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四九城胡同里的风已经带了些凉意,傍晚的天暗得比夏天快,国营饭店门口那盏搪瓷招牌灯刚亮起来,昏黄的光裹着饭菜香,勾得路过的人忍不住多瞅两眼。
阎解成走在前面,瘦高的身子晃得跟根晾衣杆似的,身上那件深灰色中山装明显不合身——
肩线垮到胳膊肘,下摆盖过了屁股,袖口卷了两圈还露出半截手腕,是他头天晚上从阎埠贵那儿“租”来的,说好租一天两毛钱。
这会儿他挺了挺微驼的背,手不自觉地拽着衣襟往下顺,试图遮住腰间皱成褶子的布料,倒也借着这身“体面衣裳”,撑出了几分人模狗样。
他攥着口袋里的钱和票证,手心都出了汗。
二十块钱是他爹阎埠贵“借”的——还特意强调按老规矩算利息。
再加上他自己攒了几个月的五块多钱,求爷爷告奶奶弄来的两张肉票、一斤半粮票,这会儿揣在怀里,跟揣着金元宝似的,每走一步都得摸两下,生怕掉了。
徐桂花跟在他身边,步子迈得轻缓,透着股工厂女工的利落劲儿——自打上回改造完被安排进服装厂上班。
虽说每天踩缝纫机累得腰酸背痛,可好歹有了份正经营生,不用再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算是“因祸得福”。
她穿件浅米色的卡其布衬衫——是服装厂发的劳保服,洗得有些泛白,领口别着枚小小的塑料梅花胸针,是那会儿姑娘家时兴的装饰;
下身是条深青色的裤子,裤脚扎在黑色方口布鞋里,衬得腿又细又直;
头发梳成两条油亮的麻花辫,辫梢用深绿色的绸带系着,随着走路的动作轻轻晃,风一吹,辫梢扫过肩头,添了几分柔气。
论模样,徐桂花确实撑得起“俏”字——皮肤是天生的白皮肤,不像胡同里姑娘那样带着晒出来的红晕,倒像浸在凉水里养出来的,透着瓷实的润;
眼睛是标准的杏眼,双眼皮褶子又宽又匀,眼尾微微上挑,看人时似笑非笑,眼仁黑得发亮,像含着两汪水;鼻梁不算高,却小巧秀气,鼻尖微微翘着;
最惹眼的是胸脯,衬衫扣子规规矩矩扣到第二颗,却还是裹不住那饱满的弧度,走路时随着步子轻轻晃,把卡其布衬衫撑得微微发紧,连带着腰间的曲线都显得软乎乎的。
阎解成走两步就忍不住往她身上瞟,目光总在她胸口和脸蛋之间打转,喉结悄悄滚两下,又赶紧移开视线,假装看路边的电线杆。
徐桂花早把他那点心思看在眼里,垂着眼帘,手指绞着衣角,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臭男人都是一个德行,见了漂亮脸蛋就挪不动眼,还装什么正经。
嘴上却柔声细语:“解成哥,其实不用来这么好的地方,咱随便找个小吃摊吃碗面就行,别太破费了。”
这话正戳在阎解成心坎上,可他又想起他爹的嘱咐——
“别让姑娘觉得咱小家子气”,只能硬着头皮挺了挺腰,拽了拽中山装的领子:“那哪成?跟你处对象,还能委屈你吃小摊?咱今儿就吃国营饭店,让你尝尝正经的炒菜!”
嘴上说得敞亮,迈进饭店门槛时,他还是忍不住往柜台瞅了眼——墙上贴着价目表,红烧肉八毛一份,还得要肉票;
炒鸡蛋五毛,粮票一两;就连最便宜的白菜豆腐,都要三毛。
他心里咯噔一下,悄悄把口袋里的钱又捏紧了些,中山装的口袋被他攥得发皱。
找了个靠角落的桌子坐下,服务员端着搪瓷茶壶过来,“哐当”一声把杯子放在桌上:“要啥?赶紧点,后面还等着呢!”
