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想帝国舰队-《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燕国境内的几处粮仓走水,损失惨重。

  无奈之下,燕王只得派人前往缓冲地带购粮。

  空车出去,同样是空车返回。

  原因很简单,缓冲地带的粮食,早已被京城的粮商买走,然后高价卖给了高原上的大都督。

  如今缓冲地带的粮食,刚好能坚持到他们秋收。

  燕王只得向宋王求助!

  宋王慷慨解囊,一大批粮食从缓冲地带运往燕国。

  结果在半途遭遇高原人的伏击,粮食全部被劫走。

  侥幸活命的官兵逃回宋国,证实了袭击他们的,是高原人。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高原人,是去年那位大都督的手下。

  大都督的领地离缓冲地带最近,就算大雪封山,驻守在山底关隘的高原人依旧能够前往缓冲地带。

  至于他们是如何准确的得知消息,又是如何从胡罗素的眼皮底下溜走,就不得而知了。

  宋王大怒,燕王则是遍体生寒!

  纵火,是烟云谷的特长,至于高原人——

  听说北方的游牧部落,同高原人的长相极为相似。

  再加之梁国往燕国的边界不断增兵,燕王认为,梁国已有了动手的打算。

  再三权衡,三万燕军穿过缓冲地带,堵住了高原人冲下来的一条通道。

  同时,燕王上奏朝廷,请求拨粮。

  燕军一动,宋军也跟着动了起来。

  三万宋军堵住了另一条通道。

  宋王想得十分透彻,投靠徐国,无异于是羊入虎口。

  只有与实力相当的燕国抱团取暖,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存活。

  胡罗素的压力骤减!

  燕王的奏折还在路上,太子亲自提笔,主动给鲁王出谋划策。

  从服饰和弯刀来看,这一时空的矮人,与另一时空的家伙应该都属于同一类货色。

  他们崇尚那个什么什么精神,死,大概是不怕的!

  想要彻底摧毁他们的意志,就必须展现出绝对的实力,让他们的骨头缝里,都散发着恐惧。

  太子建议鲁国集中优势兵力,给他们上一堂生动的教学课。

  这封信至关重要,太子命二七带着东厂的太监,亲自送往鲁国。

  等二七离开京城,太子的目光又转向了南边。

  从山南到康国,从康国到越国,再从越国到猴子的地界。

  最后,面朝大海——

  波澜壮阔!

  西方的故事,来自于西方人的口中。面对异族,太子的信任实在是有限。

  他想派人去西方看看!

  说得再准确一点,他想组建一支帝国的舰队,去西方看看。

  这也是他无比渴望得到鲁国的原因之一。

  既然越国已经占据了一个港口,何不以此为契机,打通一条从越国到港口的道路。

  虽然要穿越几拨猴子的地界,不过太子相信以越王的能力,一定可以说服他们。

  如果不能说服他们,也一定能够打服他们。

  召来冯晓华,太子询问南方的情况。

  冯晓华虽然是越王第六子,不过并不受越王的重视。

  将他派往京城,无非是因为他有一位好外公。

  可以预料的是,一旦世子继承王位,冯晓华就会被召回越国,从此混吃等死。

  所以,面对太子伸出的橄榄枝,冯晓华没有丝毫犹豫就双手捧过。

  听完太子的构思,冯晓华觉得自己的脑袋有些不太够用。

  “殿下,就算能修通这条道路,山南的丝绸和瓷器也无法运往港口啊?”

  不懂就问,是太子对詹事府诸位官员的要求。

  “因为官道只修到越国的都城?”太子反问一句。

  从越国的都城到猴子的地界,还有数百里的路程。

  “是!而且父王绝对不会同意修筑都城到南境的道路。”

  “你认为孤是想抛开鲁国,直接同商队贸易?”太子再次开口询问。

  “殿下不是这个意思?”冯晓华满脸的惊愕。

  “孤如果有这个想法,为何费尽心思让你们同鲁国贸易?”

  冯晓华拱手弯腰,请太子解惑。

  “孤打算造船!”

  冯晓华依旧保持拱手弯腰的姿势,心中早已掀起了一阵风浪。

  “越国的海岸线没有合适的地方,选在最南端,也是迫不得已。”

  太子缓缓起身,开始在大厅内来回踱步。

  “南边的那群猴子看似恭顺,实际上反复无常,为一点蝇头小利就能大打出手。孤怕他们到时候起了贪念,功亏一篑!”

  路过冯晓华的身旁,太子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直起腰来说话。

  冯晓华谢过,内心对太子的话无比赞同。

  这些猴子鼠目寸光,两百年来,越国只要稍有动荡,他们就会蠢蠢欲动。

  “一万人,看守港口差不多是够了,不过想要震慑那些宵小的贪念,远远不够!”

  “增加一部分驻军,再修通从越国边界到港口的道路,就能有效的控制住南方。”

  “谁要是敢打船厂的主意,孤相信越王不介意立下灭国之功。”

  “殿下的意思,是希望父王将注意力转向南方?”

  犹豫片刻,冯晓华还是说出自己的猜测。

  太子看了冯晓华一眼,目光中有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这些混迹在京城的公子哥,几乎没有蠢货。

  “十几个小国,占据的疆域,差不多有五六个越国那么大。好好开发,将来必定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太子没有承认,当然,也没有否认!

  冯晓华明白过来,再次冲太子拱手弯腰。

  “孤想知道的,是修通这一段道路,需要多长时间?”

  “殿下,下官能否看一眼舆图?”冯晓华没有立刻回答。

  太子命金畅取来舆图摊开。

  对冯晓华的严谨,太子十分欣赏。

  冯晓华伸出右手,食指在舆图上缓缓划过。

  那是他根据太子的想法,勾勒出来的路线。

  “殿下,从边界到港口,要经过四个国家,就算同时动工,至少也得七八年的时间。”

  “需要这么久?”

  太子听后,微微皱眉。

  “殿下,南边多山,而且河流纵横,想要修路,何其难也!”

  太子死死的盯着地图,沉默良久。

  “三年!最多三年!”

  长舒一口气,太子的语气无比坚定。

  “殿下——”

  “孤相信一点,那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打断冯晓华的劝告,太子的语气愈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