量并非攻击,却强大到足以瞬间抚平任何魂体的创伤,也足以让任何低于其境界的存在无法抗拒。这是阎罗的威严,亦是此刻“示好”的姿态。
我没有立刻顺势而起,反而“倔强”地微微抗拒了一下,头颅依旧低垂,声音带着“哽咽”和“惶恐”:“罪魂……不敢!伪造敕令,僭越犯上,罪该万死!请阎君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我的话语,依旧死死扣住“认罪”的核心,但姿态,却从绝对的卑微,变成了在阎王“搀扶”下的一种“倔强认错”。
“糊涂!糊涂啊赵大帅!” 秦广王的声音充满了“责备”和“惋惜”,手上的力量却加大了几分,强行将我扶起。他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睛近距离凝视着我,仿佛要看穿我的灵魂深处,“前线战事糜烂,叛军势大,生灵涂炭!值此危难之际,大帅能于微末之中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收复东境大片失地,斩将夺旗,立下不世之功勋!此乃大忠!大勇!大义!岂是区区一个‘伪造’的虚名可以抹杀的?!”
他声音朗朗,灌注了无上威严,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酆都城外,既是说给我听,更是说给所有人听:
“大帅啊!你可知,正是你这‘僭越’之举,为我地府保住了东境屏障!为无数阴魂野鬼争得了一线生机!为酆都重整旗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若论罪过,那是我等身居高位者调度不力、未能及时平叛之过!是我等愧对大帝信任,愧对地府苍生!岂能将这‘救火’的功臣,推上断头台?!那才是真正的不公!真正的寒了天下忠勇将士之心!”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高高在上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又巧妙地把我“伪造敕令”的行为定性为“事急从权”、“功大于过”的“救火”之举。瞬间就把我从“罪臣”的位置,抬到了“虽有瑕疵但功勋卓着”的忠臣良将高度。
“阎君……此言……折煞罪魂了!” 我“激动”得魂体微颤,脸上充满了“感激涕零”和“受之有愧”的复杂神情,顺势站了起来,但腰杆依旧微微躬着,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前线将士浴血,非铁柱一人之功!若无大帝洪福庇佑,若无酆都后方支撑,若无同袍用命,铁柱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挽颓势!铁柱……铁柱只是做了任何一个稍有血性的地府之魂,都会去做的事情罢了!” 我巧妙地将功劳分摊,既捧高了酆都,又点明了将士用命,更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血性的普通鬼魂,进一步淡化“伪造”的严重性。
“好!好一个‘稍有血性的地府之魂都会去做’!” 秦广王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脸上满是“激赏”,“这正是我地府所需的中流砥柱!正是大帝所期盼的忠勇之臣!”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我身后那依旧跪伏在地、沉默如山却散发着铁血意志的数万大军,声音更加洪亮,带着一种宣判般的威严:
“今日本王在此,代大帝宣谕:东境大捷,功在社稷!赵铁柱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虽有‘权宜’之失,然瑕不掩瑜!其‘冥府东方征伐大元帅’之职,由本王亲自作保,即日起,予以追认!实授!望尔再接再厉,统御雄师,为大帝分忧,为地府荡平叛逆!”
轰——!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追认!实授!” 这四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安定了城外数万大军的心!那些陷阵老卒眼中爆发出狂热的精光!厉魄麾下的酆都精锐也明显松了口气,看向我的眼神更加复杂,却也多了一分“名正言顺”的归属感。沿途归附的散兵更是激动不已。
围观的阴魂们也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在他们看来,这是酆都“明君”对“忠臣”的认可和褒奖!
“末将赵铁柱,叩谢大帝天恩!叩谢阎君厚爱!定当肝脑涂地,以报万一!” 我立刻顺势再次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激动”而“坚定”。这一次的下跪,是谢恩,是臣服,是名正言顺!与之前的请罪自辱,天壤之别!
“大帅请起!” 秦广王再次将我扶起,脸上笑容和煦如春风,“大军劳苦功高,一路跋涉辛苦,本王已命人在城外‘忠魂营’备下犒赏酒宴!请大帅率有功将士先行入营休整!待本王禀明大帝,为大帅及诸位有功将士,举行正式的封赏大典!”
“忠魂营”?城外?犒赏酒宴?
