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光五路大军杀向朝鲜的时候,崇祯也率领主力大军,抵达平壤。
金大中走了狗屎运,给平壤城墙、城门泼上冷水之后,竟迎来了一拨倒春寒。
平壤城墙、城门,很快上冻,冻得结结实实。
戚元辅十门大炮同时轰炸,都没能轰塌一段城墙。
不得已,田虎的先锋军,只能停兵罢战,等待崇祯大军到来。
崇祯大军杀到平壤城的时候,这拨倒春寒,还未过去,只得驻军围城,派出探马,向汉城方向查探。
同时,派兵占据汉城至平壤之间的要道,封锁道路。
远在济州岛的郑成功、张煌言,敏锐发现倭寇大规模渡海、登陆朝鲜的情报。立马将情报,快船报给崇祯。
崇祯有旨,此时不许攻击,只能监视、观望。
只是,老虎不发威,还被认为是病猫。
五十万大军登陆朝鲜之后,德川家光竟然把目光,转移到济州岛上来。
他派出的大将,是驻守大坂,深谙水师的大坂城代内藤信正。
“内藤信正。”
“末将在。”
“济州岛为明军水师攻占,虽然他们都是些缩头乌龟,只敢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不过,在咱身侧,始终是个隐患。”
“本将军命你,迅速率领第四兵团,以及五百多艘船只,猛攻济州岛。”
“限十日之内,歼灭大明水师,攻占济州岛,保我大军无忧。”
“末将遵令。”大坂城代内藤信正大声领命。
大日本水师,无论战船数量、还是兵力数量,都是明军水师两倍以上。
日本为岛国,人人习水性。拿下济州岛,易如反掌尔。
金自点、尚可喜、酒井忠胜得知明军困于平壤城下的消息,又得知德川家光亲率五十万大军登陆釜山的消息,均大喜!
三人,都看到了自己所希冀的结果。
朝鲜新王金自点,也有了底气:“尚王爷、大老,如今,明军困于平壤城下。”
“在平壤和汉城之间,还有黄州、谷州、海州、扬州、开城,一共五座城池。”
“还有安边都护府、淮阳都护府、江华都护府,一共三座堡垒。”
“明军就是再厉害,一座城池、一座堡垒地攻打,至少也要一月时间。”
“呵呵......到时候,德川家光将军的五十万大军,早抵达汉城。”
“汉城无忧,京畿无忧,朝鲜无忧啊!”
明末朝鲜八道二十三府
看着金自点竟然还能笑得出来,还能这么自大,还能这么骄傲自满。
尚可喜真是无语。
他的两万天助兵,一万驻守他们的汤沐邑:海州。另一万,被他带来汉城,驻军城外。
平壤之后是黄州,黄州之后就是海州,都是不入流的小城。城不高、墙不厚。
他最担心的,就是明军攻下平壤,快速进军,包围海州,把他的一万兄弟,围住吃掉。那样,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以后能不能上桌吃饭,都是问题。
跟崇祯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尚可喜深知,被崇祯围住,绝难逃脱,都逃不掉被全歼的命。
金自点想坐守汉城,坐等德川家康,对他来说,是最不利的。
打定主意,尚可喜冷冷道:“金大王,平壤和汉城只间,虽然有五城池、三都护府。”
“可除了开城,其他四城、三都护府,城不高、墙不厚、池不深、兵不足,都不足以抵挡明军。”
“依我之见,与其分兵把守,被明军一个一个、一口一口吃掉。还不如集中兵力,在城池坚固的开城防守。”
“如此,才可保汉城无忧。”
“否则,大明军队兵临汉城,大炮一轰,必将朝鲜王宫轰炸个稀巴烂。”
“到时候,必将得不偿失。”
酒井忠胜也深以为然:“金大王,我家幕府将军的五十万大军,很快就会杀到。”
“兵发开城,以开城一线为防线,以汉城为大本营,这才是正确的攻防之策。”
“否则,汉城之后,无险可守,就要一路败退到全州、庆州。”
“再往后退,可就要掉下大海了。”
“这......”金自点有些为难。
自从写下那封降表、甘愿为大日本藩属国之后,他就开始摆烂。
反正,他都已经跪下了,还要什么血性?还折腾个什么劲呢?
