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册封-《大夏召唤:登基后开始称霸诸天》

  刘武的笑骂声在湖边响起,不过刘昊是听不见了。

  看着旁边的饵料,刘武心中有些啼笑皆非。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和他玩脑筋,难怪自己钓不过。

  感情是这饵料的问题。

  不然我堂堂的大夏钓皇,怎么可能还不是那个臭小子的对手。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刘武整个人的心情都舒畅了。

  随后就开始用起了刘昊剩下的饵料继续垂钓。

  ……………………

  太极殿。

  太极殿中已经聚集了文华殿的几位大学士。

  正在等待着刘昊的到来。

  “陛下到!”

  就在这时,曹正淳的声音从太极殿后方传了过来。

  听见这道声音后,众人连忙正了正身子。

  片刻后,就看见刘昊缓步走了出来。

  “参见陛下!”

  众人见状,齐齐朝着刘昊施了一礼。

  “众位爱卿平身!”坐下之后的刘昊,对着众人微微颔首。

  “名单在何处,朕看看!”

  等着众人起来后,刘昊才对着他们问了一句。

  片刻后就有一人将一份厚厚的折子递了出来。

  曹正淳见状,连忙呈给了刘昊。

  接过之后就看了起来,翻开第一页,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名字下方就是此人的生平总结,包括其为当地做出的贡献。

  其上不但有人族,还有一部分异族,不过大多都是山神。

  这一部分都是已经在山中修炼出神志的精怪,成为山神,再好不过了。

  毕竟山神之中,本来就是原本山中的精怪居多。

  良久之后,刘昊缓缓合上了手中的大折子,将目光看向了下方点了点头。

  “不错,很好,就按照这份名单册封,各地的庙宇可否修建完毕了?”

  众人听见刘昊的话,缓缓点了点头,其中一人出列对着刘昊拱手道。

  “启奏陛下,各地庙宇早已经建造完毕,而且几乎都是由各地的商贾出资!”

  刘昊听着这话,缓缓点了点头。

  “好,那就安排册封吧!”

  “谨遵陛下圣谕!”众人闻言,齐齐对着刘昊行了一礼,随后就退出了太极殿外。

  而刘昊也将系统中的全息地图打了开来,准备看看这次册封后九州境内的变化。

  在文华殿众人退出去后,就迅速做出了安排,因为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所以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等的只是符合条件的人名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册封圣旨也传到了九州各地。

  豫州境内所属,夏州。

  禹州。

  夏州,就是原来天玄大陆的青州。

  而禹州,就是原来青州所属的荒域。

  横断山脉下的一座大型城池内,有一座雕梁画栋的建筑,常年被一股青烟缭绕。

  此处正是拒北城内的忠烈祠,供奉着常年来因为和妖兽征战而战死的人族修士。

  其中主位上则是一尊雕像。

  此人面容年轻,身穿一身儒士服,左手怀抱一把利剑,右手呈剑指放在剑身上,眼睛看向殿外。

  而雕像的前方还有一尊牌位,上书供奉“护关侯岑胜宾之位”。

  在这雕像的四周,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排位,这些人全都是以前和妖族征战陨落的修士。

  而这座忠烈祠,正是当年刘昊下令建造的。

  这座大殿外,来来往往祭祀的人群数不胜数,每个人都一脸崇敬和严肃,一缕缕的青烟升向天空。

  看来,人们并没有忘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自从此处建好之后,香火就从来没有断过。

  每天前来进香的人,数都数不过来,甚至于,时不时的还会发生拥挤。

  就算是外地人来了,在听说过这座忠烈祠内的各项原由之后,也会不约而同的前来上三炷清香。

  历任的拒北城城主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忠烈祠祭拜,以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来,这座忠烈祠在整个拒北城,亦或者是整个陈郡内,都有着莫大的威望。

  “听说了吗,之前朝廷让地方选举合适的城隍,山神,土地,咱们拒北城内递上去的城隍就是岑侯爷!”

  “是吗,咱们不是都选的岑侯爷吗?”

  “不错,我也是,听说不久之后就会册封,前不久在东城那片地方,不是完工了一座城隍庙吗!”

  “那地方我也去了,那片建筑还真是气势恢宏,而且已经有道教弟子入驻了,昨天我还看见了,是一位年轻人!”

  “是吗,待会我也得去看看,之前一直在建,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会完成册封!”

  “估计快了吧!”

  一众人上完香后,边退出去边议论。

  就在这时。

  天地间突然发生了变故。

  “铛!——”

  一道巨大的钟声,在整个九州境内响起。

  整个九州境内的人都听见了这道声音。

  齐齐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天空中,眼中还带着浓浓的惊讶。

  这又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片刻后,就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拒北城的上空中,一阵阵的金色气体开始浮现。

  一瞬间,就凝聚出了一个一个的大字,依次排列在了虚空中。

  同时而至的,还有一道威严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大夏天朝圣武皇帝诏,曰:”

  “帝王受天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圣之瑞,授命之符。”

  “此天示不言之妙,而人见闻所及者也。”

  “神司淑慝,为天降祥,亦受天之命。”

  “所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致一也。”

  “朕君十方,虽明智弗类,代天理物之道,实轸于衷,思应天命,此神所鉴而简在帝心者。”

  “君道之大,惟在典神,天有举授,承事惟谨。”

  “陈郡岑胜宾,赤胆忠心,殉节报国,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世之崇于神者则然,神受于天者盖不可知也。”

  “兹以临御之初,与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信其命,睠此郡城,灵只攸主,宜封曰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

  “显则随心所至,佑则锡善以福,此固神之德,而亦天之命也,于司我民,鉴于郡政,享兹典祀,悠久无疆,主者施行。”

  “受封之际,凝聚神位,当佑本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