我心中冷笑一声。这是要将我和大军隔离在酆都权力核心之外的第一步。名为犒赏休整,实为监视和控制。既要安抚军心,又要防备我这头刚刚被“正名”的猛虎入城,搅动风云。
“阎君体恤,末将感激不尽!” 我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毫不犹豫地应下,“将士们确实疲惫,能在‘忠魂营’得阎君犒赏休整,是他们的福分!末将遵命!”
我答应的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这让秦广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满意。他似乎没想到我会如此“识趣”。
“好!大帅深明大义!” 秦广王笑容更盛,环视四周,朗声道,“诸位将士!尔等为我地府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今日之犒赏,是尔等应得!望尔等安心休整,整军备战!来日随赵大帅,再立新功!”
“谢阎君!谢大帅!吾等誓死效忠大帝!效忠大帅!” 张散、李迷、王纶等心腹将领立刻带头,数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九幽!这口号,巧妙地将“大帝”放在了“大帅”之前,却又点明了效忠的对象包含大帅,让秦广王挑不出毛病。
秦广王满意地点点头,又对我语重心长地道:“大帅一路辛苦,也请好生休养。待封赏大典时,本王再与大帅把酒言欢,细听大帅讲述那东境荡寇的惊险传奇!” 他顿了顿,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对了,关于那‘敕令’的细节,以及大帅在军中整肃、人事任命等具体事宜,待大帅休整好了,本王再派人前来,与大帅细细‘梳理’一番,也好完善卷宗,上报大帝。”
来了!这才是真正的杀招!
“追认实授”元帅之职,是给你面子,安军心民心。但“梳理”敕令细节和军中人事?这就是要名正言顺地伸手进我的军队,查我的底,分我的权!甚至可能以此为突破口,找出我更多的“破绽”!
我心中警铃大作,脸上却露出无比“诚恳”和“配合”的笑容:“阎君思虑周全,末将感激不尽!军中琐事,一切皆按规矩来办!末将定当全力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把“按规矩”和“配合”咬得很重,暗示我会遵守规则,但同时也划下了界限——是“配合”调查,而不是“任由”宰割。
秦广王深深看了我一眼,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亿万星辰生灭,最终化作一片和煦的笑意:“好!有大帅此言,本王就放心了!来人!引赵大帅及有功将士,入忠魂营!”
他身后立刻有判官上前引路。
我再次对秦广王躬身行礼:“末将告退!” 然后转身,对着身后的大军,声音恢复了统帅的威严与沉稳:“众将士听令!随本帅——入营!”
数万大军轰然应诺,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如同沉默的钢铁洪流,跟随着引路的判官,朝着酆都城侧面那片被强大禁制笼罩、如同巨大兵营的区域开拔。
转身的瞬间,我脸上那“感激涕零”、“受宠若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冰封般的冷静。血晶在识海中微微跳动,传递着一丝嘲弄的意念。
第一步,踏入酆都势力范围,名正言顺地站稳脚跟,完成了。
这忠魂营,既是休整之地,亦是新的战场。
而那位看似“兄友弟恭”的秦广王阎君,显然,绝非易与之辈。
忠魂营,名虽忠魂,实则囚笼。
巨大的营盘紧邻酆都城高耸的城墙而建,被层层叠叠、闪烁着幽蓝符文的禁制光幕笼罩。这些禁制不仅隔绝内外神识窥探,更隐隐散发着压制魂力、禁锢空间的波动。营内建筑粗糙而冰冷,由巨大的黑色冥石垒砌而成,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更像一座戒备森严的要塞监狱。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息,与城外荒原那种野性的肃杀截然不同。
数万大军入驻,虽带来了铁血之气,却也瞬间被这无形的牢笼所束缚。将士们卸下甲胄,脸上却无多少休整的轻松,更多的是警惕与不安。这里没有凯旋应有的热烈欢迎,只有酆都派来的监军官吏那冰冷审视的目光。
果然,大军入驻的次日,一支由判官、阴律司主簿、功曹组成的“梳理”队伍便浩浩荡荡开进了忠魂营。为首者,正是秦广王麾下以铁面无私、刻板严苛着称的“铁笔判官”王显。此人气息沉凝,已达鬼仙巅峰,手持一杆闪烁着冰冷符文的判官笔,身后跟着数十名手持卷宗、气息精干的文书鬼吏。他们一来,便占据了营中最大的议事厅,摆开了架势。
“赵大帅,”王显面无表情,声音如同两块生铁摩擦,“奉阎君谕令,前来梳理东境战事卷宗、核实军功、厘清人事,并……详查‘敕令’事宜。请大帅配合,召集相关将领及文吏,接受问询。”
来了!查底、分权、找茬,三管齐下!