让他主动进攻明军,那是不可能的。
他想的是,你大明二十多万精兵,和日本的五十六万大军,你们打你们的,最好不让我参与。
他的大朝鲜,就是要当缩头乌龟,就是要保存实力。
呵呵......到时候,谁打赢了,他就给谁跪,当谁的藩属国。反正,都一样。
“尚王爷所言极是,本王,立马传下将军令,令黄州、谷州、扬州、安边都护府、淮阳都护府、江华都护府的所有兵马,全部撤往开城。”
“还请尚王爷,调遣海州的天助兵,也立马撤往开城。”
“还要请大劳,派出一员大将,统领一拨军马,支援开城。”
“本王特请尚王爷为大军统帅,前往开城,统领各路军马,抵挡朝鲜大军。”
“这......”尚可喜差点就被金自点给绕了进去。
合计着,他就出点残兵败将、不亲自出征,也不愿派出王宫精锐啊。
这算盘,可是打得啪啪响。
“金大王,如此大军,恐怕得金大王亲自挂帅,才能协调各方,如臂指使,守住开城。”
金自点摇摇头,叹息道:“尚王爷、大老,本王坐镇京师,不是贪生怕死,可是为了给大军筹集粮草、弹药,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这......”说起要为大军筹粮食,尚可喜和酒井忠胜,也都懵了。
竟然都觉得:金自点说的在理。
毕竟,让一个不会打仗、还爱指手画脚的王去前线指挥打仗,还不如让他在后方筹粮呢。
反正,他金自点,打仗必败。筹粮则是一把好手,那家口粮藏在哪儿,他鼻子一闻,就能知道。
让一个搜粮猛王,保障粮草,再合适不过。
他对自家朝鲜同胞的残忍手段,比天助兵、倭寇兵,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残忍不下十倍。
不过,筹集粮草,金自点留下。打仗,朝鲜兵得去。
想用一个筹集粮草的名义,就不派一兵一卒,在老狐狸尚可喜和老滑头酒井忠胜这里,可行不通!
金大中走了狗屎运,给平壤城墙、城门泼上冷水之后,竟迎来了一拨倒春寒。
平壤城墙、城门,很快上冻,冻得结结实实。
戚元辅十门大炮同时轰炸,都没能轰塌一段城墙。
不得已,田虎的先锋军,只能停兵罢战,等待崇祯大军到来。
崇祯大军杀到平壤城的时候,这拨倒春寒,还未过去,只得驻军围城,派出探马,向汉城方向查探。
同时,派兵占据汉城至平壤之间的要道,封锁道路。
远在济州岛的郑成功、张煌言,敏锐发现倭寇大规模渡海、登陆朝鲜的情报。立马将情报,快船报给崇祯。
崇祯有旨,此时不许攻击,只能监视、观望。
只是,老虎不发威,还被认为是病猫。
五十万大军登陆朝鲜之后,德川家光竟然把目光,转移到济州岛上来。
他派出的大将,是驻守大坂,深谙水师的大坂城代内藤信正。
“内藤信正。”
“末将在。”
“济州岛为明军水师攻占,虽然他们都是些缩头乌龟,只敢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不过,在咱身侧,始终是个隐患。”
“本将军命你,迅速率领第四兵团,以及五百多艘船只,猛攻济州岛。”
“限十日之内,歼灭大明水师,攻占济州岛,保我大军无忧。”
“末将遵令。”大坂城代内藤信正大声领命。
大日本水师,无论战船数量、还是兵力数量,都是明军水师两倍以上。
日本为岛国,人人习水性。拿下济州岛,易如反掌尔。
金自点、尚可喜、酒井忠胜得知明军困于平壤城下的消息,又得知德川家光亲率五十万大军登陆釜山的消息,均大喜!