阎解成赶紧拿起桌上的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日菜品,字歪歪扭扭的,他却盯着看了半天,手指在“白菜豆腐”那行来回蹭。
徐桂花托着腮,手肘撑在桌上,露出半截白生生的手腕,眼神落在邻桌的红烧鱼上。
那搪瓷盘里的鱼块裹着红亮的酱汁,鱼皮微微起皱,泛着勾人的油光,连飘在汤里的葱段都透着香,看得她喉头悄悄动了动。
可即便这样,她也只敢多看两眼,知道阎解成那抠门性子,绝舍不得掏这个钱。
她嘴上却依旧软乎乎的:“解成哥,我不挑的,随便点两个菜就行,你吃啥我就吃啥。”
阎解成咽了口唾沫,指尖在“炒鸡蛋”上顿了顿——五毛,还得一两粮票,够他全家吃两顿窝头就咸菜了。
他抬头刚想开口,又瞥见徐桂花垂着的眼睫,那睫毛又长又密,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话到嘴边又改了口:“那啥,咱先点个白菜豆腐,再……再点个炒土豆丝?这俩菜清淡,吃着爽口。”
徐桂花脸上的笑僵了一瞬,很快又恢复了柔和,只是眼尾的水光淡了些,声音低了些:“行,听你的,土豆丝也挺好吃的。”
心里却翻了个白眼——合着攒了半天票,就吃俩素菜?
还不如跟许大茂那回,人家至少还点了盘鸡肉,让她沾了两口荤腥,哪像这阎解成,穿件借来的中山装就装阔气,骨子里还是个抠门鬼。
服务员立刻拿过算盘“噼里啪啦”一算:“白菜豆腐,四毛五一份——豆腐金贵,得按份算;炒土豆丝,三毛钱一份。主食要啥?窝头一毛钱两个,馒头两毛钱两个,都得搭一两粮票。”
见阎解成没犹豫就往“窝头”那边瞅,又接着算:“您要俩窝头是吧?那一共是四毛五加三毛,再添一毛,总共八毛五,还得两张一两的粮票,您先把钱票给我!”
阎解成的心猛地一沉,手往口袋里伸的动作都慢了半拍。
他先摸出粮票,两张粮票被他叠得方方正正,指尖捏着边角递过去,又开始数毛票——
一张五毛的,三张一毛的,还有一张五分钱的,数了三遍才确认够数,递钱时手指都在抖,仿佛那不是八毛五,而是八块五。
服务员接过钱票,核对清楚后,撕了张粉色的小票拍在桌上:“等着,好了喊号!”
菜还没上,徐桂花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一亮,凑到阎解成跟前,声音软得发甜:“解成哥,我听我们服装厂的工友说,大华电影院这几天在重映《南征北战》呢。
她们说这片子里打胜仗的场面可带劲了,我还没看过这部战争片,想瞅瞅热闹。”
她说着,手指轻轻碰了碰阎解成的胳膊,“你要是不忙,吃完了咱去看呗?”
阎解成心里“咯噔”一下——《南征北战》他听厂里老师傅说过,是老片子了,可大华影院是城里的好影院,就算是重映,票价也便宜不了。
上次听工友说,楼下正座还得三毛五一张,楼上散座三毛,这价格顶小半月的菜钱了。
可看着徐桂花亮晶晶的眼睛,那点犹豫又咽了回去,硬着头皮点头:“行啊!不忙!咱看完电影再送你回家!”
徐桂花立刻笑开了,眼尾弯成了月牙:“太好了!我听说重映场人也多,等会儿吃完饭咱得早点去买票,不然楼下的好位置就没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大华影院门厅的小卖部有五香瓜子和水果硬糖,看电影嚼着瓜子才有意思,等会儿咱买两包呗?”
阎解成刚平复下去的肉疼又涌了上来——电影票三毛五一张,两张就是七毛,再买两包瓜子,一包两毛五,两包五毛,加起来一块二,快赶上他三天的工资。
要知道他在轧钢厂当学徒工,辛辛苦苦一个月才16块5。
可转念一想,三毛五一张的电影票都答应买了,要是连两包瓜子都舍不得,岂不是让徐桂花觉得他太小气?