“王判官辛苦!”我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仿佛对这场审查毫无芥蒂,“末将早已吩咐下去,所有卷宗、名册、战报均已备齐。张散!李迷!王纶!还有厉魄将军!速速带人,将东西抬进来!尔等务必全力配合王判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诺!”张散等人齐声应命,立刻带着一群亲兵,抬着堆积如山的卷宗、名册进入议事厅。这些卷宗,是张散等人早就精心“准备”过的。真正的核心机密,如伪造敕令的具体过程、我与玄阴的密谋、对厉魄的控制手段、以及军中真正的心腹网络,自然不可能记录在案。
但东境历次战役的战报、斩获、伤亡、收复失地等“功绩”,却做得详实无比,甚至刻意夸大了一些斩获,以彰显“神君”的英明神武。人事任命上,厉魄及其麾下将领的职位清晰明确,张散、李迷、王纶等心腹的晋升路径也看似“合情合理”,都是从“基层战功”累积而来。
王显目光如电,扫过堆积如山的卷宗,又冷冷地扫视着肃立一旁的张散、厉魄等人,开始了他一丝不苟、近乎吹毛求疵的“梳理”。
盘问开始了。
“黑风谷伏击战,你部上报斩首叛军精锐三千,自身伤亡八百?如何证明?”
“回大人!有叛军将旗三面,缴获制式魂兵一千二百件为证!伤亡名录在此,皆按手印魂记,可随时查验魂灯!”张散回答得滴水不漏,甚至主动奉上缴获的残破将旗和魂兵样本。
“苍林堡攻城战,你称引动地火熔岩破城?何人所为?如何引动?”
“回大人!乃大帅亲临前线,以无上神通沟通地脉,引动地火!末将等亲眼所见!破城后熔岩痕迹犹在,大人可随时派人勘察!”李迷一脸“崇敬”地看向我,语气斩钉截铁。
“厉魄将军,你乃酆都老将,为何甘居赵大帅麾下?对此‘权宜’敕令,当初可有疑虑?”
“回王判官!”厉魄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复杂却最终化为坚定的神情,“末将初时确有疑虑!然,值此大厦将倾之际,赵大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其勇武、谋略、担当,皆令末将折服!东境光复,乃铁一般的事实!末将身为地府之将,自当追随能战、敢战、能胜之统帅!至于敕令……事急从权,大帅所为,乃为大局!末将……心服口服!”他这番话半真半假,但配合他那张不苟言笑、自带威严的老将面孔,说服力极强。
王显的问题刁钻刻薄,试图从将领的微表情、卷宗的时间差、战报的细节矛盾中找出破绽。他身后的文书鬼吏更是如同最精密的机器,飞快地翻阅卷宗,核对名录,计算损耗,试图找出贪墨军饷、虚报战功的证据。
然而,结果却让他们既失望又困惑。
账目清晰,分毫不差。缴获与上报基本吻合,甚至略多。伤亡名录与残留的魂灯印记对应无误。将领们的口供高度一致,对“神君”赵铁柱的推崇发自内心,对伪造敕令一事,统一口径为“情非得已,功大于过”。他们甚至找来了许多普通的鬼卒询问,得到的回答无不是:
“大帅带着我们打胜仗!”
“跟着大帅有肉吃!”
“大帅从不克扣我们的军饷!”
“要不是大帅,我早就魂飞魄散了!”
一连数日,高强度、全方位的“梳理”下来,王显那铁板一样的脸上,也罕见地出现了一丝疲惫和……茫然。他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能置我于死地的罪证。相反,他看到的是一支军纪严明、士气高昂、对主帅忠诚到近乎狂热的铁血之师!他看到的是一个“虽有瑕疵”但功勋卓着、深得军心民心的“乱世英雄”!
这与他预想中“骄兵悍将”、“拥兵自重”、“破绽百出”的形象大相径庭。
一日,王显在营中巡视,恰好看到一群刚从演武场下来的普通鬼卒围坐在一起休息。一个年轻鬼卒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你们是没看见!当时叛军那个大将,骑着三头冥犬就冲过来了!那气势,吓得我腿肚子都转筋!可咱们大帅呢?嘿!就那么站着,动都没动!等那家伙冲到跟前,大帅就伸出一根手指头,就那么轻轻一点!啪!你们猜怎么着?那家伙连人带狗,直接就炸了!炸得漫天都是魂火渣子!啧啧啧……神君就是神君!”