三人,都看到了自己所希冀的结果。
朝鲜新王金自点,也有了底气:“尚王爷、大老,如今,明军困于平壤城下。”
“在平壤和汉城之间,还有黄州、谷州、海州、扬州、开城,一共五座城池。”
“还有安边都护府、淮阳都护府、江华都护府,一共三座堡垒。”
“明军就是再厉害,一座城池、一座堡垒地攻打,至少也要一月时间。”
“呵呵......到时候,德川家光将军的五十万大军,早抵达汉城。”
“汉城无忧,京畿无忧,朝鲜无忧啊!”
明末朝鲜八道二十三府
看着金自点竟然还能笑得出来,还能这么自大,还能这么骄傲自满。
尚可喜真是无语。
他的两万天助兵,一万驻守他们的汤沐邑:海州。另一万,被他带来汉城,驻军城外。
平壤之后是黄州,黄州之后就是海州,都是不入流的小城。城不高、墙不厚。
他最担心的,就是明军攻下平壤,快速进军,包围海州,把他的一万兄弟,围住吃掉。那样,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以后能不能上桌吃饭,都是问题。
跟崇祯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尚可喜深知,被崇祯围住,绝难逃脱,都逃不掉被全歼的命。
金自点想坐守汉城,坐等德川家康,对他来说,是最不利的。
打定主意,尚可喜冷冷道:“金大王,平壤和汉城只间,虽然有五城池、三都护府。”
“可除了开城,其他四城、三都护府,城不高、墙不厚、池不深、兵不足,都不足以抵挡明军。”
“依我之见,与其分兵把守,被明军一个一个、一口一口吃掉。还不如集中兵力,在城池坚固的开城防守。”
“如此,才可保汉城无忧。”
“否则,大明军队兵临汉城,大炮一轰,必将朝鲜王宫轰炸个稀巴烂。”
“到时候,必将得不偿失。”
酒井忠胜也深以为然:“金大王,我家幕府将军的五十万大军,很快就会杀到。”
“兵发开城,以开城一线为防线,以汉城为大本营,这才是正确的攻防之策。”
“否则,汉城之后,无险可守,就要一路败退到全州、庆州。”
“再往后退,可就要掉下大海了。”
“这......”金自点有些为难。
自从写下那封降表、甘愿为大日本藩属国之后,他就开始摆烂。
反正,他都已经跪下了,还要什么血性?还折腾个什么劲呢?
让他主动进攻明军,那是不可能的。
他想的是,你大明二十多万精兵,和日本的五十六万大军,你们打你们的,最好不让我参与。
他的大朝鲜,就是要当缩头乌龟,就是要保存实力。
呵呵......到时候,谁打赢了,他就给谁跪,当谁的藩属国。反正,都一样。
“尚王爷所言极是,本王,立马传下将军令,令黄州、谷州、扬州、安边都护府、淮阳都护府、江华都护府的所有兵马,全部撤往开城。”
“还请尚王爷,调遣海州的天助兵,也立马撤往开城。”
“还要请大劳,派出一员大将,统领一拨军马,支援开城。”
“本王特请尚王爷为大军统帅,前往开城,统领各路军马,抵挡朝鲜大军。”
“这......”尚可喜差点就被金自点给绕了进去。
合计着,他就出点残兵败将、不亲自出征,也不愿派出王宫精锐啊。
这算盘,可是打得啪啪响。
“金大王,如此大军,恐怕得金大王亲自挂帅,才能协调各方,如臂指使,守住开城。”
金自点摇摇头,叹息道:“尚王爷、大老,本王坐镇京师,不是贪生怕死,可是为了给大军筹集粮草、弹药,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这......”说起要为大军筹粮食,尚可喜和酒井忠胜,也都懵了。
竟然都觉得:金自点说的在理。
毕竟,让一个不会打仗、还爱指手画脚的王去前线指挥打仗,还不如让他在后方筹粮呢。
反正,他金自点,打仗必败。筹粮则是一把好手,那家口粮藏在哪儿,他鼻子一闻,就能知道。
让一个搜粮猛王,保障粮草,再合适不过。
他对自家朝鲜同胞的残忍手段,比天助兵、倭寇兵,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残忍不下十倍。
不过,筹集粮草,金自点留下。打仗,朝鲜兵得去。
想用一个筹集粮草的名义,就不派一兵一卒,在老狐狸尚可喜和老滑头酒井忠胜这里,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