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阴影像一场连绵不断的阴雨,他怎么都跑不出那段泥泞的路。
郑清记得娘亲去世那晚,也是一个暴雨瓢泼的夜。
她病了太久,被折磨了太久,死的时候都没有了人形。
小小的郑清想过很多次,是不是娘亲死了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可是他又自私地想,娘亲不要死,否则他就真的只是独自一人了。
“我儿。”杨姨娘干瘦的手摸着他枯黄的头发,深凹下去的眼眶里溢出大颗大颗的泪,“娘死了,你可怎么办啊。吃什么,穿什么?娘亲放不下你,也护不住你。”
他娘亲是个十分坚强的女人,不管多难受多痛苦,郑清都没见她掉过泪。
她总是笑着安慰他,说娘亲不疼。
只有在临死时,看着前路迷茫的幼子,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
她终究没有瞑目,带着无尽的担忧,在那个雨夜咽了气。
第二天,她的尸身就被两个婆子粗暴地拖走了,在泥泞的地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印子。
娘亲没有给郑清留下什么遗物,因为她所有稍微值钱的东西已经在过去几年里全都用来换了衣食。
罗妈妈来收母亲的用品,说都要拿去烧掉,府里不能留下这些晦气的东西。
郑清拽着母亲的破烂衣裙不放手,说要留个念想,换来一通毒打。
“那是我娘亲的东西,你们不能动。”他鼻青脸肿地大喊,但是没人听。
过了没几天,是他的生辰,他没心思、也没条件过。
不曾想罗妈妈来了,不光给他带来了肉丝面,还送给他一个小玩具——一个拨浪鼓。
已经饿了好几天,郑清狼吞虎咽地吃碗面,把拨浪鼓拿在手里玩。
他从小就没有什么玩具,拨浪鼓叮咚叮咚的声音真好听。
“好玩吗?”罗妈妈笑着问。
郑清鼓鼓的腮帮子里还盛着没有咽下去的面,连连点头。
“这是拿你娘做的。”罗妈妈说,“鼓柄是你娘很会跳舞的腿,鼓面是你娘漂亮的脸蛋,鼓锤是你娘很会弹琵琶的手指。老太太的主意是不是很好?”
“你不是想留个念想吗?那直接让你娘陪着你,多好。”
那一刻,郑清无比希望自己是个傻子,这样就不会听懂罗妈妈的话了。
他把刚刚吃的面全都吐了出来,吐到胃里的酸水都没了,可他还是在呕。
他都不敢想这碗肉丝面是不是一碗正常的肉丝面。
握着拨浪鼓的郑清以为自己该疯掉,可他并没有,他清醒得很,脑中无比清明地冒出一个念头:他要逃出去,他要好好活着,他要为娘亲报仇。
之后几年的折磨他都咬着牙挺了过来,最后在一位受过娘亲恩惠的大夫的帮助下,逃离了郑府。
他以为他孑然一身,这辈子不会再经历至亲离世的痛苦。
直到十五年前,他的结拜弟弟杜临去世。
杜临和他不一样。他冷漠偏执阴暗,而杜临善良温和谦逊。
杜临经常摇着把折扇,老神在在地叹息:“六哥,人可以为报仇而活,但不能只为报仇而活。我很怕你为了报仇把自己搭进去啊,这可怎么办。”
于是最后,杜临用遗愿给郑清上了一道枷锁。
“我已经申请外调,嶂州,够远了吧?那里没人认识你我。我是挺不到那里了,以后就拜托六哥了。”
杜临把文书、官印交给郑清,咳嗽着说:“六哥,郑清太苦了,不要做了,以后做杜临杜景才吧。”
郑清不接,杜临病容憔悴但一双笑眼仍然弯弯的,好声好气地央求:“六哥,就帮帮弟弟吧,好不好?我平生志向就是做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拜托你,哪怕不能让杜景才这个名字名垂青史,也起码让百姓提起来人人称颂吧。”
郑清知道,杜临只是想让他好好活着,永远保持理智。所以用这么一个遗愿拴住了他,让他不要不顾性命地报仇,更不要把自己搭进去。
果然,杜临死在了去嶂州的路上。
然后郑清成为了杜临。
当初郑清在幽山把杜临救下,就是觉得这孩子和他长得挺像,他们有缘。
为了当一个好官,他事必躬亲,累得又黑又瘦,沧桑不已。
以至于回了京兆杜家,那些人都没有发现他是个西贝货。
也是,杜临十岁离家进京,如今已经二十五岁,十五年光阴横贯其间,相貌、性格都会改变。
但还是有人背地里议论,说二公子性格变化太大了,都不像杜家人了。
杜夫人看出来了,在他说出杜临的遗愿后,杜夫人没有拆穿他。
只是郑清没有想到造化弄人,杜家给他聘的妻子,竟然是小秦氏,他杀母仇人的侄女。
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他就只能接受。每次看到小秦氏,他都会想到她姑母那张面目可憎的脸。
他对这个妻子除了厌恶生不出任何感情。
前年重阳节,小秦氏提议让他带着学子和官员们登南山,并且在味馨坊订了糕点,他就知道她要动作了。
于是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顺水推舟,并且在事后干脆利落地休了她,依律判她刑罚,得到了“杜知府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好赞誉。
其实郑家的人他一个都没想放过的,不曾想去年娘亲忌日,四房竟去祭拜了娘亲。
他的四弟和四弟妹是好的,他那小侄女也是个聪明人。
前天她来找自己,第一句话竟然是:“二伯,死老太婆要进京了。”
她叫他二伯。
她认出来了。
除了杜夫人,第一个认出他的竟然是这个从未见过真正的杜临的小侄女。
“二伯若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只管去吧。”小侄女说,“不然以后就没机会了。”
想到这里,杜知府的房门忽然被敲响,随官焦急的声音传来:“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他开门,问:“怎么了?”