他咬了咬牙,攥着口袋里剩下的钱,干笑两声:“买!必须买!你想吃啥咱就买啥!”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在飞快算账——这顿晚饭八毛五,电影票七毛,瓜子五毛,加起来两块零五分,再刨去给爹的两毛租金,这个月搞不好要拉饥荒了。
他偷偷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钱,指尖捏着票子的边角,指腹都被汗浸湿了,心里疼得直抽抽,却又不得不硬撑着体面,生怕徐桂花看出他的窘迫。
菜很快端上来了,白菜豆腐飘着几点油花,土豆丝炒得发蔫,俩窝头顶着热气放在盘子里。
阎解成拿起一个窝头,掰了一半递给徐桂花,中山装的袖子滑下来,露出手腕上一道浅褐色的印子——
是常年攥扳手、拧螺丝勒出来的:“快吃,还热乎着呢,吃完咱好去买票,别耽误了开场。”
徐桂花接过窝头,捏在手里——硬邦邦的,还带着点麸子的糙感,她咬了一小口,嚼了半天没咽下去,只能就着豆腐汤往下顺。
眼角的余光瞥见阎解成吃得飞快,腮帮子鼓得跟仓鼠似的,筷子扒拉得瓷盘“叮当”响,心里暗自嗤笑——
这么着急,怕是心疼钱,想赶紧把“饭钱”吃回本,好去电影院把票买了。
正吃着,邻桌传来划拳声,几个穿工装的工人围着一盘红烧鱼,吃得满嘴流油,搪瓷盘里的鱼汁都溅到了桌沿上。
徐桂花的目光又飘了过去,胸脯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阎解成看在眼里,赶紧三口两口扒完最后一口窝头,端起瓷碗把豆腐汤喝得干干净净,连碗底的碎豆腐都没剩,用袖口随便擦了擦嘴:“吃好了吗?吃好了咱赶紧走,晚了楼下的座儿就没了!”
徐桂花慢悠悠地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摸出块叠得整齐的手帕,擦了擦嘴角,点点头:“好了,走吧。”
出了饭店门,风更凉了,徐桂花拢了拢衬衫领口,把胸针又往下按了按,脚步轻快地往大华影院的方向走。
她想起白天在服装厂,工友们凑在一起说《南征北战》里“炸碉堡”的场面多厉害,心里也盼着能凑个热闹,至于身边的阎解成,不过是个掏钱的冤大头罢了。
阎解成跟在后面,手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钱,指节都泛了白——方才吃饭时没舍得买的红烧鱼,此刻倒成了能省则省的“安慰”。
心里又琢磨:两包瓜子能不能跟小卖部多要一把?
可一想到徐桂花期待的眼神,又把这念头压了下去,只能在心里叹口气:罢了罢了,为了处对象,花就花吧!
阎解成走在前面,瘦高的身子晃得跟根晾衣杆似的,身上那件深灰色中山装明显不合身——
肩线垮到胳膊肘,下摆盖过了屁股,袖口卷了两圈还露出半截手腕,是他头天晚上从阎埠贵那儿“租”来的,说好租一天两毛钱。
这会儿他挺了挺微驼的背,手不自觉地拽着衣襟往下顺,试图遮住腰间皱成褶子的布料,倒也借着这身“体面衣裳”,撑出了几分人模狗样。
他攥着口袋里的钱和票证,手心都出了汗。
二十块钱是他爹阎埠贵“借”的——还特意强调按老规矩算利息。
再加上他自己攒了几个月的五块多钱,求爷爷告奶奶弄来的两张肉票、一斤半粮票,这会儿揣在怀里,跟揣着金元宝似的,每走一步都得摸两下,生怕掉了。
徐桂花跟在他身边,步子迈得轻缓,透着股工厂女工的利落劲儿——自打上回改造完被安排进服装厂上班。
虽说每天踩缝纫机累得腰酸背痛,可好歹有了份正经营生,不用再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算是“因祸得福”。
她穿件浅米色的卡其布衬衫——是服装厂发的劳保服,洗得有些泛白,领口别着枚小小的塑料梅花胸针,是那会儿姑娘家时兴的装饰;
下身是条深青色的裤子,裤脚扎在黑色方口布鞋里,衬得腿又细又直;
头发梳成两条油亮的麻花辫,辫梢用深绿色的绸带系着,随着走路的动作轻轻晃,风一吹,辫梢扫过肩头,添了几分柔气。
论模样,徐桂花确实撑得起“俏”字——皮肤是天生的白皮肤,不像胡同里姑娘那样带着晒出来的红晕,倒像浸在凉水里养出来的,透着瓷实的润;
眼睛是标准的杏眼,双眼皮褶子又宽又匀,眼尾微微上挑,看人时似笑非笑,眼仁黑得发亮,像含着两汪水;鼻梁不算高,却小巧秀气,鼻尖微微翘着;
最惹眼的是胸脯,衬衫扣子规规矩矩扣到第二颗,却还是裹不住那饱满的弧度,走路时随着步子轻轻晃,把卡其布衬衫撑得微微发紧,连带着腰间的曲线都显得软乎乎的。
阎解成走两步就忍不住往她身上瞟,目光总在她胸口和脸蛋之间打转,喉结悄悄滚两下,又赶紧移开视线,假装看路边的电线杆。
徐桂花早把他那点心思看在眼里,垂着眼帘,手指绞着衣角,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臭男人都是一个德行,见了漂亮脸蛋就挪不动眼,还装什么正经。
嘴上却柔声细语:“解成哥,其实不用来这么好的地方,咱随便找个小吃摊吃碗面就行,别太破费了。”
这话正戳在阎解成心坎上,可他又想起他爹的嘱咐——
“别让姑娘觉得咱小家子气”,只能硬着头皮挺了挺腰,拽了拽中山装的领子:“那哪成?跟你处对象,还能委屈你吃小摊?咱今儿就吃国营饭店,让你尝尝正经的炒菜!”
