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护缓冲地带-《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第二批送来的赎金里面,终于出现了一部分白银。

  除了白银,还出现了一部分战马牦牛。

  数量还不少!

  大都督以为太子会心生不悦,心中忐忑不安。

  谁知太子不但没有生气,居然还再次设宴款待。

  大都督的一颗心这才悄悄落地。

  得益于太仆寺历任官员的混账,战马,已成为帝国稀缺的物品。

  这一点,早已是天下皆知!

  不过,对太子高高兴兴的收下牦牛的做法,大都督还是有些不解。

  不但大都督想不明白,睿亲王也是满脸的疑惑。

  他是太子的亲弟弟,心中有了疑问,就开口请太子解惑。

  “你为何每月命人牵两头牛到孤的田庄,还让孤来替你背锅?”

  对睿亲王的这个问题,太子明显有些不太乐意。

  “太子哥哥是想杀掉卖肉?”

  经过太子的提点,睿亲王突然明白过来。

  “你仔细算算,高原人将牦牛抵给孤的价格是多少,孤运回京城,靠卖牛肉又能赚上多少?”

  这是自己的弟弟,太子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

  睿亲王听后,在心中认真的算了算,然后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

  “而且,牦牛的毛和皮也是好东西。实话告诉你,上一次高原人用黄金来抵白银,让他们占了便宜。这一次用牦牛来抵,可是孤占了便宜。”太子继续解释。

  沉思片刻,睿亲王冲太子拱手弯腰,脸上的佩服怎么也掩饰不住。

  “可此处离京城上千里地,牛肉要是运回去,早就臭了!”

  睿亲王突然想起一事,微微皱眉。

  “派人把牛赶回去,不就行了?”

  话音落下,太子笑了起来。

  睿亲王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太子,是不会食言的!

  上一批的黄金,太子暗地里命睿亲王给胡罗素留下了一部分,剩下的全部运回京城,入了户部的库房。

  与其让内阁开口讨要,还不如主动一些。

  这一次的牦牛,他也给胡罗素留下了一些,用来改善士卒的伙食。

  胡罗素还想讨要战马,太子不许。

  这些战马,他打算用来组建一支小型的骑兵。

  梁国的骑兵,冠绝天下!

  不过那是历代梁王举全国之力,又对游牧部落拼命的压榨,历尽千辛万苦,才打造出来。

  太子自问目前还没有能力办到。

  赎金送来后的第二日,燕宋两国也送来了替罪羊的头颅。

  两国均表示由于他们的疏忽,才导致进献的礼物中,出现了一些疏漏。

  太子不置可否!

  等京城的御史开始弹劾,礼部自然清楚要如何对付他们。

  只要皇室的合法性还在,礼部就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话说朝廷目前能对诸侯施加影响的,也就只剩下礼部了。

  收到赎金,又收到两国敷衍的解释,太子将注意力落回到缓冲地带。

  上次虽然同大都督讲得无比霸气,不过太子的心中十分清楚,等到了明年秋季,高原人的大军将再次从高原上冲下。

  至于徐国,等到太子让徐王如愿,他才不会有心思同高原人纠缠。

  古老的东方,才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如何阻挡高原人打谷草,就落到太子一个人的肩上。

  这是太子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同大都督合作的先决条件。

  如果高原人能顺利的抢到粮食,大都督买那么多粮食何用?

  胡罗素给出的建议是修筑堡垒。

  趁着冬天,利用太子那神奇的水泥,在高原人下山的道路上修建堡垒。

  这主意,的确算是个好主意,不过以胡罗素目前手中的兵力,就算修好堡垒,也不一定能守住。

  说不定还是为高原人做嫁衣。

  更何况,高原人其实也不需要攻城。

  只要派兵将堡垒困死,高原人同样可以四处劫掠。

  张统领给出的建议是坚壁清野,抢在高原人前面,将缓冲地带的粮食收走。

  先不考虑能不能办到,就算粮商动作迅速,能抢先收走粮食,抢不到粮食的高原人,恐怕就得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缓冲地带的百姓身上。

  自从看到这片土地的第一眼起,太子就深深的爱上了她!

  都是帝国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太子怎会允许他们遭受到高原人的杀戮?

  太子还是将两位王爷请来,虚心求教。

  睿亲王掌部务多年,处理问题极为务实;郑亲王做了几十年的诸侯王,战略眼光极为出众。

  “殿下是打算将缓冲地带变成帝国的一省?”

  略一思索,郑亲王便一针见血的指出太子的谋算。

  太子微微点头,看向郑亲王的目光中透出了浓浓的欣赏。

  “凑齐赎金,交换粮草,高原人都还需要一段时日,殿下何不将缓冲地带的大户召来问问?”郑亲王冲太子拱手。

  “这么大的动静,孤担心会引起两国的反弹!”太子的心中顾虑重重。

  “此次粮商购买粮草,缓冲之地的大户踊跃参与,殿下可以用嘉奖的名义,将他们召至大营。”

  务实的睿亲王瞬间就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借口。

  他是太子的弟弟,太子干脆直接开口夸奖。

  不过就算如此,也需要提前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否则等那些大户前来,说不定真就变成了单纯的表彰大会。

  “殿下,这一次能大败高原人,除了人数上的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郑亲王的表情无比严肃。

  他是在委婉的提醒太子,这一次的胜利,并不真正意味着朝廷的军队,就能同高原人一较高下。

  如果明年高原人组织起十万大军,恐怕朝廷就得掏空家底来应付。

  太子依旧轻轻的点头。

  对这一点,他其实一直都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上策,自然是让他们无法下山。不过到了明年,恐怕徐国未必肯再次出手相帮。”

  对徐王的打算,郑亲王是清楚的。

  太子同意郑亲王的判断。

  “下策,就是胡将军的计策,修筑堡垒,同高原人厮杀!”

  “说说你的中策!”太子听得十分认真。

  “拉拢大户,抵抗高原人的军队。”郑亲王的表情无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