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彦辉微微的笑了笑,他很多年都没有见过这两个妹妹了,至于长成什么模样他也不知道,女大十八变嘛。
“我还要在家里待几天,明天岳云山和井泰华就都到了,我们还要研究下农业项目的事。”
李秋晨往徐彦辉怀里拱了拱,这个季节的夜晚还是有点凉的。
“咱们回去吧,有点冷···”
“走吧,就是刚睡醒,不怎么困···”
牲口如果晚上不困了,那有些人就要遭殃了···
···
中午的时候,徐彦辉的家里格外的热闹,不仅岳云山和井泰华到了,就连叶静和井凝萱也陪在李兰香的身边有说有笑的。
叶静是徐彦辉早就安排好的,因为在他的计划里,农业项目还是由她来主管,这就是先锋大将的作用。
井凝萱不在计划之列,用脚丫子想也能知道,肯定是她缠着井泰华非要来的。
李秋晨也没去医院。
家里来客人了,她肯定是要帮着李兰香招待客人的,腰里扎着小围裙忙前忙后的,确实把女主人的身份演绎的淋漓尽致。
殷方川一大早就过来了,当然,作为秘书兼助理的郑晓晴肯定如影随形,此刻正帮着李秋晨在厨房里准备着中午的这顿宴席。
孙大伟没来,他现在脸还没有消肿,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妥妥的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儿···
几个男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惬意的喝着茶,头顶上就是红彤彤的柿子。
徐彦辉掏出烟来递给众人,笑着说:“老六这几天把整个范县都考察了个遍,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殷方川微微的笑了笑,经过和女神几天的相处,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我和晓晴就是大致的走了走,看了看,我发现这里跟普通的农村没有什么区别,当然,特色农作物肯定是有,颜村铺乡的草莓,龙王庄镇的葡萄,城关镇种植紫苏,龙王庄镇的芦笋等等,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徐彦辉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的家乡他肯定清楚,只不过是通过殷方川的嘴说出来给井泰华和岳云山听而已。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个很好的亮点。”
殷方川扭头瞥了眼在院子里洗菜的郑晓晴,这货算是完犊子了,在徐彦辉家里还生怕女神跑了···
“我们在陈庄镇看到了‘稻鸭鱼’的共生模式,一田多收,虽然技术还不算是很成熟,但绝对是个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众人都是一愣,这还是比较新鲜的。
岳云山笑了笑说:“在南方有‘稻花鱼’的说法,就是把鱼养在水稻田里,鱼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及稻花为食,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还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不仅能节省资源,还能提高鱼的品质。”
南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水资源富足,不像北方缺水,当然,气候条件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井泰华和徐彦辉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地道的北方人,他们对鱼的概念还停留在小河和鱼塘里。
井泰华正了正身子,一本正经的问:“咱们北方的气候偏冷,单纯的复制南方的稻花鱼模式可能有点不太现实。”
徐彦辉开心的笑了,他心中已然有了一个产业链的雏形。
“商业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不能有单纯复制的想法。”
他看了看岳云山和井泰华,想了想后,郑重的说:“开发农业项目是一个闭环,也就是说不能单一的发展某一种商品。我觉得可以借鉴‘企业 基地 农户’或土地流转的模式形成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然后相应的发展农产品和畜牧业加工产业,这样无论是带动经济还是企业利润都远比直接出售农产品要好的多。”
认真听着徐彦辉的话,井泰华和岳云山都赞许点了点头。
“把单一的种植和养殖发展成集生产和成品加工的产业链,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们两个都是做企业的老手了,自然能清楚单一产品和产业链的天壤之别。
可以这么说,单纯的种植最多就是小学水平,但是如果形成了产业链,那基本上就是研究生档次了。
徐彦辉笑着说:“现在还只是个想法,形成产业链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这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晓晴倒是有个挺不错的想法···”
徐彦辉笑嘻嘻的看着殷方川,伸手扒拉了下他的脑袋。
“不是,你这个媳妇儿好像是个机器猫,咋是万能的呢?”