嘴上说得敞亮,迈进饭店门槛时,他还是忍不住往柜台瞅了眼——墙上贴着价目表,红烧肉八毛一份,还得要肉票;
炒鸡蛋五毛,粮票一两;就连最便宜的白菜豆腐,都要三毛。
他心里咯噔一下,悄悄把口袋里的钱又捏紧了些,中山装的口袋被他攥得发皱。
找了个靠角落的桌子坐下,服务员端着搪瓷茶壶过来,“哐当”一声把杯子放在桌上:“要啥?赶紧点,后面还等着呢!”
阎解成赶紧拿起桌上的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日菜品,字歪歪扭扭的,他却盯着看了半天,手指在“白菜豆腐”那行来回蹭。
徐桂花托着腮,手肘撑在桌上,露出半截白生生的手腕,眼神落在邻桌的红烧鱼上。
那搪瓷盘里的鱼块裹着红亮的酱汁,鱼皮微微起皱,泛着勾人的油光,连飘在汤里的葱段都透着香,看得她喉头悄悄动了动。
可即便这样,她也只敢多看两眼,知道阎解成那抠门性子,绝舍不得掏这个钱。
她嘴上却依旧软乎乎的:“解成哥,我不挑的,随便点两个菜就行,你吃啥我就吃啥。”
阎解成咽了口唾沫,指尖在“炒鸡蛋”上顿了顿——五毛,还得一两粮票,够他全家吃两顿窝头就咸菜了。
他抬头刚想开口,又瞥见徐桂花垂着的眼睫,那睫毛又长又密,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话到嘴边又改了口:“那啥,咱先点个白菜豆腐,再……再点个炒土豆丝?这俩菜清淡,吃着爽口。”
徐桂花脸上的笑僵了一瞬,很快又恢复了柔和,只是眼尾的水光淡了些,声音低了些:“行,听你的,土豆丝也挺好吃的。”
心里却翻了个白眼——合着攒了半天票,就吃俩素菜?
还不如跟许大茂那回,人家至少还点了盘鸡肉,让她沾了两口荤腥,哪像这阎解成,穿件借来的中山装就装阔气,骨子里还是个抠门鬼。
服务员立刻拿过算盘“噼里啪啦”一算:“白菜豆腐,四毛五一份——豆腐金贵,得按份算;炒土豆丝,三毛钱一份。主食要啥?窝头一毛钱两个,馒头两毛钱两个,都得搭一两粮票。”
见阎解成没犹豫就往“窝头”那边瞅,又接着算:“您要俩窝头是吧?那一共是四毛五加三毛,再添一毛,总共八毛五,还得两张一两的粮票,您先把钱票给我!”
阎解成的心猛地一沉,手往口袋里伸的动作都慢了半拍。
他先摸出粮票,两张粮票被他叠得方方正正,指尖捏着边角递过去,又开始数毛票——
一张五毛的,三张一毛的,还有一张五分钱的,数了三遍才确认够数,递钱时手指都在抖,仿佛那不是八毛五,而是八块五。
服务员接过钱票,核对清楚后,撕了张粉色的小票拍在桌上:“等着,好了喊号!”
