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私下调查-《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赢丽质虽然名义上的采邑在蓝田,可自她受封蓝田来,赢世民便在暗中不断扶持,加之李北玄在经济与技术上的改革投入,使得她所掌控的势力范围,早已不局限于一隅。

  蓝田只是她的本部。

  以山东为核心的齐鲁之地,亦在她势力的辐射范围之内。

  而齐鲁之地,自古即为人文渊薮,学子辈出,士林鼎盛。

  这里不仅是武朝北方的粮仓,更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文章礼乐的象征之地。

  谁能掌控齐鲁,谁便能在舆论、人才、经济、兵源上占据极大优势。

  所以对赢丽质而言,这一块地方,几乎与关中同样重要。

  然而,赢世民却在去年,突然将七皇子赢高恽封到了齐州,赐号齐王。

  这件事一出来,赢丽质心中便极度不悦。

  不过这种不满,并非出于权力削弱。

  毕竟,宗室封王,本就是帝制下的常态。

  赢丽质是个很清醒的人,她从来不会对别人的封地有过强的占有欲。

  而且,她从未奢望过,以公主之身,能独占齐鲁之地,排斥一切藩王入驻。

  真正让她厌恶与愤怒的,是赢高恽这个人。

  而这样一个人,偏偏被封在了山东,居然成了齐王,坐镇济南!

  想到这里,赢丽质撇了撇嘴,神色间满是嫌恶,冷哼道:“我有的时候,真不想承认他跟我是一个爹的亲弟弟。”

  “那小子,从小到大没干过一件像样的事。仗着自己是皇子,仗着母妃得宠,横行霸道,作恶多端。如今居然还被封了齐王,坐镇济南……“”

  “哼,也算是齐鲁之地的晦气!”

  她说到这里,忽然转过头来看了李北玄一眼,狐疑地眯起眼睛:“对了,你突然问起他干什么?难不成,他又闹什么幺蛾子了?”

  李北玄闻言,沉吟片刻。

  随后耸了耸肩,道:“大概算是闹幺蛾子了吧。不过我平日不上朝,对于宗室之间的这些事,其实不怎么清楚。”

  “只是今日姚叔叔来了一趟,我俩闲聊了一会儿,聊到了科举之事,姚叔叔顺嘴跟我说了句八卦。”

  赢丽质:“什么八卦?”

  “今年春闱,济南士子数量,突然锐减,之前每年都有数百人,但今年却只有二百出头。”

  听见这话,赢丽质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跟赢高恽那货有关系?”

  “不确定,但我觉得,八成有关,毕竟赢高恽是去年受封的,今年就出了这档子事,要说没关,这也太巧了一点。”

  李北玄说完这番话后,赢丽质整个人瞬间就坐不住了。

  腾地一下起身,咬牙道:“不行!我得进宫一趟,把这事儿跟父皇说清楚。齐鲁之地怎能被那小子败坏?!”

  然而她话音未落,便被李北玄给拦住了。

  “别去。”

  听到这话,赢丽质一愣,猛地皱起眉来。

  有些不满李北玄阻拦自己。

  可转念一想,她又沉默了下来。

  对,不能去。

  齐鲁虽是自己势力范围内的重要一环,但济南毕竟是齐王的采邑。

  宗室分封,本就是祖制。

  就算她是镇国公主,也没有资格越过兄弟,跑去父皇面前说三道四。

  那未免太过僭越。

  更何况,以父皇的心思,这件事他会不知情吗?

  济南士子锐减,这种大事,地方州府必然已经上奏。

  若父皇没有动静,那便说明他是知道的,只是懒得管,或者压下了。

  想到这里,赢丽质的眉头拧得死紧。

  而李北玄见她神色不甘,便摇了摇头,安抚道:“妞儿,这事儿你真没必要插手。就算你说了,你爹管了,你多半会落个争权的名声。若他不管,你更是白惹一身腥。”

  “你说得对,可……”

  赢丽质拧着眉,还是有些不满。

  毕竟,就算抛开权力的分配、藩王的影响不谈,单从士子这个群体本身来说,数量骤然减少也是极不正常的。

  士子是未来的官员,是朝廷选拔人才的根基所在。

  每年春闱、秋闱的士子人数,都是衡量地方学风、民风的重要指标。

  若是骤然锐减一半,那绝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而是直接削弱了地方的文化根基与官僚来源。

  这是一件大事,决不能这么草草略过。

  想到这里,赢丽质抿了抿嘴,低声对李北玄说道:“不行,小爷们儿,我还是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

  想了想后,赢丽质试探性的说道:“要不,我们私下查一查?”

  而李北玄听到这话,略所思考后,点了点头。

  “可以。”

  “不过查也得讲究方法。咱们别派人直接去济南打探,那太扎眼,容易被人盯上。”

  “那是自然。”

  赢丽质瞥了他一眼:“你当我傻呀,我才不自己查,我让翟松龄去查。”

  听见这个名字,李北玄顿时了然。

  翟松龄,登莱知府,也是他们蓝田的人。

  让他去查,再合适不过。

  “好,就让他暗中查查。”

  “对!”

  说干就干。

  赢丽质是个行动力很强的人。

  做好决定之后便立刻去执行了。

  当场起身,给登莱府那边拍了一封电报。

  当下的武朝,电报虽然已经被李北玄折腾出来,但距离还远没到后世那种千里之外,顷刻可达的程度。

  原因很简单,能源不足。

  因为现在的电报机,依旧是以伏打电池为核心供能。

  伏打电池虽算得上划时代的玩意儿,可终究局限颇多,续航有限,电势也不算太强。

  要是距离过远,信号便会衰减,甚至干脆断掉。

  不过,哪怕如此,这玩意儿依旧比人马快多了。

  所以,自从李北玄在蓝田把电报鼓捣出来之后,他和赢丽质就开始动起了脑子。

  挑选了几条关键的交通要道与军事重地,从蓝田到长安,再从长安延伸到齐鲁、沿途一段段设立中继站。

  而这些中继站,说白了就是一个个供电与转发节点,里面放着备用的伏打电池与信号接收装置。

  只要有人驻守,随时换电,随时接收转发。

  而这样一来,就能把一条原本撑不住的电报线路,硬生生延长数百里。

  所以,赢丽质上午拍了电报,还不到晚上,翟松龄就收到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