“郑家人在回荥阳的路上遇到了土匪!报信的人说,情况很是惨烈。”
杜知府穿好蓑衣,冒雨带着随官和侍卫们赶往事发地。
等到了那里,只见人仰马翻,好不狼狈,所谓的土匪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最大的那辆马车外,许多人在痛哭。
“老太太没了!”
杜知府过去看了一眼,只见郑老太太被砍得面目全非,右腿和左手都被砍掉了,脸被划得稀烂,但仍可见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又有人喊起来:“傅姑娘的血止不住啊!”
只见傅湘语后背的伤口从左肩直至右腰,横贯了整个背部,现在血流如注,傅湘语早已陷入了昏迷。
郑家队伍一片混乱。
而在这样的混乱中,杜知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轻松。
大雨瓢泼,仿佛可以冲刷走所有的肮脏和险恶。
杜知府想,明天一定会是一个艳阳天。
郑清记得娘亲去世那晚,也是一个暴雨瓢泼的夜。
她病了太久,被折磨了太久,死的时候都没有了人形。
小小的郑清想过很多次,是不是娘亲死了就不会这么难受了。
可是他又自私地想,娘亲不要死,否则他就真的只是独自一人了。
“我儿。”杨姨娘干瘦的手摸着他枯黄的头发,深凹下去的眼眶里溢出大颗大颗的泪,“娘死了,你可怎么办啊。吃什么,穿什么?娘亲放不下你,也护不住你。”
他娘亲是个十分坚强的女人,不管多难受多痛苦,郑清都没见她掉过泪。
她总是笑着安慰他,说娘亲不疼。
只有在临死时,看着前路迷茫的幼子,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
她终究没有瞑目,带着无尽的担忧,在那个雨夜咽了气。
第二天,她的尸身就被两个婆子粗暴地拖走了,在泥泞的地面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印子。
娘亲没有给郑清留下什么遗物,因为她所有稍微值钱的东西已经在过去几年里全都用来换了衣食。
罗妈妈来收母亲的用品,说都要拿去烧掉,府里不能留下这些晦气的东西。
郑清拽着母亲的破烂衣裙不放手,说要留个念想,换来一通毒打。
“那是我娘亲的东西,你们不能动。”他鼻青脸肿地大喊,但是没人听。
过了没几天,是他的生辰,他没心思、也没条件过。
不曾想罗妈妈来了,不光给他带来了肉丝面,还送给他一个小玩具——一个拨浪鼓。
已经饿了好几天,郑清狼吞虎咽地吃碗面,把拨浪鼓拿在手里玩。
他从小就没有什么玩具,拨浪鼓叮咚叮咚的声音真好听。
“好玩吗?”罗妈妈笑着问。
郑清鼓鼓的腮帮子里还盛着没有咽下去的面,连连点头。
“这是拿你娘做的。”罗妈妈说,“鼓柄是你娘很会跳舞的腿,鼓面是你娘漂亮的脸蛋,鼓锤是你娘很会弹琵琶的手指。老太太的主意是不是很好?”
