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踏足寿康宫-《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没有鞭尸,太子在验过吴王与相国的尸首后,命吴王府的五公子领回安葬。

  纠正一下,随着吴国的覆灭,京城的吴王府也跟着烟消云散。

  如今的五公子,已搬到内城居住。

  原本他打算搬到外城,太子不允。

  伤痛,藏在心底,五公子将二人埋在城外的田庄。

  锦衣卫特意将此事上报,太子阅后不置可否。

  合上卷宗,太子缓缓起身,准备前往乾清宫陪皇帝用膳。

  自从春节过后,太子总是尽可能的挤出时间,陪伴即将归天的皇帝。

  还未走到东宫门口,乾清宫有太监前来,请太子不必前往。

  皇帝,去了寿康宫!

  寿康宫?

  太子缓缓的停下了脚步。

  此时的寿康宫外,已黑压压跪了一大片。

  太贵妃站在门口,看向皇帝的眼神极为复杂。

  有多久没见了?

  十年?

  还是——二十年?

  皇帝缓缓上前,神色同样复杂。

  面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除了是先皇的妃子,还是皇帝的亲姨母。

  太贵妃推开搀扶的女官,准备大礼参拜。

  皇帝急忙上前,将太贵妃扶住。

  一股凉意袭来,太贵妃心头一惊。

  皇帝对太贵妃的诧异视而不见,命众人平身。

  众人谢恩,不过起身后依旧将腰深深的弯了下去。

  皇帝与寿康宫不和,今日突然出现,众人都不知是福是祸。

  扶着太贵妃,皇帝慢慢的朝宫内走去。

  最后,二人在暖阁内坐下。

  “朕有多久没来了?”

  沉默半晌,还是皇帝开口打破了宁静。

  “自从元后薨逝,你就再也没有来过。”太贵妃的神色愈发复杂。

  太贵妃提及难产的元后,也就是隐晦的提起当年的秘辛,皇帝的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该如何说起。

  “那两人,不是我送去的乾清宫。”

  片刻之后,太贵妃终于当面做出了澄清。

  只不过,这澄清实在是来得迟了一些。

  “朕后来已经查明。”皇帝轻轻点头。

  “是谁主使?”太贵妃问出一句。

  “那人十分狡猾,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皇帝又轻轻摇头。

  “既然已经知道此事与我无关,为何今日才来?”

  太贵妃看向皇帝,眼神中充满了质问。

  曾几何时,她对还是太子的皇帝疼爱有加,视如己出。

  “因为——朕要死了!”皇帝语气平静。

  在这时代,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死开玩笑,更何况皇帝金口玉言。

  太贵妃脸色大变!

  “朕被人下毒,还有三五日可活。”

  皇帝继续解释了两句,语气平静依旧。

  “谁——谁干的?”

  太贵妃猛的抓住皇帝的衣袖,从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在颤抖。

  皇帝苦笑着摇头!

  “你养了那么多人,连这件事都查不出来?”太贵妃脸色惨白。

  “小姨,朕虽然是皇帝,可也不是无所不能。”

  皇帝轻轻拍了拍太贵妃的手背,喊出了当年的称呼。

  “那么多太医,难道就想不出办法?”

  不知不觉中,有泪水从太贵妃的眼角滑落。

  “小姨,不要为难他们了!”皇帝轻声安慰。

  “还有谁?还有谁?还有——对了,太子不是认识叶天?他是尊者,要不让他试试?”

  “如果不是叶天,朕早就闭眼了!”皇帝的语气变得无比柔和。

  太贵妃的反应,让他的心中生出了浓浓的感动。

  “你——怎么就要走在我的前面?”

  太贵妃突然挥手,在皇帝的手臂上狠狠的拍了一巴掌。

  杜公公站在屋外,听得心惊肉跳。

  皇帝并未计较太贵妃的失仪,依旧好言安慰。

  太贵妃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痛苦,失声痛哭。

  暖阁外,杜公公扫了旁边的太监一眼,那人大手一挥,立刻带人四下散开。

  良久——

  太贵妃的情绪才开始一点一点的恢复正常。

  “小姨,太子仁孝,如今又让舅舅做了侍卫营的统领,朕不担心你将来会受到委屈。”

  “你为何不提礼亲王?”

  情绪宣泄之后,太贵妃现出了疲惫的神情。

  当然,悲痛依旧停留在脸上。

  “他?小姨,这家伙是靠不住的!”皇帝面露不屑。

  “你同他是否有什么误会?”

  太贵妃不愿皇帝带着成见离去。

  “当年在文华殿的时候,他就对朕极不服气,等到开府,更是小动作不断。如果不是朕一再包容,恐怕今日就没有礼亲王府了。”皇帝没有细说。

  “不会吧?”太贵妃皱起了眉头。

  “小姨,你可知父皇当年曾动过易储的念头?”

  这大概是二人最后一次交谈,就算心中不愿,皇帝也不得不翻出陈年旧事。

  太贵妃自然不知。

  “礼亲王贿赂了父皇身边的太监,在父皇和朕之间制造了许多的误会。”

  “最重要的,是——”

  说到此处,皇帝突然停下。

  “是什么?”太贵妃追问一句。

  “小姨可还记得怡贵人?”

  须臾,皇帝深吸一口气,似乎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被赐死的那位?”

  “正是!”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抹恨意。

  “同你有关?”

  “是朕的好弟弟,让父皇怀疑朕与怡贵人有染。”

  说到此处,皇帝已是面色阴沉。

  太贵妃无法辨别真假,只能暂时保持沉默。

  “如果不是母后求情,朕又得到詹事府和内阁的支持,恐怕还真让礼亲王如愿。”皇帝发出了一声冷哼。

  “那——他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孝敬?”

  “小姨,他是怕遭到朕的打击,才对你保持了足够的孝敬。这家伙聪明得很,他知道只有你,才能在关键时候救他一命。”

  “我?”

  太贵妃看向皇帝,目光中流露出许多的疑惑。

  不过很快她就明白过来,疑惑全部化作了感动。

  “常——那贱人,朕已经除掉,今后这皇宫,恐怕会安宁很长一段时日,小姨可安心的颐养天年。”

  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只不过皇帝换了说法而已。

  “活得太久,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太贵妃语带忧伤。

  “太子仁厚,太子妃虽然聪明,不过手段还不够犀利。他们还离不开你的指点。”

  “不是还有皇后?”

  “朕一走,皇后的处境会有些微妙,就算她能看出问题,也未必能大方地指出。”

  “不对!”太贵妃若有所思。

  “何处不对?”

  “皇帝,你到底在防备什么?”

  注视着皇帝的眼睛,太贵妃问得十分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