周围的鬼卒听得如痴如醉,眼神狂热。
王显脚步一顿,眉头紧锁。他身边的文书低声道:“大人,此乃夸大其词,战场之上,岂有……”
“够了。”王显罕见地打断了文书的话,他看着那群沉浸在“神君”传说中、脸上洋溢着崇拜与自豪的普通鬼卒,眼神复杂。他忽然觉得,自己带来的卷宗和冰冷的数字,在这些鲜活、狂热的信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甚至产生了一种荒谬的感觉:自己不是在审查一个罪犯,而是在试图给一个冉冉升起的“英雄”泼脏水。
他沉默地转身离开,背影显得有些萧索。
营帐内,听着张散绘声绘色地描述王显吃瘪的表情,我和厉魄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荒谬的笑意。
“大帅,这王显……似乎开始怀疑鬼生了。”张散憋着笑道。
“意料之中。”我端起一杯冰冷的魂茶,抿了一口,“我们给他看的,本就是他想看的‘功绩’和‘忠诚’。他找不到破绽,是因为破绽根本不在这些明面上。他越是查得细,就越会被这‘完美’的假象和沸腾的军心所迷惑。人心,尤其是当这人心汇聚成势时,本身就是最好的屏障和迷魂汤。”
就在这时,我心神微微一动。识海深处,与玄阴特使之间那缕极其隐秘的魂念链接传来了一丝微弱的波动——一个代表着“顺利”的简单讯号。
玄阴已经回到酆都城了。
我并不担心他会背叛。他灵魂深处有我留下的双重烙印——共工血晶的邪力侵蚀与模拟神力构筑的禁制。更重要的是,他发下的“魂飞魄散”之誓,受冥冥中的“天罚”规则制约,绝非儿戏。他比我更清楚背叛的代价。
而且,我交给他的任务,对他而言,并非难事,甚至可能带来好处。
玄阴身为酆都巡狩特使,身份特殊,能接触到酆都城权力场的核心圈子。他的任务很简单:利用他的身份和影响力,在酆都城内,不动声色地为我“美言”,为我铺路。
在阎君们私下议事时,“无意间”流露出对“赵大帅”治军严明、战力强悍的“赞叹”。
在与同僚鬼吏饮酒作乐时,“感慨”前线将士对“神君”的狂热拥戴,以及东境百姓的称颂。
在路过某些重要的鬼市、茶楼时,“偶然”听到并“深以为然”地复述那些关于“神君”的传奇故事。
甚至,可以“忧心忡忡”地向某些实权派暗示:像赵铁柱这样能打仗、有威望的统帅,若不能妥善安抚,万一被逼反,或者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拉拢,对酆都将是何等灾难?
这些“美言”,看似无心,实则句句诛心。它们会在酆都的权力场中悄然发酵,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会让那些原本对我充满敌意和猜忌的权贵们,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会让那些中立派,开始对我产生好奇甚至一丝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在酆都权力圈中的“人设”——一个功高震主但暂时可控的悍将,一个值得拉拢或至少不能轻易打压的实权派,一个能解决叛军麻烦的“利刃”。
这比我自己在忠魂营里喊一万句口号都有效。
“大帅,玄阴那边……”厉魄低声询问,眼神中带着一丝对那特使的忌惮。
“他已在城中。”我放下茶杯,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桌面,目光仿佛穿透了营帐厚重的壁垒,投向了那座阴云笼罩的巨城,“舆论这把火,我们已经在城外烧得够旺了。现在,该让这把火,烧进酆都城里去了。让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也感受一下这‘民意’的温度。”
“王显查不出什么,玄阴在城内活动,再加上城外这数万随时可能因‘委屈’而哗变的铁军……”张散眼中闪烁着精光,“大帅,您这是把酆都架在火上烤啊!”
“不是烤,是让他们看清楚形势。”我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让他们明白,请神容易送神难。既然把我‘请’进了这忠魂营,给了我‘名分’,那么接下来,就不是他们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了。”
我看向营帐外那片被禁制笼罩的天空,血晶在识海中微微跳动,传递着一种掌控棋局的冷静与期待。
忠魂营的梳理,是酆都对我底线的试探。
而玄阴在城内的行动,则是我对酆都权力场无声的渗透与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