殷方川没好气的打掉他的狗爪子,一本正经的说:“晓晴说,咱们这里环境非常的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把生态农业和旅游结合到一起,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应该叫‘观光农业’···”
我国的观光农业最早是在?宝岛台湾?兴起的。
台湾地区的观光农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整合自然景观与农业资源,形成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复合模式。
进入到了八十年代,台湾工业化加速导致传统农业萎缩。
1989年农委会首次提出\"休闲农业\"概念,通过《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等政策引导农场转型。
这一时期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农业功能从单一生产扩展至\"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共荣的模式?。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清境农场为代表的牧场开始开发\"高山牧场\",通过绵羊秀表演、奶酪工坊等体验项目形成产业链闭环。
几个人都被这个大胆的想法给惊呆了。
这是1999年,人们对于农业的概念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上。
在人们的认知里,土地就是用来种地打粮食的,跟旅游观光完全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极端。
岳云山和井泰华都算是见多识广,此刻也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叶静看几个男人聊的这么投机,也参与了进来。
在得知了殷方川的想法之后,她率先表示了赞同。
“观光农业的概念不仅在台湾地区盛行,台湾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的非常迅速,人们的消费和饮食观念也在逐渐往养生健康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真的是非常有前途的行业。”
徐彦辉笑着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立志发展农业的原因。
刚认识李富丽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想法,不仅是为了振兴自己的家乡,更多的还是他也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静姐,看来我的眼光确实挺天赋异禀的,不然怎么会第一时间就点了你的将呢?”
叶静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随即自己也开心的笑了。
“你以为我为什么这么心甘情愿的追随你?真以为你帅的能亮瞎眼呢?”
徐彦辉顿时就不乐意了,抻着脖子势必要跟叶静掰扯出个子丑寅卯来。
虽然他不看重自己的颜值,但是身为一个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在力争完美上,徐彦辉还是比较积极的。
“有个牛逼的作家曾经说过,天是蓝的,海是深的,女人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的···”
“我还要在家里待几天,明天岳云山和井泰华就都到了,我们还要研究下农业项目的事。”
李秋晨往徐彦辉怀里拱了拱,这个季节的夜晚还是有点凉的。
“咱们回去吧,有点冷···”
“走吧,就是刚睡醒,不怎么困···”
牲口如果晚上不困了,那有些人就要遭殃了···
···
中午的时候,徐彦辉的家里格外的热闹,不仅岳云山和井泰华到了,就连叶静和井凝萱也陪在李兰香的身边有说有笑的。
叶静是徐彦辉早就安排好的,因为在他的计划里,农业项目还是由她来主管,这就是先锋大将的作用。
井凝萱不在计划之列,用脚丫子想也能知道,肯定是她缠着井泰华非要来的。
李秋晨也没去医院。
家里来客人了,她肯定是要帮着李兰香招待客人的,腰里扎着小围裙忙前忙后的,确实把女主人的身份演绎的淋漓尽致。
殷方川一大早就过来了,当然,作为秘书兼助理的郑晓晴肯定如影随形,此刻正帮着李秋晨在厨房里准备着中午的这顿宴席。
孙大伟没来,他现在脸还没有消肿,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妥妥的一个刚过门的小媳妇儿···
几个男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惬意的喝着茶,头顶上就是红彤彤的柿子。
徐彦辉掏出烟来递给众人,笑着说:“老六这几天把整个范县都考察了个遍,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殷方川微微的笑了笑,经过和女神几天的相处,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我和晓晴就是大致的走了走,看了看,我发现这里跟普通的农村没有什么区别,当然,特色农作物肯定是有,颜村铺乡的草莓,龙王庄镇的葡萄,城关镇种植紫苏,龙王庄镇的芦笋等等,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徐彦辉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的家乡他肯定清楚,只不过是通过殷方川的嘴说出来给井泰华和岳云山听而已。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个很好的亮点。”
殷方川扭头瞥了眼在院子里洗菜的郑晓晴,这货算是完犊子了,在徐彦辉家里还生怕女神跑了···
“我们在陈庄镇看到了‘稻鸭鱼’的共生模式,一田多收,虽然技术还不算是很成熟,但绝对是个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众人都是一愣,这还是比较新鲜的。