“你不是想留个念想吗?那直接让你娘陪着你,多好。”
那一刻,郑清无比希望自己是个傻子,这样就不会听懂罗妈妈的话了。
他把刚刚吃的面全都吐了出来,吐到胃里的酸水都没了,可他还是在呕。
他都不敢想这碗肉丝面是不是一碗正常的肉丝面。
握着拨浪鼓的郑清以为自己该疯掉,可他并没有,他清醒得很,脑中无比清明地冒出一个念头:他要逃出去,他要好好活着,他要为娘亲报仇。
之后几年的折磨他都咬着牙挺了过来,最后在一位受过娘亲恩惠的大夫的帮助下,逃离了郑府。
他以为他孑然一身,这辈子不会再经历至亲离世的痛苦。
直到十五年前,他的结拜弟弟杜临去世。
杜临和他不一样。他冷漠偏执阴暗,而杜临善良温和谦逊。
杜临经常摇着把折扇,老神在在地叹息:“六哥,人可以为报仇而活,但不能只为报仇而活。我很怕你为了报仇把自己搭进去啊,这可怎么办。”
于是最后,杜临用遗愿给郑清上了一道枷锁。
“我已经申请外调,嶂州,够远了吧?那里没人认识你我。我是挺不到那里了,以后就拜托六哥了。”
杜临把文书、官印交给郑清,咳嗽着说:“六哥,郑清太苦了,不要做了,以后做杜临杜景才吧。”
郑清不接,杜临病容憔悴但一双笑眼仍然弯弯的,好声好气地央求:“六哥,就帮帮弟弟吧,好不好?我平生志向就是做个利国利民的好官,拜托你,哪怕不能让杜景才这个名字名垂青史,也起码让百姓提起来人人称颂吧。”
郑清知道,杜临只是想让他好好活着,永远保持理智。所以用这么一个遗愿拴住了他,让他不要不顾性命地报仇,更不要把自己搭进去。
果然,杜临死在了去嶂州的路上。
然后郑清成为了杜临。
当初郑清在幽山把杜临救下,就是觉得这孩子和他长得挺像,他们有缘。
为了当一个好官,他事必躬亲,累得又黑又瘦,沧桑不已。
以至于回了京兆杜家,那些人都没有发现他是个西贝货。
也是,杜临十岁离家进京,如今已经二十五岁,十五年光阴横贯其间,相貌、性格都会改变。
但还是有人背地里议论,说二公子性格变化太大了,都不像杜家人了。
杜夫人看出来了,在他说出杜临的遗愿后,杜夫人没有拆穿他。
只是郑清没有想到造化弄人,杜家给他聘的妻子,竟然是小秦氏,他杀母仇人的侄女。
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他就只能接受。每次看到小秦氏,他都会想到她姑母那张面目可憎的脸。
他对这个妻子除了厌恶生不出任何感情。
前年重阳节,小秦氏提议让他带着学子和官员们登南山,并且在味馨坊订了糕点,他就知道她要动作了。
于是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顺水推舟,并且在事后干脆利落地休了她,依律判她刑罚,得到了“杜知府大公无私、大义灭亲”的好赞誉。
其实郑家的人他一个都没想放过的,不曾想去年娘亲忌日,四房竟去祭拜了娘亲。
他的四弟和四弟妹是好的,他那小侄女也是个聪明人。
前天她来找自己,第一句话竟然是:“二伯,死老太婆要进京了。”
她叫他二伯。
她认出来了。
除了杜夫人,第一个认出他的竟然是这个从未见过真正的杜临的小侄女。
“二伯若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只管去吧。”小侄女说,“不然以后就没机会了。”
想到这里,杜知府的房门忽然被敲响,随官焦急的声音传来:“大人,不好了,出事了!”
他开门,问:“怎么了?”
“郑家人在回荥阳的路上遇到了土匪!报信的人说,情况很是惨烈。”
杜知府穿好蓑衣,冒雨带着随官和侍卫们赶往事发地。
等到了那里,只见人仰马翻,好不狼狈,所谓的土匪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最大的那辆马车外,许多人在痛哭。
“老太太没了!”
杜知府过去看了一眼,只见郑老太太被砍得面目全非,右腿和左手都被砍掉了,脸被划得稀烂,但仍可见双目圆睁,死不瞑目。
又有人喊起来:“傅姑娘的血止不住啊!”
只见傅湘语后背的伤口从左肩直至右腰,横贯了整个背部,现在血流如注,傅湘语早已陷入了昏迷。
郑家队伍一片混乱。
而在这样的混乱中,杜知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轻松。
大雨瓢泼,仿佛可以冲刷走所有的肮脏和险恶。
杜知府想,明天一定会是一个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