菜还没上,徐桂花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一亮,凑到阎解成跟前,声音软得发甜:“解成哥,我听我们服装厂的工友说,大华电影院这几天在重映《南征北战》呢。
她们说这片子里打胜仗的场面可带劲了,我还没看过这部战争片,想瞅瞅热闹。”
她说着,手指轻轻碰了碰阎解成的胳膊,“你要是不忙,吃完了咱去看呗?”
阎解成心里“咯噔”一下——《南征北战》他听厂里老师傅说过,是老片子了,可大华影院是城里的好影院,就算是重映,票价也便宜不了。
上次听工友说,楼下正座还得三毛五一张,楼上散座三毛,这价格顶小半月的菜钱了。
可看着徐桂花亮晶晶的眼睛,那点犹豫又咽了回去,硬着头皮点头:“行啊!不忙!咱看完电影再送你回家!”
徐桂花立刻笑开了,眼尾弯成了月牙:“太好了!我听说重映场人也多,等会儿吃完饭咱得早点去买票,不然楼下的好位置就没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大华影院门厅的小卖部有五香瓜子和水果硬糖,看电影嚼着瓜子才有意思,等会儿咱买两包呗?”
阎解成刚平复下去的肉疼又涌了上来——电影票三毛五一张,两张就是七毛,再买两包瓜子,一包两毛五,两包五毛,加起来一块二,快赶上他三天的工资。
要知道他在轧钢厂当学徒工,辛辛苦苦一个月才16块5。
可转念一想,三毛五一张的电影票都答应买了,要是连两包瓜子都舍不得,岂不是让徐桂花觉得他太小气?
他咬了咬牙,攥着口袋里剩下的钱,干笑两声:“买!必须买!你想吃啥咱就买啥!”
话虽这么说,他心里却在飞快算账——这顿晚饭八毛五,电影票七毛,瓜子五毛,加起来两块零五分,再刨去给爹的两毛租金,这个月搞不好要拉饥荒了。
他偷偷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钱,指尖捏着票子的边角,指腹都被汗浸湿了,心里疼得直抽抽,却又不得不硬撑着体面,生怕徐桂花看出他的窘迫。
菜很快端上来了,白菜豆腐飘着几点油花,土豆丝炒得发蔫,俩窝头顶着热气放在盘子里。
阎解成拿起一个窝头,掰了一半递给徐桂花,中山装的袖子滑下来,露出手腕上一道浅褐色的印子——
是常年攥扳手、拧螺丝勒出来的:“快吃,还热乎着呢,吃完咱好去买票,别耽误了开场。”
徐桂花接过窝头,捏在手里——硬邦邦的,还带着点麸子的糙感,她咬了一小口,嚼了半天没咽下去,只能就着豆腐汤往下顺。
眼角的余光瞥见阎解成吃得飞快,腮帮子鼓得跟仓鼠似的,筷子扒拉得瓷盘“叮当”响,心里暗自嗤笑——
这么着急,怕是心疼钱,想赶紧把“饭钱”吃回本,好去电影院把票买了。
正吃着,邻桌传来划拳声,几个穿工装的工人围着一盘红烧鱼,吃得满嘴流油,搪瓷盘里的鱼汁都溅到了桌沿上。
徐桂花的目光又飘了过去,胸脯随着呼吸轻轻起伏。
阎解成看在眼里,赶紧三口两口扒完最后一口窝头,端起瓷碗把豆腐汤喝得干干净净,连碗底的碎豆腐都没剩,用袖口随便擦了擦嘴:“吃好了吗?吃好了咱赶紧走,晚了楼下的座儿就没了!”
徐桂花慢悠悠地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摸出块叠得整齐的手帕,擦了擦嘴角,点点头:“好了,走吧。”
出了饭店门,风更凉了,徐桂花拢了拢衬衫领口,把胸针又往下按了按,脚步轻快地往大华影院的方向走。
她想起白天在服装厂,工友们凑在一起说《南征北战》里“炸碉堡”的场面多厉害,心里也盼着能凑个热闹,至于身边的阎解成,不过是个掏钱的冤大头罢了。
阎解成跟在后面,手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钱,指节都泛了白——方才吃饭时没舍得买的红烧鱼,此刻倒成了能省则省的“安慰”。
心里又琢磨:两包瓜子能不能跟小卖部多要一把?
可一想到徐桂花期待的眼神,又把这念头压了下去,只能在心里叹口气:罢了罢了,为了处对象,花就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