岳云山笑了笑说:“在南方有‘稻花鱼’的说法,就是把鱼养在水稻田里,鱼以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及稻花为食,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还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不仅能节省资源,还能提高鱼的品质。”
南方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水资源富足,不像北方缺水,当然,气候条件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井泰华和徐彦辉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地道的北方人,他们对鱼的概念还停留在小河和鱼塘里。
井泰华正了正身子,一本正经的问:“咱们北方的气候偏冷,单纯的复制南方的稻花鱼模式可能有点不太现实。”
徐彦辉开心的笑了,他心中已然有了一个产业链的雏形。
“商业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不能有单纯复制的想法。”
他看了看岳云山和井泰华,想了想后,郑重的说:“开发农业项目是一个闭环,也就是说不能单一的发展某一种商品。我觉得可以借鉴‘企业 基地 农户’或土地流转的模式形成规模化种植和养殖,然后相应的发展农产品和畜牧业加工产业,这样无论是带动经济还是企业利润都远比直接出售农产品要好的多。”
认真听着徐彦辉的话,井泰华和岳云山都赞许点了点头。
“把单一的种植和养殖发展成集生产和成品加工的产业链,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们两个都是做企业的老手了,自然能清楚单一产品和产业链的天壤之别。
可以这么说,单纯的种植最多就是小学水平,但是如果形成了产业链,那基本上就是研究生档次了。
徐彦辉笑着说:“现在还只是个想法,形成产业链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且这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晓晴倒是有个挺不错的想法···”
徐彦辉笑嘻嘻的看着殷方川,伸手扒拉了下他的脑袋。
“不是,你这个媳妇儿好像是个机器猫,咋是万能的呢?”
殷方川没好气的打掉他的狗爪子,一本正经的说:“晓晴说,咱们这里环境非常的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完全可以把生态农业和旅游结合到一起,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应该叫‘观光农业’···”
我国的观光农业最早是在?宝岛台湾?兴起的。
台湾地区的观光农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整合自然景观与农业资源,形成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复合模式。
进入到了八十年代,台湾工业化加速导致传统农业萎缩。
1989年农委会首次提出\"休闲农业\"概念,通过《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等政策引导农场转型。
这一时期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农业功能从单一生产扩展至\"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共荣的模式?。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清境农场为代表的牧场开始开发\"高山牧场\",通过绵羊秀表演、奶酪工坊等体验项目形成产业链闭环。
几个人都被这个大胆的想法给惊呆了。
这是1999年,人们对于农业的概念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上。
在人们的认知里,土地就是用来种地打粮食的,跟旅游观光完全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两个极端。
岳云山和井泰华都算是见多识广,此刻也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叶静看几个男人聊的这么投机,也参与了进来。
在得知了殷方川的想法之后,她率先表示了赞同。
“观光农业的概念不仅在台湾地区盛行,台湾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咱们国家这些年发展的非常迅速,人们的消费和饮食观念也在逐渐往养生健康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真的是非常有前途的行业。”
徐彦辉笑着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立志发展农业的原因。
刚认识李富丽的时候他就有了这个想法,不仅是为了振兴自己的家乡,更多的还是他也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静姐,看来我的眼光确实挺天赋异禀的,不然怎么会第一时间就点了你的将呢?”
叶静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随即自己也开心的笑了。
“你以为我为什么这么心甘情愿的追随你?真以为你帅的能亮瞎眼呢?”
徐彦辉顿时就不乐意了,抻着脖子势必要跟叶静掰扯出个子丑寅卯来。
虽然他不看重自己的颜值,但是身为一个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在力争完美上,徐彦辉还是比较积极的。
“有个牛逼的作家曾经说过,天是蓝的,海是深的,女人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