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豫中会战结束-《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菊兵团冲到了临汝,与第41军、第84军激烈交战,第13军、第85军也从北部山区向南侧击,日军一时奈何不了临汝城。但临汝城周边地形平坦、空旷,菊兵团留下部分兵力牵制临汝国军,主力继续向西攻击临汝镇,临汝镇国军阵地被击破。伊川日军迅速通过临汝镇,与菊兵团汇合。北面国军第43集团军等部队压迫了过来,日军第62师团为后卫,骑兵第4旅团机动,第37师团居中,以菊兵团为前锋,日军击破了临汝国军拦截,第62师团不断断尾求生。

  经过三天激烈战斗,日军终于冲回了宝丰,暂时稳住了阵角。第43集团军、第15军、第41军、第84军、第13军、第85军等部队都压了下来,由于郏县、鲁山已被国军占领,日军在宝丰三面受敌,日军只好退守叶县。

  叶县已经完全是平原地带了,日军在平原的机动性要比国军强太多,国军停在了郏县、宝丰、鲁山一线。军委会决定在这一线修筑防卫工事,与日军对峙起来。

  日军整个撤退的过程中损失了4500余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国军与日军的差距,如果是国军遭到围追堵截,各部为保存实力各自为政,早就会土崩瓦解了。但日军则不能,这么长的路程,这么多部队拦截,日军也只损失了区区4500余人,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至少对比国军是如此。

  豫中的战况传到了山东军区,李振华为国军错失围歼日军的机会而感到失望,但转念又一想,这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第1战区还没有溃败,洛阳也没有丢失,那还能奢望什么。如果国军个个部队都是精锐,那也没我党、我军什么事了。

  日军退回叶县后,没有再向国军发起规模的进攻,而是组织部队重新打通平汉线,这次又是南北对进,第五战区、新四军没有正面硬扛,稍作抵抗后,退回了各自防区、根据地,日军不久就在明港会师。日军见到确山至信阳铁路线的惨状时欲哭无泪,不但铁轨、枕木没了,路基都破坏的很厉害,更不用说铁路桥和车站了,没有二、三个月的时间修复,通车想都不敢想。

  打通平汉线后,第27师团、第37师团紧急南下了,武汉第11军横山勇着急进行1号作战计划中的长衡会战。豫中会战正式结束。

  纵观整个豫中会战,中日两方对战役的结果都很不满意,虽然双方都宣称已方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日方冈村宁次认为豫中会战虽然打通了平汉线,但没有重创第1战区国军主力,而且自身伤亡也太大了,伤亡近3万,其中阵亡余人,加上在山东的损失,华北派遣军遭受到重创,加上第37师团南下、华北机动作战兵团几乎消耗殆尽,物资也几乎消耗殆尽,冈村宁次都在质疑这场战役打的是否有意义。

  豫中会战的结果国府常申凯也非常不满意,特别是战役后期,出动如此多的兵力,围追堵截才逮到日军的一根毛,取得的战果还不如一次绳池大捷,常申凯这次忍住没有亲自出手,没想到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常申凯将蒋鼎文、汤恩伯两人就地免职,原因有很多:战后豫中当地士绅很多到国府中央告状,第1战区部队军纪败坏,鱼肉乡里。还有国军被民间武装缴械的丑闻,还有战前蒋鼎文、汤恩伯之间的争权夺利。

  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战前日军的动向、计划国军都已掌握,在这种情形下,第1战区仍然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战绩。相当于考试前已看了考卷,仍然只考了60分,任谁来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让常申凯惊觉,第1战区在战前三年多根本没有好好整训部队,部队战斗力下降很快。部队在和平的环境下,腐化堕落的速度也非常快。这也是常申凯要把第43集团军、第37集团军调上豫中战场的一个因素。

  多种原因结合,促使了蒋鼎文、汤恩伯下台。第1战区由胡宗南代理司令长官,胡宗南一直是被常申凯看好,其掌握的部队都是国军嫡系中的嫡系,而且第43军在此次绳池大捷中也出了大彩,说明胡宗南的整军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常申凯希望胡宗南代理第1战区司令长官后,能尽快对第1战区部队进行整训,让部队战斗力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山东共军在临沂战役中的表现刺激到了常申凯,让他产生了很强烈的紧迫感。

  常申凯得到了延安的通报,山东军区近期还将对新泰、莱芜、沧县发起进攻,配合国军作战。山东等中共根据地的急速扩张,让常申凯很忧心战后对中共的处置问题,国军主力偏居西南、西北,如果中共在华中、华北扎下了根,战后可是一个麻烦事。常申凯感觉很苦恼:目前国府在黄河以北没有抓手,没有限制中共发展的实力。

  豫中会战结束后,军统戴雨农也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日军换密码了,截获的电文一时都破译不了啦。华北日军情报部门在严查泄密问题,不少埋在汪伪政府中的内线被逮起来,华北、南京不少军统联络点被拔掉,军统损失不小。戴雨农向常申凯报告了此事,常申凯要求军统加快破译进度,后面还有大仗要打,情报缺失是一很严重的问题。

  常申凯鬼使神差地向戴雨农说起了自己的苦恼,戴雨农提醒他,在黄河以北河套、浽远一带国军还有一股不小的力量。常申凯以往都比较轻视杂牌军,戴雨浓的提醒让他想起了那个号称七路半的将军。

  此时离豫中6000里外的缅甸,一支蓬头垢面、乞丐不如的队伍穿过了若开邦的热带雨林来到了伊落瓦底江仁安羌的对面。这是缅甸日军第15军主力,如今能走到伊落瓦底江边的不足6000余人,要知道出征印度英帕尔时,日军第15军主力可有近9万余人,半年下来,第15军损失了余人,相当于全军覆没了。损失的人员中在雨林中病死、饿死的远超阵亡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