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镜中谍影(八)-《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案发第十二日,上午八点三十分,临江市检察院会议室。

  会议室里安静得有些压抑,阳光透过窗户,在木质长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程望坐在靠墙一侧的位置,身姿挺直,神情冷峻而专注,目光紧紧盯着长桌另一端的检方案件受理小组。

  主笔检察官是三级高级检察官梁慎言,他面容严肃,眼神深邃,正仔细翻阅着桌上的案件材料。梁慎言手指在一页页纸张间缓慢掀动,每翻过一页,他的眉头便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市局刑侦支队已经完成全部移交材料。”程望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将最上层红皮卷宗轻轻推了过去。“电子证据、现场提取物证、嫌疑人段良的连续供述,以及关键证据闭环全部同步。”

  梁慎言抬起头,目光与程望对视了一下,又低头继续翻看着材料,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我注意到,你们对林姝的死亡定性为自杀,而非被害。这其中的缘由,能否详细说说?”

  程望微微点头,语气极其平静地解释道:“她的意志确实控制着整个案发路径。从种种迹象来看,她无疑是整个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但从法律定义的严格角度出发,她既不是杀人行为的直接受害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加害人。”

  “那她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梁慎言目光如刀,紧紧盯着程望,似乎想要从他的回答中找到更深层次的答案。

  “她就像是一个精密操控的引爆者。”程望稍微停顿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说道,“她以自己的死亡为导火索,精心策划并引发了一个犯罪行为的全链闭环。她巧妙地游走在法律边缘,几乎没有留下能够直接指认她为主犯的证据。”

  这时,检方副手忍不住起身,语气比梁慎言还要急切:“那么,段良呢?从犯罪动机的产生,到作案工具的准备,再到尸体的处理,全是他一手完成的。可你们团队给他的行为定性为间接杀人,这在法理上真的站得住脚吗?”

  程望反应迅速,立刻回应道:“我们有充分的证据。首先,他本人有详细的供述,清楚地交代了整个作案过程。其次,我们有他亲手注射药物、使用打火机启动烟雾报警器中控开关、使用氯气合成物与除味剂混淆气味的全程录像。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一段隐藏的音频,在案发当夜,他反复说着‘我真的杀了她’。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他的犯罪事实。”

  “可这人明显是被引导的呀。”副检察官的语气中带着不解,“你们真的认定他具备完全的杀人意图吗?”

  “他不是简单的被‘引导’,而是被‘启发’。”程望微微皱眉,低声说道,“在法律层面,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成年人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尽管林姝对他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但在她递出‘刀’之前,他已经主动决定握紧。也就是说,他的行为并非完全受他人强迫,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自己的意志做出的选择。”

  梁慎言沉吟良久,缓缓地点了点头:“可以送审,但我会重点检视段良行为的自愿性与独立性。这关系到最终的法律定性,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理解。”程望微微点头,接着补充道,“在附加材料中,我们已经详细标注了他的心理测评报告。从报告来看,他虽存在轻度焦虑与被动依附性倾向,但并不构成责任能力缺失,具备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同时,基于综合考量林姝自杀预谋与段良实际操作行为,建议检方不以‘预谋杀人’定性,而采用‘故意杀人’。这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后的处理意见。”

  梁慎言望着程望,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认可,再次点了点头。

  会议结束时,检方代表团小心翼翼地收走了整套卷宗材料。程望站在会议室门外,手中握着未合上的笔记本,微风轻轻拂过,书页间那页纸被风翻了起来。

  上面写着几行简洁笔迹——是林姝的,曾作为心理测评答卷之一:“如果世界是一间密室,我是那扇没有把手的门。”

  他盯着那句话许久,思绪似乎被拉回到案件的种种细节中,最终,他缓缓低头,轻轻合上本子,将那些复杂的情绪和思考一同封存。

  ……

  当天下午,刑侦支队召开内部案件总结会。

  会议室内,案件专案组主力全员到齐。墙面上的电子投影,清晰地罗列出案件关键节点复盘:

  1. 报案人许澈——林姝名义配偶,经过一系列调查,最终被排除嫌疑;

  2. 被告段良——存在明确供述,其犯罪动机复杂多样,并非单一因素导致;

  3. 死者林姝——诱导型主谋,其死亡原因为服药加呼吸抑制,是整个案件的策划核心;

  4. 案件引发路径——由婚姻失衡、经济操控、心理失控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引发;

  5. 核心证据链条——视频、语音、实物痕检与技术还原均形成完整闭环,确凿地指向犯罪事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望缓缓起身,目光一一掠过在场的每一位成员,神情庄重而严肃:“这起案子,是一场典型的‘情感杀意诱发’案件。它不同于我们以往处理的常规杀人案件,没有那种突发性与暴力性的直观冲击,却在更深层次隐藏着决策权转移、心理控制、道德压制等复杂因素。”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更加深邃:“段良不是纯粹的恶,他在整个事件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不能称之为完全的受害者。林姝同样不是无辜者,然而她也并非心理扭曲的‘病人’。她有着自己的计划和目的,一步一步将整个事件推向了悲剧的结局。”

  “这是一起‘无限接近于完美’的犯罪。”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又补充道:“但它仍然被我们侦破了。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成员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

  会议室里响起轻轻的敲桌声,有人点头表示认同,有人则面无表情,但眼神中透露出对案件的深思。

  “这案子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公众质疑,甚至可能会被骂‘搞不清楚受害者是谁’。”程望的声音略微低沉,“但我不在乎。我们作为执法者,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证据,而不是外界的情绪干扰。我们的职责是还原真相,维护法律的公正。”

  “谢谢你们,能把这件事坚持到底。”程望说完这句话,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那微笑中夹杂着欣慰与释然。

  ……

  晚上九点多,程望独自走在回家路上。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街道上车水马龙,但他的心思却还沉浸在案件之中。

  手机突然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电话。

  “儿子,回不回家吃饭呀?”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关切与温暖。

  程望微微一愣,脚步也随之停顿了一下,他沉默了片刻,说道:“明天吧,妈。今天有点累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母亲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心疼:“你照顾好自己,别总是一门心思扑在案子里,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好,妈。我知道了。”程望轻声回应着,却没有挂电话,他静静地听着电话那头传来厨房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

  他仿佛能看见母亲在灯光昏黄的厨房里,正专注地切着菜,窗外的微风轻轻吹过,撩动着窗帘。而在他这一头,是一座城市刚刚被揭开的黑暗另一面,是一个人心最深处难以捉摸的漩涡。

  程望站在路灯下,缓缓仰起头。月光穿过薄云,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略显疲惫的面容。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林姝,想起她那复杂而决绝的眼神;想起段良,想起他在审讯室里时而冷静时而慌乱的神情;想起许澈,想起他在得知妻子死讯时那看似悲痛却又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也想起那个最初雨夜打进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许澈焦急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我太太失踪了……”

  可这一切,从未真正失踪。它们只是被层层掩盖,隐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而他,程望,就是那个揭开它们的人。哪怕这个过程的代价,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一次次在镜子前,看见那个因为过度专注案件而目光变得陌生的自己。

  ——

  本案至此结束。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