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最后的审判:入关者死-《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崇祯轻轻一笑:“王尚书勿忧!”

  “八旗军已被灭,多尔衮无钱、无粮、无兵。朕不相信,知道实情的倭寇、鲜奴、尚可喜,还能听多尔衮的。”

  “呵呵......有奶便是娘,即使他入了铁岭,也指挥不了十几万人。”

  “到时候,几番势力,吵得一锅粥。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你掣肘我,我掣肘你。犹犹豫豫,一事无成。”

  “朕大军再围过去,给他们一锅包饺子,岂不是更好?”

  “陛下圣明!”王永吉只得大声夸赞。

  吴三桂、祖大寿、郑成功、高第、张煌言、李忠、徐文朴......一众猛将,也都听得心服口服。

  崇祯看着被炸得残垣断壁的盛京城,叹息道:“如今,盛京已下,须立即除名,改回沈阳之名。”

  “沈水之阳,初生之阳,才能永镇辽土。”

  “臣遵旨。”王永吉再次领旨。

  “陛下,这些抓获的旗人俘虏,该如何处置?”神机营主将李忠,急忙请示。

  这一战,所有逃跑的旗人百姓,要么死在燧发枪之下,要么都被神机营抓了。两重包围,无一漏网之鱼。

  李忠说完,一挥手,刚林、希福、冯铨、宁完我四名重臣,也被押了过来,跪在崇祯脚下。

  崇祯扫一圈,目光落在了汉人冯铨、宁完我身上,越看越生气。

  “汉人为官者,为叛徒、为汉奸,实属糟粕,判处死罪!”

  “至于这些个旗人,投降的,可活命。暂时收监,等抓到多尔衮、大玉儿、福临,一并处置。”

  “不降的,不必相劝,可成全其气节。”

  “不过,所有人,都给朕好好审一审。审仔细、问清楚,但凡入过关的,无论老弱病残、一律斩首,以告慰大明将士、关内百姓。”

  “臣遵旨!”

  “末将遵旨!”

  王永吉、李忠大声领旨。

  吴三桂、李忠、戚元辅、戚元弼、郑成功......一众文臣武将,个个振奋不已。

  这些入关者,谁没犯下死罪?谁没干过烧杀抢掠的事情?

  如此杀伐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太特么解气了。

  礼部尚书冯铨、翰林院大学士宁完我及一众汉人官员听到,个个大恐,顿时晕倒过去,连求饶的胆气,都没有。

  直到刀斧手上来拉上,他们才又醒过来,挣扎着求饶。

  “陛下,求求你,饶我一命吧!”

  “陛下,罪臣投降建奴,也是迫不得已啊!”

  冯铨、宁完我边挣扎、边大哭。奈何刀斧手的力气太大,直接架起来拖拽,连跪地、磕头、求饶的机会,都不给。

  很快,又有一堆人头,滚落在雪地里。

  冯铨、宁完我及辽东汉奸,也被一朝团灭。

  当真是,打扫好屋子,好请客。清理了垃圾,好回家。

  崇祯看一眼残垣断壁的盛京城,又扫一眼重臣,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唐王朱朱聿键的身上。

  “唐王。”

  “臣在。”

  “沈阳城,朕轰炸得太过厉害。好多房子,都毁了。好多炸死的旗人,还没处理。”

  “多尔衮,朕还要追。铁岭,朕还要围。”

  “这沈阳城,朕可就交给你了。”

  “连同这些旗人俘虏,一并交给你。”

  “朕想看到一个,整齐有序、固若金汤的沈阳。”

  朱聿键急忙领旨:“陛下,臣定当不辱使命,一定尽快将沈阳城清理出来。”

  “待来年开春,冰雪融化,土地解冻,再好好重建沈阳城。”

  “好......”崇祯大喜:“有唐王和一众藩王在,朕就无后顾之忧了。”

  正说着,突然,远处来了一拨难民模样的人,顶风冒雪,正往这边赶。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难民。

  王永吉立马派辽东总兵高第,带兵上前查看。

  很快,高第总兵将那群难民模样的人,全部带了过来。

  崇祯一眼扫去,也不大认识。

  只不过,这群难民,还很识规矩。

  看见崇祯,立马就跪拜在雪地里:

  “草民金圣叹,拜见陛下。草民遵照陛下旨意,终于追上陛下了!”金圣叹万分喜悦

  “草民金圣章,拜见陛下。陛下,这辽东好远,草民差点...就见不到陛下。”金圣章对一路辛苦感叹不已。

  “草民倪用宾,拜见陛下。辽东,杀敌,草民来了。”倪用宾一心想投笔从戎、报效朝廷。

  “草民张韩,拜见陛下。草民誓死追随陛下,誓与建奴鞑子,不共戴天。”张韩也想实现杀敌的夙愿。

  ......

  崇祯大惊,听着一众难民模样的人,自报名号,这才恍然大悟。

  当年在苏州文庙,就是这帮学子,哭庙闹事,阻碍改革大计,把苏州知府陈洪谧直接拉下水,把崇祯的老岳父周奎,也都牵扯出来。

  要不是崇祯一言定性,新任知府朱国治一到,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学子,立马就得人头滚滚落地。

  毕竟,任你金圣叹是文学大家、还是书中怪才,谁敢阻碍崇祯皇帝清查土地、全体纳税的大计,谁都得死。

  “诸位爱卿,快快平身,这大雪天的,你们怎么找来的。”崇祯实在没想到,当时激将的一句话,他们真从苏州玉米之乡,赶到了辽东的冰天雪地。

  “陛下,草民一心追随陛下,想要上阵杀敌,就一路追到了辽东、追到了沈阳。”

  “实在是陛下用兵如神,推进太快,快得草民们紧赶慢赶,都没赶上呐!”

  金圣叹大声道,既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守信、千里追崇祯的艰辛事实,又处处体现他对崇祯皇帝文治武功的颂赞。

  崇祯大喜:“金秀才不愧有文人的风骨!”

  “朕刚打下沈阳,收复辽东。不过,还要继续追剿残敌,务求全歼。”

  “这样,你们先喝点马肉汤,吃点煮马肉,暖暖身子。”

  “这以后啊,你们就跟着唐王,好好建设沈阳,好好教化辽东百姓。”

  “这......陛下,我等是来杀敌的,建设沈阳、教化百姓的事,草民还没考虑好,还没......”金圣叹有点懵。

  他万万没想到,他们千里勤王,本想上阵杀敌、成全志向,这会儿,居然变成了千里建设沈阳、教化辽东百姓?

  这建设之功、教化之功,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没有十年之功,难成气候啊!

  岂不是他们南方人,气候不适。

  若真待在辽东十年,岂不是相当于流放宁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